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多裡談巴赫(上)丨「對於巴赫的研究與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2021-01-18 音樂之光Muselit

 


偉大音樂家論音樂藝術

宓多裡(Midori Gotō)談巴赫(上)

——論巴赫小提琴無伴奏組曲和奏鳴曲



    我從小就開始接觸巴赫的音樂,在我大約兩歲的時候,我媽媽發現我能哼出她在幾天前練習的巴赫旋律,在那時我就和巴赫結下了緣分。

    巴赫真正進入我的記憶始於我首次練習《G小調無伴奏奏鳴曲》BWV1001,當時我大約七歲。就像當時布置給我的其他曲目一樣,我對音樂處理一無所知。第一段柔板在我聽來就像是一個半音音階,其中帶有五和弦和七和弦,奏出的音響很難控制得當。接著的第二段是一首賦格,在這裡我需要奏出多個快速連續的和弦,掌握起來非常困難,這段音樂仿佛永無止境一般。此外賦格的主題通過各種調性把整段音樂連為一體,感覺就仿佛像是乘坐旋轉木馬一般。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學習第二帕蒂塔中的恰空舞曲,我看到八小節低音旋律線的結構始終如一貫穿於整個樂章,而各種不同的情緒、性格和音樂造句都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我對此深感敬畏,也體會到要能讓演奏能夠自圓其說,既要遵循原作又要揭示其中的象徵意義。在我處理每一段變奏以及樂章的三個主要部分時,我那前不久去世的小狗的生活場景不由浮現在我眼前,而這一戲劇化的類比甚至讓我回想起她升入天堂的那一幕。

    過了幾年到1981年,我在阿斯本音樂節前的審聽考試中為考官演奏了恰空舞曲。至今為止我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演奏巴赫,彰顯他的音樂的豐富和博大。 


    多年來,我體會到對於巴赫的研究與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在我看來,並且我敢肯定大多數同行也有同感,這些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是音樂寶庫中的豐碑,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習這些曲目能把耳朵訓練得更精準,聆聽變得更深入。演奏者可以學習了解各個音符之間的關係,而非僅僅聽到表面音響。由於和聲與休止對於樂句的構建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需要更為長久而充裕的呼吸,仔細的聆聽將有助於演奏者提高音樂詮釋的技藝。      

     我還發現通過這套曲目的練習可以改善演奏者的技術水平。例如,通過練習可你會懂得如何安排左手的落指位置,同時加強手指機能,更好地處理兩手的協調與獨立。同時還可以訓練右手的控制力,做到力量均勻分布,小心翼翼達到完美的效果。練習這套曲目可以讓小提琴家的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音樂之光為大家推出

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

每次通過千餘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位鋼琴家

特別是其所擅長的作品與演奏風格,歡迎關注


    第一期:鋼琴家阿勞:「演奏是什麼?」 

    第二期:鋼琴家利帕蒂:「原始樂譜很重要,但作品內在精神更重要」 

    第三期:鋼琴家米凱蘭傑利丨「我不為別人演奏,我只為我自己演奏」

    第四期:鋼琴家範·克萊本丨他是贏得蘇聯鋼琴大獎的「美國英雄」

    第五期:鋼琴家波利尼丨「這孩子要比我們所有評委都彈得好。」

    第六期:鋼琴家佩拉希亞丨忠實於作品的三重含義

    第七期:鋼琴家古爾德丨「演奏不是一個比賽,而是一場戀情。」

    第八期:鋼琴家皮爾斯丨「彈琴就是跟朋友說話。」

    第九期:鋼琴家魯賓斯坦丨他是「真正的蕭邦代言人」

    第十期:鋼琴家齊默爾曼丨他永遠謙虛而自信,發出不凡的智慧光採。

    第十一期:鋼琴家波格雷裡奇丨他對樂譜的忠誠遠不及對愛情

    第十二期:俄羅斯鋼琴家涅高茲丨你應該趕緊讀讀他的兩本書

    第十三期:鋼琴家吉列爾斯丨令人陶醉的俄羅斯原汁原味風格

    第十四期:鋼琴家密拉·海絲丨一位哲學式的女鋼琴家!

    第十五期:鋼琴家哈絲姬爾丨一生與疾病相伴,卻一塵不染

    第十六期:鋼琴家帕德雷夫斯基丨他為何「越混越差勁」?

    第十七期:鋼琴家施納貝爾丨他忠實於音樂作品的精神而非術語

    第十八期:弗朗索瓦演奏蕭邦丨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

    第十九期:鋼琴家布赫賓德丨「年紀輕輕就擁有所有,六十歲怎麼辦?」

    第二十期:鋼琴家古爾達丨「演奏者首先必須把握作品內在的愛和感情」。

    第二十一期:鋼琴家巴克豪斯丨「最簡單的樂曲,要完美也要多加練習。」

    第二十二期:鋼琴家弗萊舍丨綜合知識的力量、熱情的情感、優雅的品位

    第二十三期:鋼琴家拉扎爾·貝爾曼丨他的柴一是權威性的版本。

    第二十四期:鋼琴家加夫裡洛夫丨他彈奏速度相常快,卻從來不會失控

    第二十五期:鋼琴家普萊特涅夫丨他在鋼琴和指揮兩方面都業績非凡

    第二十六期:鋼琴家基辛丨「鋼琴家非常幸運,演奏曲目如此之多。」

    第二十七期:鋼琴家吉澤金丨他的德彪西你不可不聽

    第二十八期:鋼琴家德慕斯都師從過哪些好老師?

    第二十九期:鋼琴家老塞爾金丨他的人格和演奏技藝贏得了尊敬和崇拜。

    第三十期:鋼琴家布倫德爾丨「學者型」鋼琴家的典範

    第三十一期:鋼琴家沃格特丨他希望自己的莫扎特詮釋呈現透明質感。

    第三十二期:鋼琴家霍洛維茨丨既有鏗鏘有力金屬聲,又有夢幻柔美音色

    第三十三期:鋼琴家肯普夫丨他的演奏給我們一種端莊、神聖的塑像效果

    第三十四期:鋼琴家尼古拉耶娃丨她的巴赫與蕭士塔高維奇最值得借鑑

    第三十五期:鋼琴家科瓦塞維奇丨「現在的演奏家太浮躁。」

    第三十六期:鋼琴家貝洛夫丨他極少公開演奏1900年以前的作品。

    第三十七期:鋼琴家卡琴丨對勃拉姆斯作品理解獨到

    第三十八期:「只有麗莉·克勞斯才是我真正的繼承人。」

    第三十九期:鋼琴家魏森伯格丨他與卡拉揚合作尤其出色

    第四十期:鋼琴家齊柏絲坦丨阿格裡奇曾「自愧不如」。

    第四十一期:鋼琴家馬加洛夫丨他以演繹蕭邦作品聞名天下。

    第四十二期:鋼琴家蘭多芙斯卡丨她用大鍵琴復活巴赫

    第四十三期:鋼琴家瑪格麗特·隆丨她是法國的鋼琴夫人

    第四十四期:鋼琴家卡薩德絮丨他的演奏具有典型的法國風格

    第四十五期:鋼琴家齊夫拉丨他的技巧的表達令人眼花繚亂

    第四十六期:鋼琴家拉羅恰丨她是演奏西班牙鋼琴作品的權威

    第四十七期:鋼琴家安達丨他的演奏充滿激情,追求對比的效果

    第四十八期:鋼琴家帕斯卡·羅傑丨他是法國音樂大使

    第四十九期:鋼琴家魯普丨「他把刮鬍子的時間都用在練琴上了」

    第五十期:鋼琴家莫爾丨他以與費舍爾·迪斯考的合作聞名天下

    第五十一期:鋼琴家拉雷多丨她聽了霍洛維茨後決定去做鋼琴家

    第五十二期:鋼琴家李赫特丨節奏感是他的註冊商標

    第五十三期:鋼琴家阿什肯納齊丨一雙靈小手演繹俄派新風範

    第五十四期:鋼琴家奧伯林丨第一屆蕭邦國際比賽獲第一名

    第五十五期:切爾卡斯基丨只有東歐,才能誕生這樣偉大的鋼琴家

    第五十六期:鋼琴家奇科裡尼丨「20世紀非常殘酷,但音樂卻非常美好。」

    第五十七期:鋼琴家德米登科丨「我們無法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演奏」

相關焦點

  • 宓多裡談巴赫(下)丨「巴赫的音樂無論在什麼場合響起都會給人帶來裨益.」
    偉大音樂家論音樂藝術宓多裡(Midori Gotō)談巴赫(下)——論巴赫小提琴無伴奏組曲和奏鳴曲宓多裡談巴赫(上)>宓多裡談巴赫(中)    這套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總共由六首作品構成,其中奏鳴曲和組曲各佔三首。
  • 「你必須帶巴赫到我們的時代,而不是回到巴赫的時代」丨 對話大提琴家古特曼
    比如,誰要是研究蕭士塔高維奇或者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會很熟悉他的演奏。但是他應當寧願從樂譜中得到回答,而不是通過他的錄音。羅斯特羅波維奇並非這些作品的作者,大體上他只是另外一個演奏家。2、「巴赫沒有淺薄的情感,沒有驟降的憤怒」 丨羅斯特羅波維奇談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BWV1007-1012);3、「我每天的生活是從巴赫開始的」丨畢斯馬(Anner Bylsma)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4、「對於巴赫的研究與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丨宓多裡談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BWV1001-1006)問:從他1995年演奏巴赫組曲的唱片看,羅斯特羅波維奇看來還是不熟悉巴洛克聲音
  • 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
    4、當眼睛疲勞時,耳朵最愛巴赫;5、致巴赫丨我的靈魂一路上唱著您的旋律,被淨化、洗滌,澄明而亮麗。我感覺到了——音樂的全部意義!6、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7、餘華說:「我要生個兒子,讓他用搖滾的姿態聽巴赫」丨《搖滾巴赫音樂會》(Swing Bach);8、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丨《英國組曲》的感受;9、如何演奏巴赫古鋼琴作品中裝飾音?
  • 葉小綱丨對於巴赫這樣一位人類音樂的精神領袖,其實說任何話都是不恭敬的!
    放在電腦上邊聽邊看,我驚異人類對完美的追逐精神猶如巴赫的音樂,層層遞進,生生不息。如今電腦系統也體現巴赫變奏曲的精神實質,在不間斷的意念擴張和形式發展中取得自我肯定與完善。對於羅莎琳的演奏我沒什麼好說的,看屏幕中遊標在樂譜上移動,讚嘆中好像丟失了一些純聽覺上的快感。
  • 馬友友談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上)
    (上)這六首巴赫的組曲是許多人公認,獨奏音樂中最艱難的創作。我們要針對史懷哲博士表達我個人的意見和研究。史懷哲這位身兼音樂家、神學家和醫生的偉大人物,在巴赫方面也貢獻了相當多的研究心得。史懷哲曾說,巴赫是一位「在音樂中放入繪畫功」的作曲者。他在這方面的啟發,讓我開始嘗試探索巴赫音樂中所可能具有的視覺特質,也激發了我開始這個「巴赫靈感」系列的工作。這套影片就是其成果。——1、聽史懷哲演奏巴赫;2、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
  • 想知道鋼琴家如何理解偉大作曲家嗎丨推薦閱讀《黑白琴鍵上的對話》
    由於沒有現存的直接證據,蘇澤蘭從地域學角度對比了早期鋼琴流行地區、使用者的詳細記錄,針對早期鋼琴作品的題獻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但由於記錄的嚴重匱乏,對於斯卡拉蒂的作品來說,手稿驗證、專業檢測等權威手法都無法使用。「『他自己最糟糕的敵人』:斯卡拉蒂:一些沒解答的問題」, 斯卡拉蒂的「生活痕跡就這樣『幸運地』消失了」 。斯卡拉蒂生平信息的缺失增加了其作品在演奏練習中的難度。
  • 巴赫大師丨德國指揮家卡爾·李希特(Karl Richter)
    往期巴赫精選:1、巴赫在神學上傾向於虔敬派,在音樂上卻傾向於路德派;2、如果說莫扎特的音樂使人幸福的純粹,那巴赫的音樂就會使人幸福的深邃,有些超出幸福的範疇了;3、琴聲像一束柔軟的光,射進了我的心房,我的心裡仿佛這一刻成為巴赫的舞臺
  • 巴赫何以成為巴赫丨他用一生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音樂無盡的熱愛!
    等到巴赫稍大一點以後,他開始學習抄譜,用這種看似極其枯燥的學習方式來探知作曲家前輩們駕馭音樂的技巧,從中受益匪淺。巴赫的青壯年時期在與不同領域朋友的藝術交流中,獲得了很多創作靈感和藝術營養,這些都對他的音樂成就起著重要作用。巴赫《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BWV 565值得一提的是巴赫對同時代另一位德國著名作曲家亨德爾也一直保持謙遜、友好的學習態度。
  • 每天一首巴赫丨細說巴赫的古鋼琴協奏曲丨格倫·古爾德演奏巴赫《第七鋼琴協奏曲》(BWV1058)
    據傳這些作品是巴赫到達萊比錫居住後不久創作而成的,時間大約在1730-1733年間。不過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這些古鋼琴協奏曲並不是巴赫全新的創作,而是作曲家在其原先創作的一些其他器樂協奏曲的基礎上改寫而成。
  • 巴赫與宗教(中)丨音樂「是一種精神和諧的最初體驗」!
    巴赫一生創作了一千餘首作品,他以自己的藝術幫助實現了路德的理想,從而使宗教音樂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點,他真正成為一代仰的代言人,應該說:他首先是一個虔誠的馬丁·路德——基督教徒,其次才是個音樂家。本文試圖從對他的宗教活動、創作活動和他的作品中的觀點的分析來探求巴赫宗教藝術的真諦。——巴赫與宗教(上)丨在那個時代,信仰、宗教就是生活!
  • 安吉拉‧休伊特談巴赫丨她演奏的「歌唱性,是學習小提琴的斷句和呼吸鍛鍊而來」
    至於她的「鍵盤協奏曲」同樣也入圍本屆「留聲機雜誌」最佳協奏曲類,安吉拉‧休伊特充分展現她師法自管風琴、大鍵琴的「演奏撇步」,造就自己獨特的巴赫鍵盤之聲。她跟父親學了很多管風琴起奏、斷句、指法、手指交替運用等手法,運用在鋼琴上還刻意減少踏板的使用,保有音質的通透性。加上大鍵琴上對於十個指頭能獨立均勻、精緻的彈奏的要求更甚於鋼琴,因此她就用彈奏大鍵琴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手指動能。
  • 論巴赫鍵盤作品中的世俗性丨以《法國組曲》為例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於1685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鎮,巴赫的家族是個音樂世家,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巴赫從小受音樂的薰陶,展露出了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小提琴和中提琴。:1、史懷哲眼中的巴赫丨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2、史懷哲《巴赫論》丨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丨 德文版序言;3、富特文格勒論巴赫與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與柔情丨BWV846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丨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丨王健父親最鍾愛的曲子丨在現代社會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則聽不到巴赫的內心世界;5、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丨巴赫藝術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巴赫——他本身不就是個奇蹟嗎?不應該聆聽巴赫,而是用心感受巴赫。巴赫研究丨蘭多夫斯卡談《十二平均律》樂迷必讀丨巴赫為什麼生前不受人喜歡?紀念巴赫誕辰334周年丨巴赫幾個小故事巴赫丨德國版「蘇明玉」的《都挺好》故事《愛在黎明破曉時》中的《哥德堡變奏曲》二部創意曲第六首樂譜與作品結構研究指南演奏《平均律鋼琴曲集》需要熟知的背景知識我說《法國組曲》讓我心碎,你會不會說我矯情
  • 巴赫確實是偉大的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
    我開始瞎琢磨了,作為提琴家來說巴赫確實不是技巧高超的,那個時代提琴還沒有發展到那個地步.所以他不會寫出象帕格尼尼隨想曲那樣瘋狂的東西.但是他的6個無伴奏奏鳴曲,確實在技術上是有很大難度的,確切的說,拉的象巴赫是有很大難度的。這不僅僅是用一把提琴演奏出復調作品的難度。加上對於節奏的把控,對於複雜音程關係的理解。然而這些問題在巴赫本人眼裡是問題嗎?答案是確定的:顯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