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文君
來源 | 網際網路前沿(ID:netqianyan)
隨著直播行業的火熱,主播成了當下最吃香的職業之一。他們不僅能享受粉絲的簇擁,還能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著實羨煞旁人。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主播的,光是顏值這一道門檻就令大部分人望而卻步。那麼,外觀條件不好就當不了主播了嗎?也不盡然。科技的飛速發展讓人們在這個時代又多了一種選擇,那就是「虛擬主播」。虛擬主播與普通主播的最大區別,在於虛擬主播並不需要本人出現在屏幕上。也許你會問,本人不出鏡,那豈不是和電臺主持、解說員一樣了,還能叫主播嗎?這就要說到重點了。之所以叫虛擬主播,就是因為其採用了一套虛擬形象代替本人出鏡。這種虛擬形象運用了動作捕捉技術,能夠採集真人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然後反映到虛擬形象上。換句話說,主播在現實中的表情動作,和畫面中的虛擬形象是一致的。就像遊樂園中穿著玩偶服裝的工作人員一樣,虛擬主播的本質是一種角色扮演者。而他們所扮演的形象,在行話裡叫「皮套」。虛擬主播如果想獲得高人氣,一個好的皮套是必不可少的。皮套一般先由專業的畫師繪製出設計圖,再由建模師使用相關軟體建立2D或3D模型,最後用動捕軟體與真人聯繫起來即可完成。一個普通的皮套成本在千元左右,越精美價格越高。由於虛擬主播的受眾主要是ACGN(可理解為二次元)愛好者,虛擬主播的皮套一般採用萌系設計,且以女性角色居多。直播的內容與普通主播沒有太大區別,既有遊戲實況,也有唱歌聊天,都是偏娛樂化的內容。直播行業是粉絲經濟的產物,主播的粉絲數也直接決定了自身的收入。虛擬主播的粉絲結構和同行一樣,金字塔頂端是活躍度極高、消費能力強的核心粉絲,底部則是偶爾看看,當作飯後消遣的「散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虛擬主播的粉絲重合度很高,每一個愛好者,都可能同時是多個主播的粉絲。這一點與普通主播多為唯粉(專一的粉絲)的區別較大。雖然虛擬主播在國內是新興職業,市場也相對較小,但對於有意願入行的人來說,依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虛擬主播,不吃青春飯
首先,正如前文所說,虛擬主播並不需要姣好的面容,只需能說會道即可。既然不用露臉,也就省去了化妝、燈光、美顏特效等繁瑣的準備工作。表面上看虛擬主播製作皮套需要花不少錢,但長期看來成本其實是更低的。同時,不必露臉也就意味著虛擬主播並不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人的顏值會隨著年齡逐漸降低,但聲音幾乎不會。只要這個行業存在,便可以一直做下去。因此虛擬主播的「保質期」更長。其次,虛擬主播的工作和生活是分開的,直播活動不會影響到現實中的自己。對於真人出鏡的主播來說,出名也就意味著自己的過往將被人「扒」出來公諸於世。情況惡劣的甚至會被洩露個人隱私,包括手機號等聯繫方式,給現實生活帶來困擾。但虛擬主播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雖然粉絲明白皮套的背後是一個真實的人(行話裡叫「中之人」),但大多數粉絲都會心照不宣,不問及現實中的情況。即使偶爾有人想捅破這層窗戶紙,也會遭到其他粉絲的抵制。虛擬和現實涇渭分明,可謂虛擬主播最大的優點。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虛擬主播不必擔心「人設崩塌」。在這個信息爆發的時代,為了讓觀眾快速了解自己,主播一般都會經營一套自己的人設,比如元氣。高冷、萌蠢等。一旦做出了與人設不符的事,很可能遭到「反噬」,快速掉分。然而對於虛擬主播,人們對他們人設崩塌(行話叫角色崩壞)的容忍度比較高。因為形象本來就是虛擬的,只要中之人不變,增減人設也無可厚非,甚至這種反差感會更加吸粉。總而言之,虛擬主播具有門檻低、風險小、容錯率高三大特點。在直播界,虛擬主播的確是獨樹一幟的。所謂平臺,既是指狹義上的直播平臺,也是指廣義上的平臺——供人們展示自己的舞臺。虛擬主播,最早產生於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由於形象是虛擬的,因此被命名為Virtual YouTuber,即知名度較高的「Vtuber」。「絆愛」是世界上第一個Vtuber,由Activ 8公司運營,以視頻製作者的身份出現。由於其人設是「不怎麼智能的AI」,因此也被中國網友戲稱為「人工智障」。自2016年12月亮相以來,絆愛的人氣便一路猛漲,到2018年3月訂閱人數突破百萬大關。國內關於她的表情包也層出不窮,深受人們喜愛。凡是涉及虛擬偶像的討論,幾乎都繞不開她。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6月開始,絆愛的粉絲數卻呈斷崖式下跌。原來,絆愛背後的公司A8為了擴大商業成果,替換掉了原本絆愛的中之人,並增加了三個「分身」,比如面向中國市場的「中國愛」。運營公司的行為,惹惱了絆愛的核心粉絲。他們認為,一旦替換了中之人,角色的靈魂就變了,絆愛也就不是原來那個絆愛了,於是集體取關以示抗議。由此可見,由公司運營的虛擬主播,難免會因人事調動產生隱患。對於公司來說,皮套和中之人是割裂的,前者屬於公司,後者歸於個人;但對於粉絲來說,兩者是一體的。這也是目前虛擬主播行業中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那麼,對於個人運營的虛擬主播是不是就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了呢?的確,從形象製作到角色扮演,都可以由個人來完成。但他們獨立的同時也損失了最大的資源——平臺優勢。絆愛之所以能如此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背後資本帶來的推廣資源。沒有公司的渠道,僅憑虛擬主播個人的實力很難在直播平臺以外的地方獲得流量。就目前看來,肯在這個新興領域投資的公司屈指可數。另一方面,由於受眾問題,虛擬主播只能在某些特定的直播平臺才能獲得人氣。比如國內的虛擬主播幾乎都集中在B站,離開了B站他們將無落腳之處。兩種平臺的缺乏,都是是虛擬主播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