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呂不韋與李斯,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尾?錯:是他們不計後果

2020-12-24 非朱非墨2004

呂不韋與李斯這兩個人雖是謀士,實則賭徒。他們註定是做大事之人,有膽識有魄力有謀略,這樣的是從不考慮後果的。成則改變天下,敗則無悔認命。

他們所處的環境風雲變幻,六國爭霸,要麼他們被時代裹挾,要麼他們改變時代。他們是改變時代之人,命運必然與時代共進退。因此我認為他們也無需考慮自己的下場與結局。

呂不韋的人生軌跡。

呂不韋為何既是商人,卻有謀士之大略?呂不韋是衛國人,衛國曾經是姜子牙的封地,因此呂不韋姜氏後裔,賣貨不過是他為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一個橋梁。

他最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他從衛國經商到趙,認識了秦國前來做質子的贏異人。

呂不韋到邯鄲初見異人之時便說:「異人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

這就是後來「奇貨可居」的成語出處。可見贏異人天生有王者風範,才會被呂不韋這等南來北往,見過大世面各色人的商人看上。

都說商人重利輕義。而我說呂不韋不是商人,他是披著商人外衣的政治家,是謀士。

他有自己對六國以來的政治眼光,因此他才不惜一切,甚至堵上一切身價來投資贏異人。

難道他不知道趙國會誅殺他嗎?他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即使回到秦國,贏異人能上位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嗎?

以他的聰明才智,我認為這些他都想到了。但他最大的籌碼是華陽夫人。他與華陽夫人一直有來往,因此他布好了陣,等華陽夫人入局。這就是他初設的賭局。

這場賭局還真讓他贏了,他算準只要質子回國便可以有其祖父秦昭襄王一樣的命運,果不其然,他以此說服了華陽夫人和太子。逃回秦國的異人做了華陽夫人的兒子,後被立為太子。

然呂不韋雖然聰明,卻也不過是個商人,他算準了前面,沒有算準後面。秦異人繼位時間太短了,能庇護他,讓他學習的時間也更為有限,這三年來他在贏異人身邊也只學了皮毛,卻未學的其心懷家國天下的精髓。

他的聰明也只是聰明,還夠不上才華,因此當才華撐不住他的野心時,始皇嬴政就繼位長大了,因為所站的制高點不同,嬴政看到的是天下以及天下蒼生。

而呂不韋看到的雖然也是天下,卻是天下糧倉。他的商人本性和油膩大叔的性質在其中年以後顯露無疑。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我覺得這句話送給呂不韋也合適。此時欲望膨脹的呂不韋已經不願意思考了,因此他貪婪權勢,貪婪物質極大豐富,貪婪名利的最後下場就是在自己的迷惘中去死!

這是秦始皇必須要剷除的,阻礙他發揮雄才偉略,一統天下的最大磐石。

李斯其人。

李斯又是個什麼主兒呢?李斯在我看來是個頑主。他雖然主張先法後王,然他此生是在用他一己之法左右王者。李斯曾拜荀子遵法家。

李斯楚國人,少年時曾任一小吏,由於胸懷大志,有一次他去如廁看到廁所的老鼠偷食屎吃,還要見人趕快跑,活的那叫一個艱辛。

而他後來不巧又在米倉看到過老鼠,米倉的老鼠不僅不怕人,還終日吃的肥腸滿腦,然後肆意在米倉裡交歡嬉戲,活的好不愜意。

至此他得出一個道理,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能不能把握住命運和機會,並且這個機遇所處的環境也相當重要。在大而有望的環境裡,一個人的真才實學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否則你就是個聰明豆,終日在茅廁那種環境裡生存,也是無用的。

因此後來李斯千方百計來到當時正在崛起中的秦國。他先是在呂不韋處做了舍人,後被呂舉薦給始皇,這才開始了他開了掛的人生。

李斯其人我們不得不說他是真有大才能大才華之人。

在他的主張下,秦始皇廢除了戰國時期紛亂的分封制,立郡縣制。他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郡縣制比之分封制是一個進步,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加固了國家統一管理的策略。這一夙願也是秦始皇的自繼位以來,實現民族統一,結束戰亂的心願。

李斯在其他方面也成績卓越顯著,比如他在始皇建國之初提出了一整套對應中央集權制的配套方案。

其中包括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車軌;

《倉頡篇》就是李斯親作。同時讓我們後人得以一睹李斯在文字方面的造詣。隸書後來就是秦國的統一文字。

在經濟方面,度量衡的統一,和貨幣的統一也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經濟制度的管理。

李斯廢除了六國混亂的度量衡,發明了度制。

度制以寸、尺、丈引為單位,採用十進位計數;量制則以合、升、鬥、桶為單位,也採用十進位計算;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李斯度量衡甚至被我們沿用至今。

貨幣方面,以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每鎰重二十四兩,以銅半兩錢為下幣,一萬銅錢折合一鎰黃金。並嚴令珠玉、龜、貝、銀、錫之類作為裝飾品和寶藏,不得當作貨幣流通。同時,規定貨幣的鑄造權歸國家所有,私人不得鑄幣。

他所製造的貨幣,因為小巧便捷,甚至一直被沿用到了清朝。

李斯的車軌統一制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高速公路。就是通過幾條四通八達的道路,使各郡縣可以直達鹹陽都城,方便了管理。

當然後來的焚書坑儒也是李斯這斯幹的,不過他建議留下了工具書。如醫學、卜筮、種樹之書。其餘由於覺的都不利於一家之言的統治,便下令燒毀了。好在秦始皇還偷偷留了一些禁書藏於書閣。

李斯之敗,敗給了自己。

上面我大致描述了一下李斯作為秦國開國元勳的功績,這麼看來,李斯的確有雄才偉略之人。

毛主席對此人的評價:「孟夫子一派主張後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對秦始皇。李斯是擁護秦始皇的,屬於荀子一派,主張先法後王。」此評價雖沒直接對人,但在我看來卻是褒義的,讚許的。他認為李斯是封建制度下一個公允的存在。而曾國潘對他的評價是從人性上說的,曾認為李斯這等可與曹操比肩的大人物,他們敗都敗在了成功之後沒有進行內醒和檢閱自我,而是急於攀比,從而迷失在欲望爭奪之中。

最後

因此,李斯與呂不韋的一生,題主問為何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這種小兒科的思維就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

說到《大秦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斯被綁在大殿的柱子上,始皇讓他解釋秦國為何沒有忠臣?說對了就放他,說錯了就殺他。

此時他是提顱死諫。他們這種人根本無法預測自己的生死,分分鐘就是在賭自己的思想是否能迎合大王的心。

而呂不韋也是如此,他從趙國傾家蕩產助贏異人出逃回秦國時,也是在賭,賭贏了也許就是一生富貴,賭輸了此生也就淪陷了。

所以不能用預測這個詞來評價他們的志向,他們是做大事不考慮後果之人。生死一念中。

相關焦點

  • 點評《大秦賦》:「李斯」不忠不義,「呂不韋」有情有義!
    《大秦賦》這部劇不斷有人吐槽,到底誰對誰錯,誰是小人,誰是君子?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小人和君子之分,因為都是為了利益!大秦賦李斯不可否認有才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大秦賦李斯才是真小人,為了上位也是不擇手段的,呂不韋雖然貪權但是忠於大秦,李斯雖然功績也很高,但是對秦的傷害也很大!
  • 大秦賦被近乎神話的李斯,做過無數聰明事,卻抵不過呂不韋這一件
    呂不韋離開鹹陽的那一集劇情,不知道觀眾印象深刻不深刻,有沒有為相邦的落幕而感覺可惜。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大秦賦》中的另一個角色:李斯。李斯,毫無疑問是《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主角之一。在《大秦賦》中,他是輔佐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關鍵人物,在劇中的戲份特別多。
  • ​猜得中開頭猜不中結尾的懸疑佳作——國產AVG《六階謎題》評測
    本作儘管在玩法上與一般的同類產品無異,但似有似無的伏筆、反轉又反轉的劇情,都將玩家推入思考的泥潭中,可謂是「猜得中開頭猜不中結尾」。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作究竟有什麼奧妙。註:以下的評測將不涉及具體的故事情節,可以放心閱讀。
  • 《大秦賦》成蛟死了,李斯成最大贏家,呂不韋趙姬陷入危機而不知
    《大秦賦》成蛟死了,李斯成最大贏家,呂不韋趙姬陷入危機而不知《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是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等人主演的,是一部大型歷史劇
  • 大秦賦:嫪毐李斯進宮,聰明如呂不韋也犯了和韓王一樣的錯誤
    甚至還有一些史家的記錄中直接將嬴政稱為呂政,說秦始皇就是呂不韋和趙姬的私生子。雖然按現代史學家的考證,這種說法其實是儒生們對於這位始皇帝的中傷和惡意攻擊,但作為呂不韋曾經的姬妾,呂不韋與趙姬的關係也必不同於一般大臣與太后。在這部描述秦始皇故事的《大秦賦》中,自然也繞不開呂不韋、趙姬和嬴政之間的愛恨情仇。
  • 日本松下的神廣告,猜中了開頭,卻輸給了結尾!
    日本松下電器口腔清洗器的這個廣告你猜中了開頭,保證你猜不到結尾。這是日本電器松下的一則廣告,以藝術展的形式,反轉的劇情,不看到最後,沒人猜得出這並不是餐具的廣告,而是松下電器為其口腔清洗器Dlotz而出的廣告。
  • 大秦賦:秦王保呂不韋重新啟用就行,為何逼其無路可退?原因有二
    更可氣的是,當趙國春平君去洛陽請呂不韋出山的消息被嬴政知道後,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讓呂不韋跟他們走。  而不是選擇相信這個自己叫了十多年仲父的人根本就不會背叛。  後來還假惺惺地讓李斯去傳詔命,讓呂不韋遷到蜀地,說是為了保護他的仲父。
  • 李斯為什麼敢於出賣韓非,背叛大秦?
    李斯入秦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權力,為了飛黃騰達,而勸導秦王嬴政扳倒呂不韋、統一天下,都不過是李斯獲得權力的手段。《史記·李斯傳》中記載,李斯在楚國做小吏的時候,見到廁所中的老鼠見人就跑、擔驚受怕,而米倉中的老鼠又肥又大、沒有威脅,於是李斯決定辭掉官職,去秦國討生活。楚國由於貴族把控政治,平民沒有晉升機會,山東六國都差不多。只有秦國因為「求賢令」的存在,客卿有才者往往也能獲得高位!
  • 《大秦賦》相邦正式下線,呂不韋這一生贏在一個人,也輸在一個人
    於是,他下令讓呂不韋西遷蜀地,在當時,蜀地還是非常蠻荒的地區,這等於隔絕了呂不韋和六國的往來。二:西遷蜀地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嬴政還是不足夠了解呂不韋。所以嬴政登基之後,據說呂不韋和趙姬之間也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而他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才把嫪毐送給了趙姬取樂,想藉此脫身。只能說,呂不韋不是神,當時他把嫪毐推薦給太后趙姬,也沒有預料到日後會生出如此禍端。
  • 朱亞文和金晨主演的新劇,我猜到了開頭但沒有猜中結尾
    花了16元買了超前點播終於把《十日遊戲》給看完了,還真是為了看一個12集的短劇花了這麼多錢,這個劇開頭還是挺好的,雖然節奏不算快,但是色彩很美,劇情設置還不錯,提前埋好了引子,吸引大家花錢再去看後面的劇集。劇情中間還是保持了較高的水準,但是結局是有點兒走偏,我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
  • 李斯設計力敵呂不韋趙姬,太后秘密暴露震秦王,嫪毐舉兵叛亂
    《大秦賦》秦王贏政加冠親政之路困難重重啊!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是呂不韋作妖,就是趙太后強加阻攔,現在倒好,又憑空生出個嫪毐來興風作浪,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的,實在是讓秦王頭痛不已。說不定他李斯還想著贏政那個位置也不一定,可是這個夢想離他還很遙遠呀,現在擺在他眼前的就有呂不韋和趙太后這兩座大山,那怎麼辦呢?扳倒他們肯定是要執行的,關鍵是要等待合適的時機,這也是為什麼李斯要在秦王面前說他一定會想辦法抓住呂不韋弱點的原因,無非就是想要趁他病要他命!
  • 電視劇《大秦賦》,秦王嬴政和李斯編制的一張大網,讓編劇給毀了
    看《大秦賦》,面對劇情的蜜汁走向,我一口老血差點噴到手機屏幕上。秦王嬴政還未親政,相國呂不韋和太后趙姬把持朝政,遲遲不讓秦王親政,急得秦王政團團轉。這時候,客卿李斯為秦王嬴政獻上一計:帝王平衡術!這陰陽家原本來源於黃老的道家,後來在戰國初期,出來個申不害,在韓國變法,用的是黃老學說裡的陰陽家,搞的就是平衡術,短期內韓國確實國力上升,可是不久韓國上層貴族就開始亂鬥,而且鬥爭激烈,韓國治理上一片混亂,申不害變法以失敗告終。《大秦賦》裡,李斯把申不害陰陽家這一套帝王平衡術教給了秦王嬴政。
  • 《大秦賦》最催淚的情節:韓非設計逼死呂不韋,嬴政一怒滅趙國
    青年呂不韋抿嘴一笑:「我呂不韋入秦,為的是一宗大買賣。事成之後,我便不再是賤商,而是封侯拜相。」老年呂不韋聞言像是再也沒有遺憾,看著對面另一個喃喃自語:「我活著,無非飽食終日,福貴終身。我一死,可止天下惶惶人心,可斷六國不軌之念。為大王,為大秦掃清眼前障礙。」
  •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 大秦賦李斯是什麼官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首先,在古裝歷史劇《大秦賦》中,有些官職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比如呂不韋擔任的丞相(相邦)這一官職,大家都知道這是百官之首。再比如蒙驁的上將軍,可以和三國時期的大將軍相提並論。不過,就李斯擔任的長史和蒙恬擔任的郎中,很多人可能就不太熟悉了。
  • 大秦賦:姚賈拋出誘餌,韓非被判車裂,李斯好心辦壞事氣到吐血
    自《大秦賦》開播以來,可以說褒貶不一。喜歡它的朋友,可以耐著性子追劇,不喜歡它的朋友,將它貶得面目全非。比如劇中趙姬的扮演者朱珠的演技,還有男主張魯一的年齡,以及劇中太多的宮鬥戲份。儘管如此,青檸還是從第一集看到了現在,不為別的,就為劇中那些催人淚下的情節,比如渭陽君嬴傒被嬴政斷了一臂,文信侯呂不韋迫於無奈自盡在自己的封地,還有嬴異人與趙國談判時,那擲地有聲的話語。這些,都讓原本枯燥乏味的劇情變得高潮迭起。
  • 大秦賦:這才是呂不韋真正的催命符,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已經播出過半,該劇講述的是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以及蒙恬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一統天下的故事。《大秦賦》從開播時的高開低走,到如今豆瓣上不足8分的評價,究其原因是這部劇的槽點相對來說比較大,與網友所期待的大秦帝國系列片有所差異。
  • 《大秦賦》多面呂不韋,到底是奸佞還是好人?
    歷時近一個月,近期熱播的古裝歷史劇《大秦賦》即將迎來大結局,雖然這部劇的豆瓣僅6分,和《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曲有些差距,但是《大秦賦》也有一些閃光點,它讓每個歷史人物都更加豐滿,有了僵硬定義之外的性格特徵。
  • 《大秦賦》李斯歷史原型:輔助嬴政統一六國的「大功臣」,最終卻被...
    《大秦賦》李斯歷史原型:輔助嬴政統一六國的「大功臣」,最終卻被太監所害 文/無計讀史 《大秦賦》的熱播,讓我們又回顧了一些關於戰國末期的歷史。
  • 大秦賦嫪毐又作死,先惹嬴傒後設計鄭貨,身邊還被李斯埋了一個雷
    這兩條嫪毐都不滿足,群臣自然不同意。趙姬就理直氣壯地問,嫪毐怎麼沒有功勞了,成蛟叛亂不就是嫪毐告發的嗎?按照大秦律令,告奸者與斬敵首同功,封個長信侯也不為過,你們不服就給我閉上嘴。眾人見廷尉因為此事被貶為庶人,李斯又跳出來力證當年嫪毐曾救過呂不韋和先王,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小人嫪毐被封賞。其實嫪毐被封爵也沒礙著嬴傒什麼,但太后給他封侯的理由卻讓嬴傒受不了。揭發成蛟謀反,本來就是誣告,現在這都成封賞理由了,他怎麼能不氣?外出喝酒的時候,嬴傒就諷刺了嫪毐幾句。
  • 熱劇《大秦賦》中,李斯去拜見秦相呂不韋,為何抱著一隻羊羔?
    在電視劇《大秦賦》的第13集,李斯去找呂不韋求職,為何要抱著一隻羊羔呢?其實這是戰國時期的一種見面禮,自西周以來就有之,叫做「贄見禮」。但是劇中的李斯這樣抱著羊羔去見呂不韋,並不太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又為何說不符合歷史實際呢?1.何為贄見禮周朝貴族很講究禮儀,並且禮儀非常之繁瑣,正所謂「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雖然戰國時期已經禮壞樂崩,有權位者動不動就僭越禮制,畢竟遺風尚存。既然「無禮不相見」,那麼如何「以禮相見」呢?嘿嘿,要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