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青年男中音張智的聲樂資料平臺。今天欣賞的是德國女高音Elisabeth Schwarzkopf演唱沃爾夫《夜之魔幻》。
雨果·沃爾夫(德語:Hugo Wolf,1860年3月13日-1903年2月22日),奧地利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出生於現斯洛維尼亞境內的溫迪施格拉茨(現名斯洛維尼亞格拉代茨)。1875年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兩年後被開除。1881年曾短暫擔任過薩爾茨堡歌劇院第二合唱指揮,其他生活來源主要靠寫音樂評論和友人接濟。1897年,沃爾夫精神失常,1903年死於精神病院。沃爾夫是舒曼之後最偉大的德奧藝術歌曲作曲家。其歌曲作品繼承了自舒伯特以來的傳統,又深受華格納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沃爾夫非常注重歌詞的文學性,強調嚴格按歌詞的重音和分節來譜曲。其歌曲多用通譜歌體,演唱方法近似朗誦調。鋼琴伴奏具有極高的獨立性,常用複雜的半音和聲,有時也用簡單的自然音和聲。沃爾夫常短時期內集中為某個詩人的詩譜曲,力圖表現其作品的內涵和個人的氣質。舒曼這種語言式的旋律歌詞的含義由鋼琴部分轉為表達,它常常表現出如同一個獨立的樂曲,歌唱聲音則作為復調性的、旋律性的、節奏性的內在植加在其中。鋼琴部分所具有的特徵是一幅音樂的圖畫。沃爾夫是唯一真正以音樂沉思的詩人。沃爾夫讓文字與音樂的優點兼容並蓄,以出人意表的變調手法重拾詩歌的最高境界,或借用突顯的伴奏提升詩歌的語言含意,或以清越正確的旋律把詩歌表現得平穩熨帖,發展了「客觀地抒情」審美傾向和方法,推進了浪漫主義走向理想化的方向。
《夜之魔幻》歌詞大意:你可聽到波浪在巨石和花叢悄悄湧向大海,大理石雕像孤獨的聳立在其中,古老的歌曲呼喚下,沿著山坡緩緩流下,美麗的夜幕降臨,大地再次煥發光輝,如從夢中。你可知道花兒在月光的照耀下在田野,含苞待放,白色的嬌媚花瓣正在成長,夜鶯唱著悲傷的歌謠,啊,愛情的憂傷,在夕陽的美麗餘暉下,來到和平的地方,愛吧,來吧。
德國女高音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年12月9日-2006年8月3日)被視為20世紀後半葉女高音的領軍人物之一。她的嗓音婉轉、靈活、純淨,演唱表現風格細緻深刻而又豐富多彩,不僅探究作品的風格和內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處理。她擅長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和德奧藝術歌曲。音樂評論家們認為,她在藝術歌曲方面所樹立的豐碑,沒有第二個女歌唱家能與之匹敵。1983年她成為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榮譽會員。1990年她成為巴登-符騰堡的女教授,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則授她"Litterisetartibus"勳章。1992年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她DBE勳銜。2006年她獲得了ECHO音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