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ID:aichip001)
文 | 溫淑
芯東西7月15日消息,昨日,證監會同意敏芯微科創板IPO註冊,敏芯微是2018年我國第三大、全球第四大MEMS麥克風供應商,也是我國第一個將登陸A股的國產MEMS企業。
據悉,MEMS傳感器是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時代信息獲取與交換的前提和基礎。2015年成立的敏芯微,已實現MEMS傳感器全生產環節的國產化,其產品落地在華為、小米、聯想、索尼等品牌推出的消費電子產品。
然而相比其他公司,敏芯微的科創板上市路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去年首次提交IPO申請以來,敏芯微一邊推進IPO進度,一邊因為專利之爭與創始人老東家歌爾股份對薄公堂,中間一度被上市委取消審議資格。直至昨天,敏芯微科創板IPO註冊終於獲證監會同意,距離科創板上市僅剩一步之遙。
2019年,敏芯微資產總額為3.39億元,全年營收2.84億元,淨利潤為6052.46萬元。
根據招股書,敏芯微計劃募資7.07億元。在未考慮公司本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敏芯微擬發行不超過1330.00萬股;在全額行使本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敏芯微擬發行不超過1529.50萬股。
根據招股書,敏芯微採用Fabless(無晶圓廠)經營模式,即主要從事MEMS(微機電系統)晶片的設計與銷售,將晶圓製造、封裝等步驟交付給第三方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
MEMS傳感器是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時代信息獲取與交互的前提和基礎,能夠為智能終端設備採集聲學、壓力、慣性、光學、溫度、溼度等信息。中國MEMS產業在2009年後才逐漸起步,敏芯微成立初期,在缺乏系統、完整MEMS生產體系的情況下進行摸索,逐步實現本土化生產體系的搭建。
據市場分析機構Yole Development預計,2023年全球MEMS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9.78億美元,2018~2023年間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為17.5%。另市場分析機構賽迪顧問統計,中國已經成為全球MEMS市場中發展最快的地區,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突破850億元,2018~2021年複合增長率為19%。
敏芯微是我國MEMS龍頭企業之一,在現有MEMS傳感器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測等各環節都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實現了MEMS傳感器全生產環節的國產化。
2017、2018、2019年度,敏芯微營收分別為1.13億元、2.53億元、2.8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0.13億元、0.53億元、0.59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9.50%、44.03%、38.62%。
根據招股書,2019年敏芯微綜合毛利率下降歸因於MEMS麥克風業務和MEMS壓力傳感器業務毛利率下降。MEMS麥克風業務毛利率下降是因為敏芯微單價下調,MEMS壓力傳感器業務毛利率下降是因為單位成本上升幅度大於單價。
▲敏芯微2017~2019年總營收及淨利潤變化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該公司在MEMS傳感器領域積累了境內外發明專利38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正在申請的境內外發明專利32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
敏芯微產品線包括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其中MEMS麥克風業務在敏芯微營收中佔比最大,2019年為2.56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90.07%。
▲2017~2019年度,敏芯微三大主營業務佔比
2017~2019年度,敏芯微三大主營業務營收逐年實現增長。
▲2017~2019年度,敏芯微三大主營業務營收變化
在MEMS麥克風市場,敏芯微出貨量排名逐年攀升。根據市場分析機構IHS Markit統計,2016年敏芯微MEMS麥克風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六,2017年公司MEMS麥克風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五,2018年公司MEMS麥克風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四。
目前,MEMS麥克風晶片市場等主要玩家有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樓氏、瑞聲科技、歌爾股份等國內外上市公司。敏芯微在整體資產規模、資金實力、市場佔有率上與領先玩家還存在差距。
▲2008~2018年度,全球MEMS麥克風出貨量排名
在MEMS壓力傳感器和慣性傳感器領域,敏芯微的市場佔有率較低。據市場調研機構Yole Development統計,2017年,MEMS壓力傳感器市場中市佔率前三名玩家分別為博世(22.1%)、英飛凌(10.1%)、森薩塔(9.1%)。
▲2017年,全球MEMS壓力傳感器市場競爭格局
據Yole Development數據,2017年MEMS慣性傳感器市場中的領先企業為博世、意法半導體、旭化成等國外廠商。
MEMS慣性傳感器是敏芯微最晚研發的MEMS產品線,目前主要產品為MEMS加速度計。由於發展時間較晚,敏芯微市場地位並不突出。但敏芯微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推出了最小尺寸的WLCSP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2017年,全球MEMS慣性傳感器市場競爭格局
根據招股書,敏芯微主要晶圓供應商為中芯國際、中芯紹興和華潤上華;封裝代工廠主要為華天科技。同時,敏芯微參與了國內半導體製造廠商MEMS晶圓製造與封裝測試工藝的開發,其客戶包括包括中芯國際、華潤上華、華天科技等。
2019年,敏芯微前五大客戶均為經銷商,合計貢獻1.57億元銷售額,佔總營收的55.39%。前五大客戶分別為:
1、深圳市恆誠科技有限公司;2、深圳卓斌電子有限公司;3、深圳市威晟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裕耀宏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4、深圳市睿智鼎科技有限公司;5、深圳市湘海電子有限公司。
敏芯微前五大客戶的主要終端客戶包括華為、傳音、小米、百度、阿里巴巴、聯想、索尼、LG等。目前,敏芯微的MEMS麥克風產品已經廣泛用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類電子產品。
▲使用敏芯微MEMS麥克風產品的市售電子產品
敏芯微計劃將募集的7.07億元資金用於4個項目。募資項目包括:MEMS麥克風生產基地新建項目、MEMS壓力傳感器生產項目、MEMS傳感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募資項目資金規劃情況
敏芯微本次發起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已完成備案。敏芯微擬分3年完成對募資項目的投資。項目總投資金額為70672.51 萬元,第一年投資25,011.62萬元,第二年投資18738.96萬元,第三年投資16921.91萬元。
從投資計劃不難看出,敏芯微計劃通過上市增強其研發和生產能力,這一點引起敏芯微國內競爭對手歌爾股份注意。同時敏芯微創始人之一梅嘉欣曾於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期間歌爾股份就職,因此引起歌爾股份專利訴訟。
從2019年七月份起,歌爾股份多番起訴敏芯微侵害自家專利權,糾紛的焦點就是梅嘉欣於2007年參與的一項專利權屬問題。
2019年7月29日,同為國內MEMS玩家的歌爾股份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訴敏芯微侵害其三項實用新型專利權。隨後就相同產品,歌爾股份分別在2019年11月18日、2020年3月4日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提起訴訟。
此外,歌爾股份還曾就敏芯微侵害其專利權,向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截至今年4月份,歌爾股份訴敏芯微專利侵權案達到16起,涉及金額上億元,這也導致上市委取消了原定4月30日接受敏芯微上市審議的安排。
根據招股書,目前上述訴訟尚未結案,但不會影響敏芯微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敏芯微是由敏芯有限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敏芯有限成立於2007年,2015年敏芯有限全體股東作為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將公司從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整體變更完成後,公司註冊資本為3500萬元。敏芯微創始人及董事長李剛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1.19%。
▲整體變更完成後,敏芯微股本結構
成立至今,敏芯微在2017年5月、2018年6月、2019年6月經歷3次股份轉讓及增資。截至招股書籤署前,敏芯微股權結構如下:
敏芯微擁有3家控股子公司,分別為崑山靈科傳感技術有限公司、蘇州德斯倍電子有限公司、蘇州芯儀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敏芯微曾認購蘇州搏技光電技術有限公司20%的股權。2018年,敏芯微降其持有的搏技光電股權全數轉讓。
目前,敏芯微三位創始人李剛、胡維、梅嘉欣共持有敏芯微42.02%的股份。
其中,李剛直接持有10745026股,佔股本總額26.93%。胡維及梅嘉欣為李剛的一致行動人,胡維直接持有敏芯微3.94%的股份、梅嘉欣間接持有敏芯微4.16%的股份。
敏芯微三位創始人均在業內深耕多年,主導著敏芯微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其中,胡維曾先後就職於富士康和新加坡半導體公司Silicon Matrix Pte Ltd;梅嘉欣在2004年至2006年間就職於歌爾股份,這也是目前敏芯微與歌爾專利之爭的焦點。李剛的職業經歷最為豐富,曾有多家晶片設計公司任職經歷。
▲敏芯微創始人李剛任職經歷
除了控股股東外,其他持有敏芯微5%以上股份的股東情況如下:
敏芯微前十名股東情況如下:
受益於智慧型手機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產量增長、加速度計等MEMS產品等需求不斷增長,中國乃至全球MEMS市場呈現增長趨勢,證監會同意敏芯微科創板IPO註冊將為其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
2019年11月,敏芯微IPO申請獲得受理,隨後歷經與歌爾股份長達1年的專利糾紛,期間一度被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取消審議其上市申請,昨日終於獲證監會同意進行IPO註冊。這是企業科創板發行上市之前的最後一步。
面對仍未飽和的市場,發行上市有助于敏芯微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和研發能力等。但是,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大玩家佔據主要市場份額的現狀亦將為敏芯微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