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訪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趙仲奎
趙老師給學生輔導作業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有幸獲得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我很驚喜也非常激動!」1月9日,隴南市武都區三河中心小學學生們考完試已經放寒假,忙完各種工作的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趙仲奎接受採訪時這樣對記者說。
「人們常說,一粒種子, 只有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才能生機無限。我從事鄉村教育36年,今天能獲此獎是我教育生涯的結晶。我所有的努力其實都只為一件事,那就是讓更多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趙仲奎說。
1 一路從鄉村走來 他勤勤懇懇
趙仲奎,1967年5月生,大專學歷,一級教師、中共黨員。他1984年9月參加工作,創辦了乾溝門小學。先後在瓦石溝、吊楞下、姚溝門、歇臺壩等教學點任教,從事教育教學兼任班主任工作。從教期間,他曾27年獨自堅守一所學校,帶四五個年級的全部課程;曾在民房、倉庫裡上課,常年資助學生;更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學生。
如今,他教出來的學生遍布當地各行各業,有的還考上了博士。「上世紀80年代從教時,我便走東家串西家,給家長們做思想工作,在我的努力下,20多個適齡兒童入學了。雖然在租借的牛棚裡教學,但看到同學們學得快樂,有學可上,有書可讀,就算是土臺子、泥孩子、苦日子,也一樣讓我開心愉快!」從教以來,趙仲奎一心想改變家鄉的貧窮落後面貌,為了這個目標,就不能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上不起學,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1984年至2011年,趙老師先後轉調了5所鄉村學校。不管在哪所學校教書,他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1995年學區統考時,他帶學生返程途中,突遇暴雨,山洪滾滾而來。9個七八歲的孩子,他冒著危險一個個護送安置到山崖下的安全地帶。2008年地震中,眼看著飛滾的山石向教室撲來,趙老師迅速將孩子們撤到了安全場所。多年來,趙老師的教學成績大家有目共睹,得到縣委書記和縣教育局局長的肯定和表揚。
2012年9月,趙老師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
2 36年教育生涯 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2017年9月8日,吉林衛視邀請趙仲奎去錄製《好久不見》節目。那是他第一次走出校門和大山,也是第一次上電視。
採訪時,他與主持人聊了許多教育方面的話題。「那天在電視臺通過大屏幕,我的學生從祖國四面八方發來VCR,表達他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當年的那幫山裡娃,長大後成了醫生、警察、教師……可他們依然愛著老師,讚美老師,讓我深受感動。現在他們與老師一樣,在不同的崗位上貢獻著、付出著,此刻我感到無比幸福。」趙仲奎說。
教學中,趙仲奎勤學苦練,潛心教育,每節課都寫教學反思,反饋教學效果,更新教學理念,結合學校實際和自身實際,克服各種困難,利用手機網絡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困難,積累知識,豐富經驗,不斷創新教學理念。「鄉村教師參加交流和培訓的機會少,如果你不進取就會落伍。只有虛心學習掌握新知識,不斷強化自己,提高業務素質,才能讓山裡孩子得到更好的課堂教育。課餘時間,我會主動去聽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如今,雖然我年過半百,但熱愛學習的精神不減,經常和優秀教師交流探討教學中的疑難。這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讓我感到很幸福!」
3 堅守三尺講臺 書寫最美板書
2017年6月,在給學生上課時,趙仲奎的右胳膊突然劇痛。治療時又發生了意外,導致右手酸軟無力,四處求醫治療無果。他內心十分痛苦,最擔心的就是不能再給孩子們上課了。9月開學,他沒有請假繼續帶班,並開始練習左手寫字。
當孩子們看到他用左手給他們上課時,非常震驚。同事們看到他用左手備課和批改作業時,勸他請假休息,但他拒絕了。「我可以請假療養,但請假就意味著要放棄我的初心,這怎麼能行呢?殘疾人用嘴和腳都能寫字,我怎麼就不能用左手寫字呢?」趙仲奎說。
剛開始,左手寫出的板書就像一年級小學生學的字一樣,但趙仲奎沒有放棄,一直堅持練習。他用堅定的信念支持著自己,終於,他的左手板書寫得越來越工整。孩子們看著趙老師規範漂亮的板書,好多學生也試著用左手學寫字。趙仲奎苦練出的左手板書被學生和家長們稱為最美板書。
2018年9月,隴南電視臺、隴南日報相繼對趙老師的事跡進行了報導。「我沒有覺得自己有多偉大,只想在山裡好好教書,好好對待孩子們。雖然我獲得了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但我覺得生命中更寶貴的是一份『使命』。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做不了頂天立地的大事,可我能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家長和同事,這就夠了。」趙仲奎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建榮
(照片由趙仲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