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0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琳 琳 醫食參考
經過酷暑,我們即將迎來涼爽的初秋。然而在這季節轉換之際,溫差變化相對較大,又開始讓美麗的肌膚生「病」了。皮膚乾燥、粗糙、晦暗、雀斑等問題接踵而至,泛紅、瘙癢等過敏症狀也趁機騷擾,原本健健康康的皮膚竟然也開始脫皮了。於是乎,夏季控油攻堅戰的硝煙還未散去,一場秋季乾燥防禦戰已拉開序幕。去除多餘、補充不足,聰明的你,準備好怎麼防患於未然了嗎?
秋季肌膚問題集中營
經過夏季的驕陽,秋冬時節的肌膚通常會比較脆弱,再加上乾冷的氣候,汗腺分泌量減少,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趨於遲緩,皮膚就容易變得暗淡無光、粗糙、起小皺紋。加上空氣循環變差,懸浮物增加,讓臉部很容易有類似過敏的症狀。
秋天整個環境的溼度下降,空氣中的含水量比夏天明顯減少,皮膚水分更容易被蒸發,角質層裡的保溼因子相對減少。所以,很多女性就會有這種感覺:洗完臉後皮膚緊繃,原本光滑細膩的皮膚會在洗完澡後出現脫皮現象。這時候,女性們就要注意及時開出自己的保溼菜單了。
令肌膚水潤的保溼菜單
01
作戰計劃:養生才能嬌顏如花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見秋季更要注重正確養生。秋季情緒一般容易焦躁,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天的飲食結構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多吃一些芝麻、蜂蜜、銀耳、乳製品等滋潤食物。秋季溼度小,風力大,在這樣的氣候下,人體汗液蒸發很快,皮膚容易乾燥,同時從失去的汗液中丟失一部分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等。如果在秋天不注意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不僅會出現皮膚乾燥,還會出現維生素缺乏的現象。在秋季多食用含維生素E的食品能起到美容的效果。
不要只勤勞地搽搽抹抹,身體內的補水也是秋季為肌膚補水的重頭戲。每天早晨起來飲兩杯溫開水,一杯可加入少許食鹽,以微有鹹味為宜,因為皮膚內的含水量在15%~20%時,皮膚就會光滑嬌嫩如嬰兒。民間就有「晨起喝杯淡鹽湯,勝過醫生去洗腸」的說法。午餐喝點瓜菜湯或半碗稀飯,晚上可飲用一些果汁或稀釋的牛奶。最後,秋季還可加強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因內分泌失調造成的脫水。
02
作戰計劃:日常洗護二三事
你會給臉部保溼嗎?來看一下吧!正確的保溼觀念是由內層到外層,層層照顧的。由內而外,依序需要適度的清潔(避免使用過度刺激的清潔用品)、充足的水分(像是剛洗臉後使用化妝水或保溼凝膠),以及適當的油分(像是潤膚霜、營養霜、乳液)。在保溼上,經常會有這樣的誤區,在臉部,不是過度地清潔,就是使用多種而重複的收斂步驟,然後又在粗糙的肌膚上塗很滋養的產品,自以為做了完備的保溼工作(因為用了很貴或是很油的產品)。事實上,對於很多年輕健康的肌膚,認真把洗臉洗好,就是做好保溼的工作了。
來泡澡吧!趁著舒緩身心的時候,如果你能聰明地添加浴鹽軟化角質、強健肌膚,泡澡就更加愉悅有意義了。我們的四肢幾乎是沒有皮脂腺分泌的,因此,在清潔皮膚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使用去油性過強的鹼性皂類,儘量選擇微酸性的保溼型沐浴乳,甚至以水清潔即可!洗完澡後,在四肢和背部塗上護膚霜,讓皮膚多一層呵護,這可是秋冬保養的壓軸戲。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或洗臉,如此會加速皮脂的流失,使皮膚更幹、容易粗糙乾裂,水溫最好控制於手感溫熱狀態,以免造成乾燥性皮膚炎。
03
作戰計劃:善待雙足
先從足浴開始,來幾滴佛手柑或茶樹精油,15到20分鐘的浸泡,可以殺菌,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放鬆腳部,軟化角質,接著以去角質霜或浮石輕擦,細心注意後腳跟與硬皮厚繭處,之後搽上滋潤度高的乳霜。一道道工序完成了,也成就了你的一雙金蓮玉足。
美膚D I Y
乾性肌膚:用蜜糖、杏仁油加適量的麵粉敷面,再塗上滋潤性很強的潤膚乳,可以令乾燥的肌膚迅速補充水分。
油性肌膚:麥片1/2碗,蛋白一隻,檸檬汁1湯匙,蘋果1/2個(搗碎),所有材料混合成平滑膏狀,然後敷在臉上約15分鐘後洗淨。蛋白本身有去死皮作用,檸檬可美白,而麥片則提供滋潤,絕對是多重功效的面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