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欣賞的是美國女高音Roberta Peters演唱《Les Oiseaux dans la Charmille小鳥之歌》選自奧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
三幕嚴肅歌劇(或稱正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是奧芬巴赫唯一未完成的歌劇。後來由他的知己吉羅( 1837一1892)把未完部分補筆後演出,而且大獲成功的作品,現在依舊在各地歌劇院上演不衰。這部歌劇最富趣味的是,各幕的故事內容都很怪誕、荒唐,結構也很特別,前所未見。它的形態是附有序幕、尾幕的三個奇妙戀愛故事。此劇取材自1851年在巴黎奧德翁劇院首演的戲劇《霍夫曼的幻想故事》(五幕),這是由巴爾比葉(l822一1901)和卡雷(1819―1872)根據德國浪漫派作家E.T. A.霍夫曼(1776―1822)的幾部小說,尋找自由的題材改寫而成。奧芬巴哈為了把這部戲劇寫成歌劇,鞭策已經有病的身體埋首於作曲中。在變更若干的原劇情節後,改寫成歌劇用劇本。奧芬巴哈的音樂,除保存原作的怪誕,充分流露出作曲家的輕巧作風,而且多少具有幻想的氣氛。劇中洋溢著豐富的旋律,尤其是膾炙人口的「船歌」,更經常脫離原歌劇,到處被人演唱,或是以各種編曲演奏。這段作品出現在歌劇的第一幕,博士介紹了他的女兒奧林比亞。客人對她的美貌讚嘆不已。對戴上魔法眼鏡的霍夫曼而言,奧林比亞顯得格外漂亮迷人,此時他真是如醉如痴。不久,博士就說,要讓大家聽聽女兒的歌喉。接著,奧林比亞在博士的豎琴伴奏下,唱出著名的花腔詠嘆調:《Les Oiseauxdans la Charmille小鳥之歌》。她的歌聲,中途因發條鬆了。於是有趣地滑落下來。僕人柯謝尼爾趕緊用手碰觸她的肩膀,結果又恢復活力,繼續唱下去。這段歌曲不僅優美動聽,也很幽默生動,受到世人的喜愛。這是全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極具戲劇性的部分。
美國花腔女高音RobertaPeters(1930年5月4日出生)在美國的歌劇史上久負盛名,1998年因為她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35年的卓越表現,被授予國家藝術獎。她13歲開始就師從WilliamHerman這樣一位以嚴格和系統的教學聞名的聲樂老師學習聲樂,同時研究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經過六年的訓練,經過大都會總經理的試鏡,通知她1951年2月進行《魔笛》中夜後的角色,但1950年11月17日,因為Nadine Conner生病,問她是否可以唱《唐璜》中的採琳娜,這次就成了她歌劇舞臺上的首演,結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巨大的肯定,從而開啟了她大都會的舞臺生涯。並經常出現在國際頂級劇院。她除了歌劇上的貢獻,也會唱一些輕歌劇和音樂劇。因為其美妙的歌唱和俊麗的外貌受到了熱捧。
最後,歡迎您來到青年男中音張智的聲樂資料平臺。所有文章都是我在教學後的業餘時間一人翻譯、寫作、收集、整理、編輯,時間緊湊難免會有紕漏,請您原諒並提出寶貴意見。每天發布聲樂資料是我學習和積累的方式,您的關注是我動力,希望能和您一起進步。如果平臺為您提供了知識,獲得了美的享受,請將它推薦給您的朋友,並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謝謝平臺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