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興趣的潛臺詞可以是最在乎的、最在意的或最沉迷的,你最感興趣的對象,其實是你自己。
你說你最感興趣的,是父母?抱歉,他們對你的「言傳身教」就如入侵程序一樣刻入了你的大腦,很多人想擺脫還來不及;是孩子?對不起,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而言,作為家長的你都不過是扮演了一個專業操縱者的角色;是戀人?拜託,如果真是那樣,也就不會有什麼所謂的「七年之癢」了;是朋友?還是算了吧,最後你才會發現,「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簡直就是真理啊。
臺灣作家大文豪李敖,曾在某綜藝節目中大概這麼說道:「當你看到大美女蹲在馬桶上排洩的那一刻,你還會覺得對方很美嗎?」話說的雖然粗俗了一點,但卻也道出了人們對待審美的真實的內心活動。
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其醜陋的一面,只不過是你沒有看見而已。然而,人們卻總是那麼的好奇於「醜陋」,對其欲罷不能,或很是關注於那些醜陋的事物,比如那些暴力、性愛、權錢交易。說到底,他們最終的目的,只不過還是娛樂自己,讓自己滿足,以期達到那不可告人而短暫的快感。
在現實生活中,你最感興趣的是你自己的慄子舉不勝數,只不過你沒留意罷了,你也覺得這一切都是正常反應、理所當然。
從小時候開始,每逢拍照看照片,你最感興趣的是,你的站位,你最先要去尋找的,永遠是你自己。到如今,你對手機自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恨不得那攝像頭一拍就是單反的效果,然後開心地轉發到朋友圈,迫切地坐等著大家給你的點讚小紅點,你對你自拍的滿意度也隨著小紅點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由內心的愉悅呈現在你那面露微笑的臉龐,真是那個美得你喲。
常說的「羨慕嫉妒恨」說到底意思還是說人們最感興趣的是他們自己。為什麼要去對別人羨慕嫉妒恨?還不是因為這四個字:你沒得到。
比如,看到同事升職加薪,你嘴上跟著樂呵,心裡卻相當之不爽,恨不得當著他和老闆的面,蹦出那句:「憑什麼啊?」你感興趣的是,為什麼你沒有升職或加薪;看到親戚朋友們一個個買房換車,你感興趣的不是他們的房車,而是什麼時候你也去擁有,以便去彌補你那心理的落差;看著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對很多家長而言,真正感興趣的對象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他們自己的面子。
有很多人總是喜歡與你沒事有事就大談什麼孝道和家和萬事興,也就是說你要擺低姿態,去迎合、伺候好你的父母和親人,要不然你就是不孝,你的事業也發展不好。其實事實是,父母就是父母,親人就是親人,你就是你,你們之間本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本就不應該過多的互相干涉影響,邏輯應該是,先把你自己開開心心地過好了,再力所能及地去讓父母和親人幸福,再者說,幸福並不是一個什麼口頭支票,而是要實際的行動,我想這你應該懂的。但是,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就是拎不清這種關係,嘴上天天喊著父母親人的,一到觸碰到了他的核心利益,就開始惱羞成怒。
這裡可以拋出一個問題,有多少人是打著愛的旗號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的?最自私自利的那個人其實是他們自己。
承認最感興趣的對象是自己沒有那麼困難,也沒有什麼不好,倒是很多人就是不願意去承認和接受這一點,心裡這麼想,表面上卻是另外一套,他們都是習慣帶著面具生活的「雙面人」。
有很多的課程、書籍、大道理、條條框框都在告訴著你,怎麼去迎合別人的技巧,怎麼去讓別人舒服,怎麼去這樣或那樣才能逆襲人生,卻少有人提到,該怎麼去面對那個真實的你自己,以及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
做一個對自己最感興趣之人,同時也避免別人認為你只不過是在「自娛自樂」,請務必注意以下這幾點。
一、控制好自己的時間;
避免沉迷於自我感覺良好,由自拍炫耀變成自戀狂,你應該去花更多的時間去提高自己的內在素養,而非過多的去注重外表虛無。
二、調整自己的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不完全對,更多時候,不是因為你的興趣而有了注意力,而是你主動地把注意力投入到其上面,才不斷的產生興趣,要不然還說什麼去拼一把呢?
你應該去接受事與願違是人生常態,但是,你的注意力在哪裡,哪裡就有希望,結局如何,最最關鍵的那個道具,其實就是你自己。
三、給自己一個衡量的標準。
對任何事物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最終都可能是徒勞,對你自己而言也是如此。
如何衡量?從給你自己定三個目標開始,一個學習上的,一個生活上的,一個工作上的。有目標的人生才有奔頭,你會感激那個曾經不斷向上而生的自己。
承認最感興趣的是你自己,多些坦坦蕩蕩,少點矯揉造作,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