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招聘顛覆傳統招聘,35歲+才是新經濟時代「搶手」人才

2020-12-22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原標題:社交招聘顛覆傳統招聘,35歲+才是新經濟時代「搶手」人才

  35歲的職場困境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如何在這個敏感的年齡避免被淘汰已經成為很多人焦慮的心結所在。

  作為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的創始人兼CEO,作為資深職場觀察者,林凡在36氪「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上發表了「新經濟時代,35歲才是王者」的主題演講,在林凡看來,新經濟趨勢之下,35歲職場人反而會成為企業追捧的人才。

  這似乎和主流思潮唱了一個反調。但我卻從中看到了一個全新圈層被打破。脈脈用社交招聘解決35歲職場問題,恰恰和當下的萬物社交化趨勢暗暗吻合。當各個領域從電商到賣菜都開始被社交重塑的時候,招聘也迎來了自己的社交時代。

  所以當林凡表示「社交招聘將顛覆傳統招聘模式」的時候,業界聽到的不僅僅是野心,還包括變化中的趨勢。年齡不是問題,35歲求職難根源在招聘方式局限性

  35歲的職場問題客觀存在,確實一些大廠的HR在簡歷篩選的時候看到35歲甚至臨近35歲的候選人,會直接Pass。

  但林凡卻表示,時代正在變化,那個只靠一個車庫裡面的天才想法就能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傳統行業背景和新的網際網路技術相結合的新經濟時代正在到來。

  他舉了一個網際網路金融方面年輕人創業失敗的例子,本質上不是技術和幹勁的問題,而是對行業和政策的理解不同。而在另一個新零售的創業失敗案例中,則是年輕人忽略了基層零售渠道管理的殘酷性導致了失敗。這些傳統行業的網際網路升級,絕不是憑藉996、靠敢打敢衝就可以完成的。行業經驗和管理經驗,成為項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年輕人的優勢確實明顯,但35歲之後成熟職場人的經驗和項目管理融合的能力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二者的融合協作,是新經濟時代的一個大勢所趨。

  對於職場人來說,這實際上也給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35歲之前大家拼的是體力;而35歲之後,就要靠經驗和資源吃飯。完成這兩種能力的積累、銜接和轉化,是普通人在職場能夠持續發光發熱的關鍵。

  脈脈發布的《中國數位化人才趨勢2020》報告亦證實了這一點,從崗位角度來看,35歲以上的人才在項目管理、綜合管理上佔比很高,這類崗位特別需要十年以上經驗的人才,35歲在職場上事實上正是一個黃金年齡,這個趨勢在未來十年會越來越明顯。

  為什麼這麼一個黃金年齡卻在職場上不吃香,乃至要焦慮了呢?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求職通路方面出現了問題。

  一份數據統計表明,因為疫情原因,企業招聘的渠道正在發生變化,在線招聘、內推、社交渠道出現了增長,而其他渠道則出現了萎縮。

  這其中,內推我認為也是一種社交推薦,它和社交渠道招聘加起來份額幾乎和網絡招聘持平。考慮到網絡招聘主要解決的是基礎崗位的問題,事實上,35歲之後找工作的核心渠道就是內推、社交渠道以及更為高端崗位的獵頭了。

  從這個結論中我們大概也可以看到現在30+找工作困難的另一個原因,85後、90後們的社交越來越網絡化和文化圈層化。一起玩遊戲,看漫畫的朋友顯然對你的求職很難有所助力,在這種社交孤島上,自然會影響職場獲得崗位的能力。

  假如一個人沒有辦法在社交上出圈,那麼35之後的求職路徑就會阻力重重。我自己有一個親身的例子,我當年能夠破圈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完全是因為微博上的內容引起了大佬的注意才破格入職的。社交平臺在職場上的價值一直非常重要,但在行業中,很多個案是沒有辦法複製的。

  大家需要一個專業的以職場身份為標籤和紐帶的職場社交平臺,用於拓展自己的社交半徑,與行業內人士建立聯繫,尋求機會,現在脈脈正在成為這樣一個平臺。

  也就是說,「我在脈脈上有人」或將成為職場人不懼年齡、永遠「搶手」的關鍵。

  (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新經濟時代機會來了,求職與招聘的模式之變

  事實上,招聘行業的形態一直在突破,從早期海投簡歷的招聘三門戶,到後來的拉勾網和BOSS直聘,我們能夠看到招聘形態不斷變化。

  拉勾網本質上還是一個低配版的獵頭平臺,而BOSS直聘直接和老闆談的本質也是增強了社交屬性,跳躍了海投簡歷篩選這個環節。二者都算是在招聘方面做了大幅的改良,但距離社交招聘,中間的距離還是比較遠。

  脈脈本身就是一個職場社交平臺,在2013年上線之初,就在國內首次提出了「真實職業形象」與「人脈共享」概念,利用科學算法打通「同事、同學、同鄉、同校、共同的朋友」五同關係。

  在2020年的不確定性之下,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更加意識到了提前拓展和儲備人脈的必要,在脈脈上塑造個人職業形象,與不同企業提前建立聯繫,伺機而動。

  2020年6月,脈脈對外公布,其實名註冊用戶數量達到1.1億,在艾瑞數據的「職場社交」賽道中,脈脈位居鰲頭位置。

  林凡表示,脈脈一直針對中國職場、中國新經濟領域去提供產品和服務,包括職場社交和招聘服務,幫助職場人更好的工作,工作得更好。

  對於大多數職場人來說,更有體感的還是脈脈的內容社區,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公司的吐槽、介紹、八卦、福利,已經是各種萌新去了解公司,以及各種高層人士相互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平臺,實現了真實的職場人產生真實的有價值的內容,這樣的內容社區打造與呈現,非常難得。林凡將這種氛圍的形成,歸結為「職場人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需求滿足。

  職場人士需要的信息、資源、社交,甚至煩惱和吐槽都會在這裡獲得一個充分滿足,各種職場包括公司、學校圈層形成之後,也形成了非常好的討論氛圍。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自然就長出了各種招聘和內推的需求。

  當脈脈上新經濟行業的頭部公司中,活躍用戶的增長幅度達到200%-300%;招聘業務的收入相較去年同比增長達300%的時候,林凡意識到,新經濟時代的機會來了。

  據悉,中國在線招聘領域一年的收入規模在100億元左右,而獵頭的收入規模大概在1300億至1400億元左右,可見中高端招聘遠大於普通招聘的需求,換句話說,35歲以上的中高端人才的職場招聘是一個真正的金礦。當代頂級企業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指出,一家企業的生死,是由20%的員工決定的。

  企業深知人才的價值,也願意花大的價錢去引進人才,我們不能因為失敗者的抱怨而認為35歲就該被淘汰。

  事實上,每個年齡都會有人被職場無視甚至淘汰,最終能否持續精進、成為了不起的職場人,主要還是取決於兩點,一,你是不是真的擁抱時代,並具有「搶手」的核心能力;二,永遠和職場和行業環境之間的互動,換句話說,讓更多的企業可以認識你,找到你,認可你。

  如果你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平臺拓展人脈,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你的才華、能力和特點,就會有更多的職場機會選擇,那麼無論身處哪個年齡段,找到全新的騰飛機會也並非是一件難事,甚至,會有好機會主動來找你。

  對於企業來說,能夠找到更好更匹配的優質員工,是永遠在競爭中屹立不倒的長效法則。兩相碰撞之下,再加上新經濟大環境的驅動,加速了企業對跨界人才、成熟人才需求的持續增加,35歲成為職場新王者,會成為下個十年的主旋律。脈脈要靠社交顛覆傳統招聘平臺

  林凡認為,下一個十年,職場社交肯定會顛覆掉傳統招聘平臺。

  按照林凡的邏輯,脈脈的勝算主要集中在幾個關鍵詞所代表的核心優勢,第一個是高頻,招聘網站和相親網站很像,都是一錘子買賣,找到工作或者找到對象之後,大家就不會再來了。

  而職場社交平臺則完全不同,很多用戶都是從即將步入職場、找工作、職場就職期間,都會一直在職場社交平臺上交流,覆蓋整個人才職場生命周期。

  第二個關鍵詞是獲客成本,招聘網站要不斷打廣告增加知名度來獲客,而用戶求職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不會再停留。社交平臺則是眾所周知的流量成本窪地,用戶不僅會長期駐紮,而且還會帶更多朋友同事來一起玩,所以從長期來看,脈脈的獲客成本優勢非常巨大。

  第三則是用戶構成,脈脈用戶主要為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人才,這恰恰和獵頭的主要市場有所重合,所以這是最有價值的一批用戶群體,但這批中高端人才並不是主動求職者,特別是在不確定之下,會處於「被動求職」的狀態。

  因為,向他們展示公司實力、與他們建立聯繫、儲備中高端人才,才是企業獲取人才的關鍵路徑。他們每年跳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會十分巨大,而且對平臺會有認可度和依賴性。

  從這三個角度來考慮,我們會發現,社交招聘的平臺已經成熟,人員也已經齊備,剩下的就是脈脈如何不斷的開發全新的產品和工具,以及滿足大家招聘的細分需求。

  目前脈脈已經邁過了社交平臺的第一個門檻,用戶量過億,一般社交產品達到了這個量級,基本就可以認為具有生態建設和自行增長的能力。

  在2020年中,脈脈通過同事圈、行業圈、專業圈等圈層的建設,以及二線城市的崛起也獲得了非常大的成長助力。如果想要真正在社交招聘上做起規模,我覺得接下來比較關鍵的是去完善脈脈在招聘方面的流程和產品構建,能夠把招聘和社交無縫融入,讓招聘和求職在社交場景下變得更加自然和順暢,形成全新的招聘玩法。

  (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

  通過社交平臺的背書,打造一個全新的「社推」渠道,結合新經濟時代人才缺口的巨大推動,讓脈脈成為招聘領域的重要玩家。

  不過林凡的野心不僅如此,他表示,「更大的爆發還在後面。招聘只是社交過程中間,展示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服務,未來還會慢慢「長」出更多的針對職場人和企業的服務。據此來看,以職場為切入點搭建的社交版圖正在不斷擴建。一切才剛剛開始。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脈脈林凡:職場社交平臺將顛覆傳統招聘模式
    從人才角度來看,經常有朋友跟林凡吐槽說,工作了五年以上,35歲中年危機了,好像都沒有獵頭來找他了,感覺很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是不是被時代淘汰了。林凡則建議朋友在脈脈上公開職場身份並寫上一些彰顯工作經驗和能力的動態內容,讓朋友驚喜的是,很快企業就主動找上門了。
  • 脈脈創始人兼CEO 林凡:新經濟時代,35歲才是王者|WISE2020 新經濟...
    脈脈創始人兼CEO 林凡在大會上發表演講,他提到:在新經濟變革過程中,特別是在網際網路和各個行業結合的過程中,35歲的人和比35歲更大的人,才是新經濟未來的主力。35歲+ 是新經濟未來的主力新經濟時代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是不是像很多人思考的那樣,在這個時代,到了35歲就沒有什麼機會了呢?
  • 數位化招聘|數位化時代人才招聘的轉型與發展
    在這種轉型的過程中,除了建立起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平臺來更好地完成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人力資源部門還需要協助建立起數位化的工作環境,採用更有效的技術來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因此,人才招聘工作在這種背景下亟需轉型與發展。
  • 2016屆校園招聘:IT畢業生火爆搶手月薪上萬
    ▲本次招聘會IT類人才仍搶手  2016屆校園招聘:IT畢業生火爆搶手月薪上萬  昨日下午,廣東省服務外包人才供需見面會在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舉行。在網際網路+的熱潮下,IT類人才持續吃香,薪酬也水漲船高,不少企業都開出3000~5000元/月的工資。該校招就處負責人表示,有學生一畢業就能達到月薪上萬元。  昨天的招聘會共有164家招聘單位入場,提供崗位逾5000個,約2490名畢業生入場求職。其中IT類公司佔據一半,提供超過三分之二的崗位。
  • 「雲端招聘」是用數字信息發出的人才「邀請函」
    (5月8日 中國組織人事報)今年的人才招聘呈現了一大亮點,就是從傳統的線下招聘走向了線上招聘。線上招聘不再簡單地局限於投遞簡歷,更在於通過屏對屏、點對點的方式,實現了招聘的新升級,以「雲端招聘」「空中招聘」的新模式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新冠肺炎疫情下,招聘和求職出現了雙變化。要更好地為企業選人才、為人才選企業,就需要搭建橋梁,提升人才的使用效率。
  • 連鎖零售招聘新玩法:巧用Moka招聘管理系統 玩轉社交裂變
    近日,針對連鎖門店招聘需求,Moka再次升級招聘新玩法,巧用門店地理位置服務,玩轉門店招聘的社交裂變,填補門店招聘數位化的空白。此次升級,是針對門店招聘主要通過內推和到店投遞的場景,讓門店利用天然的地理位置網絡效應,放大內推和到店簡歷的能量。門店裂變式招聘的機遇與挑戰社交裂變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獨特的商業模式。當移動網際網路遇到連鎖零售,店員、導購們都學會了用社交裂變方式帶貨,獲得更多顧客和訂單。
  • 2家直銷銀行招聘火速開啟 哪類人才最搶手?
    2020年12月獲批的兩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招商拓撲銀行、郵惠萬家銀行近日火速啟動大規模招聘,距離獲批不到十天。作為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的重要試驗田,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有望成為又一人才聚集地。什麼類型的人才受偏愛?你符合條件嗎?招聘簡章或許可以給你提供參考。
  • 高端人才雲端招聘
    本屆人才高交會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打造「網際網路+展會」雙向賦能的新展會模式,除線下展會外,還打造出3D虛擬展館、在線直播、視頻互動等功能的「雲」上人才高交會。大會以「聚天下英才,創深圳未來」為主題,旨在打造人才交流平臺,引進人才來深發展。
  • 香港創科「雲招聘」火了
    創科行業在當前環境下對人才需求不跌反升。新華社記者 盧 燁攝香港數碼港公眾使命總監陳思源說,雖然疫情給不少行業帶來衝擊,但同時讓網上活動更為活躍,促成很多數碼轉型的需要。比如線上辦公為科技方案帶來很大需求,創科行業求才若渴,網上職業博覽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 中石化殼牌:創新員工招聘方式引進人才
    1-10月份,公司共計完成招聘718人次,油站用工中大專以上學歷且35歲以下的人員佔比從上年底的3.8%提升為8%;缺編嚴重的蘇州、崑山區域情況得到緩解,重點大站的高峰期用工得到解決。  H5與海報齊上陣,讓招聘信息看得到。
  • 職力迎新年,尋找2020開始的力量 河南肯德基攜手智聯招聘打造「潮...
    新年伊始,當代青年又開啟了一年一度大型立Flag的儀式現場,隨之而來的還有新的就業挑戰,比如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面臨找工作的壓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要考慮新一年的職業規劃,對大多數95後而言,「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已然過時,每個人都夢想在踏入職場之初就一擊即中找到最心儀的「Dream Job」,這一次,顛覆傳統的肯德基聯合中國領先的職業發展平臺智聯招聘打造
  • 58同城上線電競人才專區,真正懂年輕人招聘的新玩法
    隨著電競產業蓬勃發展,電競不僅需要職業的賽事選手,更需要圍繞電競比賽與運營的一系列人才。而敏銳捕捉到這一人才缺口的58同城,近期上線了電競招聘專區,其背後不僅僅解鎖了招聘的新玩法,更多的精準洞悉了新興行業的人才招聘需求。
  • 大數據改造在線招聘,獵頭價值何在?
    在線招聘、網際網路醫療、在線教育、O2O,這些垂直領域都對「大數據」有著最為直觀的需求。我們接下來仔細談談大數據如何改變在線招聘領域。在線招聘1.0,數據厚積時代中國在線招聘市場可追溯到將近20年前。個人用戶上傳簡歷至招聘網站,企業用戶在海量的個人簡歷中搜尋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勞動力供給方與需求方第一次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對接,在線招聘市場迎來爆發期。
  • Bello倍羅CEO李松毅:用AI技術降低企業招聘成本|WISE2020新經濟之...
    來源:36氪降低招聘成本,助力中國企業實現「人才自由」。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Bello倍羅的CEO李松毅分享了在招聘領域進行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招聘效率的經驗。首先,他提出了招聘行業的痛點: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尋找和篩選候選人並逐一進行面試,時間和人力成本高。因此企業都有有運用技術實現招聘自動化的需求。接著,李松毅分享了Bello倍羅招聘AI產品的研發經驗。這款AI能智能分析簡歷,把人才標籤化,完成人崗匹配,並對候選人進行秒速篩選。
  • 每日優鮮HRD | 如何從甲乙雙方視角看待高端人才招聘?
    作者|NatureW  來源|獵聘人才官(ID:liepinrcg)帶領高招團隊累計招募了200+位高階人才,高端人才招聘究竟有何秘訣?在乙方成功幫助某巨頭引入P11、P10高端人才,如何在激烈的爭奪戰中處上風、贏先機?如何從甲乙雙方角度看待高端人才招聘?
  • 脈脈招聘新思考:求才不能靠運氣,要靠科學
    企業高管和HR們要轉換思路,形成中高端人才招聘的閉環,將人才的「吸引、發現、連接、儲備、沉澱」有效整合。1.傳統招聘模式陷入「走量」困境傳統招聘平臺很難解決企業對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問題。很重要的原因是,中高端人才不願意在平臺裡公開更新簡歷,更不廣泛通知求職意向。
  • 人性化與數位化之間——未來人才招聘的三種模式
    困於家中的招聘經理如何參與到招聘過程中?Zoom訪談是會鞏固還是消除偏見?如果這些挑戰能夠得到解決,未來需要在各大校園裡奔波的招聘人員就會少得多。許多公司將此次危機視為一個機會,可以對自身吸引、招聘和引入候選人的方式進行一番徹底的革新。有些甚至取消了整個人才招聘職能部門。
  • 南通市人才事務所有限公司招聘公告
    南通市人才事務所有限公司秉承「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勞務派遣員工10名,定向派遣至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隊水上大隊工作
  • 首次開啟多地協同「雲招聘」 臨高「文瀾之星」人才招聘模式再創新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日消息(記者梁振文 通訊員劉彬宇)為了吸引和招聘人才,臨高連放「大招」:首次為招聘會注入「人才服務」新內涵、首次開啟多地協同「雲招聘」、首次劃設重點企業(園區)招聘區。
  • 2+N招聘日(周三就業招聘 周六人才對接)
    、收銀員  31.安徽泰恩康製藥有限公司亳州分公司:QA、QC、安全員、搬運工、檔案管理員、機修、生產工人  32.亳州司爾特生態肥業有限公司:搬運工、倉庫保管員、操作工  33.安徽省亳州鼎基鞋材有限公司:包裝工、車縫工、服裝IE員、服裝整燙工、拉布員、臨時車縫工  34.安徽精誠本草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化驗員、普工、銷售員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