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於1997年的「榕樹下」是國內成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原創文學作品網站,走出了一批如韓寒、慕容雪村、寧財神、李尋歡、安妮寶貝、郭敬明等知名作家,之後幾經轉手賣給了盛大文學。20年後,創始人朱威廉再次創業,與當初的團隊一起成立了新的原創文學作品平臺「榕書」。
朱威廉告訴36氪,重新進入原創文學領域,是因為「現代社會缺少培育文學作品的土壤」。在當下的網際網路環境中,年輕人的碎片化時間被娛樂產品充斥,圖文、短視頻帶來新的感官刺激,卻很難靜下心來進行文字的創作。社會對青少年文學創作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對於熱愛文學的人來說,也缺少一個理想的原創分享平臺。
「娛樂和文學沒有低俗和高雅之分,但是要給年輕人多一個興趣的選擇。文字是溫暖、積極、充滿力量的,我們鼓勵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拿起筆來記錄、分享,希望這個時代的人們依舊擁有創作文字的能力。」朱威廉說道。
那麼如何打造一個健康的內容創作生態?首先在定位上,「榕書」是一個原創作品發表平臺,對所有有表達欲望、認真寫字的人開放,對用戶身份和寫作能力不設門檻。作品形式包括散文、小說、詩歌、長篇、劇本、遊記等,風格不限。
「榕書」可以滿足用戶多種層次的需求:最基礎的是記錄,其次是分享,也可以是學習寫作、成為職業作家的通路,對於頭部作者還可以提供商業化幫助。平臺通過算法推薦文章,不同的作品根據情況設有五個不同的展示範圍。
榕書App
為了吸引第一批內容創作者,「榕書」的策略是舉辦全國主題徵文比賽,面向的人群包括學生、家庭主婦、鄉村少年、警察等,基於過去積累的資源,邀請知名作家比如蔣方舟等作為評委,以此建立品牌並獲取內容和用戶。
朱威廉表示,青少年是初期平臺的重點發力對象,因為他們的文學創造力需要引導和培養,輻射的範圍和影響力也最廣。
「榕書」會優先與中國教育報、語文報、教育出版社等教育資源合作,聯合推出青少年徵文比賽;也會尋求與短視頻內容平臺的合作,比如以班級、學校為單位開帳號,以朗讀直播的形式定期發表優秀作文;此外,還會整合作家資源,舉辦一些遊學項目和線上教育課程。
近期,「榕書」與故事會試水合作面向社會徵文,收到稿件超過5000篇,其中大部分來自三四線城市。朱威廉認為,這也證明了人們對創作的需求其實依然旺盛。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榕樹下」被收購,根本原因在於缺少成熟的商業模式。當時「榕樹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出版,但是一本書帶來的收入並不高。而由於支付方式的落後,付費閱讀、電子書等嘗試也沒有獲得成功。
新的時代環境下,團隊對新平臺的盈利模式也有了更多考慮:廣告、出版、網絡作品IP化、聯合品牌舉辦徵文比賽等。朱威廉表示,這不是一件來錢快的事情,團隊現在創業首先考慮的也不會是商業回報,而是其社會意義。無論20年前還是20年後,團隊的初心都是希望人們把「生活、感受、隨想」誠摯地記錄和分享,項目的核心價值沒有變,只是運營的思路和手段有所不同。
「榕書」App的內測版本在2019年3月正式上線,產品仍在不斷完善中。接下來,團隊的重心在於籌備第一期徵文比賽,以及尋找各類戰略合作夥伴。
團隊現共有20多人,總部位於上海。創始人朱威廉是連續創業者,1994年創立的「聯美廣告」賣身全球四大廣告集團之一,1997年創立的「榕樹下」被貝塔斯曼收購,目前還運營著新項目營養代餐品牌「袋鼠王」。團隊核心編輯成員是榕樹下老員工,主要技術人員是來自網際網路行業的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