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入選茅盾文學獎,為什麼中國作協書記氣得直拍桌子?

2020-12-21 王老師教育說

在文學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作品在剛剛問世時,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如今,拭去歷史的塵埃,當我們重新審視它時,許多新的發現就會徹底顛覆從前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判斷。

《白鹿原》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或許人到中年,當粗礪的生活磨平了曾經的稜角,好多人再也無法像少年那樣,憑一腔孤勇去闖。

44歲的陳忠實也一樣,他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的小說,卻沒有一部硬氣的大作品,很不甘心,於是這位關中老漢,要用拼命三郎的狠勁,全力一搏,去書寫一部「民族的秘史」。

沒有特別幸運,請先特別努力

陳忠實的父親陳廣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賣糧供孩子讀書,家裡的一貧如洗深深刺痛著幼年陳忠實的心,他暗暗下了決心:

我這一輩子,千萬不能像父輩那樣去土裡刨食,而要活出個新樣子來給人看。

憑著勤奮與刻苦,陳忠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西安一所重點中學,他第一次走進大城市,雖然物質上不能與人相比,但學習上則可以獨佔鰲頭,小小少年陳忠實,愈加發奮學習。

不幸的是,命運,最擅長捉弄人。

20歲的陳忠實參加高考,因為語文作文審題不當,一直成績在班上排前3名的他,名落孫山,無奈的陳忠實,經歷了最痛苦灰暗的青春時光之後,選擇回村當一位民辦教師。

無數次,他站在白鹿原頂極目四眺,他不甘心將自己的人生,局限在這小小的白鹿原上,他還想坐著火車,到更廣闊的世界去奔跑。

白天,他給孩子們上課;晚上,在昏黃的煤油燈下,開始迷醉地閱讀和寫作。

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鬥志,沒有特別幸運,那麼請先特別努力。

肯下苦功的人,終將與美好相遇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終於見到花開,等到結果。

1965年的春天,他的第一篇散文《夜過流沙河》,發表在《西安晚報》文藝副刊上,當付出終於有了收穫,陳忠實顯得非常興奮。

1982年 11月,陳忠實調入作協西安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昔日的農村娃,憑著不懈的追求,成為了一名自己心之所向的專業作家,也因此得以站上新時期的文學前沿。

但當陳忠實已頗負盛名時,卻感到極度的空虛與落寞,他下定決心「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於是這個出走半生,歸來已滿臉滄桑的關中漢子,又帶著鋪蓋卷,回到了白鹿原。

他要去抒寫曾經發生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

《白鹿原》進茅盾文學獎初選,中國作協書記氣得直拍桌子!

經過四年的艱苦筆耕,1992年,陳忠實終於完成了《白鹿原》。

不久,《白鹿原》在《當代》雜誌連載,後又出版,一經問世,評論家歡呼,新聞界驚嘆,讀者爭相購買,一時「洛陽紙貴」。

評論界對《白鹿原》一致看好,認為「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1995年,《白鹿原》全票通過,進入了茅盾文學獎從初選。

但當時的部長對《白鹿原》有指示,有批評,所以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知道這個消息後氣得直拍桌子,更是請了很多頗有盛名的老人來當評委,想讓《白鹿原》自然落敗。

不過群眾的眼睛雪亮的,1997年,《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而那個來自偏僻山村,愛看聽秦腔、抽雪茄的樸實漢子,經過一番寒徹苦,終迎梅花撲鼻香。

這部沉甸甸的小說共50餘萬字,由陳老歷時6年創作完成,它不單是史詩級的,更是地域性的、是一方鄉原折射中國半個世紀苦難的稜鏡。

以小見大,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鄉村民族秘史,時代的轉折,時局的震蕩,福禍的輪迴,小人物的命運在時代變遷,風起雲湧的改革在鬥爭中飄搖起落。

命運往往是一個龐大的命題,三言兩語道不儘是非曲折。大多數人都是在對與錯,善與惡,美與醜之間的灰色地帶彷徨,在追尋未知的生命意義中,走完了這一生。#茅盾文學獎#

這也是《白鹿原》的魅力所在,我欣賞那些能夠尊崇內心選擇的人,至情至性,活得淋漓痛快,也許不被理解,但至少心裡有自己的定海神針。

陳忠實扛鼎之作《白鹿原》,僅需59.9元,不過一杯咖啡錢,即可登白鹿之原,品百味人生。

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在《白鹿原》寫完後,他先是寄了一份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後又將複印稿給了評論家朋友李星。十天後,在作協大院裡他碰到了李星,他急忙問:「你看了沒有?」李星一臉凝重,但他沒有直接回答,「到我家說!」這一路上,陳忠實的心都懸在空中,不知道他這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踏入李星家門後,只見李星放下手裡買的蒜苗,兩手錘拳,不停在屋子裡轉來轉去。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終於不用養雞了
    閱讀和寫作花費了他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那一段日子,根據陳忠實的回憶說過得很節約。但是為了文學的創作,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陳忠實豁出去了,他義無反顧,放手一搏。並和妻子約定:先寫書,如果不成,就去養雞。更值得一提的是,《白鹿原》在1995年獲得全票,以絕對優勢入圍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但當時也有人對這本書看法不同,當評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功向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匯報這件事的時候,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
  • 《白鹿原》獲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作者卻很高興:不用養雞了
    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在《白鹿原》寫完後,他立刻寄了一份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經過幾天煎熬的等待,陳忠實受到了一層來自於人民文學的信件,當他拆開信件,緊張又興奮,但在讀完之後的那一刻一切都塵埃落定,而太過激動的陳忠實,一下跌在沙發上,痛得直叫。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拍桌子喘氣,範曾:它是一代奇書
    這是50多位的陳忠實,在獲得茅盾文學獎新作《白鹿原》的開篇一句話。你想像不到這位年過半百的作家,在自己44歲時講到自己沒有一部特別硬氣的作品,陳忠實創作了很多短篇小說,可是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長篇作品,而這部《白鹿原》也是個漫長的過程。
  • 在《白鹿原》入圍茅盾文學獎後,協會秘書翟泰豐生氣了,拍了拍桌
    在《白鹿原》入圍茅盾文學獎後,協會秘書翟泰豐生氣了,拍了拍桌子,為什麼?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陳忠實開始寫他的第一部小說《白鹿原》。與此同時,他也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他的小說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在此期間,他沒有時間看管中篇小說,也相應地沒有任何稿費收入,養家餬口成了大問題。
  • 《白鹿原》中田小娥太直露,茅盾文學獎評委:改改還有希望獲獎
    《白鹿原》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陳忠實筆下的著作,以陝西地區為背景,呈現了白鹿原上白姓家族和鹿姓家族的命運,寫出了西北地區的縮影,同時,也塑造了一部民族的秘史。
  • 高考寫作文,緊張到尿褲子得0分,後來竟然得了茅盾文學獎
    誰都沒有想到,後來獲得茅盾文學家的大作家,在當年參加高考時,寫作文竟然緊張到尿溼了褲子,收卷時仍沒有寫完。結果40分的作文題,他得了0分。一直在班上成績排名前三的他,高考名落孫山。這個人就是陳忠實,如果你沒聽過這個名字,一定聽過他的書《白鹿原》。
  • 東海籍作家獲茅盾文學獎!
    >連雲港唯一擁有廣電級演播室的自媒體直播平臺新聞.推廣.活動.直播.外賣.小程序.營銷熱線:  16605187298(微信號)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今天公布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徐則臣,1978年生於江蘇東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現為《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
  • 中國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有沒有郭沫若文學獎?
    一1981年3月14日,85歲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步入了人生的最後時光。茅盾先生在病重之際,留下遺囑,捐出25萬元稿費,設立茅盾文學獎,獎勵作家創作優秀的長篇小說。茅盾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歷程裡,創作了大量的長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戲劇作品。
  • 看完《白鹿原》那些所謂的「吸眼球」的場面是為了情節所推動的
    》參選茅盾文學獎時引發了評委間的爭議,有的專家從身體描寫的角度否定了《白鹿原》。可是這樣的說法卻沒能打動持反對意見的評委,他們表示如果不做出修改,這個獎就不可能頒發給《白鹿原》。在面對唾手可得的代表著中國最高文學獎項的誘惑下,陳忠實不得不選擇了妥協,不過他仍然捨不得自己親手做出修改,最後請來編輯將大量關於身體描寫的場景刪除掉。
  • 長篇小說《白鹿原》內容簡介
    《白鹿原》(圖片來源:資料圖)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1993年6月出版後,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讚賞歡迎的程度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所罕見。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後被改編成同名話劇、電影等多種形式。
  • 《白鹿原》為什麼沒有第二部?陳忠實:我永遠不會再上那個原了
    從小他的父親就希望他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也不負眾望,當過老師,做過文化館館長,後來更是進入了陝西作協。他愛好創作,閒暇之餘也寫小說,先後發表了《夜過流沙河》、《康家小院》、《十八歲的哥哥》等作品,一直也活躍在陝西文壇。
  • 有聲小說■《裝臺》全集(第1集——第80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長篇小說三部曲之二
    微風讀書會ID:weifeng279965337有聲小說■《裝臺》全集(第1集——第80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 《白鹿原》:一個婦女田小娥的抗爭,揭開醜陋的人性
    白嘉軒一生娶過七房女人,很多人都說他的那個東西帶鉤,有毒,因為,他的老婆都死光光了;而「水性楊花」田小娥一生有過四個男人的,每一次都被傷得體無完膚;多次偷情都不得手的白孝文,齷齪風流有幾十個「乾兒子」的鹿子霖,這些人的故事構成了《白鹿原》的主要框架。
  • 《塵埃落定》獲茅盾文學獎20周年後再推新版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塵埃落定》是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出版二十多年來,迄今累計銷量達數百萬冊。在《塵埃落定》榮獲茅盾文學獎20周年之際,這部作品全版權獨家落戶浙江文藝出版社,以全新的面貌和讀者見面。
  • 故事開始了:茅盾文學獎得主們如何寫小說開頭
    (《寒冬夜行人》)同樣是先鋒作家,為什麼卡爾維諾的書就能賣得這麼好,市場經濟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言歸正傳,中國的當代作家,小說開頭寫得精彩的,不乏其人。中國人好面子,小說的結構和結尾就算編織得不高明,這「第一炮」的開門紅卻是一定要打響的,美其名曰——「鳳頭」,所謂:「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此一法也。」
  • 讀《白鹿原》:把命運寫在大地上
    這句話是巴爾扎克說的,但我記住它是因為《白鹿原》的開篇選用的就是這句話。《白鹿原》是九十年代的中國文學的一個驚喜,放在更長的時間跨度裡,它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收穫。撇開茅盾文學獎的殊榮不談,它的成就不遜色於我們所能耳熟能詳的任何一個作家的任何一部長篇小說,它的價值已經用茅盾文學獎驗證,但它的傑出又遠遠不至於茅盾文學獎。畢竟還有很多的茅盾文學獎作品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悄無聲息的。
  • 辰東暫排第二:第四屆橙瓜網絡文學獎20年十佳玄幻大神
    唐家三少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北京作協網絡創作委員會主任,北京作協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網絡作協名譽主席,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著名網絡作家,橙瓜網絡文學獎網文之王,入選橙瓜網絡文學獎名人堂。
  • 陳忠實《白鹿原》為什麼那麼火?一本書寫盡人性與社會的反思
    首次出版於1993年《白鹿原》,經歷了多次修訂和刪減,洋洋灑灑50多萬字,由陳忠實歷時6年才創作完成,有人說這本書不過是多了些不可言說的X描寫,其實它更應該是人性與社會的反思!
  • 以小見大:看戲與選題——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裝臺》電視劇...
    改編自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裝臺》電視劇,開播以來,反響很不錯,該快評得上影視劇界的「飛天獎」了吧。核心因素,在我看來是以小見大,以裝臺的小人物順子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透視出陝西西安(乃至中華大地)深厚底蘊的歷史文化(戲曲文化、飲食文化、武術文化、雅言文化等等),尤其是亙古不變的各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