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玠教授:2030年大陸「人均收入」將超臺灣,兩岸統一水到渠成

2021-01-11 騰訊網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關於「何時才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時機」的問題,此前身為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的熊玠曾指出,在兩岸問題中,真正影響全局的關鍵因素就是經濟。據估算,預計在大陸2030年真正達成人均GDP超越臺灣的目標後,兩岸統一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對於「兩岸是否會統一」這一問題,熊玠教授指出,中國統一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統一的問題,而是統一會在何時發生的問題。

據了解,這位對兩岸形勢作出透徹分析的熊教授,曾畢業於臺灣大學,而後獲得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的職位。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求學時,熊玠曾擔任過馬英九的碩士導師。

據中評社報導,熊教授分析稱,美國國會認可總統川普籤署的所謂「美國臺灣旅行法案」,這可以讓美國衛生部長成功以官方身份「到訪」臺灣,而隨後美國又派出國務院次卿繼續「訪臺」。美國的種種舉動,已經接連突破自1979年以來「美國與臺灣之間沒有部長級以上官員互訪」的記錄,而這卻完全正中川普「聯臺抗中」的下懷。

同時熊教授還分析稱,川普想要有力打出「臺灣牌」,也是分組合招式的。比如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的這三年多時間裡,美國就已經進行8次對臺軍售,涉及總金額達到680億美元之多。而且根據現在的形勢來看,第9次對臺軍售也即將達成。

而除了美國借臺灣之手外,臺灣也在借美國之力。熊教授指出,臺灣受民進黨當局的控制,也在全力借用「美國牌」打出最強的「抗中」力量。

此外他覺得兩岸變動的重要因素就依託於經濟。本年度大陸的GDP是臺灣的24倍,可是人均GDP卻只有臺灣的2/5。但根據美國智庫的分析預測,大陸有望在2030年時超越美國GDP,而那時大陸的「人均收入」也會超過臺灣。所以熊教授覺得,屆時達成統一目的則會「水到渠成」。

熊玠教授還稱,民進黨當局沒有對當前臺灣的具體形式作出準確分析,更沒有意識到臺灣缺乏天然資源的短板。所以民進黨當局在這樣局勢下繼續和大陸打「對手牌」,甚至「拒絕與大陸合作」,並不是理智和有益的選擇。

不過熊教授對兩岸統一的發展前景相當看好。一是由於經濟安全的重要性遠遠超越軍事安全,更何況大陸發展勢頭猛,臺灣與大陸經濟的對比也將被明顯改變。此外若真如美國專家們預測的那般,中國大陸將會在2030年後超越美國,那美國也就沒有「拒絕接受」的選項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崛起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福建日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崛起中國

相關焦點

  • 蔡英文鼓吹臺灣經濟,實際「滿地狼藉」
    導讀:目前,民進黨當局對臺灣經濟發展一直保持積極態度,認為在蔡英文的帶領下,臺灣經濟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據相關統計部門進行的最新經濟預測顯示,2021年臺灣地區經濟增長率上升為3.83%,人均GDP上升到3萬美元以上,民進黨藉機大肆鼓吹政績,不斷向民眾灌輸激進思想。
  • 專訪黃智賢:兩岸都是中國人,臺灣的前途就是與大陸統一
    真為「臺獨」而戰,全臺灣願站出來的不到100個  環球時報:您提出過,臺灣應該自己上談判桌尋求統一。那在您看來,臺灣如果主動跟大陸談統一,手中會有哪些籌碼?  黃智賢:臺灣的前途就是與大陸統一。將來統一後,臺灣的前景會很好。如果臺灣人可以坐時光機,一定能看到美好的未來。
  • 用陰陽五行破解兩岸何時統一:臺獨最多四十年
    從1990年算起,到2030年為四十年,也就是兩岸統一時間最晚到2030年。現在這種趨勢非常明顯,美日分裂兩岸的能力越來越弱了。臺獨只要給了大陸一個藉口,統一就能很快完成,只是代價大小不同而已。臺獨勢力是美日為了分裂大中華,才全力扶持起來的。特別是美國主要想通過臺灣問題,長期向中國討價還價,套取了巨大的非法利益。
  • 臺灣的未來在哪裡?預言2024年兩岸統一!
    其實,面對臺灣的步履蹣跚,臺灣的精英,一直很焦慮。日前,有臺灣奇女子之譽的電視主持人黃智賢就在微博上直言:10年後的大陸,會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臺灣如果不趕快回歸,未來無路可走。因為十年以後,相對於大陸,臺灣的落後將是經濟科技文化全方位的。雖然不願意面對現實,但機會之窗,很快會關上。
  •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和平統一在臺灣有三點阻礙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主持人黃智賢提到,美國與臺灣民進黨在包裹著「維持現狀」糖衣時,實則在用各種法案、用語、派遣人士,通過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來改變臺灣現狀。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表示,島內目前在身份認同上「比較悲觀」,但兩岸仍然存在走向和平統一的土壤。張亞中表示,和平統一在臺灣方面有三點阻礙。
  • 兩岸統一對臺灣有哪些好處?
    「臺獨」隔離大陸在近十幾年,臺灣地區一直享受著大陸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對臺灣地區的進出口優惠,臺灣民眾返鄉政策,臺商到大陸投資政策等,這些都是中國政府為臺灣和平統一做出的讓步,是其他省市都享受不到的。
  • 臺海 臺灣50個黨團領袖訪問大陸支持「九二共識」 稱「兩岸最終要統一」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4月25日報導,臺灣黨團聯合參訪團將參訪抗日戰爭路線,同時也拜會全國政協。報導稱,臺灣黨團聯合參訪團團長之一的「中華婦女黨」主席塗明慧表示,這次聯合參訪團的黨團雖然是臺灣的小黨,但都是支持「九二共識」,支持兩岸和平,深化兩岸交流。
  • 臺灣又向大陸「統一」了!
    普通臺灣民眾家中,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電視機、電風扇等電器全都是使用110V電壓,只有冷氣機使用220V,而電腦、筆記本、平板和手機等電子產品則是110V至220V全球通用。此次臺灣電力公司提議將家用電壓從110V改為220V,擬採用臺科大電機系教授陳在相提出的技術改壓構想,將家庭插座改四孔插座,並增設線路,以提供220V電壓。
  • 濃眉大眼的賴清德也「背叛」臺灣了? 臺灣學者:大陸只能這樣統一
    民進黨「立委」要民眾捐出口罩給危機國家民進黨「立委」鍾佳濱7日在「立法院」發起「我夠用、支援你」行動,呼籲政府啟動「民間支援國際防疫計劃」,讓民眾可將個人餘裕口罩配額捐贈給「危急國家」。賴清德有了「美國孫」賴清德大兒子賴廷與及媳婦陳筱依2018年12月30日在臺南宴客,兩人後來又回美攻讀學業,並於今年3月底生下男嬰。不過,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賴清德尚未到美國親手抱金孫。
  • 【和平統一事業促進會】向中國臺灣地區大陸委員會表明願意出手化解兩岸僵局的善意
    機構成立以後,朱莉女士通過七次赴臺考察,先後代表【和平統一事業促進會】在兩岸之間完成了以下事項:一、由民間發起了《中國臺灣基本法》(草案)調研、編撰、討論等工作小組,並說明了不適合由中國大陸或臺灣地區非民間機構,以及臺灣民間發起的根本原因。
  • 黃智賢:只有兩岸統一,才是對臺灣最大的好處
    作者:影覓編輯:枯木最近召開的第3屆兩岸一家親臺灣學術研討會上,臺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發表了的講話,她指出,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就必須實現祖國的統一01黃智賢接受採訪會後,香港中評社對黃智賢進行了專訪,她指出,兩岸統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推動大陸的長遠發展
  • 王在希:不動用武力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
    多數選民不願意看到民進黨一黨獨大,美國也不喜歡臺灣一黨長期執政;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搞不定兩岸關係、臺灣經濟和國際空間。臺灣問題有它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需要非常慎重的選擇,不僅要看到臺灣島內的情勢,還要考慮整個國際外部環境,更要考慮中國大陸自身的情況。
  • 首家兩岸合資券商面世 金圓統一證券終獲批
    2月21日晚間,證監會做出核准設立金圓統一證券的批覆。該公司註冊資本為12億元,發起股東為廈門的金圓集團和來自臺灣地區的統一綜合證券。這家擬新設公司表示,將立志成為「紮根東南沿海、服務臺資企業、打造精品投行」三位一體的新設綜合類證券公司,將積極發揮各股東資源優勢,為在大陸深耕發展的十餘萬家臺資企業做好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邱毅提出8個障礙
    編輯:拾遺眾所周知,自從蔡英文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兩岸關係就面臨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大陸積極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國際社會也將重視的目光紛紛投向臺海兩岸。第一,幾十年來,臺灣的政治體制明顯發生了改變。第二。臺灣生存的社會生態環境發生改變。第三,和平談判的對象發生改變。40年前蔣經國與大陸尚存一個中國的共識,如今,任何一黨派敢與大陸談統一都會被民進黨和「臺獨」抵制打壓,因此,統一可能性變小了。此外,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表示,仍然有機會促進和平統一,關鍵步驟是要促進經貿談判。
  • 「2019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談及臺灣:大陸統一臺灣目標從不曾改變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今日公布「2019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該報告聲稱,「與臺灣交往法」通過後,未來幾年美軍訪臺人數與層級可能會顯著增加。但中國大陸從未放棄「武統」,隨著解放軍現代化,中國大陸對臺採取軍事行動的能力正在升高。
  •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臺灣應儘快與大陸談判和平統一
    翻閱朱高正的簡歷,我們得知他是臺灣政壇頗具戲劇色彩的人物。作為1986年民進黨的創建者之一,朱高正因為反對民進黨走向「臺獨」而於1990年退黨;獲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主攻康德研究的他,近年來沉迷於《易經》;兩度當選「立法委員」、以「暴力問政」出名,現在卻將臺灣亂象歸咎於選舉政治;退出民進黨,一度加入新黨又被開除,近年頻繁赴大陸講學,主張兩岸和平統一。
  • 馬英九超級智囊: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他直言,「只要臺灣要獨立,那就是戰爭」,「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未來臺灣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趙春山,1946生,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年「習馬會」重要幕僚之一,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 臺灣名嘴:兩岸統一時 「臺獨」會在家縫五星紅旗
    出身臺南偏綠家庭,卻在電視上毫不留情痛批民進黨「暴政」,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稱「統一是臺灣最好的路」。有大陸網友看過黃智賢主持的《夜問打權》後,大讚她「愧煞藍軍,羞死綠營,真乃中國臺灣奇女子」。上周,黃智賢因其胞弟被誤讀的「飛彈炸三峽」言論走進大陸媒體視線,她在為弟弟澄清、道歉的同時,也呼籲兩岸應「彼此相愛」,她的真誠和勇氣贏得了不少大陸民眾的支持。黃智賢的政治認同是怎樣產生的?
  • 臺灣推出「投誠」食品 大陸加快統一腳步
    蔡英文發表「雙十講話」,態度強硬,不承認「九二共識」2019年兩會期間,57歲的臺籍港區政協委員凌友詩在政協會議上的「兩岸統一」發言抒發了自己對看到「一個中國」局面的期待和兩岸統一的憧憬,李毅在離開臺灣時稱,根據臺灣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各省和臺灣省,同屬一個中國。第二,加之,根據臺灣政府頒布的《國統鋼領》與國統會,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自己不勝愛臺灣。
  • 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大陸不應再「手軟」
    導讀:眾所周知,美國一直想把臺灣地區當作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不斷從多個方面壓制中國大陸發展。而臺灣民進黨當局似乎很享受被美國利用的感覺,並試圖將美國當成「靠山」來「謀獨」,致使臺海局勢逐漸升溫。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民進黨當局上臺來,臺灣政治環境極為惡劣,不少年輕的臺灣民眾被民進黨當局所洗腦,年紀大些的迫於島內白色恐怖「不敢大聲說自己是中國人,有著強烈回歸大陸願望的大多都是老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