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七八十歲的老年人談論起年輕時候的經歷時,總是不忘回憶起自己當兵、參加戰爭時候的艱難與英勇。被提到最多的,應該就屬「抗美援朝戰爭」了。
而這一戰役,對於當下不少老一輩人來說,是其一生中經歷過的最為光榮的事情,而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同樣是意義重大的,一點兒都不比抗日戰爭對後世的影響小。當時,新中國剛剛誕生,面對著遭受敵人扼殺的命運,抗美援朝是為了和平與安全,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而在這一場戰役中,支援的戰士眾多,個個英勇無畏,全力投身於保家衛國上。於是,從中也湧現出的不少戰地英雄。老戰士「蔣慶泉」就是其中之一。
據他回憶說,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場上死傷的慘烈,成天看到的都是橫屍遍野,但他們這支志願軍隊中的戰士,沒有一位害怕,沒有一人選擇退縮,而是爭先擔起重任,英勇殺敵。對於蔣慶泉自身來說,「向我開炮」,也是詮釋了他的英勇。
蔣慶泉,如果沒有入伍,想必到現在,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年人,除了家人之外,沒有多少人會認識。而在青年時期,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他選擇了入伍,加入到抗美援朝的志願軍隊伍中。
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1949年,在隊伍裡面,蔣慶泉還是個步話機員。當時的蔣慶泉,還從來沒有讀過書。
但即便如此,也一點都不影響他對於寫字、看書的熱愛。靠著自己的這份熱愛之心,一點一滴的自學,也能夠寫出一手工工整整的字跡。
這讓當年不少同為志願軍戰士的隊友們欽佩不已,他們根本就不相信蔣慶泉口中所解釋的「我沒讀過書」這話。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了,蔣慶泉被調到了23軍67師,負責執行戰前偵察任務。而兩年後的1952年,戰爭愈演愈烈,敵軍攻勢猛烈,志願軍增援部隊遭到阻擊。就在這關鍵時刻,蔣慶泉喊出了這句被後人傳為英勇佳話的「向我開炮」。
當時,同蔣慶泉聯繫的是谷德泰和陸洪坤,在聽筒中,只聽到蔣慶泉不停地報告敵軍位置。不一會兒,就聽到了他高喊一聲,別廢話!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而這一聲之後,谷德泰和陸洪坤就再也沒有聽到蔣慶泉發出的任何聲音。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能夠立馬想到的,就是聽筒中的另一方已經犧牲了。大家也堅定地認為,蔣慶泉沒有生還的可能了。
不料,事情並非如此。一發炮彈,並沒有擊中蔣慶泉要害,他受傷了,也被震暈。當他甦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美國部隊的一所醫院中。所以,很顯然的是,蔣慶泉已經成為了敵人的戰俘。
在此之後,蔣慶泉不斷被敵軍嚴刑拷問,用各種殘酷的方式讓他說出對中方不利的信息。但這始終沒有辦法撬開蔣慶泉的嘴,以致美方的拷問不過是成為了一種「例行公事」罷了。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蔣慶泉被送了回來。不過這段被俘虜的經歷,在他的心中卻成為一件不堪回首的屈辱之事,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沒有勇氣跟敵軍同歸於盡,所以才苟活了下來。因此,回到祖國懷抱的蔣慶泉,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先是成了農民,務農、娶妻生兒。年老了之後,每天靠著一輛三輪車,擺擺地攤。就跟多少貧苦的老年人一樣,為家而奔波。
這時候,我們想想身邊的這些老一輩人,不知有多少曾經也是這樣英勇著生存,後來平凡地生活。
抗美援朝,可以說是一場表明我軍立場,壓制美軍的一場戰爭。和美軍在朝鮮戰場廝殺決戰,也讓美軍看到了我軍男兒的熱血戰魂。
記錄講述抗美援朝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真實詳細,客觀易懂的,要屬李峰寫的這本《決戰朝鮮》。
這本書以真實歷史的角度, 詳細記錄了抗美援朝發生前後的各種事件,深受廣大軍迷的喜歡。全書氣勢恢宏、語言簡練易懂、從多個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翻閱此書,你會尋找到當年那段歷史的細節。
愛聊歷史吧總結:對於蔣慶泉本人而言,這樣的一段歷史,不能稱得上是值得讚揚的事跡,甚至是自稱「不想給英雄抹黑」,但對於現在的後世人來講,蔣慶泉的一句「向我開炮」,還有他被俘虜之後的隻字不言,都值得成為我們讚頌的英勇之士。
一部《英雄兒女》,就是講述了這位老戰士的英勇事跡。槍林彈雨中,一句「向我開炮」,震驚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