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片愛好者一般不屑於看長篇電連續劇,因為電視劇的尺-度要比電影小很多,只敢打打擦邊球,看起來不夠過癮。
但是2月份,韓國新上線了一部驚悚劇,卻獲得了很多好評——《謗法》
豆瓣評分8.1:
《謗法》的故事恰好就與這幾日頻繁上國內新聞的韓國邪教組織有關,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哭聲》的長篇都市版:
先說創作團隊。
《謗法》的編劇是延尚昊,也就是爆款作《釜山行》的編劇兼導演,光這一點就非常硬核了。
延尚昊還提名過坎城的金攝影機獎(導演處女作獎),及韓影的青龍獎等獎項。
他擅長編寫超現實主義的故事,在現代場景中營造驚悚又真實的恐怖氛圍,許多牛鬼蛇神到了他的筆下,都變得嚴肅起來。
《謗法》是延尚昊繼《釜山行》之後的又一力作,所以質量方面完全不用擔心了。
除此之外,《謗法》的陣容也非常強大,兩位雙女主,一位是主演過《素媛》的嚴智媛,一位是在《寄生蟲》裡飾演富家千金的鄭知曉。
配角成東日則是《請回答》裡的爸爸,趙敏修則主演過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聖殤》。
清一色的電影咖。
這樣的卡司聚在一起,不搞出點名堂都不行,《謗法》直接拉高了驚悚韓劇的恐怖值,據悉剛製作完成的時候,團隊都懷疑過劇集能否順利播出。
接下來說劇情。
劇名「謗法」,指的是韓國的一種咒術,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被稱為謗法師。
只要給他們特定的幾樣東西,比如照片、姓名、貼身物品等,謗法師就可以施咒,令被詛咒者生病或者死亡。
《謗法》中的兩位女主,一位就是天生擁有謗法術的小女巫,另一位是心存正義的新聞女記者。
她們一起聯手,摧毀了一個存在於IT巨頭企業裡的惡神。
作為一部驚悚題材的劇,《謗法》的第一個優勢,是氛圍營造夠到位。
劇集剛開始,是兩個女人開車前往一個偏僻的山村裡,她們想找謗法師懲罰自己出軌的老公:
一進門,許多有象徵意義的陳設和掛飾就引入眼帘,比如代表著血腥與危險的紅色燈籠:
靠牆的供臺、還有一邊告訴你謗法不能輕易嘗試,一邊卻又用意味深長的眼神看著你的女人。
《謗法》對道具的使用是非常細節的,劇中無處不在的充滿象徵意義的裝飾,時刻都在提醒著觀眾:這是一個超自然的故事。
比如掛在牆上的白衣:
色彩陰豔的神像:
而且導演很明顯在用拍恐怖片的手法拍此劇,片中很多鏡頭都有港式鬼片的味道。
比如謗法師在窗戶前看著女主離開的這個鏡頭:
小時候看過《山村老屍》、《見鬼》等港片的觀眾,估計都對這個魔鬼視角有陰影,兩者之中必有一鬼。
還有深夜加班,獨自走出辦公室的職員,一定有一個鏡頭是從人身後拍過去的:
看這辦公室的陳設和青白色燈光,是不是跟港式鬼片裡的辦公室如出一轍?
放個動圖大家感受一下:
還有女學生準備跳樓自殺的遠景:
作舊色的樓身,灰濛濛的畫面,仿佛下一刻就是黑色人影驟然落下的窒息瞬間了。
都說港式鬼片對韓影的影響很深,從《謗法》的鏡頭裡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二。
當然了,既然謗法師們是通過照片這類工具對人施法的,那劇中與此有關的特寫,自然就少不了。
比如放在鐵質碟子裡的照片和八字,旁邊一定要有燭光作為標配:
令人想到了港片裡煉屍油的場景。
甚至就連看簡歷這種極具現代感的鏡頭,都給拍出了背脊發涼的感覺:
不過以上都還不是《謗法》最驚悚的畫面,作為一部限制級韓劇,《謗法》可不玩打擦邊球那一套。
所以《謗法》作為驚悚劇的第二大優勢,就是畫面太大膽和直白,完全滿足觀眾的訴求,不過膽小的觀眾就要慎點了。
接下來要放的圖片,膽不夠肥的朋友請自覺略過,可以直接滑到底部。
首先,《謗法》的妝效夠大膽,先放一張恐怖級別低一點的靜態圖給大家感受一下:
這是惡神向女主走過來時的演化妝效,這還是沒演化完的,動圖就不放了,大家可以自行想像一下。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劇中的第一個詛咒現場:
女記者找到了謗法師,希望她幫自己修理一個很可惡的男同事,於是被施了咒的男同事,在辦公室裡自己把自己掐死了。
過程中他還掰斷了自己的脖子、手臂、大小腿、脊椎……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朝相反的方向張開,所以他的死相非常驚悚和慘烈:
一般劇集都會用交叉閃回的方式,避開重口的部分,但《謗法》沒有,從掰脖子到骨折,到徹底倒下,《謗法》細緻地拍完了整個過程……
最後當然還必須有一張直觀又清晰的現場圖:
這張真的不打碼不行了,想看無馬賽克版的朋友,可以直接去劇裡觀看。
總之不同於一般的驚悚劇,《謗法》對重口味、恐怖的畫面沒有絲毫迴避,光畫面這一塊,對觀眾的衝擊力就夠強了,倒是拍出了些英美重口劇的味道。
敘事手法上,《謗法》不屬於快節奏的那種,它講故事的方式是娓娓道來的,前面耐心埋下了很多伏筆,但依舊精彩!
比如女主的閨蜜和小女巫是同名的,而閨蜜自殺的時間恰好和小女巫的年齡對得上號,所以兩者之間必有聯繫。
而且從小女巫對待女主老公的態度來看,她對女主有著極強的佔有欲,這些細節都使得女二的人設變得更加模凌兩可。
劇中的小女巫在對別人施咒時,會反噬到自己,她與惡神之間的淵源,說明惡神很可能出自一體,所謂惡鬼和神靈,看的不過是內心善惡罷了。
你若行善,你就是神;你若作惡,你便是鬼。
最後,《謗法》對社交網絡也做出一些思考,劇中的企業就是靠做社交媒體發家的,而如同企業中有個灰色空間一樣,社交媒體上也有一個叫作「詛咒林」的地方。
網友們在這裡上傳別人的照片和名字,憑藉觀看、點讚等方式上熱門,後臺甚至還會自動為你買殭屍粉,熱度足夠的話,詛咒就被認為應驗了。
其中買粉、點讚、網暴……這些行為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切身相關,《謗法》以此反諷現實,突出惡的力量,社交媒體改變我們的生活,同時卻也成為了惡的滋生地。
當我們發出惡言的時候,謗法其實就已經存在了,鬼從來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文/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