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瓊林
古之孩童啟蒙讀《幼學瓊林》,今之職場青蔥成長找瓊林。
職場不易,且行且珍惜。我願陪你走一程,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精彩職場。
小時候,我們總會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小廟,廟裡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薩案桌上的淨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不久,來了個瘦和尚。他一到廟裡,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瘦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隻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後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裡沒水。小和尚和瘦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誰也沒水喝。
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現象呢?不應該是人多力量大,有更多水喝才對嗎?
這則故事實際上蘊含了管理學中的3個效應:社會惰化效應、搭便車效應、傻瓜效應。
01社會惰化效應
與單獨工作時相比,個體在群體中工作時減少努力的現象被稱為社會惰化。當只有一個小和尚在小廟裡的時候,小和尚十分勤奮,然而,之後瘦和尚加入後,小和尚和瘦和尚都不願意多承擔,於是努力程度減半,從挑水喝變成了抬水喝,再後來,又加入了一個胖和尚,三人努力程度又降低到了零,最終出現了三個和尚都沒水喝的局面。
民間還流傳著很多類似的寓言故事,諸如「龍多不治水」「兒多不養娘」等,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當多個人組成一個群體之後,群體績效低於所有個體績效之總和,即群體產生了社會惰化。
團隊合作的一個基本規律:當人們在團隊中工作時,往往不如他們單獨工作時那麼努力。一方面,團隊總績效確實在隨著人數的增加而遞增;另一方面,團隊績效增加的效率卻隨著人數的增加而在遞減,一個和尚可以努力地挑水喝,2個和尚就變成了抬水喝。
02
小和尚最初十分努力地挑水給自己喝,可後來加入的瘦和尚卻想不勞而獲,搭小和尚的「便車」,於是小和尚覺得自己被瘦和尚當成了「傻瓜」,小和尚就會減少努力。這樣,小廟裡的和尚就從挑水喝變成了抬水喝。這裡實際上就涉及管理學上的兩個效應:搭便車效應與傻瓜效應。
當群體成員試圖佔他人便宜,想不勞而獲時,就出現了搭便車現象,就像那位年長的和尚一樣。有時,這一佔便宜行為可能也並非個體主觀意願,只是個體覺得自己勢單力薄,在群體中即使努力也不會對群體產生多大的貢獻,所以就乾脆不努力了。
在一個群體中,如果有人搭便車,那麼對那些被搭便車的成員而言就會覺得不公平,自己的努力被不勞而獲的人據為己有了。於是,他們就會有一種自己被當成了努力為他人作嫁衣的「傻瓜」,久而久之,這些成員傾向於減少努力,或者逃離這一群體。
人群越大,產生搭便車心理的人也就越多,被搭便車的人減少努力的可能性也越 大,就這樣,整個群體的績效就都被拉低了,可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03社會惰化與內在動機
人的動機分為三個大的類別:無動機、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
如果能提升工作的趣味性,讓個體喜歡工作本身,如探索類工作,那麼工作本身就具備了內在動機前提;如果工作本身趣味性不高,但是能給工作本身注入價值和意義,就像告訴虔誠信教的教徒,他的搬磚是在修建神聖的教堂一般,同樣能讓工作本身接近內在動機狀態;
而如果工作本身既無趣,也不能注入價值和意義,那麼剩下的就只能是外在驅動了,也即通常的胡蘿蔔加大棒模式。胡蘿蔔加大棒模式的大弊端就是,員工對金錢的渴望是無止境的,就像吸毒一樣,初期少劑量的毒品都能讓他飄飄然,之後對毒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直至最後對大劑量的毒品也表現出麻木狀態為止。
做枯燥乏味的工作時,身邊要沒有眼睛盯著,沒有人圍觀,工作成果如果不能被評價,個體就傾向於偷懶,這就是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所說的「陳洋工」現象,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說的「人性是懶惰的」緣起。
在這種場景下,一個人時的績效努力程度要優於把它置身於一個群體中。當個體鑽入群體懷抱時,個體仿佛找到了一個安樂窩,傾向於做「南郭先生」。
但是,相反的情形卻也無處不在。例如在網路遊戲中,為什麼置身於群體之中傾向於「偷懶」的個體,在遊戲場景下卻反而更加努力了呢?這說明,除了本身工作的趣味性可以增強人做事的動機以外,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也能增強工作的趣味性。
如果工作本身是無趣的,做工作的人之間又沒有適當的有意義的聯結,個體自然是能偷懶就偷懶,更多人組成的群體就意味著可以偷更多的懶。
但如果工作本身是有趣的,或者即使工作本身是無趣的,但一起做這項工作的人之間可以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和聯結,那麼更多人的加入,只會激發個體更多的內在勝任感,也會培養個體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個體的努力程度,個體在群體中會比單獨工作時更投入。
以上內容來源於《績效使能:超越OKR》一書,通過以上的內容,讓我們能夠看清楚身邊搭便車的人。工作中,要儘可能遠離搭便車的人。
持續不斷的學習是這個時代最有競爭力的武器。
如果你覺得文章有啟發,請分享給你關心的人。分享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