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界60年代,有這樣一部電影《英雄兒女》,其中的英雄人物王成,在面對敵人的進攻時,高呼「向我開炮」的豪言壯語,電影結局王成壯烈犧牲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電影虛構的人物,你就錯了。
這樣的英雄人物是由真實事件翻拍的,而王成也並非是一個人,而是由三個英雄人物匯聚而成的。只不過其中的兩個真實人物已經在戰役中犧牲了,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王成的第一原型,也就是三人中唯一存活在世的英雄就是蔣慶泉!
蔣慶泉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大嶺村,在1949年入伍參軍。最早是擔任部隊的話務員,在1950年抗美援朝戰役打響的時候,蔣慶泉奉命被調任到23軍67師。
由於自幼家境貧寒,蔣慶泉並沒有讀過多少書,可以說是個文盲。但是當時收編入隊伍時,他的字跡工工整整,一點也不像沒讀過書的人。
這是由於,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他參軍後就很愛學習,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已經可以熟練使用話步機了。
在1953年執行的一次戰前偵察任務時,蔣慶泉所在的23軍67師201團,在朝鮮石峴洞北山遭遇了美軍的強烈攻擊。
當他用話步機和總部的陸洪坤報告戰鬥情況和敵人位置時,只能迅速的以米數來報告,只聽他急急的報告到「200米,100米,50米,20米」時,只聽他果決的聲音傳來「朝我的碉堡頂開炮,什麼都不要管了!快開炮吧!」炮聲過後,就再也沒有蔣慶泉的消息傳來了,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犧牲了。
蔣慶泉犧牲了嗎?答案當然是沒有。在幾天後,蔣慶泉所在的23軍收到了蔣慶泉被俘虜的消息。
那時有一顆炮彈落在蔣慶泉和幾個戰友的身邊,碎片擊中了蔣慶泉,他昏死過去,當他再次睜開眼睛,人已經在美軍的營地之中了。
是的,他不幸被俘虜了。面對被俘的事實,蔣慶泉既無奈又難以接受,他在心裡始終都介懷,認為是因為自己的懦弱,沒有同敵軍同歸於盡的勇氣,才造成了被俘的事實,這樣的蔣慶泉無疑是讓人心疼的。
他被拉到美軍的戰俘營裡,接受治療,當敵軍了解到他是一名步話機員的時候,就針對蔣慶泉展開了多方審訊和嚴刑拷打,所幸的是蔣慶泉都沒有鬆口。
面對美軍時不時提出的各種優厚條件,他始終都秉承著自己是一名解放軍戰士的信念,自始至終都沒有透露任何跟部隊有關的訊息。
無奈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美軍也不再繼續在蔣慶泉身上浪費時間,直接將他丟在戰俘營生活。直到抗美援朝戰役徹底結束了,蔣慶泉才被作為戰俘送回了自己的國家。
因為被自己被俘的事情耿耿於懷,回國後,蔣慶泉悄無聲息地回到了家鄉,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在戰士們的心裡,被俘這件事始終都是恥辱的。他們認為,作為一名軍人,一名戰士,要麼戰死沙場,要麼自盡以全報國之心,絕不可以苟且偷生被敵人俘虜,這件事一直深深地壓在蔣慶泉心上。
2008年,戰地記者洪爐在23軍的《戰地報》上看到了這則新聞,他輾轉各地,幾經波折,才見到了這位高呼「向我開炮」的民族英雄,蔣慶泉的事跡才得以廣為流傳,被人熟知。
隨後,洪爐通過網絡,幫助蔣慶泉找到了到了當年在戰場上,與他連線的陸洪坤。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後,時隔多年,蔣慶泉第一次見到戰友。兩位老人在見面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抗美援朝,可以說是一場表明我軍立場,壓制美軍的一場戰爭。和美軍在朝鮮戰場廝殺決戰,也讓美軍看到了我軍男兒的熱血戰魂。
記錄講述抗美援朝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真實詳細,客觀易懂的,要屬李峰寫的這本《決戰朝鮮》。
這本書以真實歷史的角度, 詳細記錄了抗美援朝發生前後的各種事件,深受廣大軍迷的喜歡。
全書氣勢恢宏、語言簡練易懂、從多個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翻閱此書,你會尋找到當年那段歷史的細節。
總結:我們慶幸蔣慶泉並沒有如同《英雄兒女》中的王成那般,為國捐軀,雖也心疼他在不得已之下慘遭俘虜,但是這些都不能影響他是民族英雄的事實。
當他在戰場上毅然決然地請求部隊向自己開炮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英雄事跡,還有著許許多多位我們不曾了解關注過的英雄。希望時間能善待他們,願我們的民族英雄們永遠康健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