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1)千年弦歌

2020-12-27 湖南在線

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了解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並勉勵青年學子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從17號起,湖南衛視推出七集系列報導《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第一集,我們一起去探訪嶽麓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

記者 吳方:嶽麓書院為何能延續千年辦學不絕,成為一座「活的書院」?帶著這個問題,我今天首先要去探訪一位嘉賓,大家都說他是「嶽麓書院的活字典」。

59歲的鄧洪波教授已經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工作了30多年,對這裡的歷史了如指掌,人稱「鄧書院」。

嶽麓書院創立於公元976年,一千多年來,講堂始終位於嶽麓書院布局的核心。歷史上著名的「朱張會講」就發生在這裡。在講堂左側,鄧教授在有著272年歷史的《嶽麓書院學規》碑刻前停下了腳步。

記者 吳方:鄧教授,我發現學規的第一條不是講怎麼做學問,而是「時常省問父母」,用一句歌詞來解釋,是不是就是「常回家看看」?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可以這麼理解。你也注意到了,十八條學規,前十條都是講的道德規範,後八條則規定了學習內容和方法,而且強調了要通曉時務和敢於質疑。

短短108字的學規,濃縮的正是嶽麓書院千百年來秉承的教育傳統。在立德樹人、務實治學、博學多思的學規精神浸潤下,這裡人才輩出,魏源、左宗棠、曾國藩等一大批學子成為歷史天空中的閃耀群星。如今,270多年前的學規,寫在湖南大學學生手冊的第一頁,傳統文化中的豐富養料,繼續哺育著新時代的學子。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劉敏:在嶽麓書院求學,看到一處處的楹聯,都是讀書時讀到過的名人,就像生活在歷史中一樣。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張曉新:學規中的孝敬父母,讀書要過筆等等,常讀常新,對我們現在的做人和做學問都很有意義。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2020級博士生 聶希:我為自己是嶽麓書院的一名學子感到自豪。

記者 吳方:御書樓旁邊的這條長廊留存了大量的碑刻,其中有一塊「重修嶽麓書院記碑」,記載了嶽麓書院在明朝時期的一次大修。歷史上,嶽麓書院屢遭戰火,先後七毀七建,但令人詫異的是,每一次都選擇在原址上重建,至今巍然屹立。嶽麓山下的這一方土地究竟有怎樣的吸引力,讓人如此戀戀不捨,矢志不渝呢?

1918年,湖南大學籌備處主任楊昌濟主張在嶽麓書院原址上創立湖南大學,發表了《論湖南創設省立大學之必要》一文,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原因。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楊昌濟當時講嶽麓書院「流風餘韻,千古猶新」。這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第二,從環境上看,「遠隔塵囂,有山水林園之勝」,是個修學練神的好地方。這裡就是湖湘文化的文脈所在,必須要堅守住這個文脈。

記者 吳方:文廟大成殿,是古代學子祭祀孔子的地方。今年的開學季,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142名本、碩、博新生就齊聚在這裡,舉行了2020級新生入學禮。所以,嶽麓書院不僅僅通過文物保護從歷史中「活」了過來,更重要的是繼續發揮教學與科研的功能,「活」在了當下,「活」在了未來。

在大成殿背後,推門而入,豁然開朗。這裡便是如今書院研究生上課的主要場所。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院長 陳仁仁:嶽麓書院現在有專職教師近80人,學生400餘人,下設歷史學系、考古文博學系、哲學系,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格局。

今天的嶽麓書院,繼續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使命。在諸多人文學科研究領域都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 朱漢民:書院不僅僅是文物,還是活的。我們還在繼承朱熹張栻的這樣一個教育的傳統,學術的傳統,繼續在這裡做學問,傳承學問,我們使院落有了靈魂,所以我們嶽麓書院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靈魂的延續。

嶽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1903年成立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完成從古代書院到近代學堂,再到現代大學的轉型發展。弦歌不絕,文脈相傳,千年學府,其命惟新。在新時代中,這塊湖湘文化瑰寶將在賡續與創新中變得更加熠熠生輝。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鄧洪波:從嶽麓書院到現在的湖南大學,證明中國有著綿延不絕的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文化延續和學制變革,也證明了我們的文化傳統是生生不息的,更是與時俱進的。我們應當對湖湘文化充滿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 賡續千年弦歌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文脈傳承生生不息。這裡是湖湘文化的源泉,是悠久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的縮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見的奇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正是嶽麓書院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澱與接續傳承,鑄就了湖南人敢為人先、捨我其誰的氣魄與風貌,促成了近現代湖湘人才群體的湧現。在這裡,厚重的歷史底蘊總是與鮮活的時代氣象交相輝映。歷經七毀七建,嶽麓書院依舊在原址上屹立不倒,並在古代教育到現代教育的變遷中,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這其中折射出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今天,古老的嶽麓書院依舊青春。傳承「朱張會講」教育理念、育人之道,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現代大學精神與傳統書院教育中的優秀文化有機融合,散發出無限芳華。兩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對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寄予厚望,對大學生們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接好時代事業接力棒提出殷切希望。努力培養新時代經世致用、傳道濟民的棟梁之材,這是千年學府今天的使命與擔當。堅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傳承,賡續不絕的湖湘文脈必將譜寫出更輝煌的華彩樂章。

相關焦點

  • 湖南衛視|七集專題片《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第一集:千年弦歌
    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從今晚開始,連續7天,湖南大學聯合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欄目組製作播出七集系列專題片《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第一集,我們一起去探訪嶽麓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
  • 《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第三季:經世致用
    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從11月17日晚開始,連續7天,湖南大學聯合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欄目組製作播出七集系列專題片《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解讀新時代下嶽麓書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今天,我們一起觀看第三集:經世致用。
  • 千年嶽麓,弦歌不絕
    宋、元、明、清數代,這裡相沿辦學,弦歌不絕  張栻、朱熹、王陽明在此講學;魏源、曾國藩、左宗棠在此就讀;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從這裡走出……  如今,嶽麓書院的學生們仍在這座古樸的庭院中穿行、求學  麓山腳下,一座庭院矗立千年。宋、元、明、清數代,這裡相沿辦學,弦歌不絕。教育家和文學哲學大師張栻、朱熹、王陽明在此講學;經學大師王文清、王先謙在此從事教育及文化學術活動;近代名人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曾國荃、郭嵩燾、劉坤一、唐才常在此就讀;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從這裡走出。卓絕的歷史背後,是無數讀書人千年相繼的文化追求。
  • 從千年學府到中國V谷,兩個相距千年「網紅打卡地」為何如此奪目?
    原創 總編輯調查 長沙觀察本來就聲名遠播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在習近平總書記9月17日下午專程考察後,更是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掀起滾滾熱浪。國慶期間,這「一園一院」迎來了火爆人潮。
  • 古城青春志|嶽麓書院:千年弦歌 青春不老
    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紅網長沙站策劃系列報導《古城青春志》,解碼長沙底蘊深厚的歷史符號,尋找古城鑑往知來的青春路標。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吳翰攝嶽麓書院御書樓。
  •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何以傳承千年仍弦歌不絕?
    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面對熱情洋溢的青年學子,總書記說:「見到你們很高興,讓我想起嶽麓書院的兩句話:『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真是人才濟濟啊!」「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的確是嶽麓書院的真實寫照。
  • 「金秋遊成都,安逸耍錦江」丨綠色健康體育潮玩脈動之旅&千年弦歌...
    「金秋遊成都,安逸耍錦江」丨綠色健康體育潮玩脈動之旅&千年弦歌現代人文藝演之旅 2020-10-06 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學府正青春
    其中,2020年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當天,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龍兵正帶著青年馬克思主義領航班的學員在嶽麓書院上「移動」思政課。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和師生親切交流的一幕幕,龍兵仍難掩心中的激動和振奮,「當時總書記問我們是怎麼開展『移動』思政課的,我向總書記介紹了我們把思政課課堂搬到嶽麓書院,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方式。」
  • 千年曠世古琴,一弦驚豔至美滹沱
    圖片來自網絡伯牙絕弦以念高山流水至交情,鍾儀以琴瑟瀟瀟抒懷愛國志,古琴作為高雅修養的君子之物,以琴音寄情,成為文人雅士所愛。而在歷代帝王貴胄中,隋煬帝更把《蔡氏五弄》和《嵇氏四弄》等琴曲,納入到進士考試的科目中,足可見古琴在千載歷史中的深厚地位與文化價值。
  • 青山不墨千年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 絕倫美奐詩意中國魂
    作者:莫辭花下  心瀾問水1 .青山不墨千年畫流水無弦萬古琴五千年的滄海桑田五千年的葉落歸根  我把寸心寸血匯入每一滴水以靈犀、以深情、以萬般期待在你的大地上奔流是生存還是毀滅白雲蒼狗的風雲萬象永不停歇天上人間一條大河從一首詩流入心裡浩浩蕩蕩永不回頭萬古蒼茫
  • 琴瑟再和鳴 一弦思千年
    近年來,隨著考古出土,瑟從千年沉寂中醒來,神秘面紗正被悄然掀開,「琴瑟和鳴」的佳話也重新上演。  「五十弦」的古瑟為何縮水一半?  7月25日,第二屆內地與港澳中學生文化遺產暑期課堂在河南博物院舉行,華夏古樂團以一曲鐘磬與瑟合奏的《鹿鳴》來歡迎三地學子。早在《詩經·小雅》裡,就有記載「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 夢和著動心的弦,在這紅塵中彈一曲千年的緣
    就讓夢和著動心的弦,酷舞天地間,此生不遺憾!——前言還沒有調整好心態,車子就開出了村前拱橋的視線,曾經擁有的片段回憶,一股腦兒全部失聯。找不到擱置新夢的閣樓,是不是還掛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你的話就像一陣風,揚起了漫天無際的思念,讓這個有雪的日子依舊溫暖。那朵夢的星花五彩斑斕,扯著神奇的羽翼飛旋,有一首歌從遠方隱隱傳來,再一次攪動想你的心田。
  • 最美的約定:千年學府,嶽麓山下,我們等你!劉媛牽手奶奶上大學
    千年學府,嶽麓山下,我們等你湖南大學了解到劉媛的真實情況後,立即給予了官方回覆:千年學府,嶽麓山下,我們等你!意味著劉媛「想帶奶奶一起上大學」的想法得到湖南大學的支持,此舉也引得全網網友的高度讚揚,紛紛表示這是「最美約定」!
  • 考古破解彈奏謎團「琴瑟和鳴」得以重現 一弦思千年
    近年來,隨著考古出土,瑟從千年沉寂中醒來,神秘面紗正被悄然掀開,「琴瑟和鳴」的佳話也重新上演。 「五十弦」的古瑟為何縮水一半?7月25日,第二屆內地與港澳中學生文化遺產暑期課堂在河南博物院舉行,華夏古樂團以一曲鐘磬與瑟合奏的《鹿鳴》來歡迎三地學子。早在《詩經·小雅》裡,就有記載「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鼓瑟來迎接遠方來的客人,是古人的傳統。
  • 林俊傑《一千年以後》 解開纏繞千年的寂寞
    2006年1月28日,林俊傑首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舞臺,憑藉當晚獻唱的一曲《一千年以後》,贏得了全國票選「最受歡迎歌唱節目」冠軍。有些歌,總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段響起,在季節裡懷念,那些過去和未來,像兩顆自由行走的星星,一個向前一個向後。
  • 梁湘潤命理蛾術編:《祿命法千年沿革史》讀書筆記1勘誤
    其《祿命法千年沿革史》(行卯出版社,2013年)大開大合,視野宏大,並非單純的史實論述,對諸多宋明祿命古籍和技法進行了深度挖掘。該文1萬2千字,從「 顯學」和「 隱學」兩個角度重新梳理祿命法千年沿革史。其中多次探討梁師《祿命法千年沿革史》一書的得失。
  • 千年學府正青春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讓「經世致用」之才脫穎而出
    其中,2020年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當天,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龍兵正帶著青年馬克思主義領航班的學員在嶽麓書院上「移動」思政課。  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和師生親切交流的一幕幕,龍兵仍難掩心中的激動和振奮,「當時總書記問我們是怎麼開展『移動』思政課的,我向總書記介紹了我們把思政課課堂搬到嶽麓書院,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方式。」
  • 在生命中守候,為你唱千年的闕歌,為你吹千年的笙簫
    守候思念,我是你窗前芭蕉上的一顆露珠,站在你必經的路旁,期待你推窗時的一個回眸,五百年的守候不算長,即使經過了千年,我也願用一生的站立,換你回眸時的一個溫柔。我註定是你一生的牽絆啊,舞一路的晶瑩,灑一世的芬芳。在生命中守候,為你唱千年的闕歌,為你吹千年的笙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