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之夜後詠嘆調,哪一位才是你心中的霸氣「夜後」(一)

2021-02-08 閩南大戲院

一提到莫扎特的歌劇《魔笛》,就不得不提到那首最為經典的詠嘆調《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


《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出自歌劇第二幕第八場。夜後交給女兒帕米娜一把匕首,命令她殺死薩拉斯特羅。詠嘆調開始就充滿力量,緊緊抓住「復仇」這一核心主題,表現出夜後的內心的憤恨與復仇的決心。這首詠嘆調為F大調,較快的速度,音樂的華麗與力度非比尋常,是花腔女高音聲部技巧與表現力高水平的體現,被視為這一聲部在歌劇曲目中難度最高之列。







Diana Damrau

德國藝術歌曲的傳人,新花腔女高音之後,是當今樂壇罕有的演唱家;才36歲即奠定了她在德國藝術歌曲German lieder和歌劇界的頂尖地位。本年7月分,她被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頒授『御前演唱家』(前稱宮廷歌手)。





Edda Moser

德國全能女高音,,以她的莫扎特的夜後和安娜夫人兩角最為聞名。1977年9月5日她演唱的夜後詠嘆調和其他26首名曲被發往太空作為問候地外文明的禮物。





Lucia Popp

一代巨星,奧地利女高音,20世紀後半頁最受歡迎的花腔女高音之一,以飾演莫札特筆下《魔笛》中的夜後而聞名於世。



未完,請點擊《魔笛》之夜後詠嘆調,哪一位才是你心中的霸氣「夜後」(二)繼續瀏覽!

相關焦點

  • 【值得珍藏的歌劇名曲】莫扎特《魔笛》夜後詠嘆調
    從古老的歷史與傳說來看,人們對超出自然的神秘有恐懼與敬畏之心,所以就有對山神的敬畏,對河神的祭奠……夜后角色,也可以聯想到古老的森林女巫,擁有通過祭奠和儀式改變他人命運的能力。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夜後鎧甲下有對女兒柔軟的心。
  • 絕美小提琴(二十一)夜後詠嘆調 《魔笛》選段, 莫扎特
    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 夜後詠嘆調 《魔笛》 莫扎特《魔笛》選段演出情況      1791年9月30日在維也納郊外的狄亞·維登劇院(Theater auf der Wiede)首次公演,由莫扎特本人擔任指揮。此劇首演時,並沒有獲得特別的熱烈歡迎。
  • 每日e欣賞|莫扎特《魔笛》「夜後詠嘆調」
    莫扎特:歌劇《魔笛》-「夜後詠嘆調」音樂家簡介歌劇《魔笛》是莫扎特1791年根據維蘭的幻想童話敘事詩《LuLu》寫成的同時也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完成據說生活窘迫、疾病交加的莫扎特在創作《魔笛》時的精神處於瀕臨絕望的狀態
  • 【特別推薦】莫扎特 :《魔笛》的夜後詠嘆調太震撼了!
    》的內容,由夜後的女兒帕蜜娜被惡魔薩拉斯妥拐走開始,王子塔米諾由於驚嘆於帕蜜娜的美貌,於是答應夜後去救出帕蜜娜。帶著夜後送給他的魔笛及捕鳥人帕帕基諾啟程去救帕蜜娜,在塔米諾見到帕蜜娜之後他們立刻陷入熱戀,此時劇情卻有了很大的轉變,拐走帕蜜娜的薩拉斯妥不再是惡魔,而是德高望重的祭司,而夜後卻變成壞女人,而這對戀人在經過重重的考驗及夜後的阻饒後憑著愛與魔笛的力量終於可以幸福的在一起。
  • 【夜後詠嘆調】」花腔女高音的試金石」
  • 莫扎特歌劇《魔笛》-看秦侃如演繹「夜後的詠嘆調」
    第二幕中《夜後詠嘆調》也稱《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這首極為華麗的樂曲在花腔詠嘆調中是數一數二的名曲
  • 用口哨吹一曲《夜後詠嘆調》
    視頻裡(貌似是一場學生之間的交流音樂會)一個小夥伴,用口哨吹了那首連唱起來都十分難的《夜後詠嘆調》:天了嚕,有鋼伴!天了嚕,音準滿分!天了嚕,音樂表現滿分!這一點都不比唱的差好嗎!不熟悉《夜後詠嘆調的》的童鞋看過類↓↓↓歌劇中著名的詠嘆調經常被拿來當作單獨的曲目在音樂會上作獨唱演唱。「夜後詠嘆調」全名《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就是花腔女高音必備的曲目之一。這首詠嘆調選自歌劇《魔笛》。《魔笛》是古典主義時期大師莫扎特(1756-1791)晚期創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劇之精華的精品。
  • 莫扎特:魔笛(下)
    眾人離去,只剩三人站廟中。頃刻之間,夜後帶著三個侍女現身。  帕米娜猶豫不決時,祭司長趕到並嚴厲責罵夜後,宣稱夜後必受懲罰。塔米諾謹守誓言、緘口不語,帕米娜卻以為他變了心;於是悲傷地唱著女高音的詠嘆調《我的幸福完了》,要用母親給的利刃自殺……祭司長的侍從攔阻了她,安慰說:「你將來的結果一定很美滿……」
  • 周末歌劇:莫扎特的魔笛
    其音樂將神秘、聖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十分動聽。《魔笛》也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國歌劇,實現了莫扎特振興德國歌劇的夙願,開創了德國歌劇以後的發展道路。劇情簡介:描述一位王子受夜後委託,帶著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鳥人去神廟解救夜後的女兒。祭司幫助王子認識了夜後的險惡面目,並讓王子和少女通過了幾道考驗後獲得了愛情。
  • 【藝享好劇】《魔笛》莫扎特最後一部也是最偉大的一部歌劇
    //作為莫扎特人生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採用喜聞樂見的童話題材,融合了德奧歌劇、義大利正歌劇、喜歌劇的元素,可謂是集大成者。至今,《魔笛》在歌劇世界依舊擁有極高的上演率。莫扎特作為18世紀偉大的指揮家、演奏家、作曲家,他的音樂涉及各類體裁,廣為流傳,留下了很多傳世佳作,其中《魔笛》更是以其獨特的戲劇性徵服了大眾。
  • 藝術分享 | 《魔笛》莫扎特最後一部也是最偉大的一部歌劇
    歌劇《魔笛》作為莫扎特人生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採用喜聞樂見的童話題材,融合了德奧歌劇、義大利正歌劇、喜歌劇的元素,可謂是集大成者。至今,《魔笛》在歌劇世界依舊擁有極高的上演率。1791年初,莫扎特為一家即將倒閉的德國歌劇院創作了最後一部歌劇《魔笛》,這部優秀的作品在9月公演後連演了200多場,被譽為最偉大的近代德國歌劇。這部傑出的作品拯救了那個劇院。《魔笛》 則牢牢地奠定了他18世紀重要歌劇作曲家的地位。可惜的是莫扎特卻在當年的1月5日去世了,年僅35歲。
  • 靈魂之聲:賞析歌劇中的女聲詠嘆調
    《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又名《夜後的詠嘆調》,是歌劇《魔笛》中的經典名曲。《魔笛》是莫扎特晚期創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劇之精華的精品。《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出自歌劇第二幕第八場。夜後交給女兒帕米娜一把匕首,命令她殺死薩拉斯特羅。
  • 歌劇《魔笛》——神話中的王子與公主
    而我們耳熟能詳的莫扎特,則是這一時代的重磅巨星。他的早期作品雖然仍是義大利語的正歌劇,但後來給我們帶來了《後宮誘逃》、《魔笛》等劃時代意義的德語歌劇。整個歌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古埃及,一個被分割為日之國和夜之國的世界。埃及王子塔米諾誤入夜之國,不幸遭巨蛇追殺而昏迷不醒,幸運地是被夜後的宮女所救。
  • 莫扎特系列 | 「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魔笛》
    而在這三部德語歌劇中,《魔笛》(Die Zauberfloete) 無疑是最成功的。劇本是希卡內德 (J.E.Schikaneder) 根據神話故事改編的,於1791年在維也納首演。劇情大意是:埃及王子塔米諾為了尋找夜後的女兒帕米娜,隨身攜帶夜後所贈的一支魔笛。
  • 上海國際藝術節:莫扎特生前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亮相
    當夜後盛裝降臨舞臺時,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演員用花腔高音展現了精彩的詠嘆調片段,引人入勝,觀眾紛紛坐起了身,想一睹本劇最大的反派——夜後的風採。 彩排現場,臺階上為夜後 此外,《魔笛》中的三男童則由歷史悠久的奧地利威爾頓童聲合唱團成員出演,在細節之處體現出精益求精的態度。
  • Diana Damrau:莫扎特-《魔笛-復仇火焰熊熊燃燒》
    整部歌劇透著莊嚴、肅穆的氣氛,據說本劇的創作動機與共濟會有關,莫扎特本人及大部分劇院成員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1790年,莫扎特的保護人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逝世後,瑪利亞女王的政府禁止並且鎮壓共濟會的活動,固這部歌劇以童話的形式加以掩蓋,象徵性的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形態。
  • 視頻|夜後詠嘆調《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 Diana Damrau
    她被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頒授「御前演唱家」頭銜,以確認她為該歌劇院10多年來的傑出貢獻。一般演唱家,近五十歲才有機會獲此殊榮,而達姆嬈36歲便被給予肯定。達姆嬈在聲樂界的造詣,經多年來在歐洲確認後,來到北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一鳴驚人,聲勢猶勝過從俄羅斯東渡紐約的安娜.聶特萊科Anna Netrebko。
  • 莫扎特:魔笛(上)
    您點"閱讀原文"也行,我們把它讀給你聽!莫扎特:魔笛(上)▶今日主播:EZ念晞一星期後,莫扎特在寫給妻子康斯坦茨的信中說:「我剛從歌劇院回來。今晚照樣爆滿……詠嘆調《知道愛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銀鈴的場面跟往日一樣『安可』(加演)了……」  莫扎特有多麼喜歡這部作品呢?在他去世前的幾個小時,莫扎特還渴望著能聽到《魔笛》的音樂。他請人把時鐘放在床頭計算時間,腦海裡想像著劇院裡正在上演的《魔笛》旋律……劇中王子用魔笛吹響的美妙音符,這是幻覺嗎?
  • 莫扎特的《魔笛》到底有多魔?
    一直到今天,《魔笛》的上演率還是非常高,而且被改編成了各種版本,加上炫酷的燈光和多媒體,或者改編成兒童劇,但是內核都沒有變,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童話故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提到《魔笛》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段魔性的「花腔女高音」,夜後那首著名的詠嘆調成了「花腔」的名詞解釋。
  • 《魔笛》| 莫扎特短暫人生的謝幕
    誰能想到,1791年9月30日莫扎特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在維也納首演後兩個月零五天,這位歷史上最天才的音樂神童竟於35歲時撒手人寰。在莫扎特生命的晚期,伴隨著家庭經濟狀況的日益糟糕,自己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一位伯爵想請莫扎特為他寫一首安魂曲。當時莫扎特正在準備《魔笛》的首演,忙得焦頭爛額,一直到首演後才正式開始創作《安魂曲》。然而,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衰落,創作時斷時續。莫扎特似乎已經感覺到死亡的降臨,他對妻子說,這首安魂曲是為我自己寫的呀。直到生命戛然而止他只完成了《安魂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