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迪演奏巴赫小無
巴赫確實是偉大的
考夫曼曾經說過:"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標誌是:他的出現為哲學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 這種事Wittgenstein在他的一生中居然做了兩次!
而巴赫呢,他在音樂領域的貢獻似乎不是一個方向就能涵概了的。他的12平均率鋼琴曲,他的龐大的<英國組曲>,他的若干部清唱劇,他的著名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太多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
相比Wittgenstein棕色而瘦削的面孔,目光深沉有神。巴赫好象長的更樸實些,老農般憨厚的相貌,帶著慈祥的目光。相比Wittgenstein特立獨行,天馬行空,沒有戀愛,沒有婚姻,沒有朋友,還有伴隨一生的「自殺情結」.巴赫確實是擁有完美人生的了,前不久剛剛看一個書上說他有將近20個孩子,一個妻子生了7個,第二個妻子又生了若干。活下來的十幾個中也有四個是當時名聲顯赫的音樂家.過去我一直以為他作為虔誠的教徒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沒想到啊.
能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兩不耽誤,確實是偉人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巴赫確實比Wittgenstein還要偉大.然而巴赫沒有Wittgenstein幸運,他在去世多年後,才被孟德爾頌挖掘出來,才被世人所知曉.
在看了一部分<邏輯哲學論>以後,我在一段迷茫中又開始練巴赫的無伴奏奏鳴曲了了.一直讓我停滯不前的不是那著名的"恰空"段落.而是BWV1OO1,我曾經和一個朋友諮詢,為啥這和弦這麼麻煩,他說你不要把他當和弦拉,你把他當琶音拉.我立刻暈倒.他解釋說,現在很多古樂演奏者(指那些拉巴洛克琴的傢伙),都是這麼拉的.因為他們認為巴赫那時候就是這麼演奏的。
我開始瞎琢磨了,作為提琴家來說巴赫確實不是技巧高超的,那個時代提琴還沒有發展到那個地步.所以他不會寫出象帕格尼尼隨想曲那樣瘋狂的東西.但是他的6個無伴奏奏鳴曲,確實在技術上是有很大難度的,確切的說,拉的象巴赫是有很大難度的。這不僅僅是用一把提琴演奏出復調作品的難度。加上對於節奏的把控,對於複雜音程關係的理解。然而這些問題在巴赫本人眼裡是問題嗎?
答案是確定的:顯然不是.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現代人覺得很難以理解的東西,永遠拉不完的旋律,往復的,糾纏不清的邏輯結構.在他看來似乎是再簡單不過的東西.他的龐大的作品群裡無處不體現著這種精神。
簡潔與單純是哲學的最高境界.「凡可說的,都是可以說清楚的」,「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Wittgenstein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宣稱「所有的哲學問題都解決了」。 然後顛顛的跑去戰場了(就這一點也確實和小提琴家Kreisler有一拼,琴沒啥可拉的了,就去打仗,打完回來繼續拉)。但是當他在1929年重返劍橋的時候,他變了.變成個徹底的"反哲學"的鬥士.
琢磨著Wittgenstein的語言遊戲.我開始又試了幾遍巴赫的BWV1001.他的旋律中似乎也是一種輪迴,由單純到複雜,由繁難變簡潔.簡單也好,複雜也好.你看他的角度不同,他就是不同的.而我輩體會到的只是他是如何讓我的左手練到抽筋也徒勞無功,讓我的大腦死命背譜直到頭暈眼花.
但是,巴赫只有一個,巴赫就是巴赫,只是我們還不懂.
就好象牛津大學的Heal博士所說:
Wittgenstein is a paradox!
往期巴赫精選:1、巴赫在神學上傾向於虔敬派,在音樂上卻傾向於路德派;2、如果說莫扎特的音樂使人幸福的純粹,那巴赫的音樂就會使人幸福的深邃,有些超出幸福的範疇了;3、琴聲像一束柔軟的光,射進了我的心房,我的心裡仿佛這一刻成為巴赫的舞臺……4、來,幹了這杯巴赫的諧謔曲的狗糧!5、古爾德丨假設莫扎特活到70歲;6、張卜天丨格倫·古爾德隨想丨他在瞬間使你完全沉浸於他的世界中!7、張佳林丨淺談巴赫的鍵盤音樂及其演奏;8、聆聽巴赫鍵盤帕蒂塔(BWV825-30)丨這六首帕蒂塔幾乎概略了巴赫鍵盤音樂的風格;9、我的蕭邦與巴赫丨「巴赫的旋律,總是迴環往復,雖然匆匆忙忙,卻總有一種永恆的感覺。」 10、古爾德都養了哪些動物丨「在六歲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我跟動物相處,要比跟人類相處融洽多了。」 11、古爾德丨「不管在表演中還是錄音中,所需的都不止是單純的技術範圍的挖掘。」 12、「我真的很怪」丨「電話狂人」古爾德眼裡的「快樂時光」 13、親愛的巴赫先生,真理是巨大的黑暗嗎? 14、不可錯過的演出視頻丨17位偉大演奏家演繹巴赫《四鍵盤協奏曲》(BWV1065);15、巴赫背後的光芒丨默默支持他的第二任夫人安娜·巴赫(Anna Magdalena Bach);16、不同的巴赫風格丨安吉拉•休伊特談古爾德、圖雷克;17、安吉拉‧休伊特談巴赫丨她演奏的「歌唱性,是學習小提琴的斷句和呼吸鍛鍊而來」 18、古爾德昭示了「一個藝術家在現代商業社會的壓力下,能夠以怎樣的方式和態度面對自己和大眾!」 19、巴赫的精神激勵著我們用樂器去表現不可思議的情景丨聆聽恰空舞曲(BWV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