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中,曾高喊「向我開炮」的蔣慶泉,現如今過得如何

2020-12-22 小咖話歷史

在上個世界60年代,有這樣一部電影《英雄兒女》,其中的英雄人物王成,在面對敵人的進攻時,高呼「向我開炮」的豪言壯語,電影結局王成壯烈犧牲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電影虛構的人物,你就錯了。

這樣的英雄人物是由真實事件翻拍的,而王成也並非是一個人,而是由三個英雄人物匯聚而成的。只不過其中的兩個真實人物已經在戰役中犧牲了,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王成的第一原型,也就是三人中唯一存活在世的英雄就是蔣慶泉

蔣慶泉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大嶺村,在1949年入伍參軍。最早是擔任部隊的話務員,在1950年抗美援朝戰役打響的時候,蔣慶泉奉命被調任到23軍67師

由於自幼家境貧寒,蔣慶泉並沒有讀過多少書,可以說是個文盲。但是當時收編入隊伍時,他的字跡工工整整,一點也不像沒讀過書的人。

這是由於,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他參軍後就很愛學習,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已經可以熟練使用話步機了。

在1953年執行的一次戰前偵察任務時,蔣慶泉所在的23軍67師201團,在朝鮮石峴洞北山遭遇了美軍的強烈攻擊。

當他用話步機和總部的陸洪坤報告戰鬥情況和敵人位置時,只能迅速的以米數來報告,只聽他急急的報告到「200米,100米,50米,20米」時,只聽他果決的聲音傳來「朝我的碉堡頂開炮,什麼都不要管了!快開炮吧!」炮聲過後,就再也沒有蔣慶泉的消息傳來了,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犧牲了。

蔣慶泉犧牲了嗎?答案當然是沒有在幾天後,蔣慶泉所在的23軍收到了蔣慶泉被俘虜的消息。

那時有一顆炮彈落在蔣慶泉和幾個戰友的身邊,碎片擊中了蔣慶泉,他昏死過去,當他再次睜開眼睛,人已經在美軍的營地之中了。

是的,他不幸被俘虜了。面對被俘的事實,蔣慶泉既無奈又難以接受,他在心裡始終都介懷,認為是因為自己的懦弱,沒有同敵軍同歸於盡的勇氣,才造成了被俘的事實,這樣的蔣慶泉無疑是讓人心疼的。

他被拉到美軍的戰俘營裡,接受治療,當敵軍了解到他是一名步話機員的時候,就針對蔣慶泉展開了多方審訊和嚴刑拷打,所幸的是蔣慶泉都沒有鬆口。

面對美軍時不時提出的各種優厚條件,他始終都秉承著自己是一名解放軍戰士的信念,自始至終都沒有透露任何跟部隊有關的訊息。

無奈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美軍也不再繼續在蔣慶泉身上浪費時間,直接將他丟在戰俘營生活。直到抗美援朝戰役徹底結束了,蔣慶泉才被作為戰俘送回了自己的國家。

因為被自己被俘的事情耿耿於懷,回國後,蔣慶泉悄無聲息地回到了家鄉,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在戰士們的心裡,被俘這件事始終都是恥辱的。他們認為,作為一名軍人,一名戰士,要麼戰死沙場,要麼自盡以全報國之心,絕不可以苟且偷生被敵人俘虜這件事一直深深地壓在蔣慶泉心上。

2008年,戰地記者洪爐在23軍的《戰地報》上看到了這則新聞,他輾轉各地,幾經波折,才見到了這位高呼「向我開炮」的民族英雄,蔣慶泉的事跡才得以廣為流傳,被人熟知。

隨後,洪爐通過網絡,幫助蔣慶泉找到了到了當年在戰場上,與他連線的陸洪坤。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後,時隔多年,蔣慶泉第一次見到戰友。兩位老人在見面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抗美援朝,可以說是一場表明我軍立場,壓制美軍的一場戰爭。和美軍在朝鮮戰場廝殺決戰,也讓美軍看到了我軍男兒的熱血戰魂。

記錄講述抗美援朝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真實詳細,客觀易懂的,要屬李峰寫的這本《決戰朝鮮》。

這本書以真實歷史的角度, 詳細記錄了抗美援朝發生前後的各種事件,深受廣大軍迷的喜歡。

全書氣勢恢宏、語言簡練易懂、從多個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翻閱此書,你會尋找到當年那段歷史的細節。

總結:我們慶幸蔣慶泉並沒有如同《英雄兒女》中的王成那般,為國捐軀,雖也心疼他在不得已之下慘遭俘虜,但是這些都不能影響他是民族英雄的事實。

當他在戰場上毅然決然地請求部隊向自己開炮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英雄事跡,還有著許許多多位我們不曾了解關注過的英雄。希望時間能善待他們,願我們的民族英雄們永遠康健和樂!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中,英雄蔣慶泉,高喊「向我開炮」,被俘之後結局如何
    被提到最多的,應該就屬「抗美援朝戰爭」了。而這一戰役,對於當下不少老一輩人來說,是其一生中經歷過的最為光榮的事情,而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同樣是意義重大的,一點兒都不比抗日戰爭對後世的影響小。據他回憶說,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場上死傷的慘烈,成天看到的都是橫屍遍野,但他們這支志願軍隊中的戰士,沒有一位害怕,沒有一人選擇退縮,而是爭先擔起重任,英勇殺敵。對於蔣慶泉自身來說,「向我開炮」,也是詮釋了他的英勇。
  • 英雄蔣慶泉:抗美援朝時,他大喊「向我開炮」,被俘之後結局如何
    今天將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戰爭中,一個主動高喊「向我開炮」的中國的脊梁。人總是要銘記歷史的,要記得那些苦難,要記得那些優秀的人,要記得之前中國所受的那些屈辱,要時刻銘記在心,只有做到這些,我們這一輩人才能變得自強。
  • 【銘記】第四十七集 | 蔣慶泉:王成原型之一 「向我開炮」
    【銘記】第四十七集 | 蔣慶泉:王成原型之一 「向我開炮」 2020-10-27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是高喊「向我開炮」的原型人物,時隔66餘年,老英雄如今怎樣?
    如今人民生活安逸,中國前途一片光明,舒適的生活過久了,不免會忘記那段難熬的時光,為了紀念那段歷史,現在有很多以那段時光發生的戰爭為題材的電視,電影以及紀錄片。,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他的一句「向我開炮」震撼人心,喊出了好男兒的血性,成為父輩心目中的英雄,其實這個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存在原型人物的,而時隔66餘年,老英雄如今究竟過得怎樣了呢?
  • 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喊出「向我開炮」,卻被人們遺忘
    影片中志願軍戰士王成那句「向我開炮!」也成為了經典臺詞,被人們廣為傳頌。電影中的王成,其原型正是兩位志願軍戰士,他們分別是於樹昌和蔣慶泉,這兩人都曾在1953年發出「向我開炮」的嘶吼,於樹昌喊出這句話後不幸犧牲,成為了戰鬥英雄,而蔣慶泉則活了下來,卻被人們遺忘了近半個世紀。
  • 蔣慶泉:英雄王成的原型人物,卻因被美軍俘虜,戰後遭到不公對待
    我國有很多影視劇拍攝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在朝鮮戰場上不畏生死、浴血作戰的畫面,而在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英勇事跡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讓人們不禁產生疑惑,英雄王成到底有沒有原型,而那一幕令無數人落淚、王成向隊友高喊「向我開炮」的經典場景到底有沒有現實依據,這個問題自電影上映以來,一直縈繞在國人的心頭。
  • 向我開炮的英雄王成,90歲賣鞋墊為生,曾因有被俘經歷感到恥辱
    上世紀,曾有一部老電影風靡全國,這部電影就是《英雄兒女》。在這部電影中,王成高呼向我開炮,最後和敵人同歸於盡的場景讓很多人深感震撼,而王成這個人物並不是虛構的,蔣慶泉就是其中的原型人物。
  • 向我開炮!「英雄王成」原型回國後的悲慘遭遇…
    但是,在那場艱苦的戰爭中,只有一名戰士,他的事跡直接激發了作者創作了「向我開炮」的經典情節。 2010年6月有媒體報導,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著名的英雄形象王成,其原原型之一還活著。 蔣慶泉,這個最初促動戰地記者洪爐寫下「向我開炮」的人,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默默生活在遼西平原的鄉村裡。
  •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8部老電影講述的抗美援朝歷史
    隨後,麥克阿瑟命令美軍發動新的攻勢向鴨綠江推進,他曾笑稱「如果搞得好,可以在聖誕節以前讓大家回祖國」,因而這次戰役又被稱之為「聖誕節攻勢」。11月24日凌晨,「聖誕節」攻勢開始,次日,中國軍隊發動第二次戰役。我軍按預定計劃,將「聯合國軍」誘至預定地區後,立即發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 《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歸隱多年,如今仍健在。他是誰?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在碉堡中,倖存的戰士圍著擔任步話機員的蔣慶泉,以保護他順利向我炮兵指揮部通報「開炮」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炮兵準確的發射到位置。後來敵人不斷的向前衝鋒,看著如潮水般逼近的敵人,蔣慶泉顧不得自身的生命,他拼盡全力,衝著步話機嘶吼:「向我開炮!」 戰爭結束後,很多人都以為蔣慶泉犧牲了,就連部隊也準備為他授功,但後來卻停止了。
  • "向我開炮"的原型人物,戰後選擇隱居,稱:我是俘虜不是叛徒
    可是這個大喊向我開炮的人在當年的戰爭中,竟然是真實存在的,這個人就叫做蔣慶泉。這個不畏死亡的士兵蔣慶泉如今生活在遼寧省的一個小鄉村中,和很多著名的將軍不同,甚至和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也不同,蔣慶泉就和一個普通的鄉村務農老頭沒有什麼區別,如果不是記者採訪了這位老兵蔣慶泉,將這一段陳年舊事展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真的有那個大喊&34;的人。
  • 66年前喊''向我開炮''的老英雄,後面的處境如何?
    在《上海堡壘》的結尾,鹿晗曾大喊:「打我!一時成了各大影視博主茶餘飯後的笑談。與之相對應的,數十年前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角色王成,名叫《英雄兒女》,也曾大喊大叫,「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在槍聲中,那響亮的呼聲感動了屏幕前的你和我。有別於王成的英雄好漢,蔣慶泉作為人物原型卻並未離開人世,而當年的戰亂已過66年,老英雄們現在的處境如何?
  • 他說「為了祖國,向我開炮」,僥倖活下來卻成了俘虜,寫下一首詩
    在我國的近代史上,打了幾十年的仗,從抗戰到最後的對越反擊戰中,有很多的英雄兒郎,也是有了他們的捨生忘死,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有一部很老的抗戰片叫做《英雄兒女》,裡面有一個戰士叫做王成,面對著數也數不清的敵軍,他卻堅定的對著報話機大喊,為了祖國,向他開炮,一時間也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不過現實中,也有這樣一位英雄,他做蔣慶泉。這位老人今年九十歲了,遼寧人,1928年生,他二十歲的時候參軍,在1952年的時候,加入了志願軍進了朝鮮,當時他是二十三軍下的一個連隊的步話機員。
  • 「向我開炮」,《英雄兒女》,一部抗美援朝戰士的頌歌
    近來,愛國影片《金剛川》的熱播,掀起了人們對抗美援朝電影追憶的熱潮。(對於抗美援朝,我們曾經在上學時,通過《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等課文,都有初步了解。)此類影片,當年影響最大的,當屬《上甘嶺》,因為插曲「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曾讓無數人為之沉醉。
  • 農民老兵看到王成犧牲,哭著說:那個人就是我,但是我還沒有犧牲
    我國有很多影視劇拍攝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在朝鮮戰場上不畏生死、浴血作戰的畫面,而在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英勇事跡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讓人們不禁產生疑惑,英雄王成到底有沒有原型,而那一幕令無數人落淚的向隊友高喊'向我開炮'的經典場景到底有沒有現實依據,這個問題自電影上映以來,一直縈繞在國人的心頭。
  • 影片展現的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史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王成那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來自兩位戰士事跡。1953年4月,陸軍23軍67師201團步行機員蔣慶泉及戰友,在朝鮮石峴洞北山遭到強敵圍攻。絕境中,蔣慶泉向步話機高喊向他的碉堡頂開炮。同年7月,23軍73師217團的步行機員於樹昌在戰鬥中呼喚炮火,與美軍同歸於盡。王成最後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也有原型。
  • 1967年,遼寧老農看電影,為何指著熒幕哭著說:我還活著
    1967年的一個夜晚,在遼寧的一個山村中,一場電影正在放映。在放映到主人公英勇犧牲的畫面時,一位中年男子突然起身,痛哭流涕的指著電影中的主人公說:我還沒死。讓人們不禁感到好奇,這個農民是誰?那部電影叫做《英雄兒女》,1964年在全國上映。
  • 《英雄兒女》中喊出「向我開炮」的士兵,為何隱姓埋名,不敢現身
    一九六四年有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名叫《英雄兒女》,塑造了一位英雄人物王成,每當電影放映到他大喊「向我開炮」時都能使觀眾情緒激動,甚至聲淚俱下。而這個英雄人物並不是編造出來的,而是根據一個人的親身經歷改編的。
  • 1967年,一老農看電影,突然指著螢屏上犧牲的人說:我還活著
    今天要說的是一部很老的電影《英雄兒女》,他其中主人公王成的形象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蔣慶泉。這部電影在1964年的時候公映,當時可謂是紅極一時。電影中王成的那句臺詞: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讓多少人留下了感動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