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灣區盒子CLUB」(),作者:,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XIXI
編輯|
業績衰退終於從預期變成現實。
4月29日,星巴克(SBUX)在全球市場上與一位真正的敵人——新冠肺炎-19——鏖戰三個月之後,發布了其202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公司業績因受疫情影響,第二財季全球同店銷售額下滑10%,淨營收下滑5%至60億美元(去年同期億美元),淨利潤為3.28億美元(去年同期6.63億美元)。
作為星巴克兩星巴克可以加盟嗎個最大的市場,美國同店銷售下降3%,中國同店銷售下降50%!
隨著中國市場的腰斬,在疫情上滯後兩個月左右的美國市場也可能迎來同比跌幅。
星巴克執行長在收益電話會議上表示,由於臨時關閉門店、銷售渠道縮減、營業時間縮短以及客流量的嚴重減少,疫情帶給星巴克全球市場的損失已經達到9.15億美元,中國市場損失在4-4.3億美金左右。
而除了疫情之外,曾經的中國市場挑戰者、中概股「傳奇」瑞幸咖啡則正在被中美兩國的監管機構同時調查之中。
一個問題是,在2020財年剩下的時間裡,有沒有瑞幸,對星巴克還重要嗎?
2019-2020:逆轉,再逆轉
2019年,星巴克其實剛剛實現了一次逆轉增長。
在2019年之前的20年裡,星巴克全球的總收入增長了近19倍,即每年增長約16%,數據非常亮眼。但具體到最近幾年中,星巴克的整體表現並不穩定。
在2016年之前的數年中,星巴克的同店銷售平均增長5-8%。但在2017、2018兩年,該公司的同店銷售額增長一直低於3%。
2018年,星巴克採取了諸多改變試圖扭轉這一趨勢。
在業務上,星巴克關停並轉,包括將Tazo品牌出售給聯合利華,關閉商店,關閉其自營電子商務網站,以及外包營銷和分銷部分業務到雀巢。
在關鍵的開店方面,星巴克的策略是更加積極地關閉利潤較低的商店,並放慢在美國等成熟市場開設新店的速度。同時通過減少SKU和簡化某些任務來降低商店的成本。
在國際市場上,星巴克歷史上大部分增長來自美國,但來自國際市場——尤其中國市場——的增長在過去十年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當然也面臨著一些所謂挑戰者的競爭。於是,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變得越來越積極,並在2018年直接制定了一個倍增計劃。
具體來說,就是要在2022年將中國門店的數量從3300家倍增至6000家,相應的,其在中國的營收有望提升兩倍,現金收入則增加一倍以上。
在其他國際市場上,星巴克將其在德國、新加坡等區域的門店從公司經營轉為特許經營,但在中國市場則反其道而行之,星巴克將其在華東地區的特許經營店轉變為公司直營門店,包括了位於江浙滬地區的1300家門店。
除了門店堂食業務之外,星巴克還與阿里旗下餓了麼達成戰略合作,推出外賣服務「專星送」,並通過提高菜單價格,希望改善業績。
數據顯示,星巴克的這一系列動作奏效了。
在2019財年,星巴克一共開設了2429家新店,全球商店總數達到家,其中在美國和中國分別開設了730和629家新店。
在此期間,總收入同比增長了7.2%,達到265億美元。全球同店銷售增長5%,這是自2016年以來最高的同店銷售增長。在國際業務中,中國同店銷售增長也達到了5%。在2019年第四季度結束時,更是達到了13%的增長。
不但如此,緊跟著的2020年第一季度,星巴克同樣表現強勁。在全球開設了539家新店,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增長率分別達到了6%和16%。合併收入為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期內,全球可比商店的銷售增長為5%。
可惜的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從1月份開始在全球肆虐,星巴克的這一漲勢戛然而止。
中國市場七大優勢
縱觀星巴克過去兩年裡業績的變化,你會發現,所謂中國咖啡市場的分水嶺並不存在,星巴克的業績實質上也並未受到來自類似瑞幸等挑戰者的擠壓。
換句話說,2018年星巴克全球市場的不佳表現跟某些區域挑戰者的「突然崛起」只是一種時間上的巧合,2019年的優秀表現更是挑戰者並未獲得勝利的證明。新角色的出現只是星巴克業績變化曲線中的信息「噪音」,根本不是造成星巴克變化的真正原因。
站在今天回顧過去兩年的中國市場,可能只有星巴克管理層自己知道,他們在決策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被這一虛張聲勢的「對手」影響到了。
在2019年初的一次採訪中,曾經直言瑞幸不可能在2019年超越星巴克。他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有多個。
其一,瑞幸充其量只是星巴克歷史上很多個挑戰者之一。
在它之前,像麥當勞、DNKN等公司都曾經發起挑戰,而且他們的實力比瑞幸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但即便如此,這兩家公司作為「世界快餐領導者」和「甜甜圈頭號供應商」的進攻也並沒有取得勝利。
此外,統計數據表明,全球市場上,50%的獨立咖啡店基本上都會在開業後的五年內關門大吉。
從這個角度來說,瑞幸可能連「虛驚一場」都算不上。
其二,星巴克品牌和客戶體驗與眾不同。
星巴克從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經經營了20多年,無論是從開店數量還是消費者認知方面,都有「先發優勢」。
其三,在門店數量之外,關鍵是精細化運營達成的同店銷售額。
許多瑞幸咖啡的「門店」要比星巴克的門店小的多,無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更無法與星巴克的門店相提並論。這使得瑞幸咖啡的店鋪數即便在2019年底超過星巴克,但其單店銷售額與星巴克仍然有較大的落差。
其四,星巴克的高利潤決定了他可以長期作戰。
根據統計,星巴克的投資回報率在美國為50%,在中國則高達77%。在2019財年和2020財年第一季度,星巴克的營業利潤率分別達到了15.4%和17.2%。
其五,數位化的會員計劃。
根據2020財年第二季度的數據,其會員消費者規模同比增長15%,達到1940萬名活躍會員,其中在中國的會員就超過1000萬。
早在2017年,當時還是營運長的KevinJohnson就在負責構建星巴克的數字飛輪。這一數字飛輪專注於與客戶之間的數字關係,可以根據消費者的購買數據來提供不同獎勵和個性化服務。如今,星巴克的數字後臺已經是當今餐飲業中最強大的數字平臺之一。
其六,移動訂單的快速增長。
藉助阿里巴巴(餓了麼)和Uber兩大合作夥伴,星巴克的外送業務一直在增長。在平時,中國市場上的數字訂單能佔到15%,而在過去一段的疫情期間,數字訂單量已經漲到了80%的峰值比例(過去80%都是堂食)。
滿足多場景的需求,既保證了消費者體驗又穩定了營收。
其七,多元化的分銷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中,星巴克一直致力於將其收入來源多元化。
2018年5月,該公司與雀巢合作成立了全球咖啡聯盟。如今,星巴克藉助於這一聯盟,已經將其包裝咖啡產品帶進50多個國家的市場。通過雀巢、百事可樂、康師傅等合作夥伴以及各種零售店渠道,星巴克這一部分的收入在2020第二季度增長了16%。
值得關注的是,該業務部門的營業利潤率約為35%,高於星巴克門店的平均營業利潤率(20%)。
再次穿越周期
星巴克對眼下的危機應該說並不陌生。
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期間,星巴克在2008、2009兩年裡不得不關閉約900家門店。
更關鍵的是2008年1月,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HowardSchultz)再次出任執行長。他敏銳的發現,星巴克當時的問題並不完全在於經濟大勢。相反,是因為星巴克偏離了為客戶提供無與倫比的體驗這一根本立場。
舒爾茨決定「公司必須將重點從官僚主義轉移到客戶身上」。事實證明,當星巴克再次開始專注於其客戶時,他便很快迎來復甦。
眼下的星巴克已經比十年前更加強壯,而且更強調客戶體驗和數字創新。
危機之下,從巴菲特到普通投資者都在檢查自己的現金儲備。
在這方面,星巴克的資產負債表也比較健康,其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合計在20億到30億美金之間。星巴克已經暫停股票回購,以便為合作夥伴和業務創造更多的投資空間。預計2020財年的全部資本支出總額約為15億美元,比疫情爆發前制定的原計劃減少3億美元。
星巴克在收益電話會議上表示,如今其在中國的所有門店幾乎都已經恢復營業,雖然許多店面的座位受到限制,營業時間也有所減少,但銷售已經「取得有意義的進展」。在4月份,中國可比商店的銷售額下降了約35%,但與2月中旬的每周最低下降90%相比,已經有了顯著改善。
事實上,雖然疫情嚴峻,但星巴克中國的步伐似乎依然保持了快節奏。
2020年第二季度,星巴克在中國開設了59個新網點,並在4月內又新增了至少7個網點。預計整個2020財年將至少開設500家新店,其中有100家是原計劃推遲至2021財年才開的新店。
此外,星巴克還宣布了與紅杉資本的合作夥伴關係。後續將加強與中國本地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的合作,從而進一步加快零售創新的步伐;在產品方面,美國市場上增長迅猛的植物蛋白肉食產品已經被引入中國市場;位於上海的咖啡創新園也將在2022年對外開放。
KevinJohnson表示,預計中國市場的銷售將在9月底前徹底復甦。
「星巴克身上有一種韌性。」KevinJohnson說,「自成立以來的49多年來,小編們已經戰勝了向小編們發起的所有挑戰,並且也將戰勝這眼下一挑戰。」
展望2020財年下半段時間,有沒有瑞幸或者其他挑戰者都不重要,沒有疫情對星巴克才是真正的重要,對小編們所有人都重要。【END】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