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物伊索寓言,伊索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小時候經常看《伊索寓言》,不就是講動物的故事嘛,現在反而覺得意味頗深。大家都知道伊索是什麼樣的人嗎?先說一下伊索寓言引入國內的時間,伊索寓言第1次出現在中國,是明朝的利瑪竇譯介的,利瑪竇是一位天主教父。第2次是比利時的金尼閣,1625年口述,張賡記錄的。
第3次是在1837年,傳教士翻譯,譯名為《意拾蒙引》。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意拾是伊索的音譯,蒙同懵,就是指引小孩看的書。中間伊索寓言被禁過一次,明朝的一位官員,覺得伊索寓言故事立德那些餓狼,仿佛在說自己。一怒之下,這本寓言就被禁了。
《伊索寓言》第4次出現在中國,是在20世紀,由林紓編寫的,這部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說到這部寓言,我們不得不提到伊索這個人。伊索是不是真實存在,無人可知。他的出身,最著名的有兩個版本。第1個說伊索是一個醜陋的牧羊人,說起話來也有些結巴。
在他居住的地方有一座赫爾墨斯的廟宇,有一天他拿著羊奶和蜜糖,去廟宇裡請求赫爾墨斯給予他智慧。你可能要說了智慧神不是雅典娜嗎?這點怎麼說呢,一個神管著很多事情。我們都知道,神也是貪財的,有很多人帶來了黃金和珠寶。赫爾墨斯給所有人都分配了智慧,到了伊索這裡,看他雖然給予的東西不多,但是還算真誠。
赫爾墨斯想了好久,想起小時候給自己講故事的時間女神瑞亞。瑞亞經常給他講動物的故事,赫爾墨斯對伊索說,雖然動物的故事不是最好的,但是那是所有故事的基礎。就這樣伊索得到了智慧,還有一種說法,在《伊索的一生》這本書裡講到的。
說伊索是個哲學家的奴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伊索得到了自由,憑著他的聰明,答對了別人不會的題目。後來伊索遊歷希臘各地,希臘的王讓伊索去德爾菲這個城市,大家都知道德爾菲被譽為世界的中心。起初阿波羅是變成海豚,指引著人類發現了這座島。dolphin就是德爾菲的音譯,所以這座城市供奉的是阿波羅。
伊索在這座城市裡,他是寫諷刺寓言的,所以城市的人都不喜歡他。在他臨走的時候,在他的包裹裡放了金碗,以此污衊伊索的名聲。後來伊索以死明志,並詛咒這座城市,後來德爾菲真的發生了瘟疫。宙斯說這是你們對伊索的不公平待遇,這些只是傳言。伊索是不是這樣的人,無人可知。但是他的作品很多是用來諷刺阿波羅的。
大家還記得伊索寓言裡,阿波羅和宙斯的比賽嗎?在伊索寓言流行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2500-2600年,這時候希臘信奉的就是阿波羅。而且兩個故事中的伊索都是平民,最接地氣的人。所以很多人覺得伊索寓言就是用來批判權力獨裁者的。就說到這吧,估計也沒人看,喜歡伊索寓言的請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