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是真的好看,劇情也很緊湊,邏輯也很嚴密

2021-01-09 娛樂圈小魯班

《十二公民》是真的好看,劇情也很緊湊,邏輯也很嚴密。沒有過多的場景切換去豐富劇情。單單是憑每個人的臺詞功力和演技去撐起來整部電影。只是最後結局的時候每個人投完票達成一致後出去,自己找自己的孩子一幅安詳快樂的畫面沒什麼必要,有點累贅了。何冰、韓童生兩人的衝突,老演員之所以是老演員。是挺讓人感慨的,尤其每個人篤定的態度讓我想起網上撕逼大戰,各自根據自身的經歷來揣測別人的故事,儘管知之甚少,但會有獨特的堅持。所謂證據嚴謹或者撲朔,也只會挑選有利於證明自己的使用。電影本身有種話劇的感覺,各位公民都很有特點,臺詞,動作,服裝都有展現角色本身,演技在線。當然,承認錯誤是件難事。擺事實,講道理,凡事講證據啊。

《十二公民》這部片挺新穎的,通過對案件的介入進行人性的審視。十二個公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身上帶有所處職業和受教育水平的特性,也通過對案件的一步步審理讓彼此的故事浮出水面,產生同情和共鳴。在任何案件審理上不應該帶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情緒,但偏見卻都一直存在在任何人的潛意識裡,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所闡述的證詞也不盡真實。其實人性大抵不過如此,都在人云亦云和隨波逐流,這往往就摧毀了一個無罪的人。裡面我最欣賞何冰,他力求平靜,所以他的憤怒最真實,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真實的憤怒。

看電影的時候不知怎麼忽然想起高中政治的辨析題:公民都是人民。相對擅長形象思維而且記性不好的我總是很討厭這類型的題目,今天卻忽然理解了這個概念,人民是社會制度下的身份,而公民是社會政治文明制度下的身份,我們可以成為人民,卻不一定都是公民。公民需要在理性的基礎上剝離自己的情感,完全基於自身對於社會對於他人責任感做出判斷。何冰做到了第三點,有錢人做到了第二點,而那個失聲痛哭的人做到了第一點。忽然發現這世界上都是重疊的故事。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我的近期最佳,強烈推薦。看了那麼多個懸疑片懸疑劇,這還是第一次看到一群人如此用力證明嫌疑人無罪。不管怎樣,我被震撼到了。不是為劇情拍攝或者是演技,我是被一種恐懼,一種這樣的人確確實實生活在我們的社會且不是少數的認知震撼到了。要知道,自己佔理是沒用的,重要的是怎樣去以理說服那些先入為主的人啊。專業終於派上用場了。

韓童生老師的演技相當厲害,這一群演員不愧是在話劇舞臺上千錘百鍊過的,表現出的那股子仇富心理、地域歧視、自私市儈,都讓人恨得咬牙切齒。但是多少又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或許卑微無助、或許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我們,是劇裡唯一的淚點。最讓我有觸動的是何冰老師說的這段臺詞,「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宣布一個人有罪,除非證據確鑿。」憑主觀臆斷顯得無知又可悲。這是人類的通病,也是無法扭轉的人性。這段時間,網上罵戰四起。太多網友站在上帝角度去批判去辱罵那些還沒有證據可以判定有罪甚至是過錯的人。先入為主是公平的對立面,太強烈的代入感有時候也會給正確的判斷致命一擊。事情不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就無法體會到一字一詞帶來的巨大殺傷力。別輕易下結論,別輕易給人定「死刑」,除非證據確鑿,否則請閉上嘴。

這是一個反映人性與法律之間矛盾關係的故事,不同的人對一個案件進行分析表達各自的看法。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面對同樣一個案件時候的內心活動以及想法都不一樣,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為了表達自己做出了不同的舉動,希望別人能夠理解並跟自己站在同一個戰線,隨著情節的發展人們把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活動表達出來並且也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從而慢慢對結果有了影響,大家從一開始的感性認知慢慢回歸到理性分析也對最終的結果進行鋪墊。

這些人中各自職業不同,在同一個場合發表的言論以及表達的方式也不同,對別人的意見接受程度也不同,這就是常態,但是能夠把理性分析滲透給別人的人是很強大的,能夠從內心接受別人的理論的人也是值得稱讚的。結合實際類似的這種情況也有很多,面對問題的時候需要更加理性。法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每個公民都在法律的保護之下,要對法律有信心,也要對法律持有敬畏之心。最終呈現的法律的公正問題,也是關於人性方面的問題,這場談話這部電影最終對案件的當事人完成了救贖,也對在座討論這個問題本身的各位內心深處的痛點完成了救贖。

相關焦點

  • 眾議《十二公民》
    在藝術呈現方面,《十二公民》比當今更多國產電影更能站得住腳。影片在沒有很強故事性的前提下,人物塑造立體豐滿,既有社會學意義上的特點,又兼顧人物個性,體現了很好的創作能力。當然,作為一個2小時以內的藝術作品,很難對12個人物都進行完整地呈現,有時可能還帶有一定的「標籤性」,但總體而言,大部分人物都較好地吻合了自己的性格身份,包括他們情感和心理的轉變都符合邏輯,沒有過度「漫畫化」。
  • 《十二公民》: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
    而這部改編自1957年《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一經上映,有褒有貶,但是我處於中立的態度—-不能因為是改編就全盤否定,也不能過於讚揚,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我的觀點,我以《十二公民》為本,以1957年的《十二怒漢》為輔,談談這部改編作的優秀之處以及不足之點。
  • 《十二怒漢》這部電影真的是經典之作,劇情緊湊不拖拉
    十二個陪審團的成員的投票結果就可以判決一個十八歲小男孩的生死。對此,有人輕慢,有人憤慨,有人理智,有人隨波逐流。密閉的房間,悶熱的天氣,即將開始的球賽,無一不阻撓著陪審員們進行冷靜的判決,比起探討真相,更多的人只是希望這場判決儘早結束。迷人的八號選手堅持著理性的思考為小男孩博得了一線生機,從一比十一逆風翻盤。
  • 《十二公民》:符號化的特質與道具的意象性設計
    本擁有嚴密邏輯和理性思維的數學老師對於如此嚴肅的案件竟以「沒什麼可說的」,一笑置之的荒誕和參而不語的敷衍態度從而顯示出其公民意識的淪喪。當十二比零的無罪結果出現時,柔和的自然光照進偌大的會議室,化解了封閉空間內火藥味十足的壓抑氛圍;類似舞臺照明投射的高光燈,則傳達出對公民意識淡漠和對法律認知淺薄的烤灼。十二公民形象都是社會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戲劇符號。
  • 劇情《十二公民》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如果每一個公民都是陸剛
    這十二個與案情主角毫無干係的人,因為孩子掛科而聯繫到了一起。他們的目的,是為一個弒父的「富二代」,以陪審團的身份,做是否有罪的辯論。這裡從河南來北京打拼、努力學習卻沒進大學的保安,有建築行業的精英、和女大學生談戀愛(包養)的富商,有經歷過1957wg批鬥、更加寬容平和的空巢老人…這十二個人,分別代表了社會熱點的某一類人群。
  •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的看點是什麼?
    對於不了解《十二怒漢》和《十二公民》的,我還是不厭其煩的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好了。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優秀之處還是有很多的,且聽我一一道來。當然這部電影原型是《十二怒漢》,本身故事就足夠精彩,通過一件案子,讓十二個身份各異,互不認識的陪審員進行討論,在這一間小房間的討論,現有證據,現有證人以及證言,然後再通過戲劇衝突一一推翻,把最開始的投票結果徹底的改變,是多麼需要邏輯性和各種學科知識的補充啊!看完《十二怒漢》之後,我沒有發現任何一處邏輯不通的,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了。
  • 《十二公民》今日公映 五大看點全面解析
    著名影評人嚴蓬認為《十二公民》在2015年度國產片排行中應該名列前茅。  投資了本片的著名電影出品人徐小平說:「現如今靠粉絲拿票房的片子太多,而像《十二公民》這種靠演技,靠故事打動人,而且反應社會的影片太少,《十二公民》難能可貴。」 他說,從《中國合伙人》到《十二公民》,他堅持投有追求、同時又好看的電影項目。
  • 《十二公民》是部好電影?
    作者:社會發展學院 張姝老師扮相很公知、立意很高遠的《十二公民》上半年在院線公映之後即贏得不少稱讚,甚至被稱為年度口碑之作。影片改編自1957年美國導演呂美特的《十二怒漢》:出生貧民窟的青年被控殺父,證據各種不利。唯一持有無罪意見的陪審員最終力挽狂瀾,改變了其餘十一個人的有罪決定。
  • 十二公民:最被忽視的國產高分神作
    這12個角色的身份和背後的故事,以及在電影中所做出的判斷,都十分符合《十二公民》這個電影名字,電影主創在竭盡所能,來找出最符合社會公民、普羅大眾的角色,創作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優秀的電影製作《十二公民》的優秀,不僅僅在於原版電影所構建的優秀的故事框架,也不僅僅在於12個角色所具有的經典的代表性作用,更在於電影所展現出的優秀品質。
  • 《十二公民》公映 五大看點解析「富二代殺人」
    看點一:5月最強口碑 被譽為「提前鎖定年度最佳國產片」     犯罪懸疑巨製《十二公民》在全國上映,在影片先前的首映禮上,徐小平、張嘉佳、黃西等諸多業內外知名人士為影片聯名推薦,著名導演滕華濤說:「《十二公民》是大家在今年必須要去看的一部國產電影!」
  • 張家輝主演的催眠裁決,故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看完感覺細思極恐
    張家輝主演的催眠裁決,故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看完感覺細思極恐,老實說這部2D港臺片,當時看之前我並沒有太多期待,但是看完以後感覺故事邏輯基本清晰,情節起伏也很跌宕把戲和陪審團討論得穿插,把緊張的氣氛烘託了出來,所以真的是值回了票價不得不說評審題材在國內其實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共鳴
  • 《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由徐昂導演,何冰、韓童生等主演。
  • 【國產懸疑巔峰系列】[豆瓣評分8.4][懸疑/劇情][十二公民]
    劇情:某高校模擬法庭,正就社會上不久前發生的一起真實案件展開辯論。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產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務工人員。案發當晚,有人聽到富二代和其生父發生激烈爭吵,隨後生父被人在家中殺害。
  • 《十二公民》-尊重生命,敬畏法律
    《十二公民》便是這樣的一部令人深思的電影。本片講述了一個模擬法庭陪審團共同討論一起關於「富二代殺父案」社會熱點案件的故事。一比十一,當所有人都投嫌疑人為有罪時,八號卻堅持投無罪,在他看來,這起案件不能因為讓自己的孩子們不掛科,就那麼草率的決定另一個孩子的罪行。 於是他引導其他幾位陪審員一起回憶該起兇殺案的過程,對裡面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 十二公民有哪些經典影評?
    答|百度派 @戎晶晶首先不得不稱讚徐昂這位處女作導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的這部《十二公民》不僅是破解了我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難題,同時為主旋律電影探索出一條國際傳播之路。據說,這部製作加宣發共1100萬的《十二公民》,已經通過國際版權售賣,早早收回了成本。這部翻拍自美國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徹底放棄了「主旋律」的固化套路,榜樣的樹立如春雨潤物,無聲間潛入人心,與此同時,不刻意迴避社會問題和矛盾焦點,「裡子」和「面子」的配合相得益彰。
  • 《十二公民》每個人都應是這個社會的陪審員
    《十二公民》劇照,圖片來源網絡徐昂編劇並導演的《十二公民》,由他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同事何冰、韓童生等一起演出,可以說是一次人藝版話劇電影實驗。即使陪審團中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足夠的法學知識,也一樣可以在尊重程序和邏輯的路上取得正義的結果,每個人都可以是這個社會的陪審員,他們只需要常識和心中的道德感,便可實現這一目標。1957年,西德尼·呂美特推出明星版《十二公民》電影,本身改編自話劇。
  • 《隱秘的角落》與《十二公民》,人性中偏見VS理性
    普普,當你第一眼看見她時,仿佛以為她只是一個瘦弱可憐,長的又好看的女孩,具有蒙蔽性的外表給人一種她是完全無害的感覺影片中的偏見仔細觀察,兩部影片是有許多共同之處的,兩部劇都是都是國產懸疑劇,甚至選角時都用了相同的演員,都有弒父和冤枉的情節,劇情都是跌宕起伏,反轉接連不窮。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探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性中的理性與偏見。
  • 影視賞析:《十二公民》十二個人就有十二種偏見
    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20世紀最偉大的法律電影《十二怒漢》,但由於中國並沒有原作中的「陪審員制度」,所以影片進行了中國本土化改編,通過模擬法庭對飽受爭議的「富二代弒父案」進行審理,12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陪審員——身份分別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對案件進行最終「
  • 你所不知道的《十二公民》
    零宣傳,卻好評如潮其次是前期極弱的宣傳運營,讓它在大片雲集的5月顯得默默無聞。但是金子總會發光,電影上映以來,好評如潮。其實《十二公民》早在2014年10月26日,就已奪得第9屆羅馬國際電影節「馬可·奧列留」獎,成為該電影節首部摘取最高大獎的中國電影。導演徐昂同時獲得最佳新導演獎的提名。
  • 首都劇場放映戲劇電影《十二公民》
    根據好萊塢經典電影《十二怒漢》改編的《十二公民》是北京人藝青年導演徐昂的電影處女作。該影片開創了戲劇電影的新類型,包含懸疑、推理、喜劇等多種類型片元素。影片中「十二公民」的扮演者均為北京人藝與國家話劇院的實力派演員: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米鐵增、高東平、張永強、李光復、王剛、班贊、劉輝、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