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殞落工美藝壇顏色暗淡,大師辭世非遺傳承痛失棟梁

2020-12-24 騰訊網

寒風悽悽,大師離去!中國著名民間泥塑藝術泰鬥、鳳翔泥塑國家級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研究室研究員,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第五屆、第六屆學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深老先生於2019年12月30日不幸離世,享年89歲。

胡深先生,出生於寶雞市鳳翔縣「中國泥塑第一村」六營村,自小隨父學藝,至今已70餘載。1990年創作的特大「壁掛虎臉」「大坐虎」「西遊記人物」等作品,由陝西省工藝美術總公司和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遴選推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和日本傳產協會會長親筆籤名入選證書,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日傳統工藝美術聯合展。在展覽檔期內,中方觀眾和日方藝人就到陝西展團爭相預定胡深先生作品,「西遊記人物」被日方收藏。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 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4年由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推薦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設立主辦的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評審,為我省推薦的六名候選人中唯一一名榮膺終身成就獎獲得者。2005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2006年被國家民委、監察部、民政部、財政部、人事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國資委9部委共同組建的評審部門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胡深先生是家族裡彩繪泥塑絕活傳承人,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胡深先生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胡深先生創作的泥塑馬、泥塑羊分別於2002年 和2003年被選為國家生肖郵票圖案,成為 「國家名片」。作品曾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並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銀獎 、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中榮獲傳統特色一等獎等。

胡深先生的泥塑手藝年輕時就小有名氣,到老年已爐火純青,和泥做坯是他的拿手好戲,老伴胡鳳珍擅長繪彩,夫唱婦隨,一家人其樂融融。如今,不僅女兒、兒子都做泥塑,還帶動村裡不少人,把祖上這份手藝傳承下來,發揚光大。全國藝術院校的師生慕名來六營村採風,海內外專家學者登門拜訪胡深先生,對他的泥塑彩繪作品倍加讚賞。他善做泥塑人物和動物,造型生動傳神,色彩富麗豐盈。其中又以「坐虎」和「虎臉」最受歡迎。

胡深先生是陝西鳳翔彩繪泥塑的傑出代表,對鳳翔彩繪泥塑的繼承和發展、創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胡深先生是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第五屆、第六屆學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為陝西工藝美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胡深先生走了,可他所堅守的傳統還在,陝西民間工藝美術的薪火還將歷經代代相傳而綿延流長的傳統還在。胡深先生應含笑九泉的。安息吧,大師千古!

—THE END—

文章及部分圖片轉載自 | 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

相關焦點

  • 京工美作:非遺古法工藝傳承,掀起國潮古風新風尚
    而說到國潮精品,自然少不了國潮「老字號」——京工美作。京工美作非遺古法工藝傳承,掀起了國潮古風新風尚。「京工美作」是北京工美集團旗下一個中高端品牌,其貴金屬系列產品主打古法工藝,追求極致工匠精神,通過國禮團隊設計,極大滿足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審美情趣和文化需求。
  • 北京10位非遺大師亮手藝守「藝」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位於明代古剎承恩寺的北京燕京八絕藝術館裡,非遺大師亮手藝,呼籲更多人關注傳統技藝。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古都新韻 匠心傳承 2020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非遺創新發展系列推廣活動」全程雲直播,邀請觀眾隔空飽眼福。
  • 紅領巾小記者走運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大師,體驗非遺民俗,傳播非遺文化,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小長假。拜訪大師,對話非遺走進杭州市工藝美術館二樓的大師工作室,大量的非遺民俗作品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提前做過「功課」的小記者知道,這裡的大師工作室匯集了剪紙、織繡、竹藝、紫砂、皮影等十幾個民俗,而國家級、省市級的工美大師及手工傳承藝人大師就在這裡。
  • 八旬工美大師當「主播」推廣通草花非遺文化
    怎麼才能做出大師級通草花藝術品?昨日下午,年過八旬的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戴春富首次嘗試網絡直播,向市民推廣通草花技藝。年少時學習手藝,退休後依然不丟手藝,戴春富大師的生活因通草花而充實。為了傳承技藝,他至今堅持帶徒。不過,當主播卻是他頭一次嘗試。
  • 木板烙畫大師黃新遠:用一生去傳承祖輩榮光
    作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臨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板烙畫的代表性傳承人,黃新遠的人生註定與烙畫難捨難分。從家族傳承到擁有上千名愛好者,並進而推動木板烙畫成為臨朐的地方文化名片,黃新遠一直在用點滴努力,推動、傳承著這項非遺工藝。
  • 大師小匠喜獲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兩項大獎
    自我造血」,在不破壞非遺生態的前提下實現非遺的產業化等非遺的創新化傳承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對非遺的搶救性保護等議題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建議。最後的頒獎環節分別頒發「非遺傳承新銳人物獎」「非遺傳承先鋒模範人物獎」「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 此次頒發的三大獎項,是表彰近年來為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做出卓越成績的個人,從創新性、可持續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國內外交流、及獲得社會榮譽等方面進行了評估。大師小匠(天津)文化有限公司劉奕、白浩分別被評為「非遺傳承先鋒模範人物獎」、「非遺傳承新銳人物獎」。
  • 非遺傳承大師來深獻藝---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 趙川 通訊員 黃小剛 黃美琪)12月17日下午,汴繡、木版年畫、剪紙等100餘件非遺藝術作品讓石巖街道文化藝術中心充滿了祥和的藝術氛圍。創意十二月的重點活動——「2016寶安非遺傳承創意文化節」在此啟動,國家級汴繡傳承人王素花,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人任鶴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剪紙藝人、世界吉尼斯紀錄獲得者胡寶國現場與市民互動交流。
  • 非遺花絲工藝引領國潮!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
    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受邀央視CCTV1、CCTV3,攜手新生代竹笛傳承人祝芝浩為現場觀眾展示萃華珍藏的中國傳承千年的非遺花絲臻品,為國人講解非遺花絲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講述幾代萃華花絲繼承人的故事,也將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 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傳承非遺促脫貧增收|花炮|非遺文化|瑤族長鼓舞...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通過發展非遺文化,以非遺+扶貧、非遺+旅遊、非遺+電商等模式,將非遺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生產力,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富川通過開展系列非遺文化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活動,讓非遺保護和傳承走進大眾的視野和生活。文化部門在當地建立13個非遺文化傳承基地、8個非遺文化傳承點,每年開辦兩期非遺傳承人培訓班,進一步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能力和水平,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育部門將瑤族長鼓舞編成課間操,舉辦長鼓舞比賽,讓孩子們從小感受民族文化,培養文化自信。
  • 山西陽泉市隆重舉行琺華·砂器傳承與創新展覽「開幕儀式」
    7月11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陽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山西琺華·砂器傳承與創新展覽暨學術研討會在市展覽館開幕。省政協原副主席、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愛琴,第五屆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李榮鋼,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朱樂耕,清華大學教授李硯祖等應邀參加開幕式或致辭。國內琺華器、砂器領域專家學者和民間藝術家出席。市委書記姜四清宣布開幕。
  • 宮廷古法工藝精湛 京工美作送給最愛的她
    對比了多家,最終我選定了京工美作品牌最新推出的「寶相花項鍊」。講真,第一次看到這款項鍊,我這個糙老爺們兒,也被它特別的造型、精湛的工藝所震撼。雕琢精細的寶相花圖樣,栩栩如生,巧妙的鑲嵌於圓型牌狀中央,搭配細環扣鏈身。黃金的高貴質感與色調,與別致的造型、圖案相輔相稱。既新穎時尚,又有本身的價值。一方面很好的體現出了中國風的韻味,另一方面,又不失個性現代氣息。
  • 愛上「夷陵造」 | 夷陵非遺商品、非遺線路、非遺傳承基地推介
    9月16日,由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宜昌市「十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十優』非遺旅遊商品」、「『十佳』非遺傳承示範基地」網絡評選將正式啟動。宜昌12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12款非遺商品、12處非遺傳承示範基地將同臺PK,集中接受網友票選,著名舞蹈藝術家邰麗華、著名電影演員史可、國內新生代配音演員文曉依(醋醋)、青年演員王馨可等4位宜昌籍名人應邀擔任活動推廣大使共同為家鄉打CALL。本次網絡投票時間為9月16日至30日,為期15天,每天8:30-21:30開展。
  • 共議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 小罐茶發聲2020非遺大會分論壇
    非遺,就是從歷史中走過來的脆弱文明。如何讓非遺項目在傳承傳統手工技藝的同時,融入現代生活?如何讓非遺項目具有應對市場化挑戰的造血能力?如何讓非遺不僅僅活在歷史中,更活在當下?——創新就是對非遺最好的傳承
  • 助力非遺文化傳承 小罐茶與2020首屆中國非遺論壇大會達成戰略合作
    他說:「在黃山這片土地見證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承,共同推動非遺保護工作,對小罐茶來說是榮幸,也意義非凡。2016年,帶有非遺基因的小罐茶入駐黃山。一年後,小罐茶在黃山正式啟動了中國茶行業首個工業4.0標準的智能化工廠的建設,為傳統技藝注入科技力量。在制茶大師的監製下,我們讓更多消費者品嘗高品質的好茶,感受非遺技藝的魅力,這對助力茶行業發展、保護非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小罐茶參加非遺大會,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
    9月19日,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黃山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本次會議正式公布了"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的重大消息,以此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創新。
  • 北京聯合大學牽頭舉辦首屆大運河非遺論壇
    李學偉表示,北京聯合大學於2019年6月率先成立了國內首個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探索非遺傳承與現代大學教育體系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而今年的「北京工藝美術學術論壇」適應當下的新情況,納入「大運河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傳承與發展保護」「大運河非遺戲曲學術論壇」和「大運河非遺與教育傳承」等板塊,形成了更加豐富、立體的首屆大運河非遺論壇。
  • 迷途旅遊網&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體驗遊,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星記
    杭州王星記扇業擁有一批國家、省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市工美大師和多才多藝的技術員工隊伍,制扇水平行業領先。公司主要生產經營的扇子產品已發展到19大類10000多個花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推廣項目,「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體驗遊」以獨特、創新、示範三位一體的模式推出的旅遊產品,為廣大國內外遊客提供一個全面了解、欣賞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文化的平臺。
  •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為了促使少年宮刺繡班活動順利開展,學校採取「請進來」辦法聘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壽仙擔任刺繡班的授課老師,每周一節課,從顏色的選擇、配備等各個環節,對學生們進行全面的現場教學指導。
  • 【走進工美館 • 走進非遺館】2018山西工美晉韻小劇場——「共築中國夢 同賀三晉春」省城新春文藝演出明日正式登場!
    演出名稱:2018山西工美文化惠民演出——「山西戲曲梅花獎得主名家選段展演」
  • 堅持自我 讓木雕融入生活美韻——訪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陳一中
    創作中的陳一中堅持自我,讓木雕融入生活美韻——訪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