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生日快樂丨他的作品就是音樂《聖經》!

2021-02-16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哥德堡變奏曲》詠嘆調

格林·古爾德演奏

巴赫對鍵盤樂器的貢獻是開天闢地的,他不僅本人十分擅長演奏羽管鍵琴、管風琴,而且創作了數量龐大、精妙至極的鍵盤樂作品,其中《哥德堡變奏曲》是最偉大的一部。可是你知道嗎?巴赫創作這部巨作的本意是為了幫助一位貴族緩解失眠。

巴赫有一位學生叫「哥德堡」,這位學生長期服侍的一位伯爵長期受失眠困擾,巴赫因此創作了這部大規模變奏曲,讓這位叫「哥德堡」的學生每天睡前彈奏給伯爵聽。這部作品的主題是一首優美動人的詠嘆調,據說是出自他妻子之手。

 

 

舒曼說:「巴赫之於音樂正如創教者之於宗教。」20世紀的作家和批評家們找到足夠的最高形容詞來評價巴赫。他們說他的管風琴音樂將科學與詩歌、技術與情感、精湛技巧和高貴思想融為一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們寫道,他以全部的音樂生命和才華致力於達到超乎人類之上的境界。他們告訴我們,他充滿靈性的清唱劇表明,音樂既可以十分個性化,又對整個世界深具意義。他們宣稱,他以自己精神的激情和博愛使過去的復調音樂充滿活力,他是巴洛克音樂的顛峰人物,藝術史上的巨人。他將自己觸及到的一切發展到極致,對作曲技巧的掌握無與倫比。接著他們又談到他思想和情感無可比擬的深度。他們還說,其他作曲家都不具有這樣的能力: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將一切可能性實現到如此的廣度。他們斷定,他的音樂是絕對的,以其完善、秩序和平衡之美使前人和後繼者都相形見絀。就他的同行而言,巴赫激起了獨一無二的崇拜。在交響曲迷中有馬勒崇拜、布魯克納崇拜、莫扎特崇拜、貝多芬崇拜及法國的柏遼茲崇拜。而在作曲家中,批評家們說存在著巴赫崇拜。他們宣稱,他的藝術力量和洞察力達到了前人所不可企及的、無法估量的高度,在他的號令下,音樂仿佛立即從幼稚步入成熟。他們寫道,對所有想成為音樂家的人來說,巴赫就是音樂的《聖經》。舒曼說:「在他身邊我們都是拙劣而蹩腳的。」蕭邦只對兩位作曲家印象深刻:莫扎特和J·S·巴赫。蕭邦熟記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的四十八首前奏曲和賦格,認為巴赫是音樂的全部和終結。

相關焦點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巴赫使復調音樂達到了頂峰,他所創造的音樂作品涉及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將和聲與對位,復調與旋律這些相衝突的因素在作品中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嚴謹邏輯性強的結構框架,生命力持續強穩的旋律走向,鮮明的主題,豐富的想像力在結構當中的應用,無一不彰顯巴赫前所未有的復調音樂創作。
  • 巴赫就是音樂的《聖經》
    20世紀的作家和批評家們找到足夠的最高形容詞來評價巴赫。他們說他的管風琴音樂將科學與詩歌、技術與情感、精湛技巧和高貴思想融為一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們寫道,他以全部的音樂生命和才華致力於達到超乎人類之上的境界。 他們告訴我們,他充滿靈性的清唱劇表明,音樂既可以十分個性化,又對整個世界深具意義。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巴赫使復調音樂達到了頂峰,他所創造的音樂作品涉及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將和聲與對位,復調與旋律這些相衝突的因素在作品中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嚴謹邏輯性強的結構框架,生命力持續強穩的旋律走向,鮮明的主題,豐富的想像力在結構當中的應用,無一不彰顯巴赫前所未有的復調音樂創作。
  • 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
    巴赫用他的兩部受難曲使得所有爭執偃旗息鼓。兩部偉大的作品無論內容抑或形式都衍生自當時流行的範本,但它們之所以不朽,卻是因為其內在的靈魂。巴赫的確是一個終結點,後無來者,一切都歸結於他。為他作傳,旨在展示德國音樂的藝術特質及其演變歷程,從而一窺止於他的成就和遺憾,領會其中的所有艱辛和苦楚。
  • 巴赫與宗教(中)丨音樂「是一種精神和諧的最初體驗」!
    巴赫一生創作了一千餘首作品,他以自己的藝術幫助實現了路德的理想,從而使宗教音樂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點,他真正成為一代仰的代言人,應該說:他首先是一個虔誠的馬丁·路德——基督教徒,其次才是個音樂家。本文試圖從對他的宗教活動、創作活動和他的作品中的觀點的分析來探求巴赫宗教藝術的真諦。——巴赫與宗教(上)丨在那個時代,信仰、宗教就是生活!
  • 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
    真正構成他音樂作品核心的是管風琴曲、康塔塔,受難曲和彌撒曲。從數量上看,他有佔四分之三的聲樂器樂作品都是為教堂禮拜所作(眾讚歌,康塔塔、經文歌、受難曲、彌撒曲、清唱劇等)。即使是那些他為宮廷所作的世俗音樂作品,其實也帶有宗教音樂的風格烙印。虔誠的路德教徒和勤奮的音樂大師,這雙重身份在巴赫身上是完全融為一體的。
  • 葉小綱丨對於巴赫這樣一位人類音樂的精神領袖,其實說任何話都是不恭敬的!
    9、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丨聖誕清唱劇丨哥德堡變奏;10、去了抑或沒去上海聽巴赫《馬太受難曲》的我們,看看別人怎麼說《馬太》及其信仰吧!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 古爾德的巴赫給我們哪些啟發丨他的巴赫,只能聆聽,不能複製.
    而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1932-1982)是20世紀詮釋巴赫音樂最具代表的人物,本文通過分析爾德對巴赫鍵盤作品的獨特演繹等來論述屬於他的巴赫世界。 他的音樂有精湛的對位技巧,且描繪生動,熱情奔放;他音樂既賦予著那個特定時代獨有的特色,又為今天的人們所喜愛,是屬於全世界的音樂家。  在巴赫浩如煙海的作品中,貫穿其一生的是他的鍵盤作品,涉及了當時所有重要的器樂體裁,包括管風琴曲、古鋼琴曲等。 在他的管風琴作品中,有大量各種體裁的作品,包括眾讚歌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賦格曲、託卡塔、帕薩卡利亞等。
  • 巴赫以外,我又愛上了他的音樂
    雖然其他的音樂也曾經是我的最愛,但同巴赫的博大仁愛比起來,他們大可以忽略不計了。也許我註定就是一個凡夫俗子,可能是天堂裡安靜悠閒的日子過久了吧,竟又想食人間煙火起來。那麼,就讓老柴陪伴著我,在塵世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吧。
  • 巴赫及其音樂對人的教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大提琴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巴赫靠的不是豪言壯語,也不是後人撰寫的事跡,而是用音樂——世界通行的語言,溝通心靈的橋梁。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蘊,充滿了現實生活的氣息。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巴赫借宗教音樂抒發了對人類痛苦的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的渴望,並且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321巴赫生日快樂丨他的音樂使我感到愉快丨我們可以安靜的吃草啦!
  • 巴赫何以成為巴赫丨他用一生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音樂無盡的熱愛!
    當時,為了能抄寫德國管風琴家約翰•帕赫貝爾的樂譜,他花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甚至偷偷借著月光抄譜,可惜,最後竟被嚴厲的哥哥發現,無情地將樂譜毀掉。這件事使少年巴赫傷心不已,但經歷的這點挫折和打擊卻遠遠不能澆滅巴赫心中求知的火種。後來,在呂內堡時期,他又抄寫如迪厄帕、馬爾尚、雷蒙和庫普蘭等法國作曲家的音樂作品,這表明他已經開始注意並積極吸取別國的音樂元素,那時的他不過才16、17歲。
  • 巴赫音樂的虔敬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正是在萊比錫的歲月裡,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始終為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忙碌著,那就是通過定期創作富含神性的康塔塔作品,把自己奉獻於教會音樂。此時他的康塔塔創作每周都會完成至少一部,只是在大齋節和基督降臨節(Lent and Advent)的暫停創作。唯有此時,精心創作音樂才不再是事奉上主的必需品。
  • 巴赫的音樂到底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
    這些作品以其極高的藝術成就而奠定了巴赫在音樂史上的巴洛克音樂的高峰地位,其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等都是今日人們耳熟能詳的常聽曲目。其為鍵盤而寫作的大量作品也是今日鋼琴學習者無法迴避的基礎。如其《平均律曲集》第一次使十二平均律從音樂理論變成音樂實踐,被譽為鋼琴音樂的《舊約聖經》。(注:參見羅耀真《他不是小溪,他是大海――平均律鋼琴曲集》,載於《視聽技術》,1995年第11期。)
  • 席夫談巴赫丨巴赫的音樂是空氣而非生日蛋糕丨談古爾德丨他帶來了新生命但也很危險丨音樂的內涵沒有限度,不管走多遠,總能看到更遠……
    其演奏以精緻品味和透徹的結構著稱,這種特性使他演奏的巴赫作品(以現代鋼琴演奏)成為別樹一格的盛事。他被認為是古爾德之後,最具權威性的巴赫詮釋者。席夫借著他特有的音樂氣質,可以把一系列的大套作品,從個別樂曲的細部到綜觀全套作品,一以貫之,一氣呵成。當代很少有其它音樂家,能像席夫一樣,對一套作品能有這樣深入的鑽研和理解。他那驚人的記憶力,讓他能連續數晚演奏一系列大套作品,而且還能同時詮釋數字作曲家的大套作品,例如,同時演出舒伯特奏鳴曲和巴赫的組曲、前奏曲、賦格和變奏曲等。席夫在學習和領悟方面的長才,使他在過去二十年錄製出許多唱片。
  • 巴赫確實是偉大的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
    而巴赫呢,他在音樂領域的貢獻似乎不是一個方向就能涵概了的。他的12平均率鋼琴曲,他的龐大的<英國組曲>,他的若干部清唱劇,他的著名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太多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
  • 生日快樂,南美的巴赫
    最著名的南美作曲家(沒有之一)20世紀巴西藝術音樂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人物幾乎憑一人之力將巴西劃入古典音樂的世界版圖中今天是他的生日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南美的巴赫」海託爾·維拉-羅伯斯,1887年3月5日出生在裡約熱內盧附近的
  • 論巴赫鍵盤作品中的世俗性丨以《法國組曲》為例
    9、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丨聖誕清唱劇丨哥德堡變奏;10、去了抑或沒去上海聽巴赫《馬太受難曲》的我們,看看別人怎麼說《馬太》及其信仰吧!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 《巴赫:音樂年譜》
    巴赫的音樂具有德國人特有的嚴謹的創作特點,同時有具有自我釋放的獨創性特點。作為一名新教教徒,他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音樂不再總是歌頌上帝,也開始歌唱平凡的生命。此外,他把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結合,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的體裁創作涉獵廣泛,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巴赫和他的宗教音樂你知道多少?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新教路德宗的創始人馬丁·路德,就是在這裡把聖經翻譯成德語的。那時市民們最主要的音樂活動中心是教堂,最需要的音樂就是新教音樂,教堂同時也是開展人際交往的聚會場所。市民們在聆聽美妙音樂,頌揚上帝的同時,還能獲得交際的樂趣。在那個年代,沒有脫離教會而生存的音樂家,也沒有不信基督教的世俗宮廷。聖經思想和教會活動被社會廣泛承認,並且是整個社會生活的中心支柱。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演奏要點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的反覆樂段與揉弦導讀: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被後人稱為「古典大師」、「歐洲音樂之父」,他是傑出的管風琴家、小提琴家、大鍵琴演奏家,他創造了永恆的音樂藝術,他的鋼琴復調作品更是音樂殿堂經久不衰的珍貴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