看劉泉義的苗族題材繪畫作品,不由得會被畫面中盛裝的苗族少女所吸引——少女身上繞來繞去的項圈、布滿身前背後的銀片、變化豐富的頭飾——這一切來自少數民族的神秘文化象徵,不僅激發了他的創作衝動,也讓其作品氤氳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氣質。
還是在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讀書的時候,為了準備畢業創作的素材,劉泉義開始了第一次貴州之行。「當初就是想去採風,沒想那麼多,可看到苗族的盛裝後,卻被打動了。寬大的衣袖繡滿了苗家圖案,做工精緻而複雜的銀飾布滿了頭、頸、胸前背後,襯託得微紅且帶淺淺笑容的臉頰更加動人。紫黑色的上衣及黑色的百褶裙、紅色的繡花圖案及潔白的銀飾,交織在一起的漂亮而具審美價值的服飾令人興奮不已。
回到學校後,他開始用工筆來表現這一題材。連續苦戰了兩個月,經過反覆修改、渲染、洗刷,終於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苗女》。後來,這幅作品獲得了第7屆全國美展的銅牌獎。劉泉義說:「畫這個題材是對自己當時能力的一個挑戰。我不敢說自己是運用工筆畫形式表現苗女題材的第一人,但當時的確不曾見過有什麼人運用工筆畫的具象手法把盛裝苗女表現出來,並且那麼充分細緻。」
這麼多年來,盛裝苗女的形象已成為劉泉義繪畫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朋友勸他,既然已把苗女題材畫到了一定水準,再畫也沒什麼意思了,不如現在改畫別的題材吧。劉泉義卻認為,半途而廢不是他的個性。「我要順著這口井挖掘下去,直到泉水湧現。其實畫什麼並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歡就夠了,關鍵在於你怎麼去畫,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
劉泉義簡介
劉泉義1964年出生在河北省清苑縣,從小就喜歡畫畫。上小學時,他對圖畫就有著強烈的興趣。成為一名畫家,是劉泉義自己沒有想到的。他只是對畫有著特殊的感情,自打開始臨摹第一本小人書開始,劉泉義就沒有停止過。初中畢業後,他考取了美術學校。1985年,他如願以償地考取了天津美術學院。
198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中國畫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89年作品《苗女》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0年作品《踢毽子》參加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
1991年作品《祥雲》獲當代工筆畫學會二屆大展優秀獎。
1992年作品《春雪》獲紀念「5.23」講話發表50周年美展天津展區國畫一等獎,並參加全國紀念美展。
1993年獲天津魯迅文藝獎。
1994年獲天津市第三屆「文藝新星獎」。
1995年作品《二月花》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
1997年作品《銀裝》獲首屆全國中國人 物畫展銀獎。
1997年獲全國97中國畫壇百傑。
1997年作品首屆中國畫家邀請展《國畫家》獎。
1997年作品參加「翰墨情境」新加坡四人展。
1999年作品《滿樹繁華》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天津市紀念建國五十周年美展國畫一等獎。
1999年在何香凝美術館舉辦「劉泉義人物畫展」。
1999年參加廣州美術館舉辦99中青年工筆畫家作品提名展。
2000年作品《苗女,山水間》參加世紀之光---中國畫家提名展。
2001年作品《聞香》參加與世紀同行---工筆重彩藝術精品展。
2001年作品《二月花》參加「百年中國畫展」。
2002年作品《聞香之二》參加香港舉辦天津市二十世紀中國畫展。
2002年參加漢城舉辦韓?中當代名家作品聯展。
2003年參加中國政協舉辦「天津市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十人進京展。
2003年作品《暮色》獲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銅獎。
2004年作品《清水麗人》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4年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課程高研班結業展。
2005年「源與流」天津青年實力派畫家九人展。
《工筆人物技法》1998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劉泉義新工筆人物》1999年楊柳青出版社。
《現代工筆名家特殊表現》2000年遼寧美術出版社。
《走進畫家.劉泉義》2005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