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劍網三》(劍俠情緣網絡版叄)高調宣布要做職業化電競比賽的事,在貼吧引起了玩家的巨大爭議。
4月21日,第二屆劍網3競技大師賽將全面開戰。比賽採取全民海選賽機制人人皆可參與,官方準備了100萬基礎獎金
相關話題頓時在貼吧引起了熱烈討論,大量玩家參與吐槽也是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被官方聽到吧
從「劍網三吧」本身的討論情況來看,玩家大都不怎麼看好這個電競賽事。近年來資本流入電競引起熱潮,LOL、王者榮耀、球球大作戰等那麼多遊戲都舉辦了自己的電競比賽。但是像《劍網三》這樣引起自身玩家反感的,還真是少見。
預言家也是一名《劍網三》的老玩家,雖然如今在線時間不多,但定期都會登陸進去看一看風景聊聊天。像預言家這樣在遊戲裡肝了三到五年的老玩家,走到今天其實都是因為對這個遊戲文化的喜愛。在聽說《劍網三》要做電競賽的時候,真心不太感興趣。
一位玩了五年《劍網三》的老玩家S妹紙告訴預言家,「職業不平衡是大家(玩家們)反對電競比賽的主要原因,這要比起來真心沒有什麼公平性可言。有那個做電競的心思,我更希望期待策劃們能改一改數值,不要讓有些門派那麼逆天。」
其實玩家罵的越厲害,就越是側面反映了他們對《劍網三》的高度關注。這是《劍網三》這個IP本身的粉絲效應,而不能歸功於電競這個被稱為風口的年輕行業。電競本身的變現模式都尚未成熟,整個行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劍網三》這麼強勢切入電競未免太過武斷。
作為目睹《劍網三》70級、80級再到95級的老玩家,我們希望《劍網三》能一直是我們心中那個有愛的《劍網三》,而不是一個隨波逐流、跟風造勢的情懷收割機。
一位電競專業人士給出的評價是:「《劍網三》這種大型MMORPG真的不適合電競,否則國內端遊時代發展了十年左右,前前後後這麼多MMO的爆款為什麼沒有一款拿去做電競的?」
其實《劍網三》作為一款遊戲產品,選擇電競化並不犯法。但是作為一個重社交、輕競技的MMORPG,競技大師賽實質上在放大《劍網三》的弱點,如何做出恰當的修改和完善這一點至關重要。
玩家為什麼牴觸《劍網三》做電競?
預言家分析總結了玩家反對的幾個主要原因:
「毒經天羅手拉手,補天驚羽一起走,毒性雙廢再聚首,誰先加強誰是狗。」——這是《劍網三》玩家創作的打油詩,專門用來吐槽遊戲裡各職業之間技能屬性的不平衡。而《劍網三》最近增加的職業門派中,蒼雲、霸刀、長歌的逆天技能使得鍾愛其他老職業門派的玩家叫苦不迭。
目標追蹤線、面向圈、額外焦點目標、技能cd監控……玩過《劍網三》的人都知道,這個遊戲的插件功能應有盡有。插件這種純輔助性工具太過強大的結果,就是遊戲中外掛橫行。很多玩家高度依賴輔助插件,甚至連自己角色的技能名稱都記不全。
去年虎牙直播的競技大師邀請賽,也就是本屆大師賽的試水版本在國內引起了不錯的反響,「這給了他們蜜汁自信,於是《劍網三》就立項要做職業化賽事體系了。他們應該忘記了當時的第一名是個十足的外掛黨。」一位網友在貼吧裡如此說道去年的比賽。
3,大批休閒玩家並不期待競技,擔心原本有愛的遊戲環境會被破壞;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劍網三》做電競時Z君嘆了口氣道,「一個世紀佳緣平臺為啥非要做電子競技?這個遊戲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情緣』做到極致了吧?我們本來玩這個遊戲就是休閒掛機、日常撩妹的,真要是拿這麼不均衡的職業去打職業電競,真的很奇怪。」
預言家也覺得玩家能在一款遊戲裡留三年、五年甚至更久,主要是因為放不下對遊戲的感情。《劍網三》做了電競以後,首先大批的休閒玩家對這個比賽和獎金不一定能產生足夠的興趣;其次,培養競技屬性的玩家一定會給遊戲內生態帶來改變,這才是玩家吐槽的根源所在。
玩家心目中的《劍網三》,是一個「騎馬、聊天、遊天下」的超有愛江湖
(圖片來自玩家手繪)
4,遊戲本身微操要求不高,觀賞性不足。
我們常說大型MMORPG不適合電競,主要是因為其主要輸出價值在社交而不是競技。電競畢竟會產生一個輸贏的結果,觀眾總不能在旁邊觀看兩隊選手掛機聊天吧?
預言家採訪了身邊的多個觀看過《劍網三》B站直播的朋友,他們一致認為《劍網三》這種遊戲的PVP競技性太弱,基本上就是在比誰的宏操作更好、插件更流暢。比起看《劍網三》,他們更願意看主播玩主機遊戲。
電競與MMORPG之間難以僭越的鴻溝
電子競技的內涵就是考驗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團隊協作、思維反應等綜合能力的比拼,這在MMORPG遊戲中也有很好的體現。那為什麼依然要說《劍網三》不適合做電競呢?
這還要從整個國內的大環境說起,我們可以看到,現在電競比賽項目中,都是DOTA、魔獸、LOL、爐石等強競技性遊戲。國內端遊時代發展了十年左右,這麼多MMORPG的爆款,但真正要去做職業電競的只有《劍網三》一個遊戲。其他諸如《劍靈》、《天涯明月刀》都有過電競賽事的相關嘗試,但沒有成功。
預言家觀察到,近年來國內大型MMO遊戲普遍把玩法做的越來越輕度、越來越傻瓜。為的是降低進入門檻,吸引更多的年輕玩家進入。而國產MMORPG重社交、賣道具的做法,也與LOL、DOTA這些強競技、點卡制的電競必備網遊迥然不同。社交屬性太強導致競技屬性太弱,道具收費則不利於遊戲數值的平衡。所以MMORPG做電競,沒有把任何端遊本身的優勢發揮出來,反而是把自己的弱點推到臺前做展覽。
一個運營將近十年的國產MMO遊戲要想保持用戶新增的套路都一樣:持續更新數值強大的人物角色和裝備;或是不斷更新漂亮的外觀吸引付費。新的人物或裝備如果不好看、不厲害,就不會有玩家去玩。這某種意義上也註定了,《劍網三》門派職業屬性不平衡的局面將一直持續下去。那玩家喜愛的舊角色,也就無法帶上場比賽了。對玩家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很悲傷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龐大而休閒的女性玩家用戶,並不關注電競。
《劍網三》有個「暖暖環遊大唐」(就是大唐版的「暖暖環遊世界」換裝遊戲)的別稱,這個稱號側面反映了《劍網三》所匯聚的是大量女性用戶,她們喜歡的是這個遊戲的漂亮畫面和人物角色,留住她們的是具有人情味的「武俠江湖」。
一位大學生近期的一份隨機調研顯示,《劍網三》的男女玩家比例已逼近2:8
早在2014年《劍網三》玩家群裡女性佔比就高過男性了,當時北京地區男女玩家比例4:6,而如今女性玩家持續增多,這個比例差又進一步拉大。而根據艾瑞的報告顯示,男性才是電競用戶的絕對主力,佔比高達 77% 。
所以,預言家覺得比起電競賽,《劍網三》靠賣外觀掙錢更實在吧。
玩家多數投「反對票」,那西山居該如何做電競?
縱觀整個遊戲圈,與《劍網三》差不多量級的大型IP試水電競的並不多。
2016 年《劍網3》成功舉辦了「競技大師賽」(也就是本屆大師賽的試水版本),雖然這個比賽跟DOTA、 LOL 這樣的強對抗性遊戲比賽相比略顯滑稽,但比賽觀看量出其意料地大,而且還給遊戲造了一波勢,整個比賽期間,網絡熱度居高不下。不管怎麼說,這個效果比西山居預期的要好多了。於是,競技大師賽有了第二季和職業化的計劃。
去年《劍網三》競技大師邀請賽的畫面
但我們要弄清楚的一點是,打從一開始,電競就只是《劍網三》IP品牌戰略的一個小小探險,而不是全部。
西山居意在最大化《劍網三》這個大IP的價值
《劍網三》這個大IP馬上就要滿八周歲了,去年《劍網三》七周年發布會上,相關小說、音樂、戲曲、影視作品等爆料均浮出水面。電競並沒有作為宣傳重點來講。可見,電競也只是西山居的一個探索方向,會如何做以及會做多久都還沒有一個定論。
可能是注意到玩家在電競比賽上爭議較大,新的賽季中《劍網三》對幾個關鍵問題做了針對性處理:
塑造公平遊戲環境,比賽進入專用配裝場景,領取比賽用的頂級 PVP 裝,杜絕任何外掛行為;全玩家可報名參與,不再設置競技場比分要求;比賽直播不再使用OB視角,全民觀戰無死角。
從官方制度來看,項目組致力於打造一個公平公正的遊戲環境。但畢竟新的比賽沒開始,這些新改進機制的效果也有待觀察。預言家認為,重點不是《劍網三》做電競可不可行,而是從上面提到的使用情況表來看,《劍網三》已經開始了過度消費IP和粉絲情懷的傾向。
可能像電競賽這些文化衍生品剛剛出現的時候,玩家會抱著好奇心去看。但是看完以後,玩家很有可能因為覺得「這不是我想看的《劍網三》」,而產生比較負面的感想。
我們在談《劍網三》為什麼不適合做電競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害怕自己喜愛的IP走上仙劍的老路吧。
最後,預言家詢問了幾位玩家,《劍網三》到底怎麼做電競比賽才會受玩家歡迎?
S妹紙:「拋開網遊,用劍網IP重新做一個強對戰性的遊戲吧。我看了B站直播,現在這種(比賽)其實跟日常打JJC沒啥區別。」
Z君:「先解決職業不平衡吧,要不然劍三電競只能是個笑話。」
業內人士:「競技和遊戲分開做比較好。打電競需要配合,《劍網三》能不能拋開端遊本身,重新做成一個SLG什麼的,我會很感興趣吧。」
總結來說,《劍網三》做電競,應該摒除原先那種把比賽入口直接連結到端遊本身的思路。以《劍網三》IP為核心重新做一個儘量公平的、競技性強的遊戲,而不是破壞端遊原本的文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