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影評,看每句話後面的人性與社會

2021-01-09 那些文化那些事兒

很多人看電影一般只會看一遍,但這是我第二次觀看《十二公民》了。新一次的觀看,又有新的感悟。對於我的兩次觀看,兩次之間的差別又是千差萬別,前次看法,由電影看中國法律發展進程中西方法律差異,後次看人,每個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會這樣做。

政法大學裡的一場英美法課程期末補考,以當下發生的引起廣泛討論的兇殺案「20歲富二代弒父」為題,讓補考的學生進行法庭模擬,學生家長與相關人員作為陪審團旁聽。在12名學生發言完畢後,老師向一共12名的學生家長,學生代表和旁聽人員布置了一個任務:這十二名的「陪審團」需要在討論後對富二代做出是否有罪的判決,結果必須要以12:0的情況方允予通過。故事就在這12個陪審人員之間發生。

12個人,12個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經歷使他們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有一套自己的特點,比起他們專門學習法律,需要用專業而嚴格的法律知識來講述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討論更為自由,他們以他們的價值觀和經驗來分析這件案子才更是具有衝突性和爭議性的,也更像一個「社會」對於這件兇殺案的看法。

一號陪審員,法學院助教。在影片中,他對於他個人對案子的看法並沒有過多陳述,更多的是這場討論的一個控場者,制定規則要求按順序發表各種看法,和計票,這是他作為一個助教,在這場補考中所需要負責的任務。

二號陪審員,數學教授。其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和藹的教授的形象,他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安靜,臉上一直掛著笑容,認真傾聽他人的看法,在別人有疑問時運用自己專業的數學知識幫助別人理清證詞。數學,重視邏輯和事實數據,由有罪向無罪,他是被數字說服的。

三號陪審員,計程車司機。整個討論中情緒最激烈的人,也是最後一個由有罪改為無罪的人,在這個討論過程中,我相信他並不是沒有被8號陪審員的說辭所說服,起碼他除了老人與女人已有的證詞以外,沒有別的更有力的證據來反駁認為無罪的人的觀點。他堅持有罪,是因為他透過富二代看到了因和自己鬧彆扭八年不回家的兒子,他堅持著父為子綱的一套,認為晚輩要對長輩懷有萬分的尊重,富二代常和生父吵架,所以他認為「不孝順」的富二代的確做出了殺害生父的行為。在討論過程中,即使他並不贊同9號陪審員的觀點,但是面對老人,他的稱呼還是用的是「您」。但是這種思想顯然不能受到新時代認為人人平等的青少年所認同,這也是他和兒子的矛盾根源。

四號陪審員,房地產商。「你不要用你的窮思維當作鬧事的藉口」這是我對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確實,知識的匱乏和思想的貧瘠的確會讓我們無理取鬧,人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理性思考。他的每一句表達都條理清晰且有力,他認真傾聽思考別人的陳述,也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個成功的房地產商,他的決策是慎重的,認為富二代有罪,那麼就清清楚楚列出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改票無罪時,眾人差不多已經將所有的證據疑點分析了一遍,做了完全的思考,「向真理低頭是件幸福的事」。

五號陪審員,蹲過監獄的混混。冤枉被判八年,一年半查清被釋放,他知道被冤枉的滋味,知道監獄裡孤獨與可怕,知道出獄後仍不被理解的難受,他大部分時間只是沉沉的低著頭聽別人說,監獄的經歷使他沉默,陰鬱,「沒有萬一,你這叫萬一,到他那可就是一萬了」。

六號陪審員,急診室醫生。我倒是覺得這個人物形象與二號陪審員類似。理性,平和,尊重他人,相信自己的專業知識,看事實數據與證據,不盲信假設。

七號陪審員,小賣部老闆。一個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他並不關心兇殺案的結果,只希望做好自己的生意,顧好自己的家庭,為生活的困難而煩惱,他的參與也只是因為學校方面作為讓他開小賣鋪的條件,無罪與有罪,不在於證據,在於那箱因斷電而快要融化的冰淇淋。

八號陪審員,檢察官。一開始12個人中唯一一個投了無罪的人,也可以說,他是12個人中最關心兇殺案的真相是什麼的人,也是他的堅持才有了後來的一系列討論過程,有了最後達成12票無罪的結果。作為一個檢察官,他的職業素養讓他堅持「疑罪從無」的態度,判決一個案子,要看證據,也要看證據是否成立。「誰也不能隨便宣布一個人有罪除非證據確鑿!」在整個討論過程中,他不斷提出證人與證詞中的疑點,通過數據分析和情景重現,有力地推翻證詞,可以及時的控制自己的衝動,認真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質問,循循善誘,說服他人。

九號陪審員,空巢老人。指出了老人和女人說謊的兩個關鍵點,因為沒有人願意聽他一個老人說話呀,所以只能他聽別人說,認真的聽了,聽到每一個細節。

十號陪審員,吃瓦片的老北京。他有著明顯的地域歧視,歧視河南人,每一句話話裡都表達出了對外地人的偏見,就因為富二代是河南人,就認定了他是能做出弒夫行為的人。當然,這一定和他的生活環境有關,部分進入北京的河南人給老一輩北京人帶來了不好的印象,感染了又某一部分北京人對河南人自小以來的壞印象。

十一號陪審員,大學保安。為了生活辛苦工作,夢想考上政法大學卻兩次失利。河南人,有一半原因可以是說因為討厭十號陪審員的陳述而改票無罪。

十二號陪審員,保險推銷員。在討論前期一直在向保安推銷自己的保險,沒有就案子發表過自己的看法,討論後期猶豫不決多次改票。

與其說這是一個模擬法庭,其實更像是一個社會的濃縮,有物質富裕的房地產商,也有苦於生計的店鋪老闆,有富有學識的教授,也有考不上大學的保安,有普普通通的司機,推銷員,有入過獄的,還有老人。在這場討論裡,12個人,一張桌子,向我們展現了社會裡各行各業具有代表的對於這件兇殺案的態度,也通過他們的觀點了解他們的經歷。每個人都是尖銳而柔軟的。三號陪審員激烈而衝動,「我一個大老爺們怕什麼」,可他擔心離婚後獨自一人的妻子,嘴上說著自己的不孝子,鑰匙扣上卻還掛在兩人的合照;十號陪審員張口閉口一個外地二道販子,可是他也知道租客中那幾個河南的小姑娘對他特別有禮尊重;九號陪審員總是安靜地聽著,感覺沒人願意聽一個老人講話,可是他也會聲嘶力竭地表達自己,喊出空巢老人的悲傷。除去對案子的審判,這部電影更多的也是展現了社會中各類典型的身份形象,反映了社會裡人們身邊那些家長裡短的事情,也是我們需要重視起來的問題:新時代父母子女的相處方式,漸趨嚴重的空巢老人問題,地域歧視,仇富行為,冤假錯案的翻案和避免……在這場模擬法庭的討論裡,是不同階層之間三觀的衝突與碰撞,在不斷的矛盾與摩擦中,最後達到與這個社會和解,與自己和解。

相關焦點

  • 影評|《十二公民》:對社會偏見開刀
    何冰扮演的8號陪審員力挽狂瀾關於《十二公民》這部電影的評價幾乎是兩極化的,喜歡者不吝讚美,厭惡者嗤之以鼻,以此口碑雖不能判斷電影的好壞《十二公民》最為人所爭議的部分,是何冰扮演的八號陪審員在電影最末亮出了檢察官身份,這種偉光正的形象不僅難逃諂媚主旋律之嫌,也讓整個故事在最後失去了我們期待的那種平凡的力量。
  • 《隱秘的角落》與《十二公民》,人性中偏見VS理性
    ,一位在北京土生土長的審查員十分激進的說&34;這句臺詞將人們的偏見充分的表現了出來。人性中的偏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的話,就是一種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某個群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點廣而推之,忽略個體差異,是一種常見的社會行為,地位不同,年紀不同,職業不同,都可能產生偏見,只要有人的存在,難免會有這種偏見。
  • 十二公民,道出故事的真相,也道出人性的百變!
    今天給大家解說一部辯論題材的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故事簡介: 《十二公民》講述的是以「富二代殺父」案件進行的辯論,全場12人來自不同行業,但是一個充滿實驗意味的虛擬法庭,將12個毫無聯繫並代表著社會各階層的普通中國人聚在了一起。
  • 《十二公民》言無刀鋒,卻能殺人:比真相更難懂的,是人性的複雜
    2014年,《十二公民》摘得第九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馬可·奧雷利奧」獎,該影片也是第一部在羅馬國際電影節獲獎的中國影片。該片從政法大學對「20歲富二代弒父案」的補考辯論展開。為了孩子的補考成績,12名陪審員被帶到一個幾乎封閉的空間展開討論,他們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得出結論,而且需要全員通過嫌疑人是否有罪。
  • 悅讀丨專業吐槽《十二公民》是如此酸爽!
    點映時沒看,臨近期末,想和助教們多聚聚,看個與法律有關的電影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一行數人殺向電影院。看後興味索然,微信圈裡吐了個槽,就過去了。後來《南方周末》的記者打電話,想採訪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我就認真地想了一下,其實就是分析我自己的感受,為什麼會覺得一般。下筆之前,先看看別人的影評。如果想法類似,已經說過了,就沒必要再說了。
  • 《十二公民》每個人都應是這個社會的陪審員
    《十二公民》劇照,圖片來源網絡徐昂編劇並導演的《十二公民》,由他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同事何冰、韓童生等一起演出,可以說是一次人藝版話劇電影實驗。即使陪審團中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足夠的法學知識,也一樣可以在尊重程序和邏輯的路上取得正義的結果,每個人都可以是這個社會的陪審員,他們只需要常識和心中的道德感,便可實現這一目標。1957年,西德尼·呂美特推出明星版《十二公民》電影,本身改編自話劇。
  • 十二公民有哪些經典影評?
    答|百度派 @戎晶晶首先不得不稱讚徐昂這位處女作導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的這部《十二公民》不僅是破解了我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難題,同時為主旋律電影探索出一條國際傳播之路。據說,這部製作加宣發共1100萬的《十二公民》,已經通過國際版權售賣,早早收回了成本。這部翻拍自美國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徹底放棄了「主旋律」的固化套路,榜樣的樹立如春雨潤物,無聲間潛入人心,與此同時,不刻意迴避社會問題和矛盾焦點,「裡子」和「面子」的配合相得益彰。
  • 眾議《十二公民》
    這樣一部真正關注社會現實、且在藝術形式上達到一定高度的電影,彌補了市場的不足,稱得上是話劇界對中國電影的貢獻。也許《十二公民》在電影史上不會成為多麼傑出的作品,但它對當下中國電影的積極意義值得肯定。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化以後,業內總為自己的全盤商業化尋找託辭,遠離嚴肅題材和社會現實,有種自欺欺人的逃避感。希望《十二公民》能對行業有所觸動,並產生出比票房成績更擴展的廣泛社會意義。
  •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2020年2月14日 正月二十一看完電影《十二公民》,內心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社會,人物,人性被刻畫的淋漓盡致,人性中的自私、無私、黑暗、光輝、偏見、正義等等都是那麼的入木三分。社會,文化,職業,人性等交織出了一 場「對」與「錯」的大辨論。
  • 縱觀《十二公民》這部電影,把社會的一些典型角色裝進了電影中!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拍得真好,從光線和鏡頭運動的嫻熟應用到臺詞和人物的成功本土化,無一不在告訴我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故事劇情與社會矛盾的合理結合使得每一個衝突點的爆發都能引發觀影者新一輪思考,與此同時,不讓人產生情緒疲累——這是現今華語電影中大多數劇情片都難以達到的。
  • 《十二公民》推薦理由!
    看完《十二公民》和原版,真是讓人痛快的經典電影!12位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帶著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在一小時內判定一位極具標籤色彩的混子弒父罪是否成立且要全票通過。利益、目標、信仰各不相同的十二個人,從11:1的「證據確鑿」開始帶著各自的評判和文化素質展開相互「洗腦」,逐漸從對社會輿論的聽之任之到漸漸捲入深思其中(特別像諮詢中帶動來訪思考的過程,由淺入深由來訪剝開層層迷霧找到自己的信念)。尤其對每個人物性格形成以及觀點背後的故事呈現的感人至深。正義的信念:不能隨便宣布一個人有罪!
  • 《十二公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縮影
    今天想要跟各位分享的是一部電影,《十二公民》。 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的影片《十二怒漢》,主要講述了十二個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背景的模擬法庭陪審員針對一個真實案件討論的過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個富二代,他的生父是河南的務工人員,養父是一個房地產商。案件中,富二代的生父被用刀殺害。案發當天,樓下的老人聽到富二代和其生父發生爭吵,住在街對面的女人說她看到了富二代的謀殺過程。
  • 《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由徐昂導演,何冰、韓童生等主演。
  • 投稿 |《十二公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縮影
    今天想要跟各位分享的是一部電影,《十二公民》。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的影片《十二怒漢》,主要講述了十二個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背景的模擬法庭陪審員針對一個真實案件討論的過程。按照老師的指示,他們需要在一個小時之內得出十二比零全體一致通過的結論。在第一輪投票中,十一位陪審員認為有罪,只有一位陪審員認為無罪。後來通過一系列質疑、辯論、計算、實驗等過程,陪審團最終以十二比零的投票得出了富二代無罪的結論。
  • 《十二公民》公映 五大看點解析「富二代殺人」
    看點一:5月最強口碑 被譽為「提前鎖定年度最佳國產片」     犯罪懸疑巨製《十二公民》在全國上映,在影片先前的首映禮上,徐小平、張嘉佳、黃西等諸多業內外知名人士為影片聯名推薦,著名導演滕華濤說:「《十二公民》是大家在今年必須要去看的一部國產電影!」
  • 《十二公民》:臉譜人生與濃縮社會下的真理堅持
    《十二公民》預告1人物塑造:鮮明的人物臉譜因為電影篇幅及獨特的演繹方式,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大多通過臺詞、演員表演以及微小的細節體現,本片亦不例外。在大量臺詞和表演堆砌下,觀眾和看客更能輕易明了每一位角色的心理和人物性格,從而更加明了每一位角色做出選擇和改變的緣由,為影片的矛盾和轉折間接埋下伏筆——像因為感同身受而轉而選擇「無罪」的九號陪審老人,以及曾經被冤入獄的五號評審。對決策的改變能夠間接引出角色身上的故事,通過這些簡短的故事豐富他們在觀眾心裡的形象。
  • 直播預告 | 話劇《12個人》對話電影《十二公民》
    劇本 銀幕 劇場話劇《12個人》對話電影《十二公民》《十二怒漢》為何跨越世紀經久不衰?「最具看點男人戲」看點在何處?曾製作《十二公民》、《我願意》、《中國合伙人》等票房與口碑雙贏的電影。另外律師吳嘉,編劇、導演楊駿還將作為互動嘉賓,從他們的專業視角帶領大家多維度觸摸經典。
  • 《十二公民》比《隱秘》更真實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由一個由富二代引發的&34;,最後引起法庭中的十二公民爭論辯駁的故事然後在場的學生們先開始就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開始進行辯論,他們的父親們在後面觀摩。而在模擬法庭休息以後,由父親們組成的陪審團們則需要在另一個房間裡進行討論,他們被要求在一小時內得出結論,並且不能馬虎行事,而且要最終全票也就是十二個人同時通過犯罪嫌疑人有罪,才算結束。
  • 《十二公民》是真的好看,劇情也很緊湊,邏輯也很嚴密
    《十二公民》是真的好看,劇情也很緊湊,邏輯也很嚴密。沒有過多的場景切換去豐富劇情。單單是憑每個人的臺詞功力和演技去撐起來整部電影。只是最後結局的時候每個人投完票達成一致後出去,自己找自己的孩子一幅安詳快樂的畫面沒什麼必要,有點累贅了。何冰、韓童生兩人的衝突,老演員之所以是老演員。
  • 直播預告|話劇《12個人》對話電影《十二公民》
    9月26日下午14:30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話劇《12個人》導演田水電影《十二公民》製作人/出品人王魯娜律師吳嘉、編劇楊駿從劇本、舞臺、電影、法律四個維度而這一「大IP」落地中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劇《12個人》、電影《十二公民》在舞臺與銀幕上繼續詮釋經典。黑壓壓的舞臺,幽暗陰冷的燈光,12把木背靠椅,12個不同年紀的男人穿著簡單的西裝走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