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媽」來鄭州了!團購、大型商超等與社區生鮮店誰更牛?

2020-12-25 大河網

店內現處理的活魚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丁洋濤文圖

一個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區生鮮連鎖店,開業首日銷售額高達44.1萬元,全天客流高達6490人,該紀錄是由錢大媽開在鄭州的首店創下的。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

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其他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社區生鮮店和網際網路生鮮巨頭究竟誰更勝一籌?

錢大媽入駐鄭州首日賣出70頭豬30隻羊

11月28日,鄭州遠大理想城小區,錢大媽在鄭州的首店正式營業。

在開業前,門店即推出了接龍預定活動,加之當天推出的生鮮爆品價格遠低於市場價,引得社區居民排隊搶購。據了解,開業當天,該門店共賣出70頭豬共計6噸、羊30隻,全天客流6490人次,首日銷售額44.1萬元。

據了解,鄭州遠大理想城小區佔地面積近500畝,建設總戶數8000餘戶,全部入住後總人口超過30000人,由15組團院落構成。

作為一個成熟社區,遠大理想城內社區生鮮店不在少數。水果蔬菜超市、生鮮賣場、百果園等競品門店也隨處可見,錢大媽和這些門店相比,區別在哪兒?

記者了解到,錢大媽店內選品主打新鮮食材,以鮮蔬菜、水產、水果、肉類、蛋奶、加工食品和綜合標品為主,並未見有調味品或乾貨類產品。

此外,錢大媽打出的宣傳標語「不賣隔夜肉」,在生鮮界也不多見。

呆蘿蔔等已成鄭州過客錢大媽能否破除魔咒

去年4月,主打優質美食配送服務的順豐優選對部分線下門店的經營區域進行了調整,其中鄭州門店全部撤離。作為順豐快遞在電商領域和線下門店的拳頭產品,順豐優選的定位是為用戶提供日常所需的全球優質美食平臺,店內產品包括冷凍生鮮等,主要是深海水產、牛排等。

去年8月,網際網路生鮮電商平臺呆蘿蔔入駐鄭州。呆蘿蔔採用「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經營模式,通過App和線下門店結合,主要提供涵蓋蔬菜水果、米麵糧油、肉禽蛋奶、日用百貨等萬種熱門商品。三個月後,11月22日,呆蘿蔔針對網傳公司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欠薪發布聲明:公司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張,公司日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將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籌措資金。受此影響,鄭州門店在妥善處理後也全部閉店,只保留合肥、南京、蕪湖門店。

以上兩家主打線上線下配合的網際網路生鮮平臺,均因不同的經營原因,與鄭州擦肩而過淪為過客。此次進駐鄭州的錢大媽與之有何不同?

生鮮店和超市不同,其消費場景是家庭消費,復購率極高且安全品控要求極嚴。這家充滿南方基因的社區生鮮品牌,之所以能迅速在全國複製推廣,和對加盟商篩選、生鮮品控與規模集採低毛利運營不無關係。

錢大媽一邊對接肉、菜等品類供應商,成為其大批量、低價格銷售的渠道商,另一面連接加盟店等商戶,為他們輸出商品資源、品牌管理、運營技術等支持。通過自建倉儲配送系統,食材的採購、打包、分揀、到店整個作業過程不超過12個小時,最大程度保障食材新鮮。

通過對門店銷售系統監控,所有門店的新鮮肉菜產品均要求當天銷售完畢,每天19:00開始打折,每隔半小時再降一折,直至免費派送。這也是錢大媽和消費者迅速打成一片的訣竅。

錢大媽官網顯示,2012年4月,錢大媽在東莞長安開出第一家豬肉專賣店,首推「不賣隔夜肉」的經營理念。截至記者發稿,錢大媽全國門店已接近3000家。

團購、大型商超等與社區生鮮店誰更牛?

當下,看上生鮮這門生意的巨頭著實不少,各類平臺布局的線上團購業務和生鮮到家業務也是五花八門,但和社區生鮮店相比孰優孰劣,也是眾說紛紜。

據艾媒諮詢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刺激在線生鮮採購需求,預計2020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2638.4億元。隨著市場規模擴大、用戶習慣養成,生鮮電商滲透率加強,成為新興熱門市場。

網際網路巨頭入駐、資本市場火熱,生鮮電商平臺成為新「藍海市場」。阿里、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公司進駐生鮮電商市場,以自營或投資等方式布局行業市場。但多數線上團購以「預購+自提」模式為主,當日線上下單,次日線下社區自提,在社區設立門店自提點和團長,並且利用社區微信群,做好用戶維護工作。美團優選、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等採用此模式。

為了滿足用戶對生鮮的需求,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在供給側也積極布局。據悉,拼多多已與全國超過1000個農產品產區達成合作以支持「多多買菜」業務,目前上線商品覆蓋了蔬菜、水果、肉蛋、米麵、糧油、乳品、輕食等各類生活必需品。

此外,除生鮮電商外,大型商場如沃爾瑪、大潤發等開拓線上市場。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京東到家、美團到家、UU跑腿、餓了麼到家業務等,和各大商超結伴而行,完成了一次生鮮到家業務的試練。

業內人士認為,社區生鮮業態還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期,尤其隨著全國消費升級浪潮的推動,消費紅利已不僅僅屬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錢大媽為代表的傳統社區生鮮店,若想在眾多勢力中脫穎而出,還要在之後的經營中將供應鏈做強做深做細、將「不賣隔夜肉」的口號堅持下去,把選擇權留給民眾。

相關焦點

  • 社區生鮮巨頭錢大媽入駐鄭州,細數曾與國際鄭錯過的生鮮店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丁洋濤 文圖)一個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區生鮮連鎖店,開業首日銷售額44.1萬元,全天客流高達6490人,該記錄是由錢大媽開在鄭州的首店創下。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在前期接龍預售和現場優惠促銷的加持下,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排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
  • 價格戰開打:社區生鮮團購誰最便宜?
    做了半年的社區生鮮團購之後,阿雅和好幾位抱團組隊的社區微商一致認為,生鮮團購業務難以為繼。原因是在生鮮食材的保鮮方面,她們比不上有成熟冷鏈供應鏈的生鮮連鎖以及電商平臺。 在阿雅帶領下,懂懂筆記來到了位於深圳龍崗區的一處批發市場。阿雅表示,有別於生鮮門店,她們微商所發起的社區生鮮團購,是在居民下單後直接到大型農批市場內採購的。
  • 南方「錢大媽」生鮮超市進軍通州,初來乍到,能否立穩腳步
    #主打社區生鮮不賣隔夜肉的南方「錢大媽」近來悄然進軍北京市場,首開兩家店的地址就選在了北京通州。日前,北青社區報記者調查發現,「錢大媽」剛入駐通州不久,生意就很火爆。到店的部分顧客稱,主要就是為「錢大媽」不賣隔夜菜的招牌來的。受此影響,附近多家生鮮店鋪生意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最近客流明顯減少了!"附近一店鋪老闆表示。當下社區生鮮競爭本就激烈,初來乍到的「錢大媽」能否在通州立穩腳步?周邊的老生鮮超市又如何應對新的市場競爭?
  • 被社區團購誤傷的天才微商
    小馬的模式屬於生鮮電商,類似於高端版的每日優鮮;而興盛優選,則是根正苗紅的社區團購。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將迎來激蕩的2018年。筆者曾於《2020,傳統生鮮微商大逃殺》一文中提出:在新零售、新型實體生鮮連鎖業、原產地電商等的夾擊下,傳統生鮮微商的優勢已然式微,要再進入無疑是火中取慄。彼時新冠疫情尚未大規模爆發,也不曾料到疫情會推波助瀾地將社區團購再次送上風口浪尖。然而,「傳統生鮮微商」小馬,不曾熬到2020,就敗於2019。 很難說,「天才微商」小馬的落幕,是被新零售們打敗,還是被社區團購誤傷。
  • 獨家調查|錢大媽進京 能否順利搶奪老牌商超地盤
    錢大媽正式競賽北京社區零售。12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中發現,主打社區生鮮的錢大媽已經正式進入北京,兩家門店均選址在通州。社區零售作為當前最熱門的賽道,各大巨頭都在虎視眈眈。現如今,北京市場不僅有物美、超市發、京客隆等本土商超,還有相繼入京的誼品生鮮、盒馬mini等新興勢力。對於初來乍到的錢大媽,各大巨頭是否會放任錢大媽的野蠻生長?
  • 社區團購陰影下的商超生死局
    對比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和國內線下超市合計零售規模,社區團購對整個線下商超的影響仍然有限。如果不是下半年突然爆發的社區團購大戰,商超們今年應該活得相當「滋潤」。疫情期間,由於大型連鎖超市的商品供應能力遠強於零散的小型零售店,因而訂單量激增,進一步搶佔了零售市場。今年一季度,永輝超市、家家悅等商超企業都獲得了遠高於去年同期的業績增速。
  • 多名業內人士預測,社區團購混戰將在明年夏季迎來分水嶺,倉儲物流...
    隨著戰役向深水區推進,關於「團購平臺低價打亂品牌商價格體系」的聲音開始出現。河南品牌衛龍曾發出通知,要求經銷商給社區團購平臺斷供超低價商品。超低價商品,踩了品牌商的雷。巨頭不惜虧本銷售,讓平臺銷售價低於批發商進貨價。更讓品牌商憂慮的是,社區團購平臺的超低價商品,有竄貨風險。
  • 社區生鮮這塊大蛋糕將如何分,以鮮為客錢大媽的生鮮超市模式分析
    近日,盒馬鮮生又火樂一把,以一張「讓物價重回民國」的海報備受讚許,可見生鮮加盟連鎖作為行業大勢,也讓各種社區生鮮品牌如雨後春筍般順勢而起,不但有線上電商平臺的生鮮app,也有大型生鮮超市,不過更值得期待的是以加盟模式為主的社區菜單,錢大媽、鮮為客經營模式備受認可。
  • 大公司們押注社區團購,這真的是賺錢生意嗎?
    百貨商超將社區團購視作新的銷售渠道,通常店員作為運營社群的團長,商品、庫存、配送等環節基本復用門店已有體系。商超百貨能依靠社區團購進一步拉動門店的坪效。但這意味著,社區團購可能會衝擊大型百貨商超的既有業務。商超百貨公司近幾年重視在中小型門店方向上的探索,但在業態上與當下的社區團購存在重疊之處。由於社區團購的成本更低、擴張更容易,這可能會衝擊商超百貨在小型門店上的擴張。
  • 錢大媽,一家賣豬肉的廣告公司
    說這段話的人,是生鮮傳奇的董事長王衛。2015年,在合肥的一個只有1686戶居民的小區,王衛開出了生鮮傳奇的第一家社區門店。其實在比合肥更南邊的深圳,有人比王衛更早地意識到了「社區紅利」這一點。2013年,在東莞農貿市場做豬肉生意的馮冀生,思考著消費者的家門口是不是缺少一個乾淨衛生、優質平價的購買渠。於是,深圳出現了一家叫錢大媽的社區生鮮店。
  • 由「生鮮大戰」,「細看」社區團購的商業邏輯
    那巨頭們是如何實施生鮮大戰「社區團購」這一商業模式的呢?我認為其包含三大板塊: 用戶需求 生鮮產品、日常用品等這類高頻剛需的商品,在用戶需求上,由於社區團購的巨頭們提供的產品物美、時效快、價最廉,比線上80%情況下,更快收到貨;95%以上時候更便宜;比線下購物所用的資金優惠了最少二分之一的力度。
  • 社區團購:舊故事和新戰事
    石家莊一位小菜販毛老闆向自象限抱怨道,「這些網上的公司簡直在瞎搞,這樣虧錢做買賣,還讓不讓我們活?」社區團購的價格戰除了給菜販帶來衝擊,也讓不少原本穩定經營數年的小商店亂了陣腳,過去大家與各個商品廠家和渠道長期合作,商品在商超、便利店以及線上的的銷售價格相差不大,各有利潤。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近日,做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被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文章定義為「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抬頭看月亮」。事實可能更殘忍,這個「六便士」不是撿來的,而是搶來的。被搶的除了賣菜、賣水果的小攤販,還有社區周邊的超市、供應鏈上的弱勢商家。
  • 國泰君安:社區團購大概率不是生鮮供應鏈最終模式,更不可能成唯一...
    社區團購的物流體系設計,以省區中心倉為主。這種模式提前一天收集客戶訂單,再從省區中心倉發貨,配送至各城市網格站,然後進一步配送至各小區自提點。由於不需要在交易之前備貨至商超、菜市場、便利店等基層網點,社區團購大幅降低了生鮮在基層網點的庫存成本與風險。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
  • 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但自從裁判揪著搞社區團購的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們的領子囑咐:「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全網就開始發揮想像力,把社區團購當作資本大佬們用來搞壟斷的工具,覺得會造成菜市場倒閉、菜販子失業、夫妻店倒閉,超市體量變小賣菜翁被裁。人類社會凜冬將至。好,讓咱來一場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社區團購會是一種新型生鮮供應鏈,在市場上普及。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但這背後更多的是自己不做,便會被其他店搶生意的焦慮感,驅使這些小區實體店店長,成為社區團購的中流砥柱。「我們小區附近,有十來個站點,連理髮店都成了團購站點。」一家長沙嶽麓區的雜貨店老闆老劉(化名)說。抱著大家都做,自己也必須做的念頭,老劉在今年10月加入興盛優選,又接連成為美團優選、橙心優選三家團購平臺的團長。
  • 月工資三到六萬,阿里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的野心,會不會一家獨大?
    阿里巴巴最近在北京、上海啟動社區團購崗位,並要求應聘者在團購、生鮮、快消等行業具備五年以上的銷售經驗,且有社區團購經驗及資源者優先。草蛇灰線,伏脈千裡,這是阿里在監護打響團購之上搶佔空白市場,暴露出阿里山社區團購賽道廣撒網的戰略野心。
  • 社區團購搶蛋糕,股價跌跌不休,700億生鮮巨頭如何應對?
    如今,社區團購再度崛起,各大網際網路巨頭扎堆押注,都想從生鮮業務中分一杯羹。面對內憂外患,這家總市值近700億的生鮮巨頭,又該何去何從呢?股價下跌,市值縮水在中國眾多的大型商超中,永輝超市(601933.SH)是出了名的生鮮巨頭。
  • 京東進軍社區團購:2億美元求購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
    目前,京東已經集中整合了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專門設置了社區團購業務部,負責人為邵宏傑,直接向該事業群負責人馮軼匯報。生鮮供應鏈企業的轉型在2014年之前,從訂單密度上看,生鮮消費市場toB較多,toC的生鮮電商還難以成熟,因此,誕生了宋小菜、美菜網、唯捷城配、九曳供應鏈等生鮮供應鏈企業、B2B生鮮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