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3000年歷史長河中走出,今日長沙可謂春風十裡。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紅網長沙站策劃系列報導《古城青春志》,解碼長沙底蘊深厚的歷史符號,尋找古城鑑往知來的青春路標。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吳翰攝
嶽麓書院御書樓。
嶽麓山下,科創熱土。
紅網時刻記者 賀衛玲 杜放 長沙報導
如果要問現在古老書院中的頂流「網紅」是誰,嶽麓書院當仁不讓。
嶽麓書院,自古就有各路先賢大儒前來「打卡」,朱熹和張栻更創下「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盛景,被後人傳為佳話。而現在,嶽麓書院「朱張會講」這樣的「名場面」經常會有,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傳遍全球。
古老的書院,因青年人的存在而青春,而鮮活。
在千年學府讀書是什麼體驗?湖大學子回答:紅磚瓦牆、綠樹環繞、古色古香的桌椅帶著師生遠離塵世的喧囂,但現代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一應俱全,隨時可以穿越。
風和日麗的早春,師生們圍坐在草地上閱讀經典、討論問題;層林盡染的深秋,師生們在讀書會上各抒己見,據理力爭。這種思想上的交流互動使得師生情誼篤厚,也使學生學業精進、志向高潔。
2017級歷史系本科生薑煜穎自信從容地穿行在千年學府裡,她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學讀研。「很多中學同學羨慕我,他們在做畢業設計時才有一個導師指導,我一入學就有5個導師!」 姜煜穎感恩嶽麓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讓她順利快速地融入大學生活,並在各方面獲得成長。
「我曾經是嶽麓書院的學生,幾次離開書院外出求學,但最終還是為這座古老庭院所吸引,回到這裡開始了教學生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教授肖永明表示,2009年,嶽麓書院開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在古為今用、借鑑吸收中,探索出一套靈活培養人才的方法。
書院每個新學年在文廟舉行入學禮,於孔子誕辰日舉行祭祀儀式,一年數十場傳統文化高端講座,常使師生們全身心地沉浸在傳統文化之中。續接歷史,學貫中西,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正是學術交流的自由,為嶽麓書院的千年輝煌提供了可能。
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嶽麓書院便開展電視講學節目「千年論壇」,後又陸續開設「明倫堂講會」「嶽麓書院講壇」等公共活動;並抓住網際網路機遇,面向全球打造「網際網路+國學」傳播平臺;同時通過與政府部門、中小學開展合作研究與教學,舉辦「祭孔大典」等,多方位面向大眾,普及傳統文化。
傳道濟民、經世致用、以文化人等先賢傳統得以被重視、繼承,也讓古老書院煥發青春,為當代文化建設、中華文明復興、民族精神家園構建作出獨特貢獻。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了一段話,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細雨,山霧,撐傘的遊人。熙熙攘攘的人群,讓我想起了哈佛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