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公布新一批禁用詞

2021-01-13 中國文明網

  新華社在《新聞閱評動態》第 315 期發表《新華社新聞報導中的禁用詞(第一批)》中規定了媒體報導中的禁用詞,到處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主權意識。

  新增的時政社會生活類詞彙中強調,對國內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負責人,不使用「老闆」。報導中一般不有意突出某一類型群體或某一種身份。如災禍報導中,不使用「死難者中有一名北大學生,其餘為普通群眾」的類似提法。

  另外,新聞媒體和網站應當禁用的不文明用語有 38 個,例如「裝逼、草泥馬、特麼的、撕逼、瑪拉戈壁、爆菊、JB、呆逼、本屌、齊B短裙、法克魷、丟你老母」等。

  法律法規類類詞語中,不宜稱「中共XX省省委書記」「XX市市委書記」,應稱「中共XX省委書記」「XX市委書記」。除對過去特定歷史時期的表述外,不再繼續使用「少數民族上層人士」的稱謂。

  在表述民族宗教類詞語時,不得將香港、澳門與中國並列提及,如「中港」「中澳」等。不宜將內地與香港、澳門簡稱為「內港」「內澳」,可以使用「內地與香港(澳門)」,或者「京港(澳)」「滬港(澳)」等。

  此外,「村長」、「村官」、「解放前(後)」、「新中囯成立前(後)」、「前蘇聯」、「深港一體化」、「一帶一路」戰略等過去慣用提法,也在禁用詞之列。

 

  一、時政和社會生活類

  1.對有身體傷疾的人士不使用「殘廢人」「獨眼龍」「瞎子」「聾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稱,而應使用「殘疾人」「盲人」「聾人」「智力障礙者」或「智障者」等詞彙。

  2.報導各種事實特別是產品、商品時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最先進」等具有極端評價色彩的詞彙。

  3.醫藥產品報導中不得含有「療效最佳」「根治」「安全預防」「安全無副作用」「治癒率」等詞彙,藥品報導中不得含有「藥到病除」「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最新技術」 「最高技術」 「最先進位法」「藥之王」「國家級新藥」等詞彙。

  4.通稿報導中,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男神」「女神」等詞彙,可使用「著名演員」「著名藝術家」等。

  5.對各級領導同志的各種活動報導,慎用「親自」等詞。除了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重要會議外,一般性會議不用「隆重召開」字眼。

  6.對國內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負責人,不使用「老闆」。

  7.報導中一般不有意突出某一類型群體或某一種身份。如災禍報導中,不使用「死難者中有一名北大學生,其餘為普通群眾」的類似提法。

  8.不使用「踐行『八榮八恥』」的提法,應使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9.報導中禁止使用「哇噻」「媽的」等髒話、黑話等。近年來網絡用語中對各種詞語進行縮略後新造的「PK」「TMD」等(新媒體可用「PK」一詞),也不得在報導中使用。近年來「追星」活動中不按漢語規則而生造出的「玉米」「綱絲」「涼粉」等特殊詞彙,我社報導中只能使用其本義,不能使用為表示「某明星的追崇者」的引申義。如果報導中因引用需要,無法迴避這類詞彙時,均應使用引號,並以括號加注,表明其實際內涵。

  10.新聞媒體和網站應當禁用的38個不文明用語:裝逼、草泥馬、特麼的、撕逼、瑪拉戈壁、爆菊、JB、呆逼、本屌、齊B短裙、法克魷、丟你老母、達菲雞、裝13、逼格、蛋疼、傻逼、綠茶婊、你媽的、表砸、屌爆了、買了個婊、已擼、吉跋貓、媽蛋、逗比、我靠、碧蓮、碧池、然並卵、日了狗、屁。

 

  二、法律法規類

  11.在新聞稿件中涉及如下對象時不宜公開報導其真實姓名:

  犯罪嫌疑人家屬;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

  採用人工授精等輔助生育手段的孕、產婦;

  嚴重傳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被暴力脅迫賣淫的婦女;愛滋病患者;

  有吸毒史或被強制戒毒的人員。

  涉及這些人時,稿件可使用其真實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張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12.對刑事案件當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應使用「犯罪嫌疑人」。

  13.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訴,被告也可以反訴。不要使用原告「將某某推上被告席」這樣帶有主觀色彩的句子。

  14.不得使用「某某黨委決定給某政府幹部行政上撤職、開除等處分」,可使用「某某黨委建議給予某某撤職、開除等處分」。

  15.不要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稱作「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也不要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稱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級人大常委會的委員,不要稱作「人大常委」。

  16.囯務院所屬研究機構、直屬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稱謂要寫全,不得簡稱為「國務院」。

  17.「村民委員會主任」簡稱「村主任」,不得稱「村長」。大學生村幹部可稱作「大學生村官」,除此之外不要把村幹部稱作「村官」。

  18.在案件報導中指稱「小偷」「強姦犯」等時,不要使用其社會身份或者籍貫作標籤式前綴。如:一個曾經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寫成「工人小偷」;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寫成「教授罪犯」;不要使用「河南小偷」「安徽農民歹徒」一類的寫法。

  19.國務院機構中的審計署的正副行政首長稱「審計長」「副審計長」,不要稱作「署長」「副署長」。

  20.各級檢察院的「檢察長」不要寫成「檢察院院長」。

  21.不宜稱「中共XX省省委書記」「XX市市委書記」,應稱「中共XX省委書記」「XX市委書記」。

  22.一般不再公開使用「非黨人士」的提法。在特定場合,如需強調民主黨派人士的身份,可使用「非中共人士」。「黨外人士」主要強調中共黨內與黨外的區別,已經約定俗成,可繼續使用。

  23.除對過去特定歷史時期的表述外,不再繼續使用「少數民族上層人士」的稱謂。

 

  三、民族宗教類

  24.對各民族,不得使用舊社會流傳的帶有汙辱性的稱呼。不能使用「回回」「蠻子」等,而應使用「回族」等。不能隨意簡稱,如「蒙古族」不能簡稱為「蒙族」,「維吾爾族」不能簡稱為「維族」,「朝鮮族」不能簡稱為「鮮族」等。

  25.禁用口頭語言或專業用語中含有民族名稱的汙辱性說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來指代「庸醫」。不得使用「蒙古人」來指代「先天愚型」等。

  26.少數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稱為民族,只能稱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不能稱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等。

  27.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稱與後世民族名稱混淆,如不能將「高句麗」稱為「高麗」,不能將「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泛稱為「突厥族」或「突厥人」。

  28.「穆罕默德」通常是指伊斯蘭教先知。有一些穆斯林的名字叫「穆罕默德」。為了區別和避免誤解,對這些穆斯林應加上其姓,即使用兩節姓名。

  29.「穆斯林」是伊斯蘭教信徒的通稱,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為一談。不能說「回族就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就是回族」。稿件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稱「穆斯林」。

  30.涉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報導,不得提及與豬相關內容。

  31.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說「宰」,不能寫作「殺」。

 

  四、港澳臺和領土主權類

  32.香港、澳門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在任何文字、地圖、圖表中都要避免讓人誤以為香港、澳門是「國家」。尤其是與其他國家名稱連用時,應注意以「國家和地區」來限定。

  33.不得將香港、澳門與中國並列提及,如「中港」「中澳」等。不宜將內地與香港、澳門簡稱為「內港」「內澳」,可以使用「內地與香港(澳門)」,或者「京港(澳)」「滬港(澳)」等。

  34.「臺灣」與「祖國大陸(或『大陸』)」為對應概念,「香港、澳門」與「內地」為對應概念,不得弄混。

  35.不得將港澳臺居民來內地(大陸)稱為來「中國」或「國內」。不得說「港澳臺遊客來華(國內)旅遊」,應稱為「港澳臺遊客來內地(大陸)旅遊」。

  36.中央領導同志到訪香港、澳門應稱為「視察",不得稱為「出訪」。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訪香港、澳門應稱為「考察」或「訪問」。

  37.稱呼包含香港、澳門的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世界氣象組織成員時,應統稱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世界氣象組織成員」等,不得稱為「成員國」。

  38.在囯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或其他體育事務中,原則上按相應章程的要求或約定稱呼。如「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可簡稱為「中國奧委會」,「中國香港奧林匹克委員會」可簡稱為「中國香港奧委會」,「中國國家隊」可簡稱為「國家隊」,「中國香港隊」可簡稱為「香港隊」。

  39.區分「香港(澳門)居民(市民)」和「香港(澳門)同胞」概念,前者指居住在港(澳)的全體人員,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也包括中國籍居民和外國籍居民,後者則指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

  40.區分國境與關境概念。國境是指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領土範圍,從國境的角度講,港澳屬「境內」;關境是指適用同一海關法或實行同一關稅制度的區域,從關境的角度講,港澳屬單獨關稅區,相對於內地屬於「境外」。內地人員赴港澳不屬出國但屬出境,故內地人員赴港澳納入出國(境)管理。

  41.將港澳臺業務單列為國內業務的特殊類別加以規範管理,將往來內地及港澳臺之間的交通線路稱為「港澳臺航線」或「國際/港澳臺航線」;將手機「港澳臺漫遊」業務單獨表示,或稱為「國際/港澳臺漫遊」,也可稱為「跨境漫遊」或「區域漫遊」。

  42.不得將港資、澳資企業劃入外國企業,在表述時少用「視同外資」,多用「參照外資」。

  43.內地與港澳在交流合作中簽訂的協議文本等不得稱為「條約」,可稱為「安排」「協議」等;不得將適用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專屬名詞用於內地與港澳。

  44.涉及內地與港澳在司法聯繫與司法協助方面,不得套用國際法上的術語,如內地依照涉外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等程序與港澳開展司法協助,不得使用「中外司法協助」「國際司法協助」「中港(澳)司法協助」等提法,應表述為「區際司法協助」或「內地與香港(澳門)司法協助」等;對兩地管轄權或法律規範衝突,應使用「管轄權衝突」「法律衝突」等規範提法,不得使用「侵犯司法主權」等不規範提法;不得使用「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表述,應稱為「移交或遣返犯罪嫌疑人或罪犯」。

  45.不得將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稱為「主權移交」「收回主權」,應表述為中國政府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政權交接」。不得將回歸前的香港、澳門稱為「殖民地」,可說「受殖民統治」。不得將香港、澳門視為或稱為「次主權」地區。

  46.不得使用內地與港澳「融合」「一體化」或深港、珠澳「同城化」等詞語,避免被解讀為模糊「兩制」界限、不符合「一國兩制」方針政策。

  47.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官方機構和制度安排,應按照基本法表述。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不得說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不得說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香港、澳門實行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不得說成「三權分立」。

  48.對港澳反對派自我褒揚的用語和提法要謹慎引用。如不使用「雨傘運動」的說法,應稱為「非法『佔中』」或「違法『佔中』」;不稱「佔中三子」,應稱為「非法『佔中』發起人」,開展輿論鬥爭時可視情稱為「佔中三醜」;不稱天主教香港教區退休主教陳日君等為「榮休主教」,應稱為「前主教」。

  49.對 1949 年 10 月 1 日之後的臺灣地區政權,應稱之為「臺灣當局」或「臺灣方面」,不使用「中華民國」,也一律不使用「中華民國」紀年及旗、徽、歌。嚴禁用「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稱呼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可稱為「臺灣當局領導人(副領導人)」「臺灣地區領導人(副領導人)」。 對臺灣「總統選舉」,可稱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簡稱為「臺灣大選」。

  50.不使用「臺灣政府」 一詞。不直接使用臺灣當局以所謂「國家」「中央」「全國」名義設立的官方機構名稱,對臺灣方面「一府」(「總統府」)、「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其下屬機構,如「內政部」「文化部」等,可變通處理。如對「總統府」,可稱其為「臺灣當局領導人幕僚機構」「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對「立法院」可稱其為「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對「行政院」可稱其為「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對「臺灣當局行政院各部會」可稱其為「臺灣某某事務主管部門」「臺灣某某事務主管機關」,如「文化部」可稱其為「臺灣文化事務主管部門」,「中央銀行」可稱其為「臺灣地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金管會」可稱其為「臺灣地區金融監管機構」特殊情況下不得不直接稱呼上述機構時,必須加引號,我廣播電視媒體口播時則需加「所謂」一詞。陸委會現可以直接使用,一般稱其為「臺灣方面陸委會」或「臺灣陸委會」。

  51.不直接使用臺灣當局以所謂「國家」「中央」「全國」名義設立的官方機構中官員的職務名稱,可稱其為「臺灣知名人士」「臺灣政界人士」或「xx 先生(女士)」。對「總統府秘書長」,可稱其為「臺灣當局領導人幕僚長」「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負責人」;對「行政院長」,可稱其為「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對「臺灣各部會首長」,可稱其為「臺灣當局某某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對「立法委員」,可稱其為「臺灣地區民意代表」。臺灣省、市級及以下(包括臺北市、高雄市等「行政院直轄市」)的政府機構名稱及官員職務,如省長、市長、縣長、議長、議員、鄉鎮長、局長、處長等,可以直接稱呼。

  52.「總統府」「行政院」「國父紀念館」等作為地名,在行文中使用時,可變通處理,可改為「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場所」「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辦公場所」「臺北中山紀念館」等。

  53.「政府」一詞可使用於省、市、縣以下行政機構,如「臺灣省政府」「臺北市政府」,不用加引號,但臺灣當局所設「福建省」「連江縣」除外。對臺灣地區省、市、縣行政、立法等機構,應避免使用「地方政府」「地方議會」的提法。

  54.涉及「臺獨」政黨「臺灣團結聯盟」時,不得簡稱為「臺聯」,可簡稱「臺聯黨」。「時代力量」因主張「臺獨」,需加引號處理。「福摩薩」「福爾摩莎」因具有殖民色彩,不得使用,如確需使用時,須加引號。

  55.對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等黨派機構和人員的職務,一般不加引號。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並列時可簡稱「國共兩黨」。對於國共兩黨交流,不使用「國共合作」、「第三次國共合作」等說法。對親民黨、新黨不冠以「臺灣」字眼。

  56.對臺灣民間團體,一般不加引號,但對以民間名義出現而實有官方背景的團體,如臺灣當局境外設置的所謂「經濟文化代表處(辦事處)」等應加引號;對具有反共性質的機構、組織(如「反共愛國同盟」「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以及冠有「中華民國」字樣的名稱須迴避,或採取變通的方式處理。

  57.對島內帶有「中國」「中華」字眼的民間團體及企事業單位,如臺灣「中華航空」「中華電信」「中國美術學會」「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等,可以在前面冠以「臺灣」直接稱呼,不用加引號。

  58.對以民間身份來訪的臺灣官方人士,一律稱其民間身份。因執行某項兩岸協議而來訪的臺灣官方人士,可稱其為「兩岸XX協議臺灣方面召集人」「臺灣XX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

  59.對臺灣與我名稱相同的大學和文化事業機構,如「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等,應在前面加上臺灣、臺北或所在地域,如「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般不使用「臺北故宮」的說法。

  60.對臺灣冠有「國立」字樣的學校和機構,使用時均須去掉「國立」二字。如「國立臺灣大學」,應稱「臺灣大學」;「XX國小」「XX囯中」,應稱「XX小學」「XX初中」。

  61.金門、馬祖行政區劃隸屬福建省管理,因此不得稱為臺灣金門縣、臺灣連江(馬祖地區),可直接稱金門、馬祖。從地理上講,金門、馬祖屬於福建離島,不得稱為「臺灣離島」,可使用「外島」的說法。

  62.對臺灣當局及其所屬機構的法規性文件與各式官方文書等,應加引號或變通處理。對臺灣當局或其所屬機構的「白皮書」,可用「小冊子」「文件」一類的用語稱之。

  63.不得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自稱為「大陸法律」。對臺灣所謂「憲法」,應改為「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修憲」「憲改」「新憲」等一律加引號。對臺灣地區施行的「法律」改稱為「臺灣地區有關規定」。如果必須引用臺灣當局頒布的「法律」時,應加引號並冠之「所謂」兩字。不得使用「兩岸法律」等具有對等含義的詞語,可就涉及的有關內容和問題進行具體表述,如「海峽兩岸律師事務」「兩岸婚姻、繼承問題」「兩岸投資保護問題」等。

  64.兩岸關係事務是中國內部事務,在處理涉臺法律事務及有關報導中,一律不使用國際法上專門用語。如「護照」「文書認證、驗證」「司法協助」「引渡」「偷渡」等,可採用「旅行證件」「兩岸公證書使用」「文書查證」「司法合作」 「司法互助」「遣返」「私渡」等用語。涉及臺灣海峽海域時不得使用「海峽中線」一詞,確需引用時應加引號。

  65.國際場合涉及我國時應稱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自稱「大陸」;涉及臺灣時應稱「中國臺灣」,且不能把臺灣和其他國家並列,確需並列時應標註「國家和地區」。

  66.對不屬於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和民間性的囯際經貿、文化、體育組織中的臺灣團組機構,不能以「臺灣」或「臺北」稱之,而應稱其為「中國臺北」「中囯臺灣」。若特殊情況下使用「中華臺北」,需事先請示外交部和國臺辦。

  67.臺灣地區在 WTO 中的名稱為「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單獨關稅區」(簡稱「中國臺北單獨關稅區」)。2008 年以來經我安排允許臺灣參與的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公約大會,可根據雙方約定稱臺灣代表團為「中華臺北」 。

  68.海峽兩岸交流活動應稱「海峽兩岸XX活動」。臺灣與港澳並列時應稱「港澳臺地區」或「臺港澳地區」。對海峽兩岸和港澳共同舉辦的交流活動,不得出現「中、港、臺」「中、澳、臺」「中、港、澳、臺」之類的表述,應稱為「海峽兩岸暨香港」「海峽兩岸暨澳門」「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不使用「兩岸三(四)地」的提法。

  69.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不得稱「中外合資」「中臺合資」,可稱「滬臺合資」「桂臺合資」等。對來投資的臺商可稱「臺方」,不能稱「外方」;與此相對應,我有關省、區、市,不能稱「中方」,可稱「閩方」「滬方」等。

  70.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但考慮到臺灣同胞的心理感受,現在一般不稱「臺灣省」,多用「臺灣地區」或「臺灣」。

  71.具有「臺獨」性質的政治術語應加引號,如「臺獨」「臺灣獨立」「臺灣地位未定」「臺灣住民自決」「臺灣主權獨立」「去中國化」「法理臺獨」「太陽花學運」等。

  72.對臺灣教育文化領域「去中國化」的政治術語,應結合上下文意思及語境區別處理。如「本土」「主體意識」等,如語意上指與祖國分離、對立的含義應加引號。

  73.荷蘭、日本對臺灣的侵佔和殖民統治不得簡稱為「荷治」「日治」。不得將我中央歷代政府對臺灣的治理與荷蘭、日本對臺灣的侵佔和殖民統治等同。

  74.涉及到臺灣同胞不能稱「全民」「公民」,可稱「臺灣民眾」「臺灣人民」「臺灣同胞」。

  75.不涉及臺灣時我不得自稱中國為「大陸」,也不使用「中國大陸」的提法,只有相對於臺灣方面時方可使用。如不得使用「大陸改革開放」「大陸流行歌曲排行榜」之類的提法,而應使用「我國(或中國)改革開放」「我國(或中囯)流行歌曲排行榜」等提法。

  76.不得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大陸政府」,也不得在中央政府所屬機構前冠以「大陸」,如「大陸國家文物局」,不要把全國統計數字稱為「大陸統計數字」。涉及全國重要統計數字時,如未包括臺灣統計數字,應在全國統計數字之後加括號註明「未包括臺灣省」。

  77.一般不用「解放前(後)」或「新中囯成立前(後)」提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或「一九四九年前(後)」提法。

  78.中央領導同志涉臺活動,要根據場合使用不同的稱謂,如在政黨交流中,多隻使用黨職。

  79.中臺辦的全稱為「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臺辦的全稱為「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可簡稱「中央臺辦(中臺辦)」「國務院臺辦(國臺辦)」,要注意其在不同場合的不同稱謂和使用,如在兩岸政黨交流中,多用「中央臺辦(中臺辦)」。

  80.「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為「海協會」,不加「大陸」;「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可簡稱為「海基會」或「臺灣海基會」。海協會領導人稱「會長」,海基會領導人稱「董事長」。兩個機構可合併簡稱為「兩會」或「兩岸兩會」。不稱兩會為「白手套」。

  81.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聯繫溝通機制,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對話平臺,不得稱為「官方接觸」。這一機制,也不擴及兩岸其他業務主管部門。

  82.對「九二共識」,不使用臺灣方面「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說法。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框架不加引號,「一國兩制」加引號。

  83.臺胞經日本、美國等國家往返大陸和臺灣,不能稱「經第三國回大陸」或「經第三國回臺灣」,應稱「經其他國家」或「經XX國家回大陸(或臺灣)」。

  84.不得將臺灣民眾日常使用的漢語方言閩南話稱為「臺語」,各類出版物、各類場所不得使用或出現「臺語」字樣,如對臺灣歌星不能簡單稱為「臺語」歌星,可稱為「臺灣閩南語」歌星,確實無法迴避時應加引號。涉及臺灣所謂「國語」無法迴避時應加引號,涉及兩岸語言交流時應使用「兩岸漢語」,不稱「兩岸華語」。

  85.對臺灣少數民族不稱「原住民」,可統稱為臺灣少數民族或稱具體的名稱,如「阿美人」「泰雅人」。在國家正式文件中仍稱高山族。

  86.對臺灣方面所謂「小三通」一詞,使用時須加引號,或稱「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直接往來」。

  87.對南沙群島不得稱為「斯普拉特利群島」。

  88.釣魚島不得稱為「尖閣群島」。

  89.嚴禁將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在涉及新疆分裂勢力時,不使用「疆獨」「維獨」。

 

  五、國際關係類

  90.有的囯際組織的成員中,既包括一些國家也包括一些地區。在涉及此類國際組織時,不得使用「成員囯」,而應使用「成員」或「成員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而應使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亞太經合組織成員(members)」「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member economies)」。應使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不應使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臺方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的英文稱謂為 Chinese Taipei,中文譯法要慎用,我稱「中國臺北」,臺方稱「中華臺北」,不得稱「中國臺灣」或「臺灣」。

  91.不得使用「北朝鮮(英文 North Korea )」來稱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可直接使用簡稱「朝鮮」。英文應使用「the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或使用縮寫「DPRK" 。

  92.不使用「穆斯林國家」或「穆斯林世界」,可用「伊斯蘭國家」或「伊斯蘭世界」。但充分尊重有關國家自己的界定,如印尼不將自己稱為「伊斯蘭國家」。

  93.在達爾富爾報導中不使用「阿拉伯民兵」,而應使用「民兵武裝」或「部族武裝」。

  94.在報導社會犯罪和武裝衝突時,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衝突參與者的膚色、種族和性別特徵。比如,在報導中應迴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95.不要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稱為「黑非洲」,而應稱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96.公開報導不要使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等說法,可用「宗教激進主義(激進派、激進組織)」替代。如迴避不了而必須使用時,可使用「伊斯蘭激進組織(成員)」,但不要用「激進伊斯蘭組織(成員)」。

  97.在涉及阿拉伯和中東等的報導中,不要使用「十字軍(東徵)」等說法。

  98.對國際戰爭中雙方戰鬥人員死亡的報導,不使用「擊斃」「被擊斃」等詞彙,也不使用「犧牲」等詞彙,可使用「打死」等詞彙。

  99.不要將哈馬斯稱為恐怖組織或極端組織。

  100.一般情況下不使用「前蘇聯",而使用「蘇聯」。

  101.應使用「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不使用「烏克蘭親俄武裝」「烏克蘭民兵武裝」「烏克蘭分裂分子」等。

  102.不使用「一帶一路」戰略的提法,而使用「一帶一路」倡議。

  (來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趙丹陽)

相關焦點

  • 美疾控中心被曝設禁用詞 遭科學界猛烈批評
    美國《華盛頓郵報》15日報導,「多元」「跨性別」「基於科學」「基於證據」等詞彙近日被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列為禁用詞,不能在涉及來年預算的文件中使用。這一消息令各界譁然,遭到科學界人士的批評。  【禁用詞曝光】  《華盛頓郵報》15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疾控中心制定預算報告的高級官員們近期在一個會議上被告知,在向聯邦政府和國會提交的涉及下個年度預算的文件中,不得出現7個詞語,分別是「弱勢的」「應享有的權利」「多元」「跨性別」「胎兒」「基於證據的」「基於科學的」。
  • 新華社公布內部圖片,港府斥暴徒野蠻行徑
    2日下午5時20分許,位於香港灣仔區的新華社亞太總分社辦公大樓,遭到一批黑衣蒙面暴徒打砸破壞及縱火。昨夜今晨,新華社客戶端公布被砸現場內部角度的圖片,令人觸目驚心。特區政府發布新聞公報稱,暴徒此舉目無法紀、令人髮指,應予以最強烈譴責。2日下午,位於香港的新華社亞太總分社辦公大樓遭暴徒打砸破壞。
  • 任天堂Switch新固件將屏蔽更多敏感詞
    在最新的Switch更新固件中,任天堂在系統敏感詞過濾器中添加了一些新的單詞,其中包括新冠肺炎相關的單詞。昨日(9月15日),任天堂Switch固件更新拓展了敏感詞黑名單列表。最新一批敏感詞包括網絡聊天中的一些詞語。
  • 新華社: 安溪一小山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新華社福州11月21日電 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飲一杯茶而明生態美。這個80%人口以制茶、售茶為業的村莊,曾經過度開墾,大力治理後,種出了「生態茶」「致富茶」,書寫了守好「綠水青山」的「茶鄉答卷」。「鐵觀音又有了記憶中的好味道。」
  • 新一批市級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公布
    新一批市級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公布 59家企業上榜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20 字體:[
  • 現在的新華社,已不是原先的新華社了
    曹評論員是這麼說的: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最近的新華社,有點不像新華社》――是誇新華社的,誇他們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上的評論很及時生猛,簡直是啪啪打臉,在新聞的追問陷入了困境的時候,新華社的犀利評論扮演了關鍵的突破角色。文章是誇新華社的,但聽起來很像是高級黑。真是高級黑嗎?
  • 央視真是公布:全面禁用「娘炮」藝人,名單如下!
    而就在今年開始,央視開啟全面禁用娘炮藝人。所謂的娘炮藝人,相信大家都聽說過。    自從這件事情發酵以來,央視也是鄭重發聲,這次直接來了一個重磅:全面進入「限娘令」,公布上榜的藝人名單如下。  要是這次也是直接公布了上榜的娘炮藝人名單,不知道你喜歡的偶像有沒有上榜呢?
  • 「遂鄉福」「冀香源」各1批次食用植物油檢出禁用香料乙基麥芽酚
    新京報訊(記者 張明璇)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最近一批食品安全抽檢情況,共有17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1批次「遂鄉福」食用植物調和油和1批次「冀香源」葵花籽原香型食用植物調和油被檢出禁用香料乙基麥芽酚。
  • 7月新一批遊戲版號公布 中手遊《新射鵰》獲版號
    18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新一批國產網路遊戲審批信息,包括中手遊《新射鵰群俠傳之鐵血丹心》在內共有112款國內產品獲得版號。對比往年同期僅有31款產品過審,以及2019年3月以來平均每月不過百款版號下發速度而言,2020年月均下發版號均超過百款,過審速度的大幅提升,包括受「宅經濟」影響而發掘的新一批遊戲消費需求,市場整體風向對遊戲行業趨向利好。
  • 新的Microsoft Edge提供了禁用顯示密碼按鈕的選項
    新版微軟Edge獲得了在網站上自動填寫密碼的能力,並內置了密碼生成器,當你註冊新的在線帳戶時,系統會建議強密碼。Edge還提醒當它發現你的密碼被破壞,除了這些,有關密碼這塊又有最新改進, 微軟現在提供了一個新的設置選項,可以Edge Canary隱藏或顯示揭示密碼按鈕。
  • 央視終於出手了:全面禁用「娘炮」藝人!
    但是最近,有知情人爆料:由於這種不好的風氣嚴重影響了青少年,所以央視宣布開始禁用「娘炮」藝人,並且公布了其中的被禁人的名單!雖然「小鮮肉」一詞現在對很多的人來說,都是一種娘裡娘氣的感覺,但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其自身最優秀的一面,我們應該學習其優秀的一面!而不是被其「娘炮」的打扮和著裝給帶歪了,男人就應該有陽剛之氣!
  • 印度政府公布禁用59款中國App 包括微信/抖音/美圖
    款中國應用將被禁止在移動平臺和非移動平臺使用,理由是「這些應用從事的活動有損印度主權和完整、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印度政府公告原文(圖源來自網絡)《印度快報》在報導中顯示,印度政府以該國信息技術法案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為基準,以及《2009年信息技術(阻止公眾獲取信息的程序和保障措施)規則》的相關規定,認為公布的
  • 部分地區先行禁塑 禁用以後可以選擇哪些替代品
    新華社發  【生態聚焦】   為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為進一步落實新「限塑令」,7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又聯合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詳細界定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  新「限塑令」發布後,哪些一次性塑料製品不能使用了?禁用後可以用什麼來替代?為了減塑,我們應該怎樣做?針對上述公眾關心的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業界的專家和學者。
  • 你是新華社的?你們的《新華字典》編得太好了!
    備選書目包括:《史記》《四庫全書》《資治通鑑》《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王摩詰詩集》《孟子集註》《戰國策》《御定全唐詩錄》《春秋左傳》《金聖歎批評第五才子書水滸傳》等共數百種。
  • 鍾南山說中國第一批疫苗要公布了!這些人群要注意,不建議...
    鍾南山說中國第一批疫苗要公布了視頻來源:@央視網快看據央視快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我們第一批疫苗要公布了,第一款、第二款很快要推出,很快就在中國要接種。我們除了嚴防死守以外,還要打疫苗,兩條路才能解決問題。
  • 通訊:披荊斬棘穿越「死亡地帶」——記中國新一批赴黎維和官兵首次...
    新華社發(丁文棟攝)  新華社貝魯特10月26日電 通訊:披荊斬棘穿越「死亡地帶」——記中國新一批赴黎維和官兵首次「藍線」勘察  丁文棟 劉攀  「我們通道周邊都可能有地雷,大家一定要走探過的地方,注意腳下。」
  • 谷歌公布了2020的年度搜索詞,這些都是你關心的嗎?
    新冠疫情、經濟衰退、美國大選…2020 年真的是相當混亂的一年。相信很多朋友這一年經歷的沮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這不,谷歌 Google 昨天公布了 2020 最熱門的搜索詞彙,也能看出來今年真的是很奇怪的一年。
  • 中國向古巴捐贈新一批抗疫物資
    新華社哈瓦那5月20日電(記者朱婉君)中國向古巴政府捐贈的新一批抗疫物資20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完成交接。中國駐古巴大使陳曦、古巴外貿和外國投資部第一副部長安娜·特蕾西塔·岡薩雷斯、古巴公共衛生部副部長路易斯·費爾南多·納瓦羅等出席交接儀式。
  • 2020新廣告法禁用詞案例
    傳媒內參導讀:本文列舉出50條廣告注意事項,並整理了新廣告法頒布後的違規違法案例,以此提醒大家謹慎創作。 2015年新《廣告法》頒布,2018年重新修訂,雖然條款中規定了廣告中不得出現的情形,但其實並不是非常好操作,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法律條款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 所以這次我們搜集整理了新廣告法頒布後的違規違法案例,方便大家理解。
  • 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
    原標題: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今年以來,「新基建」頻頻出現在媒體和熱搜上,成為疫情下各地推動經濟快速恢復發展的「利器」。其中華為、創維、康佳、TCL華星光電等一批深圳企業,不僅在8K自主技術研究及落地應用上位居全球前列,在8K領域的布局步伐也不斷加快,有力帶動了深圳8K產業的整體發展。此外,深圳還在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充電樁、數據中心等領域全面發力。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深圳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首批85個新基建項目,涉及投資共40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