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掃滅六國,卻留下一個小國|衛國。是因為什麼呢?

2021-01-18 騰訊網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年,秦王嬴政統帥秦軍以勢如破竹之勢僅僅用了十年便掃滅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於公元前221年登基稱帝史稱「始皇帝」。

但有人說秦始皇並沒有統一全國,因為會有一個國家沒有被滅掉那就是——衛國

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這麼強大的秦王朝為什麼沒有隨之大勢一舉掃滅衛國實現真正的大一統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沒有被滅掉的國家——衛國。

衛國:

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今河南鶴壁市),帝丘(今河南濮陽)

第一代國君康叔封。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先後建都於楚丘(今河南滑縣)、帝丘(今河南濮陽)、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平王東遷時,曾出兵勤王平戎。

公元前254年,魏國囚殺衛懷君,繼任衛君是魏國的女婿,因此衛國成為魏國的附庸國。

由此可見衛國自公元前254年之後已經逐漸衰退淪為附屬國。

那麼秦國已將沒了它的主國魏國為什麼沒有滅掉身為附屬國的衛國呢?默默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衛國早已經名不存實

戰國後期各國上演爭雄大戲,衛國卻日漸式微,到了最後衛國只剩下濮陽城一座城池,而且沒有任何戰鬥力了。公元前242年,秦國置東郡,取濮陽等地,衛君角被迫遷往野王,衛國也就名存實亡了。

雖然《史記·衛康叔世家》中記載:

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

這只能說明衛君角被廢,不能說明衛國之前是諸侯國的形式。因為「君」這個稱呼在戰國時期用途很廣,它也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如戰國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嘗君等。當時的衛國相當於郡縣制國家的一個自治區特區,並不算獨立國家。

二、秦始皇念及舊情

衛國人才輩出,如商鞅、呂不韋等都是衛國人,他們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拿商鞅來說,他為秦國制定了嚴酷的法律,並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這些政策都是後來秦國興起的根本。但因為律法太過嚴苛,遭到了守舊勢力的圍攻。最後秦惠王迫不得已把商鞅給車裂了。秦惠王雖然殺了商鞅,但內心還是對商鞅有認同的。

也就使得秦國歷代君王對商鞅抱有愧疚感,所以對商鞅的母國比較寬容,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滅六國都仍然保留了衛國的宗祀。

還有一種說法本來不想提的但是考慮了下還是提下好,畢竟到秦朝距今太久遠了。

這一種說法是:

關於秦始皇的身世了,他們認為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是呂不韋,而呂不韋就是衛國的人,所以衛國算得上是秦始皇的母國,把它留下來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小結:

默默個人比較贊同第一種說法,畢竟始皇帝剛剛掃滅六國,需要一個安慰民心的理由,而留下衛國剛好能體現出始皇帝胸襟的寬廣。

至於第二種說法默默也不反對,畢竟是也不知道真正的歷史。

最後一種呢,默默覺得大家看個笑話就行了。

好了,默默我就嗶嗶到這,願屏幕前的你猶如秦始皇一樣掃六合卷八方,將一切煩惱、困難一掃而光。

晚安寶貝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秦始皇並未統一天下,在中原還留下一個衛國不滅,這是為什麼?
    公元前221年,秦嬴政攻滅六國,一統天下。他自認為功蓋「三皇五帝」,於是自稱「始皇帝」。秦朝,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實現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不過,如果較真的話,秦始皇其實並未真正實現「統一」,衛國就是一個被留下的春秋戰國「遺孤」。
  • 秦王能滅掉六個國,為何滅不掉一個衛國?戰國可是並非只有七雄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除了戰國七雄之外還有很過小國家,那就是大家並不是耳熟能詳的小國家了。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秦王能滅掉六個國,為何滅不掉一個衛國?戰國可是並非只有七雄吧。秦朝時期由於秦王嬴政比較霸氣的原因,一口氣就直接滅掉了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以及韓國。
  • 電視劇《大秦賦》中的始皇帝,歷史上他又是怎樣呢
    2020年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大秦賦》,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歲即將親政,但此時秦國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吞併六國
  • 《始皇帝》
    《始皇帝》秦始皇為什么姓趙?他出生的時候叫作趙正,因為他出生在趙國邯鄲這個地方,他的爸爸子楚在邯鄲做質子。
  • 祖龍魂死秦猶在——始皇帝嬴政
    這與始皇帝的「度同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有著莫大的關係,中國人自此開始,二千多年裡,都毫不遲疑地認為,凡是遵循以上制度的,都是一個國家的子民,亙古不變。 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帝發大軍五十萬,以屠睢、任囂、趙佗等為將,南徵百越(今兩廣地區),並於始皇三十年至三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中國第一條運河---溝通湘江於灕江的靈渠。
  • 從秦王到始皇帝:嬴政的前半生
    嬴政畢竟是一個歷史人物。有句話說得好:「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大秦賦》劇照殺嫪毐、囚趙姬、逐呂不韋,強硬收回「王權」「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 鶴間和幸《始皇帝》
    從燕太子丹輕率的行為開始導致燕國被滅國,本書中的觀點是荊軻是為了自己的外交活動,為了故國——衛國才去做的刺客。在秦始皇趙正統治的五十年生涯裡,秦始皇二十六年這一年最為光輝,這一年秦始皇完成了中國的統一。秦始皇在統一後的第二年開始,進行過五次皇帝巡遊。巡視的主要目的是鮮活的展示皇帝威信並推行一系列「統一」政策實施,比如郡縣制、度量衡等等。
  • 李斯助始皇帝統一六國,有人評價其為「小人」,他到底做了啥?
    兩千多年前秦朝完成統一中國的壯舉,拋開千古一帝的始皇帝不說,論功勞最大者,其必為李斯也。其死後不僅不曾傳威名於世,更是遭到萬千名家大儒之唾罵。李斯到底為何受千夫所指?在他身上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李斯初到秦國深受秦相呂不韋的賞識,呂不韋雖然只給了李斯一個小官當,但卻讓李斯時常可以接觸到秦始皇。秦始皇立志於統一天下,李斯又一直在尋求能統一的明主,李斯漸漸的就被秦始皇視為心腹。隨著秦始皇平定了嫪毐之亂,剷除權臣呂不韋,秦始皇終於獨攬大政,李斯的權力也不斷的擴大,他終於能放開手腳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了。
  • 戰國時期以秦滅六國結束,小小的衛國,為何能撐到秦二世才被消滅?
    看風兒風捲殘雲,看土地乾枯殆盡,看世間飽經滄桑,看小編介紹 戰國時期,一個諸侯爭霸混亂異常的時期,最終以秦滅六國結束,在這之前曾經有過戰國七雄相互牽制的局面,除此之外還麼有一些零散小國,其中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這一時期,每個國家都想保全自身,甚至吞併別的國家,最終你死我活,秦國成了最大的贏家
  • 千秋功過論始皇
    始皇帝嬴政是一位具有很大爭議的千古一帝。他既是一代明君,但又是有名暴君。放眼古今數千年,對他的歷史評價眾說紛紜。有稱讚他 「雖四三皇、五六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歌頌他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有謾罵他「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 ·過秦論》)。這些觀點並非全錯,但自然也並非全對。
  • 秦始皇滅了六國,並未統一全國,還有一個國家倖存
    秦始皇十年滅六國,並未統一全國,還有一個衛國,直到秦二世時才被滅掉。公元前254年,衛國在魏安王后期被魏國吞併,魏安王把衛主降為封君,從此退出諸侯國序列,衛君成為魏國的附庸。但衛國直到秦始皇誅滅六國後都未滅國,直至秦二世一言廢衛君角為庶民,衛國才正式結束。秦始皇為何最後留了一個衛國沒統一?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亡國之君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最近有一部講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電視連續劇在熱播,這部劇無論是劇情還是服化道,都十分的吸引歷史迷的關注。
  • 春秋戰國那些事38:為什麼衛國這個小國能生存到最後
    但是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小國數量也非常多,不過它們最終的結局都是被消滅取代,只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衛國在夾縫中求得生存,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時間最長的諸侯國之一。自從周王分封衛地之後,衛國一共傳承了35代君主,一直到秦二世時期它才被滅亡,其統治一直延續了838年,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那麼衛國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讓它能夠在各個強國爭雄的過程中存活下來?
  • 熱映的大秦賦,羋月被重新提起,那麼她與始皇帝什麼關係呢?
    這兩天熱播的《大秦賦》把幾年前的羋月傳給帶熱了起來,劇中不時談論羋月與始皇帝的關係,這就把刷劇的朋友們給整懵了,這羋月跟秦始皇又有啥聯繫呢?那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這羋月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和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這兩個第一到底有什麼關係!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秦滅六國,開啟了大一統的華夏大陸帝國,也稱之為「秦朝統一之戰」。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前前後後花了十年,籠絡燕國和齊國,穩住魏國和楚國,率先拿下韓國趙國,實行遠交近攻,逐個擊破。自此,結束了華夏大地上從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 始皇帝的這步棋走的太急了
    但是為何這支部隊自始至終都沒有回援呢?第一,不想趟這淌渾水。這嶺南軍團的領頭人叫做趙佗,說實話大秦的滅亡與否對他來說並不重要,看到天下大亂,他第一反應就是不蹚渾水,割據自立。第二,戰事進展太快,來不及馳援。公元前208年,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同年巨鹿之戰爆發,秦軍慘敗。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趙王遷劇照 趙國被滅之後,秦國打算南下滅楚,只不過中間被魏國擋住了,所以魏國的命運跟趙國一樣,也是因為擋路被解決。
  • 秦始皇滅六國重用的名將,為何在劉邦項羽滅秦時,沒出手救秦國?
    看著這大好時機,潛伏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趁機展開了分裂活動,其實這種分裂活動早在始皇去世之前就已有跡象。唯恐始皇不死,造反恐難成,便一直等待時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的火種迅速蔓延。老楚名將項梁帶著他的侄子項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兩人都很有才幹,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