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賽博物館:吹笛少年——馬奈油畫解讀

2021-01-08 聞是藝術

吹笛少年 馬奈 油畫 法國 1866年 160×98釐米 巴黎奧賽博物館

畫中描繪的是近衛軍樂隊裡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畫家在探索形與色的統一時,注意到人物個性特徵的刻畫。在色彩上追求一種穩定的、幾乎沒有變化的亮面,然後突然轉入暗部,將人物置於淺灰色、近乎平塗的明亮背景中進行描繪,用比較概括的色塊將形體顯示出來。在這幅畫中沒有陰影,沒有視平線,沒有輪廓線,以最小限度的主體層次來作畫,否定了三度空間的深遠感。杜米埃說過馬奈的畫平得像撲克牌一樣。

男人 水彩畫

馬奈早年受過學院派的六年教育,後又研究許多歷代大師的作品。他的畫既有傳統繪畫堅實的造型,又有印象主義畫派明亮、鮮豔、充滿光感的色彩,可以說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畫)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吹笛少年》用幾乎沒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畫法,表現人物的實在,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馬奈的才氣和自負感。此畫明顯帶有jp浮世繪版畫的影響。從《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受到官方和保守勢力的猛烈抨擊起,不管樂意與否,馬奈自然而然成為年輕一代的精神領袖,他們以他為楷模,繼續向傳統的堡壘衝擊。但馬奈本人並沒真正參與新一代印象主義畫家的活動,仍然定期參加官方的沙龍,希望在那裡獲得承認。

《吹笛少年》這幅油畫,展出在1866年的沙龍,是馬奈的傑作。在當時的法國,西班牙事物、西班牙風格十分流行。藝術界不單出現了不少以西班牙生活為題的作品,也有不少人借鑑西班牙藝術家的成就。馬奈同樣如此,很早就描繪過西班牙女性、西班牙演員、西班牙鬥牛。他那幅色彩斑斕的《瓦倫西亞的洛拉》(1862年),激發起波德萊爾的靈感,賦詩讚頌它。另一方面,西班牙畫家也給了他極大的啟示,委拉士開茲稱得上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吹笛少年》與委拉士開茲的名作《小丑巴勃羅-德-巴拉多利德》有著密切的聯繫,它的單純的構圖就模仿了先輩的做法。在空無所有的背景上,浮現著穿制服的吹笛少年。少年的形象由乾淨利落的筆觸塑造而成,大紅、金黃、黑、白等響亮的顏色形成美妙的組合,純淨的黑白兩色更使畫面顯得十分明快有力。這幅極為完整和諧的作品,充分體現出馬奈塑形潤色的精湛功力。

《露臺》

但這幅畫最有意義的地方不在上述情況,而在處理人物和空間的態度。自文藝復興以來,畫家一直致力在二維平面上創造出三維的立體人物和深度空間,可馬奈的作品卻呈現出回歸平面的趨勢,而回歸平面正是西方現代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徵。馬奈放棄利用側光突出立體感的傳統方式,讓正面的光直射在少年的手、臉及身體上,從而減少明暗的變化,也就減少了立體的效果。雖然個別地方仍有投影,仍有立體的暗示,但就總體而言,由純淨的色彩描繪的少年形象,顯得相當平面化。這平面化的形象,像剪紙一樣貼在同樣沒什麼縱深感的虛擬背景上。這一切,在當時的畫壇上,是十分新穎的東西。難怪庫爾貝這位老一代的大師,會敏銳地指出它像撲克牌的黑桃皇后,誰都知道,撲克牌的圖形是平面性的圖形。正是這種新穎的特點,顯示出對文藝復興以來確立的神聖法則的挑戰。在這個意義上,即使馬奈不願意,他不得不接受革命者的稱號。

馬奈夫人

馬奈的畫常常遭到官方的拒絕,但卻受到年輕的印象派畫家的讚賞。他同年輕的印象派藝術家交往,探討藝術的革新,自己也畫了一些印象派的畫,並且從不向學院派妥協,但他始終不做徹底的叛逆者去參加印象派展覽,而是窮其一生去爭取獲得官方畫壇的承認。

拿劍男孩

馬奈以畫人物為主,也畫一些風景。他的著名作品還有《奧林匹克》《吹笛少年》《露臺》等。

相關焦點

  • 奧賽博物館
    更不用說,巴黎人是那麼著迷於極致精巧的東西,以至於用一座又一座的博物館來點綴著城市。(奧賽博物館外牆醒目的MO字樣)與雍容華貴的羅浮宮相比,在河對岸的奧賽博物館更像是鄰家少女,一眼驚豔,再看心醉。或許因為在國內奧賽博物館名氣不如其他大景點,這裡少有的沒有太多中國人面孔(幸好某土豪集團的六千多名員工沒有踏足此地,呼~)。雖沒有網紅顧爺的造詣,但相冊君肚子裡還是有二兩油墨,在奧賽博物館裡,這已經足夠讓相冊君像走進糖果店的孩子般興奮。
  • 看不見的城市---巴黎之奧賽美術館
    馬奈、德加、雷諾瓦、保羅·塞尚、巴耶齊、莫奈這些印象派的大師的生活交織在影片中,影片的剪輯如同莫奈畫的系列畫,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如同光一般,最終留下痕跡的是他們的畫作。>La Promenade (1875)現藏於華盛頓國家美術館Camille Monet sur son lit de mort(1879)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
  • 馬奈——印象派畫家中的鋼鐵俠
    他崇尚自由,參加過革命暴動,國民自衛軍,同情巴黎公社起義,還被選為公社藝術家聯盟委員。這種在社會和藝術領域中對自由的追求,可以說跟託尼·斯塔克是如出一轍。馬奈的才華是不可否認的,要不然也不會撐得起「印象派之父」的頭銜。他雖然不是以畫裸女著稱,卻是因為畫裸女而走紅的。
  • 【名畫賞析】愛德華·馬奈-《吹笛的男孩》
    douard Manet (1832.01.23 - 1883.04.30) 他出生於法國巴黎,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 《吹笛的男孩》油畫 愛德華·馬奈約作於1866
  • 「精讀」油畫大師愛德華·馬奈: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
    馬奈最大的強項是現代生活題材,他在巴黎的林蔭大道和咖啡館裡不停地寫生,但他的作品遠不是自然的直接轉錄,他對十九世紀末巴黎現代生活的洞察力十分敏銳。愛德華·馬奈,油畫《荷蘭小景》馬奈在1882年創作了油畫《伯熱爾大街叢林酒吧》,這是考陶爾德畫廊永久藏品的一部分
  • 巴黎博物館推出線上找貓,真心上頭!
    在巴黎,看展是一場十分尋常的事情。目前由於疫情,景點關閉,而且什麼時候會開放,依舊是未知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文化類網站和各大博物館官網都開放了數字參觀渠道,讓大家在家就可以雲看展。別擔心,環球藝術博物館(UMA)和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Rmn-GP) 兩位大佬決定帶大家開啟雲吸貓模式,而且,吸的還是藝術史上的貓(Les chats dans l'histoire de l'art)! ‍‍‍‍那些你曾經走過的知名畫作裡,可能或明顯或偷偷地藏著貓的身影。
  • 打卡世界博物館丨巴黎奧賽美術館,不僅僅是一座印象主義美術館
    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坐落著一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五層樓高的透光大拱頂、巨大精美的金色掛鍾,宏偉、壯觀。這座1898年開始建造的新火車站,於1900萬國博覽會開幕之際對公眾開放。在建立之初,畫家愛德華·迪泰伊就曾感嘆道:「這個車站太美了,多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
  • 解讀藝術價值最高的20幅西方油畫
    9、《吹笛少年》—馬奈  1866年 油畫 161x97釐米 巴黎奧塞美術館《吹笛少年》用幾乎沒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畫法,表現人物的實在,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馬奈的才氣和自負感。此畫明顯帶有JP浮世繪版畫的影響。從《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受到官方和保守勢力的猛烈抨擊起,不管樂意與否,馬奈自然而然成為年輕一代的精神領袖,他們以他為楷模,繼續向傳統的堡壘衝擊。但馬奈本人並沒真正參與新一代印象主義畫家的活動,仍然定期參加官方的沙龍,希望在那裡獲得承認。
  • 一天一座藝術館:奧賽美術館
    由於內容太多,作者將把此行遊覽的最主要的五座博物館分成五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下寫五篇文章,對於幾個月憋不出一篇文章的作者絕對是一個巨大挑戰,作者會努力做到……奧賽美術館的前身是1900年為迎接巴黎世博會而建造的奧爾良鐵路奧賽車站大樓。
  • 瑾小姐遊記之——法國奧賽博物館篇上
    法國的藝術家多,雕塑繪畫什麼的擺不過來,羅浮宮早已飽和,巴黎的藝術家們就把擺放藝術品的想法打到了這個廢棄的車站上面。機緣巧合,當年那個「在火車站裡掛畫」的荒誕想法居然實現了。誰也想不到,這個破火車站改造的博物館,日後成了法國國立博物館,和羅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
  • 藝術一刻|馬奈的經典之作,都是爭議之作
    編者薦語:授權轉載,文化虹口為您講述藝術史的三兩事 以下文章來源於藝速課artroom ,作者名畫知多少 藝速課artroom用創意短片,講藝術知識這位吹笛少年
  • 曬照霸屏必備:那些隱藏在博物館裡的小眾咖啡館與餐廳
    本期文章將為大家推薦一些隱匿在巴黎鬧市區博物館中的咖啡店或者餐廳,這些充滿文藝氣息的小眾去處,將使你在遠離喧鬧和擁擠的同時,享受一段視覺與味覺的奇妙之旅。博物館的咖啡廳,由夫婦二人生前的餐廳改建——作為巴黎最美麗的咖啡廳之一,其內部陳設也是博物館級別的:路易十六風格柔和的白色牆面在金色與紅色調家具的映襯下顯得奢華而不失溫馨。而懸掛在四壁的手工掛毯與洛可可風格油畫更會吸引你駐足欣賞。咖啡館提供咖啡、茶、輕食、早午餐等簡餐。下午茶套餐於下午三點後開始供應,套餐可以選擇兩球冰淇淋或是一塊蛋糕搭配一壺茶。
  • 馬奈和印象派的「瞬間」,何以顛覆古典繪畫的「頃刻」
    【注5:貢布裡希:《藝術與錯覺》,第154頁】安格爾 ,《半身軀幹人體》1800年,布面油畫,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當我們重構貢布裡希的藝術史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克拉克以其無與倫比的睿智和激情,說明了馬奈的《奧林匹亞》何以會引發19世紀60年代的巴黎社會如此嚴厲的恐懼和責罵。
  • 2019年9月巴黎自由行
    位於塞納河左岸的奧塞國立博物館1898年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與羅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羅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館藏精品馬奈草地上的午餐,雷諾瓦加雷特磨坊舞會,梵谷自畫像,莫奈的藍色睡蓮等。
  • 歐美遊客痴迷的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又有多少中國遊客感興趣?
    談到巴黎的文化,藝術首當其衝。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我走過的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真的精彩紛呈,魅力無限,讓人回味無窮。首先與大家介紹的是舉世聞名的羅浮宮,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是巴黎的藝術寶庫,更是一張偉大的城市名片。羅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收藏了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
  • 莫奈、馬奈、雷諾瓦、德加,當初是誰讓你迷上了印象派?
    場景是周日下午在Moulin de la Galette,巴黎人通常會整裝打扮,整日跳舞,喝酒,吃Galettes或扁平蛋糕。這幅畫是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藏品,後來從盧森堡博物館轉移到羅浮宮,然後再轉移到奧賽博物館。\ By the Seashore, 1883 /
  • 巴黎的黃金時代,藝術的美好時代
    ,例如我們熟悉的印象派藝術家愛德華·馬奈(douard Manet)的名作《女神遊樂廳的吧檯》就是以這裡為背景創作的。除了馬奈,後印象派成員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也記錄著咖啡廳的圖景。▲愛德華·馬奈《女神遊樂廳的吧檯》(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c.1882,90 x 130cm, 考陶爾德美術館,圖片來源於網絡德加是地道的巴黎人,也是巴黎生活的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