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湖南長沙歷史建築老照片,古老的嶽麓書院與天心閣

2021-01-10 歷史舊影

曾國藩祠位於開福區中山路至局關祠之間。曾國藩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公元1872年3月12日)去世。次年,清廷上諭在長沙建曾國藩祠。曾祠由清廷賜銀三千兩,曾氏生前門生及親友集祭奠銀四千多兩,再加鹽商的捐助而建成,佔地約百畝。光緒元年(1875)祠園落成。圖為遠看曾國藩祠。

黃興墓位於嶽麓山雲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麓山寺後,有石級直達。墓地坐西向東,由三層近百級石砌臺階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為一整塊四稜形乳白色巖石琢成,高約10米,氣勢雄偉,正面嵌銅製墓碑,上鐫「黃公克強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圍護欄杆,前有拜臺、石凳,地面鋪以花崗巖,蒼松翠柏,掩映其間。圖為黃興紀念碑。

漢武帝時期,由皇帝敕命修繕賈誼故居,這是對賈誼故居的第一次重修,此後的兩千多年裡,賈誼故居歷經了約64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8年。明朝成化年間,長沙太守錢澍尋賈誼古井,募款修建賈太傅祠,這是賈誼故居第一次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毀於1938年「文夕」大火。後僅存亞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古井尚在,古碑尚存,石床1958年被盜,旁另闢小巷,名為太傅裡。圖為賈誼故居。

天心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上,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上 ,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當時為全城最高處。天心閣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閣名引《尚書》「鹹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辛亥以後,為了發展貿易和交通,拆除城牆,修築環城馬路,因閣峙城頭之故,存此一段。圖為天心閣。

天心閣原名「天星閣」,其名源於明代盛傳的「星野」之說,按星宿分野,「天星閣」正對應天上「長沙星」而得名。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長沙一片焦土,閣樓更是蕩然無存,唯有那堅實的明清(窯印為證)古城牆在無聲地哭泣。如今天心閣為1984年重建,閣樓具有明清兩朝城樓風格。圖為如今的天心閣。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嶽麓書院全景。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地,曾建有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創立,至今仍保存完好。東晉陶侃曾建杉庵讀書於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嶽麓書院就是在智辦學的基礎上「因襲增拓」而誕生的。圖為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圖為嶽麓書院。

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1986年湖南大學宣布完成修復嶽麓書院,並正式對外開放。圖為嶽麓山禹碑。

嶽麓山禹碑拓本。

如今的嶽麓書院。

相關焦點

  • 長沙新竹第二小學學子參觀嶽麓書院
    華聲在線訊 (通訊員鮑傑) 2020年1月12日長沙新竹第二小學二年級(五)班的同學們來到湖南千年學府-嶽麓書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遊覽了嶽麓書院並聆聽了現場講解。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今天的嶽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遊勝地,更是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 天心閣罕見老照片
    ,但這張人物留影的老照片拍的卻是城牆上天心閣之群閣內景,視覺角度與其他老照片迥異。&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照片攝於1950年,影中人背後的建築,亭為崇烈亭,方尖碑為「十九師陣亡將士紀念碑」或「十六師陣亡將士紀念碑」。因照片清晰度不夠,未能分辨。
  • 千年學府正青春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讓「經世致用」之才脫穎而出
    受訪者供圖  場景重現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布全國13個省區市。其中,2020年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當天,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龍兵正帶著青年馬克思主義領航班的學員在嶽麓書院上「移動」思政課。
  • 古城青春志|嶽麓書院:千年弦歌 青春不老
    編者按:從3000年歷史長河中走出,今日長沙可謂春風十裡。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紅網長沙站策劃系列報導《古城青春志》,解碼長沙底蘊深厚的歷史符號,尋找古城鑑往知來的青春路標。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吳翰攝嶽麓書院御書樓。嶽麓山下,科創熱土。
  • 《機靈小不懂》與湖嶽麓山、嶽麓書院隨想
    我不知道其中的「觀自在書院」在哪?它與嶽麓書院有無關係。然而,卻由此對古代書院有了莫名的好奇之心。夢想總有一天,也能親眼目睹古代書院的文雅之風。今遊嶽麓山,終償所願。少不了的湖光山色——穿石坡湖因是午後的班機回上海,不得不起大早偷閒趕往嶽麓山。天公不作美,對我這個外鄉人始終陰沉著臉,直到離開。
  • 老照片的訴說 天心閣的滄桑
    天心閣,曾一度是千年古城長沙的象徵,按現在的說法,是當年的標誌性建築。據現有資料記載,明萬曆四十年,即有「天星閣」的記載(心,舊作星)。明朝末年,善化縣俞儀寫詩《天心閣眺望》,流傳至今。民國初年的天心閣,已是馳名中外的名勝,時常出現在外國明信片上。這就是民初日豐文具店發行的《湖南名勝》明信片中的天心閣。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雲武 文
  • 短假出行地長沙——美食景色一併拿下
    第一天    到達長沙——自行選擇景點 第一天到達長沙後,可以先選擇一些零散的景點,比如長沙世界之窗,湖南地質博物館。個人比較推薦去長沙世界之窗。
  • 嶽麓文藝 || 蔣集政:嶽麓書院與瀟湘人物
    嶽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29年(1903年),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中華民國15年(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一直沿用至今。期間,不少永州籍學子求學嶽麓書院,定名湖南大學後,更有成千上萬永州籍年青俊傑成為「湖大學子」。
  •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
    說起嶽麓書院,由於名揚四海,聞名遐邇,所以讓大家耳熟能詳,略知一二。她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因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美麗的嶽麓山腳下而得命。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千年以上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書院建築,至今都還被比較完整地保存著,這裡的院落、石碑、磚石、瓦塊、文字等等,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人文精神。而就是寫在這樣一座古老書院大門旁的一副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但也曾遭人誤解,也同樣事出有因。
  • 弘道養正 創新發展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推薦「弘」為2020...
    弘道養正 創新發展(致敬2020·「字述湖湘」2020湖南(長沙)年度字)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推薦「弘」為2020湖南年度字  肖永明推薦「弘」為2020湖南年度字。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石禎專 劉俊攝影報導  薦字理由  弘,意為發揚、光大、擴充,蘊含弘揚、弘毅、弘論、弘道、弘願等豐富內涵。2020年,「弘」對嶽麓書院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千年學府,文脈相傳,其命惟新。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文化延續和學制變革,這塊湖湘文化瑰寶在賡續與創新中變得更加熠熠生輝。
  • 老照片:這是80年代的湖南長沙,帶你看記憶中的老長沙
    這是一組上世紀80年代湖南省長沙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昔日這座城市的樣子,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重新逛逛80年代的長沙,重溫長沙的舊時光。圖為昔日長沙街景。  東塘百貨商店大樓於1983年1月建成開業,這曾是這一帶的地標建築。東塘的熱鬧繁華就像如今長沙的五一商圈一般,這裡曾是長沙的商業中心,這一帶也曾是長沙人的購物天堂。
  • 長沙麓山書院、船山學社、時務軒到處都充滿著明清時的學術氣息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嶽麓書院對聯「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是湖南人自大狂妄之語?
    他受四川總督丁寶楨之邀,到成都擔任尊經書院山長。他在湖南先後主持長沙思賢講舍、衡州船山書院,主辦了南昌高等學堂,在湖南湘綺樓講學授徒等。光緒末年,湖南巡撫岑春萱上書表其德行,使清廷授予王闓運翰林院檢討、加侍讀銜。
  • 星辰文藝丨蔣集政:天心閣見證
    歷史上的天心閣可以說是屢毀屢建。現在的天心閣,為1983年重修。再修後的樓閣既保持了主閣的原貌,樓閣三層,建築面積846平方米,又增建了兩座二層的輔閣,象鵬鳥的主體和兩翼,三閣以通廊相連,使天心古閣更加壯觀。閣樓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撐,下為花崗石基臺,主輔閣飾有白石雕花護欄,石獅欄柱。
  • 自卑亭與「自卑」精神——嶽麓書院的一部分
    很多探訪過嶽麓山、嶽麓書院的人大概不會對自卑亭留下多少印象。一瞥此亭,確實平平無奇。它坐落在湖南大學東方紅廣場東北角,在古木掩映之下很不起眼,與廣場高樓為鄰更顯得矮小。作為一處旅遊勝地,各式旅遊攻略也不會把它作為一個景點寫進去,網紅打卡地的標籤更是與它絕緣。
  • 「三高四新」,需要些嶽麓書院的歷史文脈
    12月17日下午,由湖南省委宣傳部和湖南大學聯合舉辦的「嶽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研討會在嶽麓書院舉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
  • 長沙國慶五天四夜旅遊攻略
    長沙是楚湘文明的發源地,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被稱為「屈賈之鄉」。這裡還有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不少重要文物,被稱為「楚漢名城」。這裡還有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更展示了長沙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的長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
  • 天心閣古城牆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城南說舊事·古閣話天心⑥
    這是一張保留在《天心公園照片檔案》裡的老照片。據《天心公園園志》記載,其拍攝時間為1987年,畫面內容是當年3月12日,原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在相關領導陪同下,登臨天心閣古城牆視察時的情景(圖1)。圖1天心公園建園於1924年,是國家AAAA旅遊景區——天心閣景區的前身。它坐落於長沙市的城南,是湖南現有公園中建設最早的古典園林,有「湖南第一公園」之稱。園內主要由天心閣和古城牆組成(圖2),其中習仲勳視察的天心閣古城牆位於原天心公園的南向,是長沙僅存的一段古城牆遺址。它現高13.4米,面寬6.1米,處於古代長沙全城地勢的最高點。
  •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何以傳承千年仍弦歌不絕?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這座書院走過千年風雨,直到今天成為湖南大學的一部分,依然為國家培養著人才,朗朗讀書聲不絕於耳。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書院,探索它傳承千年依然弦歌不絕的秘密——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書院,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始於唐、興於宋,集講學與藏書為一體,培養人才,傳承文脈。
  • 浴火重生的「長沙名片」——「郵政杯」2020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
    它是近代政治風雲的聚會之所,太平天國、戊戌維新、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都在這裡上演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歷史大劇。其背後的紅色故事更是深刻彰顯了湖湘精神,傳承了民族氣節。 而現在的天心閣,是湖南「新瀟湘八景」中「長沙四大古蹟之一」,與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等閣樓一同被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