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斤大米賣不出去,濟南芙蓉街殘疾夫妻創業遇「冰期」

2020-12-23 大眾網

  張傳寶(左)正在搬運黃河大米。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攝

  從街頭擺地攤到芙蓉街開店,濟南殘疾人夫妻張傳寶、李祝霞共同走過了十餘年的艱難創業之路,他們歷經過生意場上的大風大浪,如今卻只能選擇「告別」網紅街。

  將近一年的時間,張傳寶夫婦累計賠了40餘萬元,「繼續在芙蓉街奮鬥十年」也就泡湯了,而他們所售賣的黃河大米也遇到了滯銷的難題。如今,誰能幫他們邁過這道坎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裴巖

  命途多舛

  人生的脫軌與一本勵志書籍

  左眼失明、頸椎側翻、背部彎曲、走路歪斜……身患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股骨頭壞死等多種疾病的張傳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掙脫命運的枷鎖改寫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十歲的時候,張傳寶的人生「脫軌」了。那一年,他被病魔纏身,匆匆結束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剛開始的時候,(病情)沒這麼嚴重!」張傳寶說,風溼性關節炎不能沾水,他因為「下灣(河道)」玩水病得越來越厲害。

  十六歲時,張傳寶又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十八歲時,他又患上股骨頭壞死。後來,張傳寶癱瘓在床長達半年時間。

  人生最灰暗的時刻,張傳寶讀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並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我要扔掉雙拐,實現自己的夢想。」張傳寶說,無論多難,他都要在城市立足。

  憑著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和堅強的毅力,張傳寶拄著雙拐鍛鍊了一年多,後來他又扔掉雙拐來到濟南求學。「我是在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學的計算機。」

  艱難創業

  從街頭擺地攤到網紅街開店

  2004年,順利在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畢業以後,25歲的張傳寶開啟了坎坷的求職之旅。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整理簡報,就是把在電腦上搜集的各種信息裝訂成一本書。」張傳寶坦言,當年他每個月的工資是400元,交完房租以後幾乎剩不下多少錢。

  入不敷出的生活讓張傳寶有了創業的想法。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也是替人搜集簡報,由於沒有經驗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求職、創業的迷茫期,張傳寶的女友、職業院校的同學李祝霞始終陪著他,他們決定擺地攤,並於2005年登記結婚。

  「剛開始在濟南的大學附近擺地攤,賣的是貝殼工藝品。」對於擺地攤首日的收入,張傳寶仍記憶猶新,「第一天賣了70塊錢,一共賺了40塊錢,我也就有了信心」。

  「大觀園的民俗展,千佛山的廟會,我們都會去。」張傳寶說,他曾在舜井街、泉城廣場等地擺地攤,可是隨著城市管理的提升,好多地方不再允許擺攤。

  這種情況下,張傳寶、李祝霞夫婦決定在濟南的網紅街芙蓉街開店,同樣做的是貝殼工藝品生意。

  慘澹經營

  一年賠四十萬無奈選擇離開

  「2009年,我們在芙蓉街租了一間房,房租是2萬塊錢,當時來說是非常貴的。」張傳寶說,當時好多人不理解,還認為他們的生意幹不長。

  如今,張傳寶、李祝霞夫婦已經在芙蓉街創業十一年,門店已經更換了三個,他們用時間回應了最初的質疑。

  「好的話,一天能賣一兩百,但是一天的房租是800(元),加上人工的話,一天光成本就是一千塊錢。」張傳寶說,受到疫情的影響,他們的生意並不好做,「之前已經有半年不賺錢了,現在每天連房租都賺不回來」,最近他們也很少去門店。

  張傳寶、李祝霞夫婦在芙蓉街經營的門店名叫「進來看看」,除了賣貝殼工藝品之外,他們還售賣桃木發財娃以及其它工藝品。

  「2019年年底,我們重新租了一個門店,這個門店更大了。」張傳寶說,當時他們已經在芙蓉街打拼了十年,「剛開始我們打算再幹十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一年下來的營業額只有三四萬元,累計賠了40萬。

  大米愁賣

  18萬斤黃河大米滯銷

  在芙蓉街創業的11年間,張傳寶、李祝霞夫婦還創立了自己的黃河大米品牌——聞韶香大米,並在老家濟陽成立了一家農業合作社。

  「芙蓉街(門店)的生意也有淡旺季,由於冬天遊客相對較少,營業額也相對較少。」張傳寶說,他們需要另謀出路來填補營業額上的「窟窿」。

  「黃河大米的口碑不錯,但是好多人都說沒有吃到正宗的黃河大米。」看到商機以後,張傳寶、李祝霞夫婦於2009年冬天開始銷售來自濟陽的黃河大米,「黃河大米光照時間長,澱粉多,熬粥的時候發黏。」

  張傳寶的第一單大生意要歸功於百度貼吧,他在上面發布了銷售黃河大米的消息後,來自齊河的一家煤礦一次性採購了4萬斤作為員工福利。於是,他們在網上發帖尋找客戶,並騎著三輪車在市區挨家挨戶送貨。

  「有10斤的,20斤的,還有50斤的,大部分是送到樓下,還有的要爬樓。」張傳寶說,大部分顧客得知他們是殘疾人以後都會到樓下取貨,而這些人也成了「老顧客」。

  張傳寶說,「聞韶香」黃河大米的銷量也越來越多,最多一年能賣150多噸,但是今年卻出現了滯銷的問題。

  「通過老顧客的零售,我們已經賣了1萬斤。」張傳寶說,今年一共有20萬斤黃河大米,如今還剩18萬餘斤沒有銷路,他們希望社會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們銷售滯銷的黃河大米。

相關焦點

  • 一年賠了40萬,大米滯銷!濟南芙蓉街殘疾夫妻創業遇「冰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裴巖從街頭擺地攤到芙蓉街開店,濟南殘疾人夫妻張傳寶、李祝霞共同走過了十餘年的艱難創業之路,他們歷經生意場上的大風大浪,如今卻只能選擇「告別」。在求職、創業的迷茫期,張傳寶的女友、職業院校的同班同學李祝霞始終陪著他,他們決定擺地攤,並於2005年登記結婚。「剛開始在濟南的大學附近擺地攤,賣的是貝殼工藝品。」對於擺地攤首日的收入,張傳寶仍記憶猶新,「第一天賣了70塊錢,一共賺了40塊錢,我也就有了信心」。
  • 身體殘疾未讓他們低頭如今卻為大米滯銷發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攝      從街頭擺地攤到芙蓉街開店,濟南殘疾人夫妻張傳寶、李祝霞共同走過了十餘年的艱難創業之路,他們歷經過生意場上的大風大浪,如今卻只能選擇「告別」網紅街。  將近一年的時間,張傳寶夫婦累計賠了40餘萬元,「繼續在芙蓉街奮鬥十年」也就泡湯了,而他們所售賣的黃河大米也遇到了滯銷的難題。如今,誰能幫他們邁過這道坎兒?
  • 大米哥微信朋友圈賣米創業,3個月賣掉10萬斤大米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3 15:07:28 瀏覽:1次 微信朋友圈三個月賣掉10萬斤大米,價值200萬 這是一個微信創業的傳奇故事
  • 芙蓉街最新攻略重磅來襲 盤點芙蓉街各類美食店
    芙蓉街是濟南惟一一條明末清初時期形成的古商業街,名字來源於街中路西的芙蓉泉。芙蓉泉藏身在民宅之中,自然天成。《老殘遊記》裡說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一直被視為濟南的寫照。因此,可以說芙蓉街體現了濟南的泉水文化的特色。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熱鬧的。
  • 濟南芙蓉街有什麼好吃的?聽當地計程車司機怎麼說這條街
    前幾天因為有事去濟南,下午天不熱,出去玩玩,這是第3次來濟南了,以前兩次來都沒有這邊玩,都是轉車一直被還珠格格裡的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這句話吸引了,第一站就去的大明湖,第二站就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第三站就是芙蓉街我想芙蓉街跟臺東小吃街差不多,回去的路上的聽計程車司機說
  • 濟南美食打卡地揭曉!寬厚裡、芙蓉街成山東首批大眾點評必吃街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寬厚裡、芙蓉街成為山東首批落地的大眾點評必吃街。立足芙蓉街、寬厚裡 打造特色數位化街區今年7月,大眾點評根據用戶評價大數據模型發布了2020必吃街,公布了33座城市的50條特色美食街區,寬厚裡與芙蓉街成功入選。
  • 600萬斤賣不動,還有90萬斤壓塘,產地白菜價,消費者:吃不起
    即使是在夏天的時候,牡蠣在市場上比較歡迎,這也成為養殖戶的創業項目之一。  由於水產品市場整體行情不太好,當地上市的牡蠣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下降,一些養殖戶表示有點接受不了。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產地的價格維持在2.8元一斤,幾乎賣出了白菜價。上個星期的時候,當地養殖戶總共捕撈了600萬斤的牡蠣上市,剛開始的時候,價格還可以維持在4元左右,賣了一小半出去,價格就已跌破了3元大關,可能是當地的市場已經飽和,根本就賣不動。
  • 在濟南,芙蓉街是必須去的吆,因為這裡有超級多美食等你來吃!
    在濟南,芙蓉街是必須去的吆,因為這裡有超級多美食等你來吃!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吃上面,小編可以說是走不動路。尤其是看到那些個擁有著漂亮外貌的小可愛們,像榴槤班戟、章魚小丸子、菠蘿飯等,可以說是美味,肯定是小編太容易滿足了!說了這麼多,應該猜的出小編接下來要寫什麼了吧。沒錯!
  • 細數芙蓉街的美食
    大家好,我是作者名揚美食,上一期我們討論了茄子的做法,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芙蓉街的美食,大家不妨看看為了能夠更好的與大家分享一下濟南的美食,所以我特意跑了一趟濟南,專門為大家嘗了一下芙蓉街的美食。而這一串烤肉串的價格是10元一串,其實這一串肉串兒,在芙蓉街中算是比較實惠的了。因為我是和我的一位女同事一起去的,他當時要了這麼一串,並沒有吃完。最靚是特別的足的,如果要是女生想去遊玩的時候,如果想買這麼一串烤肉串,最好是能夠兩個人吃一串,如果覺得不衛生那可以將整個樹枝掰斷然後一人半串。
  • 1小時賣出16萬斤,眾籌上百萬,估值500萬,這個大米品牌是怎麼做到的?
    有這麼一個大米品牌,1小時能賣出16萬斤大米,上線6小時,就眾籌了100多萬,估值達到500萬,它就是沒想稻。真沒想到,一粒小小的米也能做成大生意,它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在這裡嘗到五常大米後,張邵銣不但被大米的香甜給徵服了,也打開了他的思路,正好他有親戚在售賣五常大米,讓他對大米市場的情況有了一些了解。
  • 來看看晚上喧囂的濟南,泉城廣場商圈,芙蓉街人滿為患
    去年國慶和朋友臨時決定去濟南玩玩,當地上學的同學告訴我們兩天足夠了,於是,2號晚上便到達山東濟南,我們來了,晚上9點到達濟南西,我們從交通樞紐坐K109到達泉城廣場,想來看看晚上喧囂的濟南,果然十點的泉城廣場附近商圈還是很多人,芙蓉街人滿為患,因為人太多,我們還是打算先回酒店休息以應對明天的行程
  • 10萬斤大米,1千斤茭白,150萬銷售額……魔都這位區委書記化身「吃...
    10萬斤大米,1千斤茭白,150萬銷售額......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直播帶貨15分鐘,7萬斤庫存大米秒沒,幾度補貨,幾度庫存告急,最終銷售量定格在了100350斤,而素有青浦練塘「水中人參」之稱的茭白,也一下子賣出去了1千多斤。
  • 為何他承諾武漢的2萬斤大米遲遲不捐
    2020年2月7日周杰(老版還珠格格福爾康的扮演者)發微博稱為了感謝支援武漢疫情的醫護工作者,他將捐獻自家種植的兩萬斤大米,發放給不辭辛勞醫護人員。此微博一出,評論下面罵聲一片。很多網友都罵周杰出來蹭熱度,想捐獻為什麼不直接捐錢?2萬斤大米能值多少錢?
  • 濟南又添一大超市!就在芙蓉街旁,「與眾不同」價格還挺親民
    聽說濟南新開業了一家「與眾不同」的大超市!就在泉城路芙蓉街西鄰!4000平的超大面積足夠你逛吃一整天生猛海產品現買現做現吃線上購買30分鐘閃電送達最紅小吃黑科技集合地11月8日,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泉城路芙蓉街西鄰圓立方B1的「家家悅生活港」開業了,這是家家悅集團旗下的新型精品生活超市,在濟南還是第一家。
  • 濟陽40萬斤洋蔥滯銷愁壞了蔥農
    16日下午,記者在姚家村看到,大量洋蔥堆在地裡,姚家村村委會主任姚玉國正愁眉苦臉地打電話,「兄弟,我們這裡有40萬斤的洋蔥,能幫我們想辦法賣出去嗎?」姚玉國告訴記者,這些洋蔥屬於村集體共同收入。去年5月份,姚家村內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流轉了村內500畝的土地,其中40餘畝種植了洋蔥,今年受市場因素的影響洋蔥面臨銷售困境,要是再賣不出去,將直接影響村民年底分紅。
  • 山東首批大眾點評必吃街落地寬厚裡、芙蓉街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12月11日,由山東省商務廳指導,濟南市商務局、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歷下區商務局主辦,美團、世茂寬厚裡承辦的「燈火萬家 夜秀泉城」大眾點評必吃街授牌儀式在寬厚裡商業街區舉行,寬厚裡、芙蓉街成為山東首批落地的大眾點評必吃街。
  • 有機大米愁銷路,紅薯粉絲尋「粉絲」:娘家人直播帶貨,邀你買買買
    現在還有1萬斤有機大米等著銷售」,因此,她親自上陣,登錄直播軟體,促銷自家大米。▲寧遠縣婦聯副主席歐陽瑤力直播賣米歐陽瑤力本就是一個敢闖敢拼、敢想敢幹的永州姑娘。「我們的銷售對象本來也是針對學校和企業食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些大米就積壓了。」歐陽瑤力介紹,「我們以前都是走B端(指企業用戶),現在想來也應該考慮C端(指消費者個人用戶),所以就想起,在這個特殊時期做直播。」一場直播下來,歐陽瑤力賣出200多單,但面對積壓的近萬斤大米,還有不小的距離。
  • 石門愛心企業家捐贈6萬斤大米馳援武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日訊(記者 楊帆)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時刻牽動著國人的心,3月2日,石門縣三名愛心企業家組織價值12萬元的6萬斤長粒香大米從石門縣裝車後發往武漢,以實際行動彰顯社會擔當,為疫情防控前線貢獻一份力量。
  • 帶貨300萬斤蘋果、150萬斤大米……蘇寧「全員營銷」爭議背後的真相
    如何在兩廣這片八卦形意人生地不熟的地界打開局面呢?宮家的辦法是全員營銷。大徒弟馬三一手八卦掌打得兩廣武術界的中堅力量沒脾氣,並且放話說了「要見真佛,得先過我馬三」。宮老爺子很生氣,和南派拳師代表葉問搭手,又做了一番好名聲。隨後女兒宮若梅再以葉底藏花的形意拳跟進壓了葉問一頭。「宮家辦事兒,沒丟過人。」
  •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歲月在這裡停滯——史上最全濟南旅遊攻略
    2.熱門美食店(1)草包包子:濟南非常有名的一家老店,吃的就是一種情懷。地址:普利街15號(2)國足臭豆腐:這家堪稱芙蓉街排隊之王;地址歷下區芙蓉街117號(3)芙蓉泉烤雞爪:口感軟軟糯糯,入口即化,非常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