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韜晦教授|歷史是千年之眼

2021-01-15 霍韜晦 思想世界

人類文明進至廿一世紀,科技空前飛躍,電腦、電子通訊、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組成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了人的商貿模式、消費模式、生活模式、管治模式。產品日新月異,不但吸引你使用,更重要的,是技術取代了你的工作,社會再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工種、職業。儘管你勤奮學習,增加技能,但科技發展的速度會把你甩在後面。

通過科技的發展,人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世界,其實是反過來逐步被科技所控制。你對科技愈有信心,你對自己就愈沒有信心。你要進行重大決策,依賴的不是你的頭腦,而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所提供的答案。

你以為這樣會很舒服嗎?不用自己動腦筋。在我看來,則是人最寶貴的自由的喪失。

自由不是享受,不是保留一種選擇。這一點,許多人都搞錯了,以為我們守護著一點選擇的權利,就是人生存的防線。如果你沒有思維能力,沒有對科技文化的深刻的反省,不知道科技文化的來龍去脈,不知道它背後其實是人性最貪婪、最自私的表現:徵服欲、控制欲、佔有欲、爭勝欲、防衛欲、光榮欲、權威欲、成功欲,使自己走入魔道而不自知,還沾沾自喜,樂此不疲,最後一定玉石俱焚。

科技其實是一種文化,一種源自於工具意識的文化,應該在它奔跑之先就要為它定位,不要出格。但可惜沒有人這樣做(除了中國的老子,加上抑制人類負面因素的儒家和佛教之外),幾百年來,還為它的成果、不斷創新而歡呼,以為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

不錯,如果沒有科技,不會提高我們的生產力,不會產生資本主義,更不會產生掠奪別人資源、霸佔別人土地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野心愈大,佔有欲、控制欲愈大,科技助紂為虐,變成殺傷力最大的武器。

本來,純從工具作用來看科技,它是中性的,可以為善,亦可以為惡。例如在醫學方面,它便對人類的健康和疾病的消除有大貢獻;藥物學的進步,也減少了人類很多的痛苦,延長了人類的壽命;社會制度的改良,也和科學思維有關。這些都是西方產物,令人錯覺西方文化比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優勝。尤其是在軍事方面,中國屢戰屢敗,只好割地賠款,自尊和自信都被徹底擊潰。

但歷史始終是文化的競賽。今天的優勝,明天的劣敗,誰知道?只有深入歷史的人,深入文化軌跡的人,才知道在那裡永遠是人性正與邪、善與惡的決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箇中的複雜,並非單憑理性就可以對付。

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以為理性萬能,殊不知理性也是個工具,它是科學之母。通過科技,使理性的功能充分發揮。但講到底,它還是個工具;雖然可以幫助我們徵服世界,但也助長了我們的野心。許多人只看到科技成功的一面,認為人類的文明就是由科技帶領的,所謂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乃至第四波,全是技術突破所致。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資訊革命、人工智慧革命......陸續登場。以後還有多少種革命?不知道。但已經可以看出人類挑戰上帝、挑戰天道、挑戰自然秩序的歷史。人的創造同時也是人對天地的傷害。

今天的地球,已是百孔千瘡,環境汙染、氣候暖化、森林減少、大地陸沉、能源枯竭,地球億萬年儲存下來的資源將被耗盡。科技的樂觀主義也許認為人可以利用別的原料來創造,因此可以任意揮霍。地球沒有,就向別的星球拿,真是狂想!事實上到那一天,人類已經不存在了。

更可怕的是:這種理性思維只是外用,以降服客觀世界、自然世界為主,對自己的做法缺少反省,反而互相攻擊,各找理由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無論是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文化的都各有主張,毫不退讓。這也就是說,理性除了想徵服自然之外,還想徵服別人、徵服世界。在這種對立思維之下,人的行為,正與邪、善與惡的界線並不分明。人人都可以憑藉自己的思考說話,構作理論,以自為是,以他為非。朝秦暮楚,今是昨非,除了一些很明顯的公共守則需要依從外,所有的協議、公約、聯盟、承諾,都可以視乎自己的利益而隨時加以改變。

這種封閉式的思考,在人類社會可謂一直存在,不過於今尤烈。為什麼?因為人人都不願意吃虧,大家都可以運用理性這個工具來保護自己,而不知道根本問題是在於使用這個工具的人。人的自私、人的防衛、人的恐懼、人的懷疑,撕裂了人與人之間的大信。不要說大國之間的合作,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私誼也難維持。

反映在現實上,去年英國退出歐盟,今年美國退出巴黎公約。美國總統譴責西方各國沒有分擔美國駐軍的經費,揚言要把大企業撤回本土,一切美國優先。西方已經分裂,大西洋公約瀕臨解體,東協十國亦彷徨無計,不知何去何從?南美經濟沉痾難起,中東還有戰爭,世界亂局看來已不可避免。誰是這個世界的保護神?大家只能自求多福。

在這個時候,有人把希望寄託給中國,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神速,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西方隕落的時候冒起,能否擔當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

中國的確在努力。但問題不是經濟,而是文化。如果人類還不能改變這種對立思維、功利思維,不能化解人內心的徵服欲、控制欲、爭勝欲、佔有欲,自我的恐懼不去除,在人類前進的路上就不樂觀。縱有英雄、豪傑,壯志凌雲,也只能一時風採。因為其內心只要一念夾雜:好名、好利、自負、驕傲、卑視別人,即使成功也會帶來災難。

這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更好的人材,更有能力、更有修養、更有承擔力,又能嚴格要求自己人格的人材,這樣才能感服天下人。如古代的堯舜,天下景從。

有人認為:堯舜的出現是偶然,甚至只是後人的美化,現實上不可能出現這樣偉大的人物。那就不善讀經典。中國文化並不主張天才論,而是修養論、教化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文化工作,使之成為傳統。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傳承知識只是第二義,而非第一義。這一點,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就是中國的國學,知之甚深。

國學是立國之學、立人之學與立本之學,可惜這一百多年來,我們把它委棄了;追隨西方,使用西方學制、西方教材、西方教學法,目的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以便參與競爭。市場意識特別強烈,所以必須通過考試來加以檢驗,以符合市場標準。

這種盲目追隨西方教育的方式,現在已經流弊遍野。我們的學生只知考試,卻不懂做人,不懂得與人相處,也沒有志氣,斤斤計較,目光如豆。這樣的下一代如何承擔國家民族的使命?如何繼承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易經》〈蹇卦〉〈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智矣哉!」問題是我們知道前路有大危機嗎?我們的下一代還繼續與西方的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現實主義、自由主義、消費主義接軌,我們還能回頭嗎?西方已經日暮窮途了,我們還要追隨嗎?若知道為什麼,我們就有救。

歷史不是比較一日之長短,而是千年之眼,讀熟它,用於下一代的成長,才有意義!因此,國學不只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唯有知道教育的真正目的,人類才會醒悟。

相關焦點

  • 驚聞霍韜晦先生逝世,轉發本文以示懷念
    今春三月份,霍韜晦先生在病榻前發出「天下將亡,誰能覺醒?」的感嘆,號召後來者能繼承孔子的真精神,擔當起歷史的使命(鵝湖師友|天下將亡 誰能覺醒?--霍韜晦先生致韋政通先生書函)。驚聞霍先生已於2018年6月6日中午與世長辭,不勝悵悼,重溫先生舊文,以為永念。
  • 潯陽之眼 回眸千年
  • 涉縣這棵2500歲的樹王,長了一隻「千年之眼」~~~
    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棵咱大涉縣的「美樹王」,還長了一隻「千年之眼」,真的太神奇啦~~~千年之眼WORD天啊~~~厲害了我的大樹王考眼力1:先上個遠景照,大家一起來找找那隻「千年之眼」在哪裡?考眼力4:美麗的千年之眼,見證了千年的滄桑~~~
  • 惠州千年重大歷史事件/人物評選開始
    值此重要的歷史時刻,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梳理出惠州得名後1000年來的100件大事,以及100位歷史名人。在此基礎上,通過全媒體平臺發布、投票,評選出20件「重大歷史事件」和20位「重要歷史人物」,以此致敬惠州城市得名1000年。知之深愛之切,知其史愛更深。
  • 《神話》之玉漱:千年等待,夢的破碎
    由於玉漱並不知道蒙毅已經戰死,在看到傑克手臂上和蒙毅身上一樣的刀疤,就把蒙毅帶回來了地宮,這時玉漱是欣喜的、內心又燃起了希望之火。在傑克醒來後,他見到了玉漱,而傑克誤以為他在做夢,還和玉漱一起在地宮遨遊,其中有一個鏡頭,是玉漱和傑克擁抱在一起,其中蒙毅和傑克的身份突然出現互換,小編猜測這是導演在按時我們,蒙毅已經逝去,這個蒙毅裝束的傑克只是玉漱幻想出來的。
  • 斯內普教授遺作《天空之眼》將映 追憶艾倫·裡克曼
    斯內普教授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最具個性又飽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他塑造的斯內普教授外表看上去冷漠嚴厲,但卻又恰到好處地向觀眾展現了人物複雜細膩的部分。遇見狼人時失去法力的斯內普本能地將哈利等人擋在身後,在臨死之前凝視著哈利酷似其母親的眼睛等等細節都被裡克曼拿捏得十分精準。
  • 全視之眼與荷魯斯之眼
    本次秘傳之門將帶大家了解的是兩隻眼:全視之眼與荷魯斯之眼。    全視之眼又稱全知之眼、上帝之眼,代表著「上帝」無時無刻監視著人類的法眼,這一點從名稱上就能得知,其常見形式為一個三角形的外形中間包裹著一隻光芒環繞的眼睛。相信一部分人都知道全視之眼代表著一個神秘組織,它有著非常多的名稱,雖然該組織有些神秘,目前還沒有被徹底證實,但是它的名號還是非常大的。
  • 《河西走廊》歷史縱橫,千年輪迴
    我一直覺得自己骨子裡是真正屬於西北的,每當我閉上眼時,總是回想仰臥在鳴沙山上的時光,那時的我看著深邃迷人的天空,耳邊響起陣陣駝鈴,感慨自己生於河西走廊之地,夢在千年絲綢之路裡。蒼生——「苟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歷史的進程不斷推移,當「海上絲綢之路」逐漸繁榮興起時,河西走廊在逐漸內收的國家政策下衰落,曾經的繁華熱鬧就像是一場夢般睜眼後不復存在。
  • 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1)千年弦歌
    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從17號起,湖南衛視推出七集系列報導《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第一集,我們一起去探訪嶽麓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 記者 吳方:嶽麓書院為何能延續千年辦學不絕,成為一座「活的書院」?
  • 三眼天珠的寓意
    杜賓.路易斯先生於公元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珠的歷史》書中提到這類珠子為「蝕刻或漂白的紅玉髓」。《新唐書》記載:「吐蕃婦人辮髮,戴不瑟瑟珠,雲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馬。」著名的現代藏學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論文稱這種珠子為九眼勒子。臺灣著名的學者劉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學者通常稱天珠為「白瑪瑙勒子」,是藏族服飾勒子項圈材料的一種。
  • 【預告】《天空之眼》定檔1月13號!讓我們在大熒幕和「斯內普教授」告別.
    此次在《天空之眼》中穿上戎裝,變身反恐行動指揮官,強大的氣場依舊霸氣凌厲。而在《天空之眼》中與女王同臺飈戲的艾倫•裡克曼,則是所有哈迷心中最愛的「斯內普教授」。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在《哈裡•波特》的陪伴下長大的,烙印在我們記憶中的教授絕不只是電影中的一個角色,他更像是承載了年少時我們對世界的愛與幻想。與此同時,《天空之眼》也是「斯內普教授」的扮演者艾倫•裡克曼的遺作。2016年初,艾倫•裡克曼罹患癌症不治,從此斯內普教授永遠的和我們說再見了。
  • 無法抹殺的歷史之眼:侯孝賢電影中的臺灣抗日青年身影
    擔心回國後語言不通,蕭道應開始學習北京話,並因而認識了在臺北教授北京話的黃素貞女士,兩人成為一輩子相互扶持的伴侶。為了在抗戰中儘自己微薄之力,這些臺灣青年付出了莫大的代價。1940年春,蕭道應夫婦、鍾浩東夫婦和李南鋒等5人充滿勇氣地踏上徵程。
  • 歷史上的今天:真人快打三部曲,紙片馬力歐:千年之門
    雖然飽含爭議,但是Mortal Kombat確實是一款遊戲歷史上的奇葩,擁躉也相當之多,可以說,除Mortal Kombat之外,遊戲歷史上如此血腥而且還擁有如此知名度的遊戲真的不太多。2004:《紙片馬力歐:千年之門》《紙片馬力歐:千年之門》是《紙片馬力歐》的正統續作第二部,延續了前作新奇而獨特的視覺風格,發布於 NGC 平臺。
  • 沉澱千年的深邃力量——惡魔之眼
    惡魔之眼,相信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市面上很多首飾物件的靈感都是來源於此。其實它是土耳其廣泛流傳的一種文化符號,被叫作「土耳其藍眼睛」,或是 「美杜莎之眼」,在土耳其的大街小巷更是隨處可見。關於惡魔之眼的由來有很多,其中 「美杜莎之眼」的故事更是被廣為流傳。
  • 《京都之謎》:千年古都的遷都歷史之謎,京都特色的怨靈文化之謎
    下一個轉角,沒準兒就會與千重子擦身而過呢~千年歷史和文化積澱下的京都,是紫式部、川端康成、夏目漱石、三島由紀夫…… 等作家的精神原鄉,也是日本文化的源點和象徵之地,自然更是喜歡日本傳統文化人士的必往之處,即便暫時身不能至,也不妨礙我們在書寫京都的浩瀚文學作品裡神遊一番。
  • 湖南衛視|七集專題片《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第一集:千年弦歌
    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從今晚開始,連續7天,湖南大學聯合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欄目組製作播出七集系列專題片《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第一集,我們一起去探訪嶽麓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
  • 【洛陽歷史】千年帝都美麗傳說—洛神
    《洛神賦》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悽婉,動人心魄。東晉大畫家顧愷之讀後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著和最為世人所傳頌的名畫。書法家王獻之也深愛洛神,愛寫《洛神賦》。他寫的《洛神賦》書法,共計十三行,真跡已不復存在。今只傳賈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稱「碧玉十三行」,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 歷史裡的京都,千年建築的靜默史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在所有人眼中,能代表日本的不是首都東京,而是「千年之都」京都。古稱平安京的京都,名字裡便流淌著歷史的古樸與厚重。歲月更迭,京都猶如一壇陳釀,在時光的浸潤下越發醇香,充滿了古典的韻味。
  • 現在的網劇真會玩,楊玉環竟活千年成女版「都教授」
    小編壓壓驚搜了搜百度信息,度娘曰:「女主角孫應男真實身份是生活千年的『楊貴妃』,為等待前世的愛人李髯孤獨千年,而轉世後的李髯將軍正是以普通快遞員身份出現的大蝦。這才算是回過味兒來——居然是穿越千年的設定!想當年,《相愛穿梭千年》、《神話》、《來自星星的你》,一段又一段交錯時空、穿梭歲月、浸染歷史塵香的愛戀,都是在小編的觀劇史上濃墨重彩烙下過痕跡的經典神劇。這種一個擦肩錯過千年的暴虐老梗,在小編這裡就是百嗑不厭、不容錯過的經典存在!
  • 2019年終盤點 | 範先群教授:眼腫瘤研究進展
    範先群教授團隊研究發現,眼部黑色素瘤組織中m6A修飾水平明顯下降。同時,m6A的修飾(Writer)和抹除(Eraser)蛋白顯著影響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增殖與遷移,研究結果發表在Mol. Cancer(IF:10.679)。範先群教授團隊還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發現了一種與自噬調控相關的lncRNA ZN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