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水產品也出現在了老百姓餐桌上,這也促進了水產行業的發展。在一些水環境資源豐富的地區,很多的農民捋起了袖子,發展特色水產品養殖,通過當地的優勢,迅速佔領市場,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最近幾年,海鮮產品在市場穩步發展,南方靠近海域的一些地區,當地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了各種各樣的水產養殖項目。即使是在夏天的時候,牡蠣在市場上比較歡迎,這也成為養殖戶的創業項目之一。
相信很多人都吃過牡蠣,它也叫海蠣子,屬於貝類的軟體動物,目前已經成了第一大貝類養殖的品種之一,可見它在市場上多麼受歡迎。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到了上市的季節,一些商家和消費者就會爭相購買。
由於牡蠣前幾年也算是稀缺海鮮產品,因為它要在海水環境裡生長,生長環境受到了限制,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也就賣得比較高。有條件的農民看到了商機,利用身邊的資源,紛紛加入到牡蠣的養殖行列中,這也解決了市場的供需矛盾。
廣東潮州湘橋地區,當地村民主要是以養殖牡蠣為主,今年的產量與去年相比,幾乎翻了一翻。由於水產品市場整體行情不太好,當地上市的牡蠣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下降,一些養殖戶表示有點接受不了。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產地的價格維持在2.8元一斤,幾乎賣出了白菜價。上個星期的時候,當地養殖戶總共捕撈了600萬斤的牡蠣上市,剛開始的時候,價格還可以維持在4元左右,賣了一小半出去,價格就已跌破了3元大關,可能是當地的市場已經飽和,根本就賣不動。
如今產地的價格暴跌,幾乎賣出去了白菜價,這對養殖戶來說極為不利,上市的600萬斤牡蠣賣不動,還有90萬斤壓在塘口不敢捕撈,產地的牡蠣堆起來就像一座小山一樣,養殖戶看到以後也很傷心,如果不及時處理掉這一批,放的時間太長了,就會腐爛。
為了解決目前的困境,養殖戶也只好聯繫收購商,以更低的價格批給他們,通過物流運輸的方式拉到北方地區去賣,這樣既可以滿足非產區的消費需求,也可以解決滯銷的問題。但是收購商低價收的牡蠣,在北方地區的一些市場賣得不便宜,一斤都要10多元,當地的消費者卻表示吃不起,很難打開市場。
不管是農產品還是水產品,造成產地低價賣不動,消費者卻吃不起的現象經常發生,主要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農民還是要尋求多種銷售途徑,提高產品的性價比,讓消費者享受更實惠的價格,也能帶動產品的銷售。
對於600萬斤牡蠣賣不動,還有90萬斤壓塘,產地價格暴跌,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