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了解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並勉勵青年學子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從17號起,湖南衛視推出七集系列報導《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第一集,我們一起去探訪嶽麓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
記者 吳方:嶽麓書院為何能延續千年辦學不絕,成為一座「活的書院」?帶著這個問題,我今天首先要去探訪一位嘉賓,大家都說他是「嶽麓書院的活字典」。
59歲的鄧洪波教授已經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工作了30多年,對這裡的歷史了如指掌,人稱「鄧書院」。
嶽麓書院創立於公元976年,一千多年來,講堂始終位於嶽麓書院布局的核心。歷史上著名的「朱張會講」就發生在這裡。在講堂左側,鄧教授在有著272年歷史的《嶽麓書院學規》碑刻前停下了腳步。
記者 吳方:鄧教授,我發現學規的第一條不是講怎麼做學問,而是「時常省問父母」,用一句歌詞來解釋,是不是就是「常回家看看」?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可以這麼理解。你也注意到了,十八條學規,前十條都是講的道德規範,後八條則規定了學習內容和方法,而且強調了要通曉時務和敢於質疑。
短短108字的學規,濃縮的正是嶽麓書院千百年來秉承的教育傳統。在立德樹人、務實治學、博學多思的學規精神浸潤下,這裡人才輩出,魏源、左宗棠、曾國藩等一大批學子成為歷史天空中的閃耀群星。如今,270多年前的學規,寫在湖南大學學生手冊的第一頁,傳統文化中的豐富養料,繼續哺育著新時代的學子。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劉敏:在嶽麓書院求學,看到一處處的楹聯,都是讀書時讀到過的名人,就像生活在歷史中一樣。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張曉新:學規中的孝敬父母,讀書要過筆等等,常讀常新,對我們現在的做人和做學問都很有意義。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聶希:我為自己是嶽麓書院的一名學子感到自豪。
記者 吳方:御書樓旁邊的這條長廊留存了大量的碑刻,其中有一塊「重修嶽麓書院記碑」,記載了嶽麓書院在明朝時期的一次大修。歷史上,嶽麓書院屢遭戰火,先後七毀七建,但令人詫異的是,每一次都選擇在原址上重建,至今巍然屹立。嶽麓山下的這一方土地究竟有怎樣的吸引力,讓人如此戀戀不捨,矢志不渝呢?
1918年,湖南大學籌備處主任楊昌濟主張在嶽麓書院原址上創立湖南大學,發表了《論湖南創設省立大學之必要》一文,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原因。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楊昌濟當時講嶽麓書院「流風餘韻,千古猶新」。這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第二,從環境上看,「遠隔塵囂,有山水林園之勝」,是個修學練神的好地方。這裡就是湖湘文化的文脈所在,必須要堅守住這個文脈。
記者 吳方:文廟大成殿,是古代學子祭祀孔子的地方。今年的開學季,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142名本、碩、博新生就齊聚在這裡,舉行了2020級新生入學禮。所以,嶽麓書院不僅僅通過文物保護從歷史中「活」了過來,更重要的是繼續發揮教學與科研的功能,「活」在了當下,「活」在了未來。
在大成殿背後,推門而入,豁然開朗。這裡便是如今書院研究生上課的主要場所。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院長 陳仁仁:嶽麓書院現在有專職教師近80人,學生400餘人,下設歷史學系、考古文博學系、哲學系,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格局。
今天的嶽麓書院,繼續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使命。在諸多人文學科研究領域都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 朱漢民:書院不僅僅是文物,還是活的。我們還在繼承朱熹張栻的這樣一個教育的傳統,學術的傳統,繼續在這裡做學問,傳承學問,我們使院落有了靈魂,所以我們嶽麓書院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靈魂的延續。
嶽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1903年成立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完成從古代書院到近代學堂,再到現代大學的轉型發展。弦歌不絕,文脈相傳,千年學府,其命惟新。在新時代中,這塊湖湘文化瑰寶將在賡續與創新中變得更加熠熠生輝。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從嶽麓書院到現在的湖南大學,證明中國有著綿延不絕的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文化延續和學制變革,也證明了我們的文化傳統是生生不息的,更是與時俱進的。我們應當對湖湘文化充滿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 賡續千年弦歌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文脈傳承生生不息。這裡是湖湘文化的源泉,是悠久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的縮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見的奇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正是嶽麓書院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澱與接續傳承,鑄就了湖南人敢為人先、捨我其誰的氣魄與風貌,促成了近現代湖湘人才群體的湧現。在這裡,厚重的歷史底蘊總是與鮮活的時代氣象交相輝映。歷經七毀七建,嶽麓書院依舊在原址上屹立不倒,並在古代教育到現代教育的變遷中,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這其中折射出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今天,古老的嶽麓書院依舊青春。傳承「朱張會講」教育理念、育人之道,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現代大學精神與傳統書院教育中的優秀文化有機融合,散發出無限芳華。兩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對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寄予厚望,對大學生們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接好時代事業接力棒提出殷切希望。努力培養新時代經世致用、傳道濟民的棟梁之材,這是千年學府今天的使命與擔當。堅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傳承,賡續不絕的湖湘文脈必將譜寫出更輝煌的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