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2021-01-07 紅衣記史官

「我要創作一本死了以後,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作枕的書。」

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

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

寫到後來,陳忠實已經把全部感情都融進了書裡,在寫到田小娥被殺時,他描述說:「鹿三從背後捅了一刀,捅過去,田小娥回過頭來,叫了一聲大呀」……

(陳忠實)我寫到這的時候,眼睛都黑了,半天才恢復過來,恢復過來情緒依然很難抑制。隨手就寫了那個:生的痛苦,活得痛苦,死的痛苦......

在《白鹿原》寫完後,他先是寄了一份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後又將複印稿給了評論家朋友李星。

十天後,在作協大院裡他碰到了李星,他急忙問:「你看了沒有?」

李星一臉凝重,但他沒有直接回答,「到我家說!」

這一路上,陳忠實的心都懸在空中,不知道他這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踏入李星家門後,只見李星放下手裡買的蒜苗,兩手錘拳,不停在屋子裡轉來轉去。忽然,他轉過身來對陳忠實說道:「咋叫咱把事弄成了!」

聽到這句話的陳忠實十分感動,懸著的心也算下來了一半,自己4年的付出終於有了這一聲真誠的迴響。

李星隨後看著陳老說道:《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學獎。

但這並不重要,也還顧不上,因為,他還在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回信。

能不能出版,能不能讓世人看到此書,自己又能不能在今後繼續走文學這條路,成敗都在此一舉了。

幾天後,那是平靜卻又不平常的一天,這一天,待在鄉下祖屋的陳忠實收到了一封薄薄的信件,它來自於人民文學,信件的薄厚程度,讓他心裡有了一種很好的預感,這種預感叫做希望。

當他拆開信件,緊張又興奮,但在讀完之後的那一刻一切都塵埃落定,而太過激動的陳忠實,一下跌在沙發上,痛得直叫,妻子見聞此狀嚇了一跳,趕忙跑過來看他。顧不上身體的疼痛,陳忠實對妻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以後可以不辦養雞場了。

是的,他不但不用辦養雞場了,而且以後還能繼續走在文學這條路上了。

因為他內心知道,那本他死了以後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的書,已經寫出來了。

但讓他興奮的事情還在後面,1995年,《白鹿原》進入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白鹿原》全票通過。

但當時也有人對這本書看法不同,當評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功向作協書記翟泰豐匯報這件事的時候,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

因擔心《白鹿原》被評上,終評從1996年拖到1997年,還多請了一些老人來當評委,想讓《白鹿原》自然流產。

讓他沒有想到老評論家陳湧第一個發言,全面肯定《白鹿原》,首先就定了基調,一舉扭轉了形勢。

最後,評選官方只好要求陳忠實對作品做刪節處理,以"修訂本"形式獲獎。雖然需要修訂,但這也意味著《白鹿原》得到了最終的認可。

著名學者範曾稱《白鹿原》:「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的優秀作品,都可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除了文學界的高度認可,無數人對此書做出了極高評價。它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還被改編成秦腔、電視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被譽為關中文學的扛鼎之作。

不得不說,《白鹿原》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小說,曾有人形容:一部《白鹿原》,從小人物入手,寫盡半部泱泱近代史。

這位來自偏僻山村,愛看聽秦腔、吃粘面、抽雪茄的樸實漢子,這位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後,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的半百老人,經過一番寒徹苦,終迎梅花撲鼻香。

所有的聲譽鵲起,其實都來自許久無人問津的努力;所有的成功登頂,都來自一步一步的堅持。

2016年的4月29日,陳忠實因病逝世,享年73歲。

賈平凹悲痛撰文,稱其為「關中的正大人物,文壇的扛鼎角色」。

在陳忠實的筆下,白嘉軒和鹿子霖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的代表赫然躍然於紙上。一個雖然被打斷腰杆,卻依然堂堂正正;一個雖然苟且偷生,卻癲狂不得善終。

《白鹿原》無關乎報應,不過是人性。

《白鹿原》的卷首引用了巴爾扎克的一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那些上不得臺面的,與宏大敘事不相干的,史官不便於表達的東西,就交給文學吧。

偉大的文學家用他的眼睛,用一支筆書寫一個民族的秘密和隱痛。

《白鹿原》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小說。

如果你想閱讀完整的《白鹿原》原著,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在你迷惘和無助的時候,可以在《白鹿原》中找尋答案!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恰逢新年大促,這一本書僅需38元,比一張電影票還便宜,但這本書帶給你的力量卻不亞於一部好電影。

人生諸多不如意,但我們一定可以披荊斬棘。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拍桌子喘氣,範曾:它是一代奇書
    這是50多位的陳忠實,在獲得茅盾文學獎新作《白鹿原》的開篇一句話。你想像不到這位年過半百的作家,在自己44歲時講到自己沒有一部特別硬氣的作品,陳忠實創作了很多短篇小說,可是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長篇作品,而這部《白鹿原》也是個漫長的過程。
  • 《白鹿原》入選茅盾文學獎,為什麼中國作協書記氣得直拍桌子?
    1982年 11月,陳忠實調入作協西安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昔日的農村娃,憑著不懈的追求,成為了一名自己心之所向的專業作家,也因此得以站上新時期的文學前沿。但當陳忠實已頗負盛名時,卻感到極度的空虛與落寞,他下定決心「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於是這個出走半生,歸來已滿臉滄桑的關中漢子,又帶著鋪蓋卷,回到了白鹿原。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終於不用養雞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65年的春天,他的第一篇散文《夜過流沙河》,發表在《西安晚報》文藝副刊上;後來《信任》獲得了1979年全國短篇小說獎。陳忠實的文學之路終於有了點小小的成就,他格外興奮!更值得一提的是,《白鹿原》在1995年獲得全票,以絕對優勢入圍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但當時也有人對這本書看法不同,當評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功向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匯報這件事的時候,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
  • 《白鹿原》獲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作者卻很高興:不用養雞了
    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在《白鹿原》寫完後,他立刻寄了一份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經過幾天煎熬的等待,陳忠實受到了一層來自於人民文學的信件,當他拆開信件,緊張又興奮,但在讀完之後的那一刻一切都塵埃落定,而太過激動的陳忠實,一下跌在沙發上,痛得直叫。
  • 在《白鹿原》入圍茅盾文學獎後,協會秘書翟泰豐生氣了,拍了拍桌
    在《白鹿原》入圍茅盾文學獎後,協會秘書翟泰豐生氣了,拍了拍桌子,為什麼?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陳忠實開始寫他的第一部小說《白鹿原》。與此同時,他也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他的小說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在此期間,他沒有時間看管中篇小說,也相應地沒有任何稿費收入,養家餬口成了大問題。
  • 《白鹿原》為什麼沒有第二部?陳忠實:我永遠不會再上那個原了
    "我從初中二年級開始迷入文學,儘管獲了幾次獎,可總是在自信與自卑的矛盾中躊躇。我突然意識到50歲這年齡大關的恐懼,如果我只能發發中短篇,到死時連一本可以當枕頭的書也沒有,50歲以後的日子不敢想像將怎麼過。"
  •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逝世 享年73歲
    陳忠實記者從陳忠實家人處獲悉,今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歲。《白鹿原》是陳忠實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等。其中小說《信任》獲1979年全國短篇小說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全國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其中《青海高原一株柳》,被改寫選錄於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語文書中的第十五課。現任陝西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鹿原》系陳忠實的代表作。據不完全統計,《白鹿原》迄今已發行逾200萬冊,在國內外讀者中反響強烈,在文學界評價很高。
  • 《白鹿原》:一個婦女田小娥的抗爭,揭開醜陋的人性
    白嘉軒一生娶過七房女人,很多人都說他的那個東西帶鉤,有毒,因為,他的老婆都死光光了;而「水性楊花」田小娥一生有過四個男人的,每一次都被傷得體無完膚;多次偷情都不得手的白孝文,齷齪風流有幾十個「乾兒子」的鹿子霖,這些人的故事構成了《白鹿原》的主要框架。
  • 陳忠實談白鹿原:引以為榮的不是多次獲獎,而是讀者喜愛!
    1995年,陳忠實的《白鹿原》以全票通過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這時冒出一人,連連質問:「白鹿原,它到底有什麼好?」,這個人是誰?在終選上,一個老評論家陳湧發言,肯定《白鹿原》的文學價值,把翟泰豐看似周密的計劃全部打亂。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白鹿原》最終於1997年12月獲評第四屆長篇小說茅盾文學獎(陳忠實後來對《白鹿原》有所修改,但也只是枝葉)。談起這本書,陳忠實引以為榮的不是多次獲獎,不是超過千百萬冊的總印數,也不是被多種藝術形式表現。
  • 《白鹿原》:開篇第一句,就註定不平凡,但最後一句也很精彩!
    讀過《白鹿原》的人可能都會被它開篇的第一句話所震撼,畢竟這樣的一句話不是誰都能說出的。「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這短短的21個字,竟包含了白嘉軒這一生的情感糾葛,而這21個字也就註定了白嘉軒這一生的不平凡,也註定了《白鹿原》的不平凡。但是我卻認為它的最後一句話才是最精彩的,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 《白鹿原》講述了白鹿原村裏白家和鹿家兩大家族之間的故事
    有一次,陳忠實遇到一位身份不低的人,對方打著官腔將他的作品評論了一番,又問他:你《白鹿原》之後就不寫啦?要體驗生活,學習講話精神嘛......陳忠實倔脾氣上來,回了一句:你懂個錘子!說起陳忠實,就不能不說《白鹿原》。
  • 陳忠實想買本《白鹿原》,但被告知已賣光,他卻十分高興!
    長篇小說《白鹿原》一經問世,便成為一代經典,書中所描述的白鹿兩家的世代糾葛,雖然是在當時特有的背景下創作,可如今看來,仍然有非常深遠的普世意義。《白鹿原》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真正做到了真實,敢於去揭開生活的黑暗面,也敢於去挖掘人性的扭曲點。在這本書中,沒有一個人的內心是真正統一的,大多人都是遊走在光明與黑暗的邊緣地帶,再正義的人,也會有自私的一面。
  • 長篇小說《白鹿原》內容簡介
    《白鹿原》(圖片來源:資料圖)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後被改編成同名話劇、電影等多種形式。作者簡介:陳忠實,1942年生於西安市灞橋區,1965年初發表散文處女作,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已出版《陳忠實小說自選集》三卷、《陳忠實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別白鴿》等40餘種作品。
  • 東海籍作家獲茅盾文學獎!
    >連雲港唯一擁有廣電級演播室的自媒體直播平臺新聞.推廣.活動.直播.外賣.小程序.營銷熱線:  16605187298(微信號)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今天公布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徐則臣,1978年生於江蘇東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現為《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
  • 你只知道《白鹿原》是獲獎作品,卻不知道它曾因大膽描述做過刪減
    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歲。《白鹿原》是陳忠實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等。為了創作《白鹿原》,從1986年開始,他花兩年時間搜集資料、構思醞釀,一年時間完成初稿,再耗時兩年精心修改。1993年6月,《白鹿原》單行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陳忠實:沒有《白鹿原》,我就是一個農民
    讀過《白鹿原》的人,無不為小說恢弘的構篇與氣勢所震撼,如著名學者範曾所說:奇書也!他的成果是豐碩的:《信任》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康家小院》獲上海首屆小說界文學獎;《初夏》獲1984年當代文學獎;《十八歲的哥哥》獲1985年長城文學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全國1990年-1991年報告文學獎;……
  • 《白鹿原》中田小娥太直露,茅盾文學獎評委:改改還有希望獲獎
    《白鹿原》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陳忠實筆下的著作,以陝西地區為背景,呈現了白鹿原上白姓家族和鹿姓家族的命運,寫出了西北地區的縮影,同時,也塑造了一部民族的秘史。
  •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到監考老師收卷子的時候,他緊張得尿溼了褲子,但仍沒有寫完。結果40分的作文題,他得了0分。一直成績在班上排前三名的他,名落孫山。幸運之神,與他擦肩而過;大學的門,為他緊緊關上。造化弄人,高考落第,他滿懷憧憬的希望,竟陸續落空。這沉重的打擊,讓他不止一次,於半夜裡驚叫著翻跌到床下。
  • 看完《白鹿原》那些所謂的「吸眼球」的場面是為了情節所推動的
    》參選茅盾文學獎時引發了評委間的爭議,有的專家從身體描寫的角度否定了《白鹿原》。可是這樣的說法卻沒能打動持反對意見的評委,他們表示如果不做出修改,這個獎就不可能頒發給《白鹿原》。在面對唾手可得的代表著中國最高文學獎項的誘惑下,陳忠實不得不選擇了妥協,不過他仍然捨不得自己親手做出修改,最後請來編輯將大量關於身體描寫的場景刪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