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40萬斤洋蔥滯銷愁壞了蔥農

2020-12-28 濟南時報
  

姚玉國向記者展示濟陽區仁風鎮姚家村的洋蔥 新時報記者劉玉樂 攝
  在濟陽區仁風鎮姚家村田地裡,40多畝的優質洋蔥迎來豐收。但受天氣、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姚家村的洋蔥遭遇了銷售困境。經本報牽線聯繫後,目前已有一些企業開始幫助蔥農收購洋蔥。
  16日下午,記者在姚家村看到,大量洋蔥堆在地裡,姚家村村委會主任姚玉國正愁眉苦臉地打電話,「兄弟,我們這裡有40萬斤的洋蔥,能幫我們想辦法賣出去嗎?」姚玉國告訴記者,這些洋蔥屬於村集體共同收入。去年5月份,姚家村內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流轉了村內500畝的土地,其中40餘畝種植了洋蔥,今年受市場因素的影響洋蔥面臨銷售困境,要是再賣不出去,將直接影響村民年底分紅。
  「眼看這幾天要下雨,再賣不出去就會爛在地裡,真愁壞了!」姚玉國皺著眉頭說,今年是他們第一年種洋蔥,本想著能有個好收成,誰知今年行情不好,村民們近一年的心血眼看就要付諸東流。
  「我們的洋蔥是在富硒地裡長大的,沒有打任何農藥,市民可以放心食用。」姚玉國說,洋蔥具有利尿消腫、提神醒腦等功效,目前市場上以黃洋蔥、紅洋蔥、紫洋蔥為主,姚家村種植的主要是紅洋蔥。「我們的洋蔥又脆又甜,營養價值高。」
  經過刨、剪須、分類、裝袋幾道工序,姚玉國和幾個村民忙活了幾天幾夜終於把洋蔥整齊地放在地裡,用黑色的防曬網罩著。「洋蔥最怕暴曬,暴曬容易造成水分流失,口感變差。我們現在就盼著趕緊把這些洋蔥都賣出去,賣完洋蔥就種上玉米。」姚玉國說。
  經本報牽線聯繫後,山東甜妞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甜妞農業)相關負責人司營多次驅車來到田間為洋蔥銷售助力。據悉,作為益農信息社濟南運營主體,在濟南市農業農村局指導下,甜妞農業為促進農產品上行,打通城鄉銷售渠道,搭建農產品銷售體系,積極對接相關渠道,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今天我們預訂4萬斤洋蔥,這不一大早就派車過來拉貨運往濟南的部分超市進行銷售,菜農們真不容易,能幫就幫,這個事我們會一幫到底!」司營說。
  繼萊蕪蜜薯、商河鮮花、濟陽胡蘿蔔、黃河大米等之後,濟南報業營銷中心與甜妞農業聯合開通綠色愛心助農通道,為愛心企業及社群提供質量保證,現呼籲愛心企業購買優質洋蔥。
  如果您有好銷路,或是有意收購這些洋蔥(地頭價僅售0.18元/斤,3000斤起售),請伸出您的援手,撥打濟南時報甜妞 農 業 愛 心 助 農 熱 線 電 話 :15508697399、0531—67976769聯繫我們。 (新時報記者王靜靜)

相關焦點

  • 萬斤洋蔥免費發 蘇寧易購雙線發力為農戶解憂
    這幾天,濟源市五龍口鎮王寨村洋蔥種植戶閆小軍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由於今年洋蔥種植面積增大,價格持續走低,當地出現了洋蔥滯銷的現象,眼看著辛辛苦苦種植的洋蔥賣不出去,愁壞了當地的村民。在當地政府和電商平臺的幫助下,濟源洋蔥搭上了網際網路「順風車」,售往全國各地。
  • 愁壞了!濟源這個菜農300萬斤洋蔥滯銷,求幫助!
    眼下正是洋蔥豐收的季節 按理說,豐收之後是喜悅 但在梨林鎮沙西村 流轉大戶楊龍飛卻是滿臉愁容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資本炒作,商販跟風,百姓抵制,蔥農入坑
    資本炒作,商販跟風,百姓抵制,蔥農入坑。目前山東等大蔥產地,蔥價已出現回落跡象,但依舊是有價無市。原本一塊錢一斤的大蔥,硬是被資本炒到八到十塊錢一斤,老百姓紛紛抵制,拒買大蔥。這可鬱悶了山東、河南等地的蔥農,這些蔥農少的囤了幾萬斤,多的囤了幾十萬斤大蔥。
  • 求助,塔城市500噸洋蔥滯銷,菜農急盼銷路,懇請幫助!
    本文來自:中新網新疆,塔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塔城市婦女聯合會聯合駐村工作隊,部分圖片和素材來自網絡便民 資訊 旅遊 天氣 路況 推廣 尋人農民最怕的不是種地的苦與累而是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作物賣不出去今年,一場疫情讓塔城市喀拉哈巴克鄉阿不拉村村民徐金環的蔥農們措手不及守著堆積如山的洋蔥落淚
  • 身體殘疾未讓他們低頭如今卻為大米滯銷發愁
    將近一年的時間,張傳寶夫婦累計賠了40餘萬元,「繼續在芙蓉街奮鬥十年」也就泡湯了,而他們所售賣的黃河大米也遇到了滯銷的難題。如今,誰能幫他們邁過這道坎兒?對於擺地攤首日的收入,張傳寶仍記憶猶新,「第一天賣了70塊錢,一共賺了40塊錢,我也就有了信心」。  「大觀園的民俗展,千佛山的廟會,我們都會去。」張傳寶說,他曾在舜井街、泉城廣場等地擺地攤,可是隨著城市管理的提升,好多地方不再允許擺攤。  這種情況下,張傳寶、李祝霞夫婦決定在濟南的網紅街芙蓉街開店,同樣做的是貝殼工藝品生意。
  • 18萬斤大米賣不出去,濟南芙蓉街殘疾夫妻創業遇「冰期」
    將近一年的時間,張傳寶夫婦累計賠了40餘萬元,「繼續在芙蓉街奮鬥十年」也就泡湯了,而他們所售賣的黃河大米也遇到了滯銷的難題。如今,誰能幫他們邁過這道坎兒?對於擺地攤首日的收入,張傳寶仍記憶猶新,「第一天賣了70塊錢,一共賺了40塊錢,我也就有了信心」。  「大觀園的民俗展,千佛山的廟會,我們都會去。」張傳寶說,他曾在舜井街、泉城廣場等地擺地攤,可是隨著城市管理的提升,好多地方不再允許擺攤。  這種情況下,張傳寶、李祝霞夫婦決定在濟南的網紅街芙蓉街開店,同樣做的是貝殼工藝品生意。
  • 一年賠了40萬,大米滯銷!濟南芙蓉街殘疾夫妻創業遇「冰期」
    將近一年的時間,張傳寶夫婦累計賠了40餘萬元,「繼續在芙蓉街奮鬥十年」也就泡湯了,而他們所售賣的黃河大米也遇到了滯銷的難題。大米愁賣:十萬餘斤黃河大米滯銷在芙蓉街創業的11年間,張傳寶、李祝霞夫婦還創立了自己的黃河大米品牌——聞韶香大米,並在老家濟陽成立了一家農業合作社。「芙蓉街(門店)的生意也有淡旺季,由於冬天遊客相對較少,營業額也相對較少。」
  • 洋蔥價格跌沒銷路 就要爛地裡誰來幫幫他
    6月18日,濱海區大家窪街道周疃二村的村民袁明友給本報打來求助電話稱,他今年在村裡包地試種了100畝洋蔥,受疫情影響,洋蔥價格大跌且沒有銷路。成熟的洋蔥遲遲賣不出去,袁明友天天愁得睡不著覺。轉型種洋蔥卻滯銷6月18日,在濱海區大家窪街道周疃二村,袁明友僱傭的勞務工人正在洋蔥地裡忙碌,但他的臉上卻沒有笑容。袁明友告訴記者,他們村裡的地不少,但一直以來多是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根本賺不到多少錢。
  • 廣東300萬斤番石榴滯銷,農戶左右為難,卻直言:不能降價
    7月份已經進入了夏季高溫時刻,隨著溫度的升高,人們對於水果的日常需求量也開始增加,尤其是桃子、西瓜、楊梅、番石榴這些應季水果,不過如今中國多處地區的水患頻發,很多農戶的水果因此滯銷,廣東的番石榴就是如此。
  • 180萬斤果品因疫情滯銷!零感染平谷火了,可果農仍在發愁
    眼下,鎮羅營鎮有梨、紅果、蘋果等水果共滯銷180餘萬斤。剛從果窖中搬出來的紅肖梨和小蜜梨果農在果窖中展示滯銷的品質優良的紅肖梨鎮羅營地處平谷北部山區,平均海拔近700米,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森林覆蓋率達83%,負氧離子高,是著名的天然氧吧。
  • 豐產卻不豐收 洋蔥遭遇銷售難 為何洋蔥價格迎來歷史新低?
    眼下正是洋蔥大量上市的季節,蘭山區白沙埠鎮、河東區太平鎮等區域的洋蔥喜獲豐收,但好收成並未給種植戶帶來如期的喜悅。受疫情影響,洋蔥滯銷,價格也遭攔腰砍,從去年成的6毛錢一斤變成今年的3毛錢一斤還沒人要。為何洋蔥價格迎來歷史新低?記者進行了探訪。
  • 莆田:40萬斤青棗被「困」大棚,果農「壓梨山大」……
    > 有著200多畝的牛奶青棗(即臺灣青棗) 憑藉著香甜優質的口感 每年都能吸引許多遊客來此遊玩採摘 青棗銷量也頗為喜人 但受今年疫情影響 果子滯銷嚴重
  • 30萬斤有機小紅薯滯銷!河北臨漳農戶求助
    7月20日,臨漳縣眾創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姬文勇,來電說:「辛苦種植的30萬斤有機小紅薯滯銷了,想尋求一下幫助。」眾創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臨漳縣張村集鄉海島寺村,主要種植銷售多品種紅薯。前段時間,剛收穫了從外地引進的有「紅薯貴族」之稱的心香小紅薯,足足有30萬斤。
  • 夜市大排檔的主角,往年不愁賣,現剛上市就滯銷,養殖戶:賣不動
    導讀:夜市大排檔的主角,往年不愁賣,現剛上市就滯銷,養殖戶:賣不動金九銀十的行情,並沒有如期的來到,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也是各種各樣農產品紛紛上市的季節。過去的時候,農田之中田螺非常的多,去農田尋找很容易就能夠找到很多,有的是自己食用,也有的會將其出售給商販,稱為城市宵夜攤販的美食,隨著農藥的大量使用,現在野外的田螺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少,這也就催生了一個養殖行業:田螺養殖,每年的這個秋季,正值田螺上市的季節,不但行情很好銷路不愁,價格也很喜人,養殖戶自然也是很高興,今年的田螺剛剛上市,就遭遇到了滯銷。
  • 4000萬斤蘋果滯銷的騙局,有人正用你的善良斂財
    在一家銷售蘋果的店的頁面上,有這樣一段字字牽動人心的簡介:4000萬斤蘋果滯銷,果農急哭!想想農民辛辛苦苦忙活了一整年,這些勞動果實就像死屍一樣堆在這裡,最終還要倒貼錢, 豐收時的希望逐漸變成一聲嘆息與絕望!這裡的農民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卻賣不出去,被爛掉,被糟蹋,被打碎掉!同時,還配有一張老農雙眼含淚,無助而絕望的照片。
  • 「小海鮮」滯銷困局如何破?浙江稅務部門大數據助力搭橋,滯銷變暢銷!
    浙江寧波、舟山、台州等地盛產魚、蝦、貝、藻、蟹等「小海鮮」,每年這個時候本是這些「小海鮮」銷售的旺季,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有的收購銷路在流通環節遇到困難,很多「小海鮮」養在塘裡賣不出,這可愁壞了養殖戶。
  • 一周銷售近20萬斤耙耙柑!京喜多方舉措幫扶農戶商家解決滯銷難題
    入駐京喜平臺後,僅僅一周商家就銷售近20萬斤」 蔣女士說道。 據了解,為了解決農產品商家的產品滯銷問題,3月4日,京喜繼2月6日上線十六項商家支持措施的基礎上,針對滯銷農產品商家再次推出了精準的幫扶政策,從入駐、資金、運營、人力四大方面入手,持續加碼幫扶力度,解決農戶的痛點,把好貨銷出去。
  • 【問政四川】「都江堰約150萬斤白蘿蔔滯銷」續:官方介入 「三管齊...
    早前報導:【問政四川】求助:疫情時期用工難,都江堰約150萬斤白蘿蔔滯銷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琴)近日,彭州市民周先生通過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留言求助,稱自己在成都都江堰市規模種植的約150萬斤大白蘿蔔難以採摘無法銷售,呼籲相關部門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 四川部分農產品滯銷,京東幫農戶十幾天賣了超150萬斤
    最後,邱敏談到,在時令農產品渠道幫扶上,京東積極幫助部分地區滯銷農產品擴展銷路。「與本土電商公共資源合作,全面收集滯銷農產品信息,搭建快捷綠色通道,助力紓困基地大戶銷售壓力。如蒲江的耙耙柑、廣漢果蔬、安嶽檸檬、大涼山草莓、屏山的土豆,2月11日到24日,累積銷售超過150萬斤,極大緩解部分地區農產品滯銷,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原產地選擇。」
  • 「貴族水果」紛紛滯銷,50萬斤馬上要壞掉了,果農只能幹著急
    其實還有一種「貴族水果」,如今已有50萬斤滯銷,很多果農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馬上就要壞掉了,大家都只能幹著急。海南島作為熱帶地區,這裡是我國的水果生產基地,只是水果的通病是保鮮度低,成熟後需要抓緊賣掉。但今年的芒果,從4月份時開始滯銷,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解決這一問題,過去一斤賣出15元,今年才賣了3元左右,市場卻沒什麼人購買。海南芒果個頭比較大、味道很是飽滿,風味上頗為獨特,按理說應該會賣出合理的價格。今年的天氣好,果實生長品質更優,卻沒能賣出太好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