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年,秦王嬴政統帥秦軍以勢如破竹之勢僅僅用了十年便掃滅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於公元前221年登基稱帝史稱「始皇帝」。
但有人說秦始皇並沒有統一全國,因為會有一個國家沒有被滅掉那就是——衛國
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這麼強大的秦王朝為什麼沒有隨之大勢一舉掃滅衛國實現真正的大一統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沒有被滅掉的國家——衛國。
衛國:
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今河南鶴壁市),帝丘(今河南濮陽)
第一代國君康叔封。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先後建都於楚丘(今河南滑縣)、帝丘(今河南濮陽)、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平王東遷時,曾出兵勤王平戎。
公元前254年,魏國囚殺衛懷君,繼任衛君是魏國的女婿,因此衛國成為魏國的附庸國。
由此可見衛國自公元前254年之後已經逐漸衰退淪為附屬國。
那麼秦國已將沒了它的主國魏國為什麼沒有滅掉身為附屬國的衛國呢?默默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衛國早已經名不存實
戰國後期各國上演爭雄大戲,衛國卻日漸式微,到了最後衛國只剩下濮陽城一座城池,而且沒有任何戰鬥力了。公元前242年,秦國置東郡,取濮陽等地,衛君角被迫遷往野王,衛國也就名存實亡了。
雖然《史記·衛康叔世家》中記載:
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
這只能說明衛君角被廢,不能說明衛國之前是諸侯國的形式。因為「君」這個稱呼在戰國時期用途很廣,它也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如戰國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嘗君等。當時的衛國相當於郡縣制國家的一個自治區特區,並不算獨立國家。
二、秦始皇念及舊情
衛國人才輩出,如商鞅、呂不韋等都是衛國人,他們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拿商鞅來說,他為秦國制定了嚴酷的法律,並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這些政策都是後來秦國興起的根本。但因為律法太過嚴苛,遭到了守舊勢力的圍攻。最後秦惠王迫不得已把商鞅給車裂了。秦惠王雖然殺了商鞅,但內心還是對商鞅有認同的。
也就使得秦國歷代君王對商鞅抱有愧疚感,所以對商鞅的母國比較寬容,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滅六國都仍然保留了衛國的宗祀。
還有一種說法本來不想提的但是考慮了下還是提下好,畢竟到秦朝距今太久遠了。
這一種說法是:
關於秦始皇的身世了,他們認為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是呂不韋,而呂不韋就是衛國的人,所以衛國算得上是秦始皇的母國,把它留下來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小結:
默默個人比較贊同第一種說法,畢竟始皇帝剛剛掃滅六國,需要一個安慰民心的理由,而留下衛國剛好能體現出始皇帝胸襟的寬廣。
至於第二種說法默默也不反對,畢竟是也不知道真正的歷史。
最後一種呢,默默覺得大家看個笑話就行了。
好了,默默我就嗶嗶到這,願屏幕前的你猶如秦始皇一樣掃六合卷八方,將一切煩惱、困難一掃而光。
晚安寶貝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