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抱的寶雞
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轄3區9縣、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81萬平方公裡,總人口376.1萬,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也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寶雞歷史文化悠久,是炎帝故裡和周秦文化發祥地,素有中國青銅器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區位優勢明顯,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匯,西寶、寶蘭客專,連霍、銀昆高速穿境而過,九條高速公路聯通周邊城市,寶雞機場即將開工建設;工業基礎雄厚,新材料產業和裝備製造產業優勢突出,鈦產業規模居全國之首,是西部工業重鎮;生態環境良好,秦嶺主峰太白山位於境內,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穿流全境,是關中西部生態屏障,先後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殊榮。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23.81億元,增長3.5%;完成財政總收入233.0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4446元和13094元。
寶雞大劇院
碧水藍天新景觀
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謀劃決策
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謀劃、同步推進,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十五」期間,確立「建設現代化生態園林城市」的戰略目標,提出解決環境問題首先從城市做起的工作思路,2005年建成西部首批、陝西唯一的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十一五」期間,提出「環境也是生產力,環境更是競爭力」的發展思路,大力開展生態示範創建活動,2010年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市通過考核驗收,至2011年有10個縣區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區。「十二五」期間,確立「環境吸引力走在西部前列」的目標,榮獲全國首批、西北首家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榮譽稱號。「十三五」以來,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美麗城市」戰略目標,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重生態、抓環保的發展導向,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了「空氣品質關中最優、渭河水質流域最清、城鄉環境全省最美」,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走在全省前列,鳳縣、隴縣、太白縣先後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稱號。通過持續不斷的探索實踐和努力奮鬥,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積極建設宜居城市,成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堅持綠色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做大綠色經濟文章,聚力做亮綠色發展品牌,全面優化生產生活方式,不斷迸發綠色發展新活力。
故鄉的雲
關山晨曦
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嚴格把好「入口關」,先後否決30多個「兩高一資」項目落戶,引進了吉利汽車、青島啤酒、農夫山泉等一批環境友好型企業,在延伸產業鏈的同時,從源頭上控制新增汙染。積極暢通「出口關」,市區寶雞阜豐生物、凌雲蓄電池等一批企業「退城入園」。清理整治「散亂汙」企業3122戶,其中:清理取締1288戶,改造升級1670戶,搬遷入園164戶,實現了動態「清零」。建成寶雞高新區裝備製造產業園、鳳翔縣陸港中小企業產業園、岐山縣新材料產業園等特色園區,一大批中小企業入園集約發展。大力淘汰落後產能,依法依規關閉重汙染企業16戶,淘汰水泥、煤炭、造紙等落後產能150多萬噸。積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創建國家綠色工廠11戶,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8個。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行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通過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和農產品認證,引導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持續減少化肥、農藥投入,切實降低農業投入品對環境的影響。深入實施「3+X」工程,持續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會戰,推動特色產業向優生區、優勢區聚集,向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目前,全市有效期內的綠色食品企業達到32戶,產品63個,產量34.58萬噸。鳳翔蘋果、眉縣獼猴桃、隴州核桃、太白甘藍、寶雞蜂蜜等5個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和諧
嘉陵江晨霧
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聚焦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目標,按照「全域化空間布局、全鏈條產業集聚、全區域暢達網絡、全覆蓋服務體系、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思路,積極將旅遊業融入城市建設及產業發展之中,全面推動城鄉資源配置和各類產業的旅遊化發展,創新旅遊業態,優化經濟結構。大力實施旅遊「5+」戰略,將生態、休閒、文化、美食、體育等元素有機整合,突出打造「生態」品牌,把景區放入自然、融入環境,形成全域旅遊體系。目前,寶雞已擁有太白山、大水川、關山草原等一批生態優勢明顯的高A級景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堅持生態惠民增進綠色福祉
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實施大綠化,做好水文章,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幸福城市。
廊橋晨韻
綠色能源美山川
綠色炎帝園
做靚綠色品牌。堅持以建設「生態大花園」為統攬,大力實施「綠色寶雞」九大工程,鄉村綠化美化和「企地共建」義務植樹基地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5.26%。針對市區北坡生態脆弱、存在地質滑坡隱患的實際,大力植綠護綠,開展綜合整治,先後建成北坡森林公園、代家灣生態公園等生態治理、綠化美化項目。在全省率先整治市區鐵路沿線,建成一批街心公園,形成長達31公裡的綠色園林景觀長廊。開展城市、縣城、城鎮「三級聯創」活動,形成了西北地區少有的「國家園林城鎮群」,率先實現關中大地園林化。市區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8.08%、40.96%、12.42平方米,「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生態園林宜居幸福城市建設成效顯現。
魅力植物園
千湖百花園
建設水潤寶雞。堅持「柔性治水、系統治水」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統籌全境域,構建大水網。按照「大江大河以工程為主、景觀為輔,小河小溪以景觀為主、工程為輔」的原則,開展流域綜合治理,保持岸線自然曲度,恢復河道自然生態環境。突出自然生態景觀效果,沿渭河累計建成各類遊園、公園33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3個、國家溼地公園2處。按照「生態重於景觀」的要求,統籌推進灘面整治、溼地建設、河道疏浚,形成了十裡花海、千畝荷塘、萬頃蘆蕩等渭河百裡生態景觀長廊,渭河榮膺首屆全國「最美家鄉河」稱號。我市境內的清姜河成為陝西省唯一推薦參評全國第二屆「最美家鄉河」的河流。
打造美麗鄉村。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提升」工程,紮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化建設,選取渭北塬區、關中川道、秦嶺山區不同類型村莊,制定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項地方標準,分層建立「三檔整治」標準體系。累計建設農村道路「最後一公裡」項目8800多公裡,全市衛生廁所達到44.2萬座、佔常住農戶的65.3%,農村生活汙水有效治理641個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農村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農村逐步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地區」。
堅持精準治汙守護綠水青山
堅持把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戰役,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標本兼治、系統治理,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社區廣場扇子舞
晚霞石鼓
強力保衛藍天白雲。準確把握汾渭平原國家主戰場定位,突出「減煤、抑塵、治源、控車、禁燃、增綠」等重點舉措,堅持月度點評,嚴格督導檢查,加強量化考核,紮實推進任務落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市區重汙染企業全部搬遷,市域內2戶燃煤電廠(寶雞第二發電公司、大唐寶雞熱電廠)均已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全市實現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清零」,全面完成非禁燃區53.8萬戶農村清潔能源替代改造任務,市區4300多輛公交車、計程車全部使用清潔能源。近三年,全市完成「公轉鐵」增量200萬噸,完成92臺工業爐窯綜合治理、200餘戶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在3個工業園區建成VOCs自動監測站。2019年市區優良天數273天,同比增加20天;PM2.5濃度51μg/m3,全面完成省考指標;市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87,同比下降0.2%,在關中城市和汾渭平原11個城市排名第一。
渭河百裡畫廊
渭河生態體育公園
傾力呵護碧水清流。圍繞渭河水質流域最清目標,打好綜合治渭「組合拳」。在全市13座城鎮汙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紮實開展清姜河、石壩河、六川河等渭河支流汙染綜合治理,以支流水質改善促進渭河幹流水質提升。依法劃定63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範圍,實現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城鄉一體統籌推進。渭河寶雞出境斷面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指數位居關中城市第一,渭河流域整治成為「系統治汙、柔性治水」的成功範例。
渭水河畔·寶雞峽「乾坤彎」
一半花海一半城
一河兩岸
全力守護青山淨土。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加強以秦嶺為重點的青山保護,持續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整治,將秦嶺海拔1500米以上的礦山全部退出,全市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堅決守護好國家重要生態屏障。全面完成全市耕地質量類別劃分,在鳳縣、眉縣實施國家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試點項目,在全省聯合調度會議上交流寶雞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經驗,全市受汙染耕地全部實現安全利用。目前,全市建成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0個、森林公園11個、國家溼地公園8個,有效保護野生動植物2700餘種,野生動植物種群佔全省50%,成為陝西自然保護地聚集和生物多樣性富集區。
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將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順應人民群眾對生態人居環境的新期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鞏固擴大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