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關於「何時才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時機」的問題,此前身為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的熊玠曾指出,在兩岸問題中,真正影響全局的關鍵因素就是經濟。據估算,預計在大陸2030年真正達成人均GDP超越臺灣的目標後,兩岸統一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對於「兩岸是否會統一」這一問題,熊玠教授指出,中國統一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統一的問題,而是統一會在何時發生的問題。
據了解,這位對兩岸形勢作出透徹分析的熊教授,曾畢業於臺灣大學,而後獲得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的職位。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求學時,熊玠曾擔任過馬英九的碩士導師。
據中評社報導,熊教授分析稱,美國國會認可總統川普籤署的所謂「美國臺灣旅行法案」,這可以讓美國衛生部長成功以官方身份「到訪」臺灣,而隨後美國又派出國務院次卿繼續「訪臺」。美國的種種舉動,已經接連突破自1979年以來「美國與臺灣之間沒有部長級以上官員互訪」的記錄,而這卻完全正中川普「聯臺抗中」的下懷。
同時熊教授還分析稱,川普想要有力打出「臺灣牌」,也是分組合招式的。比如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的這三年多時間裡,美國就已經進行8次對臺軍售,涉及總金額達到680億美元之多。而且根據現在的形勢來看,第9次對臺軍售也即將達成。
而除了美國借臺灣之手外,臺灣也在借美國之力。熊教授指出,臺灣受民進黨當局的控制,也在全力借用「美國牌」打出最強的「抗中」力量。
此外他覺得兩岸變動的重要因素就依託於經濟。本年度大陸的GDP是臺灣的24倍,可是人均GDP卻只有臺灣的2/5。但根據美國智庫的分析預測,大陸有望在2030年時超越美國GDP,而那時大陸的「人均收入」也會超過臺灣。所以熊教授覺得,屆時達成統一目的則會「水到渠成」。
熊玠教授還稱,民進黨當局沒有對當前臺灣的具體形式作出準確分析,更沒有意識到臺灣缺乏天然資源的短板。所以民進黨當局在這樣局勢下繼續和大陸打「對手牌」,甚至「拒絕與大陸合作」,並不是理智和有益的選擇。
不過熊教授對兩岸統一的發展前景相當看好。一是由於經濟安全的重要性遠遠超越軍事安全,更何況大陸發展勢頭猛,臺灣與大陸經濟的對比也將被明顯改變。此外若真如美國專家們預測的那般,中國大陸將會在2030年後超越美國,那美國也就沒有「拒絕接受」的選項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崛起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福建日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崛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