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芝蘭之心 化禪意之境——品讀澤宇君

2021-01-07 文化前沿

傅澤宇,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協理事、行書委副主任,信陽市文聯副主席、書法家協會主席,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書畫教育中心主任,信陽師範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協「書法家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河南省文聯「優秀文藝志願者」,信陽市「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優秀社科專家」「信陽文化名家」。

與澤宇兄交遊近二十年了,很想寫點文字表達一下我對其人其書的內心認知,但總是難以下筆,原因是:其一,朋友評述他的文章很多,留給人們的印象是大鬍子澤宇,性情豪爽,善飲酒,書藝精良……其二,我自認為還沒讀懂澤宇兄,儘管近二十年來我一直在讀他——而不是看他,但他身上具有的特質或書中潛藏的味道,一直令我如品茗一般,入口清雅綿長、細品回味悠遠。

先說其書。

澤宇是位書人——我不願用書家稱謂他。我眼中的書人,即為平凡之人但卻浸淫於書中,渾身散發著書之韻味。此之書,乃文化之書與藝術之書之綜合也。

澤宇先生早年習書,從清人金農隸書入手,取法高古,獨闢蹊徑。早年見他作金農漆隸,不是一味遊走於濃墨厚筆中「刷字」,而是於行筆運墨之間將自己想對金農說的話化於筆端,且不重外在語言的表白,而重內心世界的自言自語。因此,傅氏「漆隸」,在外貌的形似之中,於神則更多了幾分對金農傲骨如梅的理解,清雅似蘭的內化。金農之書外貌稱奇,蓋因其有曠世之才而不慕時人流俗之風,故其「獨持偏見,一意孤行」。然其稱奇處世人往往只觀其表,澤宇兄則從其細節之處,上溯至晉唐遺韻,從而使其書形神俱佳。正是他能將晉唐之法融於「漆隸」之中,方使得其中年轉而習「王」、融「蘇」之後,直入「王」「蘇」神髓,繼而自成風流。

澤宇2000年以後始習行書,從米芾入手,然後追溯「二王」,初始階段便於字形字勢立意上取「米」之奇與「王」之麗而中和之。可以看出,他習書不是一味於技、於法用盡匠心,而是透過書家精神世界觀其神髓,此可謂書家與書匠之別也。近年他又深入到蘇軾的文化世界之中,精研蘇軾之書,他融「蘇」於「王」之中,以「王」為底、為韻,以「蘇」為修飾,將蘇軾書法的重按、重轉與輕連、快帶融於王羲之書法平穩結體、平實行筆、細膩抒情之中,實乃匠心獨運。觀澤宇兄近年之書,似「王」又似「蘇」,「王」之結體中往往靈感乍現地,來一筆「蘇」之點畫,浪而不漫,麗而不豔,如此結合,非深厚功底與創新精神無可為也。

習書人往往認為,蘇軾書法與王羲之書法似乎沒有淵源關係,二者似乎不可兼容,但這只是表象,就字形來說,二者沒有多少交集,但其書法追求,一為尚韻,一為尚意,可以說尚意是在尚韻基礎上的升華,若無韻,其意則乏味。澤宇深入地看到了這層獨特的審美關聯,而在書法實踐中將二者無縫對接,快哉,妙哉!

作為書人的澤宇,習書是日課,讀書似散步。他好讀書,且所讀之書多文化經典。詩詞古文自不待言,諸子、《易經》亦常誦讀,中醫、禪宗之文也在其涉目範疇。澤宇讀書,好讀繁體之書,他認為,習書不研字不足為書人,研字不知書只能是匠人。懂字看似容易,若要從文字演繹脈絡弄明白其源流與形、音、義演變,實則難矣。古人習字從識楷、篆,演《說文解字》、《字林》起步,今人將此學問叫做「國學」,澤宇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不應將懂點古文字、《易經》,簡單看成「國學」,所謂「國學」,乃中國文化、學術之精華也。

作為中國人,學好漢字是天經地義的事,今天的孩子寫不好漢字,不懂漢字之美,甚至提筆忘字,這種境況令人堪憂。澤宇是一位教書先生,他認為教書之人必先做一個讀書之人,只有多讀書才能教好書,只有讀懂書,才能做好人教好書。因此,他讀書範圍之廣、領會之深,常常令我驚嘆,我雖為學習中文出身,但他閒談之中脫口而出的古詩句、古文經典之句,往往令我不知出處。他對中醫、養生知識的理解,對禪宗佛理的理解往往不同凡響,這些均得益於讀書多之故。讀書對書法意義重大,許多人都能認識到,人書俱老實質上是隨著年齡增大、閱歷深入,書法方可老到,其實徒有閱歷而讀書不夠,思想則不會深刻,對書法文化的精神領悟亦不能深刻。澤宇充分認識到了其中的意義,漸漸將讀書化為生活的一部分,象人們散步一樣,是閒情的樂趣,而不是刻意追求長生的任務。

再說其人。

澤宇兄身材魁偉,美髯長鬚,雙目炯炯。他性情豪放,善飲酒,喜品茗,這些都是大家共知的,是其多彩生活的一部分。這裡我想說說他業餘生活的其他獨特而精彩之處。

其一,他愛蘭且善養蘭。他的工作室內,有幾十盆品種不同的蘭草,均以上等紫砂盆栽種。對於這幾十種蘭草,名稱、習性,何時澆水施肥,何時通風日曬等均瞭然於心。他養的蘭草,我不能用茂盛形容,而是覺得這些蘭草很有靈性,它們總是充滿生命張力地與澤宇先生相伴,其寵辱不驚的君子之風,瀰漫空氣中的絲絲幽香,總能令人情操不受汙染,令人的境界不自覺之中升華。我曾請教於他,我家養的蘭草為何多年不見開花,他給我講了很多道理,印象最深的是,蘭為花中君子,所居環境要乾淨,澆水要用清水,要保持通風,空氣清新。原來他是將養花和做人的修養聯繫在了一起,並且,我不認為這有什麼牽強。

其二,他愛石且會養石。澤宇兄是個「玩」家,無論何時何物,他一經愛上,便能從理論上講出很多道理,這些道理往往歸結為與做人的道理如出一轍。前幾年他戀上了揀石、藏石、養石,一段時間裡,每至周末均要驅車幾十公裡在山間河溝中穿行覓石,及至覓到一塊好石頭,叫上三五好友,泡一壺老茶,且品且評,然後再小酌一番。他認為,中國人歷來有比德於自然美物之雅好。如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辛稼軒「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人能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自然景物也被賦予了人的精神與品格。石頭的穩重、磊落、堅定乃至玉的「五德」,都是人長壽、堅貞、不屈和仁、義、禮、智、信的象徵。因此,人們將美好的品格、德性投射到石頭中,使之成為精神與美感的綜合體,所謂「一丘藏曲折」,「一花開見人生般若」,「一拳石藉天地之道」皆是。他經常獨自一人撫石而坐,久之,石皮如玉,性靈活現。他曾說,石再好也要養,像人一樣,天分再高,如不學不養,則泯然眾人也。

其三,他愛茶且善治茶。澤宇曾經說過,他所愛有三「老」——老紙、老酒、老茶。關於茶,他對老普洱心有所屬。他藏有幾十罐老普洱,有的是他親自去雲南採的,有的為朋友所贈。每團茶都用乾淨透氣的土紙包裹,置放於通風之處。他治茶頗有心得,且茶具亦是講究,對什麼季節品飲什麼茶種,什麼品種的茶,用什麼樣的水和什麼樣的茶具都有理論,且有出處。因此,他治出的茶味道總是與一般人治的茶有別。他治茶的體悟是,水要活,器要潔,室要靜,人要恭,心不能急,飲不宜暴,且飲且品,方得其中滋味。

澤宇先生還有很多其他愛好,比如愛瓷且善畫瓷寫瓷,愛文玩且善選文玩等,此等愛好,皆文人雅好。他平常不抽菸、不打牌。為朋友寫字不談錢,他的生活比較簡單,清靜是其生活環境,也是其生活態度。他的所有愛好皆發乎心愛,絕不是附庸風雅,他所有愛好的核心,在於一個「養」字,即養身、養心、養學、養書。

書法既為文化,欲使其如陳年老酒一樣耐人品味,必滋之養之,不然,它只是一技而難成藝。澤宇兄之書,含芝蘭之心,得禪宗之境,清靜而不寡淡,多彩而不炫目,書如其人,人如其書。(劉根禾 信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院長)

相關焦點

  • 組圖:禪意佛心-品讀著名畫家侯立遠的水墨畫
    當今世界喧囂浮躁,尋方外之去處易,覓寸心之淨土難,而侯立遠先生的水墨畫作在尺幅間營造了一方心之淨土,詩之追逰,可涵養純淨觀者之心,可棲息自由飛縱之靈魂。第三系列的《堂皇青綠·雲明山淨》是侯立遠先生在繼承中國傳統青綠山水畫的優良技法上,融合自已幾十年來對大自然的寫生揣摩,意與古會後的心得再現。
  • 芝蘭之室,鮑魚之肆.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故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譯文:孔子說:我死之後,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問:「為什麼呢?」
  • 蘭花:王者之香,君子之品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蘭花被稱為國蘭,有王者之香,君子之品,不僅能愉悅感官,更可寄以心曲。蘭花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04說蘭,嘆得清氣在心間孔子說: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
  • 禪意攝影,感悟清雅絕塵的東方之美
    禪意攝影,感悟清雅絕塵的東方之美 2020-12-2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權力的遊戲》|七大王國之北境王國
    想必大多數人追過《權力的遊戲》(以後簡稱《權遊》)或者正在等待馬丁老爺子《冰與火之歌》書的後兩部,看過,除了震撼恐怕就是複雜的人物關係和家族交織的命運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饅頭一哥將會陪伴大家一起重溫《權遊》。
  • 所謂禪意,講究的是空無之境,空無一物之中,卻可心生萬物,無形無界...
    所謂禪意,講究的是空無之境,空無一物之中,卻可心生萬物,無形無界之中,卻可頓生萬千形狀。本案禪意茶室設計,在於去除繁華,返璞歸真,通過無形之美,弘揚精神至高境界。
  • 具有陽剛之氣的男寶寶名字
    男女名字的主要區別總的說來,男名具有陽剛之氣.且看小編給您介紹一些具有陽剛之氣的男寶寶名字. 具有陽剛之氣的男寶寶名字宇浩 宇:字意五行:土。屋之四垂為屋簷。又上下四方亦曰宇。浩:廣大。五行屬水。振軒 振:舉救之意。清雅多才,溫和賢淑,雙妻之格,中年成功隆昌,二子吉祥之字。
  • 蘇州桃花源別墅裝修 氣派禪意中式生活
    獨墅湖的名稱十分有趣,仔細一讀,與「讀書」諧音。湖的周邊有很多所高校,頗有文化氣息。這就給天然形成的湖水更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共同組成了這一帶無可比擬的氣質。顧名思義,「禪修」是以禪修心,是心靈的培育。需要外界環境的安然純淨,遠離塵囂與鬧市,只為得一處讓吾心安寧之所在。
  • 終無心外之境,亦無境外之心
    無論是西方淨土宗,還是佛心宗,都不在以追求逍遙自適的自然之境。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澄明無垢的清淨之境。這種轉變,象徵著向早期禪宗及傳統佛教回歸的傾向。所謂境界,這裡是指心靈的境界,即心即境。終無心外之境,亦無境外之心。
  • 素心若簡,自有芝蘭之香
    素心若簡,即擁有一顆樸素簡單、純淨真誠的心,平淡對待得失,冷眼看盡繁華。心一簡單,生活也就簡單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懂得知足;心一簡單,就知足了。人活到極致,並非走向複雜,而是回歸簡單。人,存一點素心,心簡單了,世界也就平和了。世事之所以繁雜,是因為人心出了問題。人心有太多的欲望,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時,人心就開始浮躁,正所謂「躁生百端,困生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塵世的風景有萬千,你我皆是匆匆行人。
  • 冀少峰:澄明之境——讀沈勤的畫
    由此,閱讀者才真正能感知體察到沈勤視覺圖像背後所傳達出的那種「情感之初的真切」及似乎「聽得見哭聲」的痛徹心扉的痛……沈勤的視覺思考悄然觸及到了學界所熱衷探討的「從去傳統到再傳統」「從去中國化到再中國化」這樣一個文化命題。        沈勤屬於那種無傲氣但絕對有傲骨的視覺知識分子類型,在他身上有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浸潤在骨子裡的驕傲情懷,這也導致他的視覺圖像世界帶有一種孤寂、孤絕和不同凡響。
  • 大隱於市,禪思為境,極致之味
    眼中風景,境由心生。不以香氣誘人,更以禪思為境。傾盆暴雨 & 藍天白雲,聯袂出演火熱七月。稻,五穀之首。好米,方得好飯。日本的女皇米,米中極品。釜飯,日料傳統炊飯之法。堂食現炊。先小火,再大火,再小火,最後燜焗,直煮到粒粒分明,幽香襲襲。櫻花蝦、黑松露,主題變化無窮。
  • 澤火革——革命之卦
    澤火革,第四十九卦,前為水風井,後為火風鼎。革卦之「革」指向「革命」,無論是從象上看,還是從辭上看。先來看卦象。澤火革,下卦為離,離為火,上卦為兌,兌為金,卦從下往上發展,又「炎上」乃火之本性,二三四爻組成巽卦(下互卦),巽為風,火中有風,火借風勢更是勢不可擋,此卦完全一派火熔金之象。
  • 尋一處詩畫之境,品一味茶香淡然
    尋一處詩畫之境,品一味茶香淡然 炎夏熱如煮,
  • 【魔道小番外】寫給江宗主和澤蕪君的信
    他說的沒錯吧,不過若你聽到肯定會反駁,「嘁像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溫柔」哈哈,宗主啊,你總是樣嘴硬,你總希望只留給別人冷峻沉穩的一面,可是啊,當我讀懂你的時候,就發現我們宗主啊,是刀子嘴豆腐心,滿腔熱血經你表現出來就別彆扭扭了。
  • 執迷妄念,心隨境轉;破除執念,境隨心轉
    世間萬相皆由心生,心是個口袋,什麼都不裝時叫心靈,裝得太多就叫心事。心裡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越不快樂。痛苦與歡樂都是心靈的折射,就像鏡子裡面有什麼,決定於鏡子面前的事物。煩惱和痛苦是心與境接觸後所產生的情緒作用,其並非一定都是從外境生起的,有時是庸人自擾。生活中,我們所有的情緒都來自沒有邊界的頭腦幻想,人無意識中的緊張焦慮,都來自無意識的幻想,幻想的世界裡沒有現實邊界,沒有客體的存在。每一段痛苦都對應著一份執念,導致痛苦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們對某件事物的執著。
  • 【莊·弘】翡翠藝術之旅設計賞析
    何其有幸,與君同行;沿途風光,邀君共賞!眾籌階段說明4月20日,在429位股東的見證下,508股認購完畢,莊家·弘作翡翠眾籌招募圓滿完成。歷經五月的知識分享,與六月的雕刻設計探討,目前所有原材料的講解、分解、設計均已完成。七月即進入雕刻分享階段,作品評獎與拍賣將緊隨其後開展工作。作品設計賞析冰陽綠
  • 火影SCP之——宇智波佐助
    火影SCP系列,以火影人物為收容對象,儘量模仿scp官方語言對人物進行描述,也是腦洞大開的一個系列~大家有更好的想法,可以留言參與討論哦~scp—HY—3"宇智波佐助"項目等級:Safe(事件scp—HY—3—K中被重新評級為Euclid)特殊收容措施:對象必須被收容在一個高
  • 227.色陰魔境—色陰區宇【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F2詳分五魔境相(分五)G1色陰魔相 G2受陰魔相 G3想陰魔相 G4行陰魔相 G5識陰魔相 G1分三H1具示始終 H2中間十境 H3結害囑護 H1分二I1始修未破區宇 I2終破顯露妄源今I1     【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
  • 《西遊記》原著品讀之——送行猴王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央視版《西遊記》最貼近原著意趣,讓人覺得真實親切能夠沉浸其中,但影視化的呈現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即使是央視版《西遊記》,也有很多原著中的細節沒有呈現給觀眾,想要了解其中真意趣,還是應該讀一讀原著。 《西遊記》第一回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其中在群猴送行猴王前就有不少有趣的地方,下面就羅列幾處和大家一起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