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語專家趣談四川烹飪詞 這些生僻詞你肯定用過

2020-12-18 四川發布

近日,一篇題為《四川人說的煵煸烘燎濺瀆煳是啥意思》的微信文章在網上流傳。該文列舉了一些四川常見,而其他地區不常見的烹飪詞,對其進行了釋義,引得網友共鳴──這麼多烹飪詞,我們四川真是吃貨福地!

那麼,這些烹飪詞是古已有之嗎?煙火三千年,四川及成都又有哪些獨特的飲食文化?對此,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古蜀語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四川省中華傳統經典普及基地主任、西南交通大學巴蜀方言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汪啟明教授,趣談四川美食與古時候相比有何淵源可尋,有多少古時候充滿煙火氣的烹飪用語沿用至今,抑或變換新的形式等問題,領略四川舌尖上的歷史。

濫 lan

四川人有一種涼拌菜做法叫「濫」,自古沿用至今,現在,在大大小小的餐館飯桌上也能常常見到它的身影。濫,就是把各式各樣的蔬菜洗乾淨,切成絲、片,用鹽拌上,稍過一會兒再加上其他作料,如芝麻油、辣椒油、蔥花、蒜泥等等。

「濫」這種烹飪方法,早在明代就出現了。汪啟明教授告訴記者,明代遂寧李實《蜀語》中記載:「以鹽漬物曰濫,濫讀上聲」──「濫」的做法在古代與現在相比並無太大分別,只不過加的佐料更加多元。

火巴 pā

四川盛產「火巴耳朵」,形容男性聽妻子的話,尊重妻子。「火巴耳朵」的「火巴」字,從讀音上讓人不禁聯想到軟軟的、糯糯的、甚至有些碎爛的食物。汪教授解釋稱,四川人燉肉、燒菜,都說「火巴」,早先是一種烹飪術語。

而《蜀語》說「凡肉之爛者、地之泥溼者、果之熟者、糧食之不幹者、人之弱者、物不剛者,皆曰歹巴」。實際上是指四川人把肉煮很爛,還指稀泥巴、潮溼的糧食、熟透了的果子、羸弱的人、軟的物體等。但都應該寫作「歹巴」,而不是「火巴」。因此,「火巴耳朵」應寫為「歹巴耳朵」,現在人們有時寫作「火巴耳朵」其實都是寫了錯別字。

烤 kàng

現在的人們習慣於將燒和烤字結合起來,燒烤是許多人的心頭好。但對四川人來說,燒與烤並不相同,烤甚至還有另一層意思。烤,有時意為炕kàng,在四川方言裡念上聲。這個詞早在《說文》裡就有了:「炕,幹也」,並在四川方言中保存了兩千多年。

汪教授用鍋盔的做法舉例,「和好的麵團,用手揪成小塊,用一根擀麵杖將麵餅攤薄,抹上油、鹽,有時面上加一點芝麻。在平鍋上先刷一層底油,兩面煎後,再放到爐子裡邊烘脆。」在整個過程中,鍋盔沒有直接接觸到火,帶有烘熟的含義在。而這便是烤(kàng)和燒的本質區分。「農村經常說的燒海椒、燒玉麥、燒紅苕,其實都是直接放進火裡做的。」

隋 duò

還有一些食物,原來的做法保留下來了,但名稱卻沒有保留下來。汪教授從《蜀語》中發現:「肉丸曰佔刂剁,佔刂音點,隋音剁(duò)。本作隋,裂肉也。」實際上就是指把肉剁碎了的意思,但四川人並未繼續沿用「佔刂隋」這個詞,而是再造了一個俗字「剁」來代替「隋」,因此「佔刂隋」一詞不再使用。「佔刂隋肉丸」變成了「剁肉丸子」。

像「肉丸子」「肉圓子」或「肉元子」,實際上就是用「佔刂隋」做出的食物。名稱雖未能留存,但改了字之後卻能廣泛流傳而沒有消亡。

沿用至今的烹飪詞

餈粑古已有之, 古代四川人也用「蘸水」

四川傳統的烹飪詞有的已經消亡,但四川的飲食卻有不少自古流傳至今。成都名小吃「三大炮」常常吸引遊客駐足,聽著清脆的三聲炮響,吃著軟糯甜香的餈粑,可謂一絕。而餈粑,正是一種傳承至今的四川飲食,只是古代寫法不同。汪教授告訴記者,《蜀語》中記載,「蒸糯米揉為餅曰餈巴,凡餅塊為巴,蜀之通稱也」。餈巴,也就是如今人們所指的餈粑。

除此之外,吃豆花、蹺腳牛肉,都少不了一碗麻辣鮮香的 「蘸水」,這個「蘸水」也大有來頭。這種集辣椒、生薑、蔥、蒜泥的作料,在過去叫做「萫料」,注意,不是「香料」。汪教授告訴記者,《蜀語》裡說「以辛香和食曰萫,萫音向(xiàng)」,指的就是萫料,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蘸水。

儘管這些文字都在歷史長河中出現各種偏差,但這也顯示出四川方言的特點。雖然字不同,音卻保留了下來,指代的食物也得以留存,只是換了一個「包裝」出現在四川人面前,並成了約定俗成的產物。

烹飪詞與人口遷徙

四川曾有「或辣湯」 如今被改良為油茶

相隔海洋的不同大洲上出現了同一種類別的動物,證明了大陸漂移說的可靠性。同一種食物在不同地方出現,是否可以證明人群的遷徙呢?汪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胡辣湯,一種北方小吃,如今在四川幾乎難以尋覓。然而誰能想到,一種類似胡辣湯的食物,其實在四川早已出現過,和西安等地胡辣湯的做法大同小異。汪教授告訴記者,《蜀語》裡說:「菜、肉、豆腐、米粉作羹,多加姜屑,曰 辣湯」,蜀語念「呼麥切,音劃」。也就是說,四川曾有一種小吃,名叫「或(四川方言音hueí,普通話裡無該讀音)辣湯」。從發音上看,「或辣湯」與「胡辣湯」似乎大有淵源。四川人因自己獨特的口味重,從而又在或辣湯的基礎上加以改良,輔以辣椒、花椒等更多調料,逐漸形成四川特有的「油茶」。

「成都以前不少的小吃店都有油茶,其實裡面並沒有茶葉茶水,而是用米麵子(細米粉)熬煮,上面必須放脆面饊子,下面放油炸豌豆等,加上辣椒油、花椒、蔥花等佐料而成,有時在燈會上能遇到。」

汪教授還告訴記者,四川話裡,把餅叫做「饃饃」,也叫「餅子」。「《蜀語》裡說,凡米麵食皆曰 (音同mó),尤北人之謂餺餺也。」這讓人不禁聯想到陝西傳統美食肉夾饃,也是要將肉食等放進餅裡。這意味著四川的饃饃與陝西的饃饃是一致的。可見,四川與陝西曾經發生過人口遷徙,才讓美食得以互通。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四川美食兼容並蓄,吸收各地美食精華後又輔以四川風味,成為更多人的喜愛。(記者 葉燕 鄒悅 實習生 袁蘺芊 )

來源:成都商報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譯文】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 快樂,幸福等詞對我們是外來語,我們形容快樂幸福的詞是四個字
    不知什麼時候快樂,幸福的詞傳入中國,也不知什麼時候我們中國人也開始使用這些詞,以至於我們早已忘記了自己國家更傳統的詞語。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一直被我們繼承著,我們的文化沒有中斷。快樂,幸福之類的話不是我們的語言,可以借來用一下,但對自己國人最好用自己的語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可以相互借鑑,但是自己國家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能減弱,對外國人說外國語言,對國人說自己的語言,在此基礎上每年更新出自己國人喜歡的語言。學以致用的,用對對象,對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需要表達方式。
  • 北海說詞:《江城子》《南鄉子》《清平樂》,千餘字說盡歐陽炯
    先事前蜀後主王衍,為中書舍人。前蜀亡,隨王衍至洛陽,入職後唐,補秦州(今屬甘肅省天水市)從事。孟知祥鎮成都,復隨之歸蜀。後蜀建國,再任中書舍人歷遷翰林學士、吏部侍郎、平章事。後蜀滅亡,又隨孟昶降宋,累官再至翰林學士等職。
  • 你還認得幾個「生僻」漢字?
    「今天的人如果用這個詞,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境和感覺?」與去年的第一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簡稱「漢聽大會」)相比,總導演關正文今年多了一個額外的任務,他要和專家團、題庫組一起為「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挑選出合適的詞語。所謂「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是每周從節目中選出一個詞,邀請網友通過使用「冰封漢字」造句參與互動。
  • 奇怪知識又增加了,這些日常用詞居然出自佛教?
    最明顯的就是我們平常說話,有專家做過調查,我們平常說話時,有近3成的詞語都出自於佛教,我們琅琅上口而不自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例舉一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或語句。現在該詞語出自於《俱舍論》第二十卷裡一句話,「作用時,名為現在。」方便該詞語出自於《法華經》「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妙法。」
  • 箏哥藝述丨遊曉林之古蜀畫魂__神鳥鳳凰太陽祭
    北京全球華人筆墨丹青藝術創作中心常務理事,北京巴蜀書畫藝術院特聘理事,四川水利書畫院顧問,主要以古蜀文化為背景創作《古蜀頌繫列》《三星堆魂系列》《金沙遺夢系列》《漢風蜀韻系列》古蜀藝術繪畫。形成了融合中西方藝術語言,獨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郭朝林 ‖ 漢源地名趣談(下)
    哪知道,當年這些地方山高坡陡,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這些來自成都平原、從未看見過大山、走過山路的年輕人吃盡了苦頭。國家一級畫家、成都知青羅石先生17歲時,來到海拔2000多米的坭美鄉石泉村,那裡不出產小麥水稻,村民以玉米、苦蕎、洋芋為食。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文翁③丨蔣藍:文翁像古蜀縱目之神,為蜀人開了...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文翁就像古蜀的縱目之神一樣,為蜀人開了『天目』。」得知文翁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成都市作協常務副主席、著名作家蔣藍用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概括文翁興學化蜀的功績。揚雄《蜀王本紀》裡有「蜀左言,無文字」之記載。「左言」就像「左衽」一樣,形容夷狄、不開化。古蜀時期,僅有的一些片言隻語的神話和掌握在極少數權力者手中的「巴蜀圖語」,群體精神形態並沒有發展到理性化程度,文化普及程度明顯低於中原。直至西漢年間,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興學,建立石室學宮,地方政府辦學這種全新的辦學模式應運而生。
  • 五代十國的前蜀和後蜀,它們有什麼關係?
    五代十國後蜀的知名度,與同時代的南唐相比有天壤之別,雖然兩國的後主都是風流才子(南唐後主李煜,後蜀後主孟昶)。很多人知道後蜀,往往是因為花蕊夫人。後蜀被北宋滅亡後,孟昶攜愛妃花蕊夫人北上汴梁。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美色,就用一杯毒酒殺死孟昶,霸佔花蕊夫人。
  • 古蜀遺蹤——自我開闢的亡國之路
    上面引用這段話中,「蠶叢及魚鳧」便是古蜀國兩個君王的名字。而「地崩山摧壯士死」講的則是「五丁開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神秘的古蜀國走上滅亡之途的一個縮影。一個輝煌的文明,究竟是如何誕生、輝煌、隕落了呢?古蜀文明是一個以族屬命名的古代文明,誕生於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河道縱橫,自然條件優越的成都平原。要講古蜀文化,首先要追溯到寶墩文明。
  • 最全英語修飾詞,強調詞,讓你的英語分分鐘變地道!
    當你用英語說或寫的時候,你要確保你用的單詞和短語準確地描述了你在想什麼。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包括使用限定詞、修飾詞和強調詞。能夠讓你描述的更具體,更好理解你的意思。什麼是修飾語?和限定詞一樣,修飾語修飾句子的意思。它們根據說話者的意圖改變其意思。修飾語是幫助你描述意思的最廣泛的一類詞。
  • 古代的這些「網紅」詞,可千萬不要用錯了
    其實,我們從古傳下來的那些成語,當年都是經典「網紅」。 不過,如果會錯了意思,原本高大上的一段話反倒會變成了笑話。看看有哪些容易用錯的成語,小心不要掉坑裡。
  • 三星堆的鳥 金沙的羽人 古蜀人嚮往飛鳥般的自由
    這些青銅器物,既非生活用具,又不像中原的鼎那樣是有一定規制的禮器,那它們是什麼?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從這樣一種角度解釋這些青銅器物:它們在古蜀先民的宗教信仰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從這些青銅器造型的演變過程中,可以解讀出古蜀先民們對自由與飛仙的嚮往。飛鳥和羽人:古蜀人的仙道崇拜去年,我們做了一期報導,講的是四川的漢畫像石和畫像磚。
  • 「敷衍」用英語怎麼說?這個詞你一定學過!
    應該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總是能碰見這麼一兩個敷衍你的人。那麼用英語,「敷衍」要怎麼說呢?是不是腦子裡完全沒有一丁點線索?別急,這個單詞你一定學過。different(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但如果在它前面加個in,很多人可能就不認識了。但indifferent(冷淡的;漠不關心的)這個詞其實就能用來表示「敷衍」的意思。
  • 你遇見過哪些被貽笑大方的用詞?
    很多人媒體人或新聞創作者對「黑馬」一詞的不解和濫用,久而久之誤導了越來越多的讀者,比如預測今年春節檔票房冠軍的時候說《唐人街探案3》不出意外會成為今年的黑馬,詹姆斯再次獲得19-20賽季全明星票王成為最大的黑馬,梅西再次榮膺世界足球先生成為當仁不讓的黑馬等。
  • herein, thereafter, whereby……英文合同」古體詞「詳解
    就像英音和美音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那個"r"音,英文合同文本和日常的書面表達最明顯的區別也許就是那個頻繁出現的"shall"吧。除此之外,herein, therein, wherein……這些你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定也讓你看到合同就煩躁。為此,本期將和大家分享這些英文合同裡出現頻率極高的"古體詞"。希望能幫助各位滬友在之後能更順利閱讀英文法律文本。
  • 南京舉辦"漢字聽寫大會"選拔賽 這些詞你會寫嗎?
    原標題:若耶溪、聶紺弩,這些詞你會寫嗎?這位選手答對了「聶紺弩」三個字。考題都不是常見字。 攝影 宋 嶠  若耶溪、聶紺弩、蘅蕪苑、夏丏尊……這些詞你會讀麼?明白麼?決賽現場評委團由來自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出版編輯專業的曹紅軍教授、來自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文獻專業的吳新紅教授以及來自南航附屬初級中學的特級教師薛城老師組成,選手回答完畢後,由評委團老師現場評判,回答正確的選手將留在場內繼續作答,回答錯誤的選手則當場淘汰,離開比賽現場。最後留下選手的代表隊將贏得比賽,代表南京參加江蘇省選拔賽。  下午兩點,決賽正式開始。
  • 滿洲一詞的本意是什麼?
    東海肅慎的強大,用徽號取代肅慎族號,黑水部又恢復肅慎族號,被翻譯成女真。到太宗皇太極時代,1635年11月22日(農曆十月十三日)又改回來東海海神徽號翻譯成滿洲。這一天,就是滿洲後來的節日頒金節的來歷,被認為的族慶的日子。 所以皇太極說,我國原有滿洲稱號。 窩集、勿吉、邑婁、馬扎爾、靺鞨、滿洲,都代表了東海肅慎的崛起和強大。
  • 四川,乃天府之國,位居中國之西南,古稱蜀;風光秀麗,人傑地靈……
    四川,乃天府之國,位居中國之西南,古稱蜀;諸江相伴,崇山相依,物產豐富,風景悠美,具有得天獨厚的特色文化相隨;時代革新,四川立足於發展,著眼於長久,迅速拉開了新裡程;高新科技的崛起,網絡時代的興起,加快了四川前進的步伐。
  • 「中國廚師喜歡在餐桌上垂釣讚美之詞!」老外對中國廚師的看法
    廚師是烹飪食物為業的人,也有人稱廚師是人類的第二父母。當然因為飲食文化的不同,中餐廚師和西餐廚師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中餐廚師講究烹飪經驗,已經多種菜餚的烹飪,而西餐廚師注重一道菜精益求精的烹飪。關於我們的廚師,就有老外認為,中國廚師有點太做作了,他們喜歡在食客面前「垂釣」讚美之詞。在一篇老外寫的《如何和一群中國人一起吃飯》的文章中就有老外發表了對中國廚師的看法。老外寫到「當女主人說他或她的食物不夠好時,所有的客人都應該確保並告訴他或她食物有多好。中國廚師喜歡在餐桌上垂釣讚美之詞。」那麼真的是我們在「垂釣」讚美之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