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助始皇帝統一六國,有人評價其為「小人」,他到底做了啥?

2020-12-23 半山老人說歷史

兩千多年前秦朝完成統一中國的壯舉,拋開千古一帝的始皇帝不說,論功勞最大者,其必為李斯也。其死後不僅不曾傳威名於世,更是遭到萬千名家大儒之唾罵。李斯到底為何受千夫所指?在他身上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李斯出生於人才輩出的楚國,幼時便博聞強記、喜愛思考。青年時期倍受戰國時期社會風氣所影響,便立志有,助一國平定天下的宏大願望。

李斯雖立大志,但也知萬事需躬行。李斯曾在楚國官府從事文書工作,雖官職卑微,但卻在閱覽史書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法家思想,這也是他日後掌管秦國的核心思想。於是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這裡了,終於他獲得了一個前往齊國「稷下學宮」的機會,他成為了荀子的學生。荀子雖為儒家學派之人,但卻兼顧並不斷地向法家思想靠攏,慢慢的李斯也得到了他的賞識。

荀子對李斯一絲不苟的言傳身教,使李斯漸漸地理解了所謂的「帝王之術」。在這之後,李斯在反覆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選擇了秦國,李斯隨即離開了「稷下學宮」,前往秦國。李斯初到秦國深受秦相呂不韋的賞識,呂不韋雖然只給了李斯一個小官當,但卻讓李斯時常可以接觸到秦始皇。秦始皇立志於統一天下,李斯又一直在尋求能統一的明主,李斯漸漸的就被秦始皇視為心腹。

隨著秦始皇平定了嫪毐之亂,剷除權臣呂不韋,秦始皇終於獨攬大政,李斯的權力也不斷的擴大,他終於能放開手腳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了。但是好景不長,李斯由於持才放曠早已惹得其他大臣的妒忌和仇恨。最後韓國臥底鄭國修渠一事敗露,秦國眾人認為不可再重任六國之人,李斯也被下了逐客令。好在其上書秦始皇,書中言:大海因不棄涓流而見壯闊,高山因不棄碎石才見巍峨。這一句話打動了秦始皇,秦始皇力排眾議,收回逐客令,重新重用六國之人。

此後,李斯被秦始皇為人胸襟所感動,屢次為秦始皇進獻良策,最後通過八年的準備,十年的徵戰,終於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雖已經統一六國,但李斯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他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把自己比作了商鞅,他想要和商鞅一樣讓秦國以變法的形式,脫離形式上的對六國統一。簡單的說,就是要由內到外、由上到下的思想、文化、政治上的統一。

李斯從未停下過腳步。秦國兵雖強,民雖富,但是始終沒有誕生過任何一位思想的巨人。李斯深刻地意識到了這是秦國穩定天下的隱患,李斯雖有才華,但是偏執己見,想要廢除六國的思想,讓天下獨尊其法家思想,但也不同於漢武帝時期的極端。李斯認識到的問題,同樣始皇帝也想到了,但是此時的秦始皇,以開闊的胸襟對待六國的學者,並將六國學者視作賓客款待。秦始皇的熱情並沒有感動六國之學者,反倒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了秦始皇。但是秦始皇一直沒有放棄,他始終堅信有一天六國學者會體會他的苦心。

但是六國學者的行為卻惹怒了秦國丞相李斯。李斯屢次向秦始皇諫言,驅趕六國學者,完全的在秦國推行法家的思想,漸漸的秦始皇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堅定。直到儒生淳于越,在秦始皇例行款待六國學者的時候,再一次勸諫秦始皇,應讓天下百姓,自由學習所有的學說,並對秦始皇一系列的治國方針表示質疑。當時的秦始皇已經心力憔悴,深感大限將至,淳于越的諫言無疑是撞上了槍口。始皇大怒,下令將六國學者重判,發配邊疆服徭役。但李斯認為六國學者不可留,以防六國之勢力死灰復燃,非法家之書籍不可留,以防六國之人「賊心不死」。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意見,於是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發生了。

焚書坑儒一事,也是現代史學家普遍認可的,李斯之所以被後世所辱罵,皆是因為此事。從李斯的種種作為來看,不能否認的是李斯的治事的才能,但是在中國古代一向重精神和道德,容的下一個無才有德的人,卻又完全否定有才無德之人,在當代來看這是一種片面的、極端的思想。

其實,無論你說李斯什麼,你都不可否認他和秦始皇一樣都是一個時代開啟的功臣與先驅。

相關焦點

  • 《始皇帝》
    《始皇帝》秦始皇為什么姓趙?他出生的時候叫作趙正,因為他出生在趙國邯鄲這個地方,他的爸爸子楚在邯鄲做質子。
  • 電視劇《大秦賦》中的始皇帝,歷史上他又是怎樣呢
    2020年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大秦賦》,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嬴政即位時由於年少,尊呂不韋為仲父,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歲即將親政,但此時秦國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吞併六國
  • 李斯被殺為什麼沒人替他求情,如果有人站出來,他有可能不死麼?
    而當秦始皇猝然離世之後,李斯自然也就會因為缺少了始皇帝的庇護,而成為了當時權臣趙高的二進宮對象了。 而當時趙高之所以能夠有勇氣,去篡改秦始皇的遺詔,其實應該是得到了丞相李斯的支持或者默許的,有的人還認為趙高這樣做,實際上就是李斯為他出謀劃策的。
  • 為什麼秦始皇會登上熱搜榜:朕為始皇帝
    估計秦始皇自己都沒有想到能在2020年的熱搜榜上佔據一席之位,還有網友戲言兵馬俑和萬裡長城現在還在為國家的GDP做貢獻,可見秦始皇有多麼牛掰。而為什麼他的年齡和成就在現在會引起這麼多人的熱議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分析。
  • 為什麼秦始皇會登上熱搜榜:朕為始皇帝
    也就是說秦始皇大概在現在小學六年級左右就登基為王了,然後在現在小鮮肉的年紀除掉了呂不韋。可是電視上出演始皇帝的都是一些中年大叔或是垂垂老矣的形象,所以讓我們總是忽略年齡帶來的震撼。估計秦始皇自己都沒有想到能在2020年的熱搜榜上佔據一席之位,還有網友戲言兵馬俑和萬裡長城現在還在為國家的GDP做貢獻,可見秦始皇有多麼牛掰。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真的沒能力,只是摘桃子?
    評價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中發揮作用最為精妙者,莫過於漢初大儒賈誼著作《過秦論》中的這幾句: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始皇帝的成就建立在秦國前六代國君功業的基礎上。
  • 《史記》的秦始皇,剛兼併六國,就膨脹了,李斯在幹嘛
    秦始皇除了規定了一系列的「尊君」制度外(很多),還特意強調了一項制度,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以前君王死後,子臣都要對先王評價,追加諡號。但從我開始,不能再評價先王了。我的政令要永遠執行下去,我是始皇帝,千代萬代只以二世、三世……稱呼。
  • 李斯:是集「千古一相」、卑鄙小人於一體的歷史人物
    李斯榮辱鮮明、跌宕起伏的人生,自古以來一直倍受後世的關注。人們在問:李斯的人生為什麼會以悲劇收場?李斯在秦國的40年裡,為秦滅六國出謀劃策,為鞏固秦王朝統治立法建制,真可謂功勳卓著。然,就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卻慘遭腰斬於市,夷三族的悲慘下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悲劇。
  • 千秋功過論始皇
    始皇帝嬴政是一位具有很大爭議的千古一帝。他既是一代明君,但又是有名暴君。放眼古今數千年,對他的歷史評價眾說紛紜。有稱讚他 「雖四三皇、五六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歌頌他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有謾罵他「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 ·過秦論》)。這些觀點並非全錯,但自然也並非全對。
  • 鶴間和幸《始皇帝》
    嫪毒之亂後秦始皇完成了成人禮,第二年罷免了呂不韋的相邦之職保留了侯位,在秦王下令其遷徙蜀地前呂不韋飲毒酒自殺。秦始皇一生中遇到的刺殺無數,歷只上最有名的荊軻刺秦王,這是秦王在年過三十後遭遇的重大事件。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荊軻受燕太子委託企圖暗殺秦王,但以失敗告終。
  • 《大秦賦》李斯歷史原型:輔助嬴政統一六國的「大功臣」,最終卻被...
    他知道嬴政想要統一六國,於是在見到嬴政後,不僅向嬴政分析了秦國先王們的成就,還表示現在是統一天下最好的時機,願王不要錯過。嬴政聽後很是順心,並且聽取了李斯給出的「離間各國君臣之計」。李斯還提出:「想要統一六國,那就先攻滅韓國,這樣就能讓其餘五國害怕」的攻滅順序。 秦王對李斯的提議和能力非常滿意,於是提拔李斯為「長史」。
  • 始皇帝掃滅六國,卻留下一個小國|衛國。是因為什麼呢?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年,秦王嬴政統帥秦軍以勢如破竹之勢僅僅用了十年便掃滅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於公元前221年登基稱帝史稱「始皇帝」。 但有人說秦始皇並沒有統一全國,因為會有一個國家沒有被滅掉那就是——衛國 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這麼強大的秦王朝為什麼沒有隨之大勢一舉掃滅衛國實現真正的大一統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沒有被滅掉的國家——衛國。
  • 《大秦賦》統一大業將成 李乃文另類解讀「小人」李斯
    隨著劇情不斷推進,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進程也一一還原給觀眾。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人物,李乃文扮演的李斯機智沉穩、狡黠隱忍,與昔日同門韓非子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被迫對立,李斯為保好友全屍帶著毒酒,送了好友最後一程。李乃文本人也對李斯這個人物做出了另類解讀,同時他也用自己的專業度完美展現了李斯作為政治家的風採。
  • 千古一嘆——李斯
    先到呂不韋門下做事,呂不韋舉薦他做郎官(以守衛門戶,出充車騎為主要職責,也隨時備帝王顧問差遣),因此得以見到秦王,向秦王遊說:「秦穆公當年雄霸天下,卻沒有吞併六國,是因為周朝尚未衰落,所以春秋五霸輪流興起;自從秦孝公以來,周室逐漸衰微,六國互相傾軋,如今秦國強大,正是吞併六國的好時機,若錯過了,待六國重新合縱抗秦,再想滅六國就太難了」,秦王就聽取了李斯的建議,任命李斯為長史(相當於秘書長或幕僚長),
  • 《大秦賦》沒有告訴你的始皇秘密
    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抗擊匈奴、修築萬裡長城,使得大秦帝國強盛一時晚年,秦始皇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埋下了秦朝兩世而亡的禍根。始皇帝其人他是一個孤獨到骨子裡的人。
  •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如何橫掃六國,成就了他的豐功偉業
    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中高度評價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嬴政年幼便寄人籬下,然而他身上的堅毅與努力就已經註定了他不會是平凡人,他的一生曲折坎坷,說來是命運多舛也說得過去,然而他沒有被命運的鎖鏈纏住腳步,一步步堅定的邁向前方去。這樣的嬴政,這樣的始皇帝真的是我們從史書上未曾了解過的。
  • 天下統一後,秦始皇更像是精神領袖,具體事情都是李斯在做!
    嬴政很滿意這個稱呼,不過他還添加了一點自己的思想在裡面,我是古往今來第一個皇帝,就叫始皇帝吧。為了讓後代子孫不為稱號犯愁,我也給他們都想好了,我以後的皇帝,就叫二世、三世、等等等,一直就傳到千世萬世好了。名字取好了,接下來該幹點正事了。以前秦國過的是小日子,土地人口就那麼多,管理起來也方便,現在不同了,平地一聲雷,陡然而富,轉眼富家翁了。
  • 大秦呂不韋與李斯,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尾?錯:是他們不計後果
    但他最大的籌碼是華陽夫人。他與華陽夫人一直有來往,因此他布好了陣,等華陽夫人入局。這就是他初設的賭局。這場賭局還真讓他贏了,他算準只要質子回國便可以有其祖父秦昭襄王一樣的命運,果不其然,他以此說服了華陽夫人和太子。逃回秦國的異人做了華陽夫人的兒子,後被立為太子。
  • 始皇帝的這步棋走的太急了
    四、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對於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有的說李斯害得,有的說秦二世不行,也有的說秦朝暴政。其實暴政的說法最站不住腳,在歷代開國君主中,秦始皇算是比較溫柔的,換作朱元璋這類人,估計六國貴族全部給你屠殺了。
  • 大秦首席輔臣李斯:與皇家聯姻、平步青雲,為何最終被腰斬於市?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馬後地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國事,不僅為始皇帝出謀劃策,還一手構建了大秦帝國初創之時的一系列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