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O2O、社區團購……新業態四面夾擊傳統商超已成「原始部落」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24年前,前深圳市金屬交易所總經理何金明下海,在深圳南山區東濱路與興南路交會路口西側,開了一家2600平米的人人樂超市,之後成為南油片區居民買菜購物常去的地方。

兩年後,北京華聯超市在武漢太平洋路開了第一家店,是最早進入武漢布點的外地連鎖超市。

2004年,以生鮮起家的永輝超市進駐重慶,把首店開在江北區地標觀音橋商圈,當時周邊有著華聯、家樂福等一系列大型超市。

傳統超市在零售行業深耕多年,從各自駐紮的重點區域向全國進軍,風頭一時無兩,也先後進入資本市場。

多年後……

2017年,經營近21年的人人樂南油店關閉,貨架清空、商家撤離,工作人員忙著清點裝貨時,有居民前來表示不舍。

2020年末,人人樂被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此前還曾多次被爆商品不合格或過期。

人人樂不是孤例。據悉,今年上半年,上海聯華超市關店148家,中百集團關店47家,北京順客隆關店12家……

電商、O2O的興起,為零售行業帶來了巨變。2020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一時風生水起。

多方夾擊下,那些紮根社區多年的傳統商超正日漸「消亡」。

「進擊的巨人」倒下了

在廣州土生土長,與父母一起生活的白領李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列一張購物清單,挑一個天氣晴朗的周末,和家人一起到超市裡選購。逛超市是李珍跟家人為數不多的家庭活動之一。最開始是家門口的信和超市,後來流行大賣場,他們便轉到人人樂、大潤發、好又多、沃爾瑪購物。

「我負責推購物車指引方向,媽媽貨比三家、重點留意打折商品,妹妹會把她愛吃的零食偷偷往裡面放,爸爸獨自一人去看電子產品。」李珍回憶起從前跟家人逛超市的場景,「我喜歡大家一起逛超市,看到貨架上擺滿商品,心中的匱乏感會被填滿。特別是臨近春節,去好又多超市辦年貨是必備節目,充滿年味,唯一的槽點就是萬年不變的新年歌。」

但近年來,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少了。

電商的價格和服務優勢,為零售行業帶來了跨越式革命。一方面,電商平臺每年的銷售額創新高;另一方面,傳統超市客流量疲軟、紅利殆盡、頻繁關店。

1996年在深圳成立的人人樂(ST人樂002336.SZ)是深圳本土「超市王」,曾多次抵擋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家樂福的近距離進擊,成為國內零售領域的範本,如今卻也難逃衰敗的命運。

12月3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一則判決書,人人樂被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超585萬元。

時代財經就相關情況致電ST人樂董秘辦公室,其證券事務代表王靜表示:「(被執行)是之前合作的供應商的案子,法院執行了這筆款項,但詳細情況我不太了解。」

圖片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12月10日,深圳市場監管局公布了2020年第三十三期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情況,人人樂也赫然在列。抽樣檢驗報告顯示,人人樂旗下和成世紀超市銷售的椰子汁(植物蛋白飲料)存在蛋白質項目不合。此外,永輝超市和麥德龍超市也有相關產品不合格。

而在之前的11月27日,人人樂旗下的濱福超市才剛因涉嫌銷售過期食品,被罰款1551元。

對於過期商品,王靜稱是因為商品周轉率偏低導致的,「人人樂的商場有幾萬個品種,在任何店裡都沒有過期商品是不可能的,同行都會面臨同樣問題。我們在每家超市都會安排相應的店員進行過期商品的清理,但不能保證沒有一點遺漏。」

近幾年,人人樂業績低迷。據公司財報顯示,其2017年~2019年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4.72億元、-3.77億元和-2億元;今年1月至9月營業收入約為43.61億元,同比下滑25.53%,虧損約2.94億元,同比擴大170.24%。

王靜坦誠,超市受電商的衝擊比較大,線下客群減少了很多,並且由於人人樂超市是大賣場形式,存貨質保方面的工作壓力大,問題也會出現很多。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人們購物場景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線下到線上,又從線上轉線下,形式五花八門,電商平臺、微店、直播購物,還有最近火爆的社區團購。

「現在動動手指頭,沒多久東西就送到家裡來,超市不怎麼去了。最近社區團購也玩得比較多」,李珊說。

一個到了太空,一個還在地球

商品種類周轉率低下,企業人員架構沉重,經營策略落後……傳統超市的「肌體」已逐漸老去。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曾任職於沃爾瑪市場部,認為傳統超市「原始」的經營觀念與電商數位化、無人化的距離相差甚遠。

「到現在,線下超市門口的客流量計數器依然不準確,進來算一個人,出去也算一個人,你在門口走二十遍,它也算進去。選購商品時,超市只知道你最終購買的商品情況,對過程一無所知,如果請第三方公司調研,數據不精確,成本又高。採購環節,亞馬遜、京東都已經在用AI分析數據做採購決策了,線下還是靠人拍腦袋去想,簡直像上世紀的人一樣。」莊帥說。

莊帥常常給沃爾瑪、家樂福、永輝等企業員工上課。他表示,不少傳統零售企業對電商領域應用已非常普遍的無人技術還處於認知階段,以為是科幻片才有的場景。「永輝還算重視,倉庫開始用無人揀貨車,但家樂福壓根懶得管。這個距離就像是有的人已經去到太空了,有的人還在地球的『原始部落』。」

與傳統商超不同,電商是高度規模化、集中化的行業。莊帥表示,京東、阿里和拼多多佔據了9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線下零售市場很分散,除了幾大零售巨頭,也有各地方企業,例如人人樂、紅旗連鎖、家家悅等。

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和一個高度集中的市場,本質上是一場不對等的競爭。在莊帥看來,電商和傳統零售商好比集團軍和散兵勇將,實力懸殊。

盈利結構單一也是傳統零售行業的硬傷。「網際網路電商企業已經形成多元化的盈利結構,『開著坦克』到處來錢,但傳統零售企業就是『小米加步槍』。」莊帥還說道,「有了錢以後,就能實現人才結構多元化和組織複合化,而傳統零售企業只會做運營、做採購,沒幾個會做技術,那怎麼幹得贏呢?」

在新業態的衝擊下,傳統商超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面積在1萬平米以上的大賣場,存貨和業績壓力最大。

直接的例子是,多家在華外資零售巨頭在逐漸失去競爭力後選擇「賣身」,從中國市場退出。

2018年12月,法國零售商歐尚的77家門店由大潤發接管;2019年6月,在中國市場深耕24年的家樂福中國被蘇寧易購收購80%股份;今年2月,英國最大零售商樂購集團宣布,已將其與華潤合資公司的20%股份賣給華潤,不少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樂購徹底退出中國」……

生鮮零售成「底牌」

傳統商超的困境遠不止線上的衝擊。網際網路巨頭在滲透線上零售市場的同時,也布局線下實體店,蠶食線下市場。例如阿里的盒馬鮮生、網易嚴選等。

「生鮮」原本是傳統超市的底牌。

生鮮品類保質期短、容易損耗,屬於剛需、高頻次的消費場景,市場仍集中於線下傳統農貿市場和超市。

永輝超市(601933.SH)就是抓住這點,在零售行業闖出了一片天。作為中國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進超市的企業之一,永輝超市在2004年落子重慶,先靠著生鮮品類的差異化經營,後又及時轉型布局mini店,順利走向全國。

據公司財報顯示,自2010年上市至2019年,永輝超市營收的年複合增長率達23.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19.89%。

2020年12月14日,永輝超市旗下B2B生鮮食材供應平臺彩食鮮進行了10億元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和騰訊領投,景林投資、招商銀行、民生股權投資基金跟投,老股東永輝超市、高瓴資本、紅杉資本中國繼續加注。

彩食鮮有企事業單位食堂作為主要銷售渠道,加上B端零售商以及永輝超市等業態,基本上能實現自我造血。根據公告,彩食鮮的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收達30.80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總和。

除了傳統超市,擁有生鮮資源的企業也開始布局社區店。比如溫氏股份旗下社區生鮮品牌溫鮮生。

12月11日,溫鮮生總經理李鏡聰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生鮮品類本質是個存量市場,作為社會民生問題,生鮮食材的基本生存需求在多種渠道都會被滿足,而增量部分最終來源於對消費需求痛點的挖掘與滿足,「不僅要做好生鮮產品的及時全品類供應,更應該發揮社區生鮮的核心價值。」

在溫鮮生門店,除了溫氏股份產地直供的肉、蛋、奶產品,消費者也可以購買到增城荔枝/菜心、新會陳皮、內蒙巴林羊肉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依託溫氏股份產業鏈,溫鮮生建立「畜禽養殖-屠宰加工-中央倉儲-物流配送-終端門店」的食品連鎖經營模式,成立短短一年便在華南地區小有名氣。

差異化才是救命稻草

不過,今年下半年,社區團購浪潮突然來襲,對傳統線下零售又是一波衝擊。

永輝超市的增長也在這時候戛然而止。今年第三季度,永輝超市營收出現上市以來第一次同比負增長。

對此,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稱,水災、疫情、其他行業多渠道的發力都對第三季銷售產生影響。

時代財經致電張經儀詢問社區團購對永輝經營是否產生相關的影響時,對方表示「現在競爭比較激烈,不方便透露太多。」

同時,號稱2.0版生鮮超市、永輝超市的參股公司上海上蔬永輝生鮮食品有限公司(下稱「上蔬永輝」)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於12月7日申請破產清算。永輝超市對此回應稱,上蔬永輝的破產清算不會對公司2020年以及以後年度的投資收益產生影響。

莊帥認為上蔬永輝的「死因」是多方面的,「數位化能力還是不夠,不足以讓它跟電商的供應鏈體系PK。另外,大家一直盯著競爭,但忽略了合作。上蔬永輝沒有選擇在擁有資源的時候跟電商或者其他超市合作,讓自己的盈利能力更健康。」

如莊帥所說,傳統超市的救命稻草並不是一個品類,而是公司的組織管理能力、數位化能力、人才優化能力的綜合提升,「實體店的作用不可取代,若想存活下來,必須差異化經營。」

零售行業裡做差異化的佼佼者不少。在國外,有會員制倉儲批發賣場創始者Costco、主打獨家商品的美國第二大零售商Target,還有突出減少品牌價值來實現低價直銷的韓國超市No Brand……

在國內,傳統零售業為了追上時代的步伐也在做改變。例如人人樂開社區精品店、模仿無印良品做人人樂家居館,也做到家服務,但市場反響並不熱烈,尤其是在其華南重鎮,頹勢難以挽回。

王靜表示,ST人樂仍以線下賣場為主,數位化改造相對較慢。

傳統商超有的在進行艱難的「轉身」,有的已經經歷了「消亡」,如果說還剩下什麼,大概只有情懷了。

「零售行業不像科技產業,都是家長裡短,滿足人們的菜籃子需求。疫情期間,所有小菜店都關了,但老闆通知我們照常營業,不允許提1分價錢,還要給員工加工資。作為公司十幾年的老員工,在那一刻我內心挺自豪的。」王靜說。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等新業態四面夾擊 傳統商超成「原始部落」
    據悉,今年上半年,上海聯華超市關店148家,中百集團關店47家,北京順客隆關店12家……  電商、O2O的興起,為零售行業帶來了巨變。2020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一時風生水起。  多方夾擊下,那些紮根社區多年的傳統商超正日漸「消亡」。
  • 社區團購陰影下的商超生死局
    目前社區團購品類以生鮮和快消品為主,恰好也是商超的強勢品類,銷售額被分流在所難免。在巨頭們攜巨資闖入社區團購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商超業績表現的擔憂也隨之放大。「2021商超或迎倒閉潮」、「社區團購會讓至少三成大中型超市倒閉」等判斷也隨之出現在輿論場。這直接影響到了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
  • 難敵電商社區團購潮?沃爾瑪連續兩年關店超20家
    大賣場連續兩年關店超20家 山姆店24年僅開29家  沃爾瑪恐難敵電商社區團購潮  儘管前期投入巨大,熟悉度、協調性差,傳統線下商超仍「打破頭」擠進社區團購潮。近日,沃爾瑪宣布在全國範圍內試水其社區團購業務。
  • 實探社區團購:當新業態遇上「補貼大戰」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唐維通常,一件商品從出廠到送達消費者手中,會經過批發商、零售商等環節,然而,這一傳統的商品流通過程,正在被社區團購這種新業態改變。近年來,社區團購以產地直銷、集體拼單、合力團購為名,以減少中間環節讓消費者得實惠的模式深受廣大小區居民的歡迎,也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
  • 「社區團購」興起,「蛋糕」再被瓜分,2021商超或迎「倒閉潮」?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在城鎮及鄉村消費市場的普及,電商對於實體的衝擊越來越大,使得超市的生意大大不如從前,甚至越來越差……不可否認,商超與電商各有優勢,比如電商購物足不出戶便可以送貨上門;而商超對於品質的把控則優於電商。據了解,為了應對交易額下滑的危機,許多商超均與線上電商平臺展開合作,開展「本地即時零售」服務。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證券時報消息,一般而言,一件商品從出廠到送達消費者手中,會經過批發商、零售商等環節,然而,這一傳統的商品流通過程,正在被社區團購這種新業態蠶食。(圖中為小區門口的社區團購團長正在發貨 卓泳攝)這種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讓社區團購遭受詬病的,是平臺商品的銷售價格低於市場價,因此有觀點認為,線下菜販和商超的生意被搶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電商新零售2.0: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運營效能成取勝關鍵
    ,隨後,立足一二線城市的「新零售模式」與主攻三四線城市的「社區團購模式」的出現進一步豐富行業模式。傳統生鮮電商模式傳統生鮮電商模式是起步最早、發展時間最久、最成熟的運營模式,通過電商大倉和分倉等傳統快遞方式將生鮮產品配送給消費者,下單後1-2天內送達。傳統生鮮電商可以分為綜合類生鮮電商和垂直類生鮮電商。
  • 被社區團購誤傷的天才微商
    小馬的模式屬於生鮮電商,類似於高端版的每日優鮮;而興盛優選,則是根正苗紅的社區團購。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將迎來激蕩的2018年。筆者曾於《2020,傳統生鮮微商大逃殺》一文中提出:在新零售、新型實體生鮮連鎖業、原產地電商等的夾擊下,傳統生鮮微商的優勢已然式微,要再進入無疑是火中取慄。彼時新冠疫情尚未大規模爆發,也不曾料到疫情會推波助瀾地將社區團購再次送上風口浪尖。然而,「傳統生鮮微商」小馬,不曾熬到2020,就敗於2019。 很難說,「天才微商」小馬的落幕,是被新零售們打敗,還是被社區團購誤傷。
  • 實探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來源:證券時報網微信號 作者:卓泳 唐維   一般而言,一件商品從出廠到送達消費者手中,會經過批發商、零售商等環節,然而,這一傳統的商品流通過程,正在被社區團購這種新業態蠶食。(圖中為小區門口的社區團購團長正在發貨 卓泳攝)  這種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讓社區團購遭受詬病的,是平臺商品的銷售價格低於市場價,因此有觀點認為,線下菜販和商超的生意被搶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社區團購:舊故事和新戰事
    一位資深電商專家在目睹了美團、拼多多、滴滴接連入場社區團購的混戰後,由衷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越來越有風口的味道了。」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陸續進入社區推廣,滴滴橙心優選隨後跟進。據自象限實地調研發現,「雞蛋」+「白菜」是社區團購平臺們拉新獲客的兩大法寶,社區地推能多接地氣,就多接地氣,全然沒有了網際網路精英的半分「嬌嗔」。
  • 社區團購: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革命
    社區團購:疫情後浴火重生,「便宜有好貨」的社區新零售   1.1、社區團購:以「預售、次日達、自提」 為特點的新零售模式   社區團購是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   2.2.1、生鮮電商前置倉(店倉)模式:客單價天花板限制了模式的可複製性   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提供3公裡內生鮮1小時到家的便捷服務。該模式下,生鮮電商通過在社區周邊設置前置倉或者與線下商超合作,覆蓋周邊3公裡內的消費者。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電商巨頭進入社區團購,更多是希望通過高頻消費場景獲客,他們的低價競爭策略,會對傳統農產品市場供應量造成衝擊,不利於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布瑞克農業網際網路董事長孫彤說。  孫彤認為,農產品品類眾多、供應鏈長且資產重,在局部形成壟斷,打垮小菜攤後,漲價、殺熟是可能的。
  • 社區團購,僅僅是價格的較量嗎?
    [圖片]文/錢奕昀徐曉倩來源:IT 時報戴上「緊箍咒」 供應商斷供團長拼命留客菜場商超「賣慘」2020 年的「最後一把火」也許是社區團購。12 月 11 日《人民日報》發布的評論指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多家供應商隨即宣布禁止經銷商未經授權或低於零售價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會被抵制嗎」成了平臺、團長、依賴社區團購居民最大的隱憂。好在事情出現了轉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社區團購團長、版權購買師等新職業仍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 啟博雲|社交電商時代,社區團購、社群團購成為新風向
    社交電商時代,實體門店將如何通過社群團購轉型升級 摘要:2020年的新冠疫情封閉了人們的腳步,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的下跌,使得商品百貨等依賴線下實體店的銷售的行業發展受到極大阻滯
  • 社區團購電商博弈仍在繼續,悅淘好鄰好物或憑供應鏈成賽道黑馬?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社區團購的賽道被徹底引爆,美團、拼多多、京東各大巨頭爭相入局,資本加持、擴張提速......在經歷了團長資源爭奪、供應鏈建設等多輪廝殺之後,這種依託於本地社區的團購形式已然步入2.0時代,以悅淘好鄰好物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正在展露頭角。
  • 團購、大型商超等與社區生鮮店誰更牛?
    呆蘿蔔等已成鄭州過客錢大媽能否破除魔咒去年4月,主打優質美食配送服務的順豐優選對部分線下門店的經營區域進行了調整,其中鄭州門店全部撤離。作為順豐快遞在電商領域和線下門店的拳頭產品,順豐優選的定位是為用戶提供日常所需的全球優質美食平臺,店內產品包括冷凍生鮮等,主要是深海水產、牛排等。
  • 從社區團購看電商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網際網路企業的野蠻生長期目前,社區團購這個市場經濟的新風口,又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話題。很多人還沒有弄明白社區團購是什麼,就隨著輿論潮流加入討伐行列。這其中既有政策風向的轉變,也有個體經營者的切膚之痛。而網際網路就像一條沙丁魚,不斷攪動著傳統經濟的痛處。這些年,網絡經濟由於監管的缺失,電商從解決信息不對稱,變成了利用信息不對稱割韭菜。不論是滴滴先補貼後漲價,還是攜程的大數據殺熟,乃或蛋殼的收割風波,將「贏家通吃」的邏輯演繹得淋漓盡致。網絡經濟的確有些野蠻生長的味道。
  • 社區團購價格太便宜!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他們燒完錢
    某全國性質的大型商超電商部門工作人員陳瀟(化名)對記者表示,商超渠道價格高於社區團購平臺有自身原因。從賣場角度來說,賣場上架商品要考慮毛利率,並且由於商超會向供應商收取入場費、陳列費、新品費等,「羊毛出在羊身上」,從供應商開始價格就低不了。並且這些費用目前是商超企業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很難捨棄。對於價差問題,除了商超渠道自身的原因,社區團購平臺大幅補貼商品價格也是重要原因。
  • 社區團購燎原要反思整個電商時代 不能讓全社會成為資本的打工人
    來源:秦朔朋友圈原標題:社區團購?不,要反思的是整個電商大時代作者:劉子,民間觀察派,獨立思考者,上海樸人資產合伙人,杭州鼠打貓互動合伙人。社區團購正在燎原,而關於社區團購也有很多針鋒相對的立場。我妹妹的小店開在老家縣城繁華路段,近些年生意日益萎縮,所幸還有電商衝擊不到的菸草(但供應被卡死),尚能勉力維持生計。在電商全方位衝擊下,旁邊傳統小商超、書店、化妝品、水果店等,已經成片關門,今年商鋪空置率毛估在百分之二三十。今年,「社區團購」又大舉殺到。
  • 價格戰開打:社區生鮮團購誰最便宜?
    與此同時,活躍在無數人朋友圈的微商群體也紛紛獨立成「團」,利用人脈基礎、通過抱團採購模式做起了社區團購的業務。尤其是,他們並不隱身於網絡之上,而是開始駐紮在社區大門,發贈品、搶用戶了。 選擇社區團購平臺還是微商,成了不少消費者正在思考的問題。 多股團購力量駐紮社區 清晨六點,天蒙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