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歲海寧第一高齡老人安詳去世,800多斤「開心豆腐」被搶光,晚輩葬禮戴紅帽子

2021-02-19 南湖晚報

「家裡有人過世,本是一件喪事,所有人都要披麻戴孝,見不得半點紅色,我們村有人過世下葬時,卻有不少人戴了紅帽子……」前天,市民張先生向記者反映了一件他「從未見過的怪事」。

  

張先生還說,村裡的這個人過世後,家人還買回800多斤老豆腐,請來七八位鄉間大廚做成「開心豆腐」,分給來參加喪禮的客人和來討要的鄉親,「他們拿來各種器皿裝『開心豆腐』,說要分給更多的人吃,希望能健康長壽!」

昨天上午,記者到張先生所在的村——海寧市周王廟鎮雙澗村一打聽,得知去世的老人叫陳阿文,享年106歲。

  陳奶奶的家人說,陳奶奶生於清朝末年,一輩子生活在村裡,沒出過遠門,生前身體非常健康,從來沒生過什麼病,幾乎沒有吃藥打針過。

  據陳奶奶小孫子的妻子、現年50多歲的章利月回憶,她30多年前嫁過來時,陳奶奶已有七八十歲了,「但她聽力、視力、記憶力樣樣都好。」

  「奶奶是家裡的獨生女,年輕時家境殷實,就招了個很勤快的人當上門女婿。後來受戰亂影響,加上疾病流行,丈夫和二兒子早早過世後,她就和大兒子、兩個女兒相依為命,生活得極其艱辛……」章利月對記者說。

  陳奶奶的大兒子、89歲的陳寶壽說:「好在我媽媽非常堅強,新中國成立後,我們苦盡甘來,但她還是換不下布鞋和大襟衣服,習慣粗茶淡飯。她從不吃什麼保健品,100多歲時還能穿針引線呢!」

  陳奶奶去世前的10多天,她靜靜地躺在床上,不再有活動,食量也隨之減少。10月9日中午12點40分左右,陳奶奶大孫子的妻子蔡利寶去看她時,她還安詳地躺在床上休息。當天下午1點多,兒子再去看她時,她已永遠睡著。106歲高齡的她壽終正寢。

陳奶奶健在時,曾是潮鄉海寧年齡最大且最健康的一位老人,故被鄉親們稱為「潮鄉第一高齡老人」。潮鄉第一高齡老人壽終正寢,家人在料理她的後事時,考慮到鄉間曾有高齡老人過世要與鄉親們分享「開心豆腐」的習俗,於是給廚師開了採購1000斤豆腐做「開心豆腐」的菜單。但廚師說,這麼多豆腐用不了會造成浪費,所以先買了380斤。

  「在海寧,『開心豆腐』又稱『喜豆腐』,是為壽終正寢的高齡老人辦喪事時才會有的一種特色菜餚。」製作「開心豆腐」的一位廚師說,具體做法就是對老豆腐先進行煎炸,再紅燒。「它既是上餐桌的一道菜(只在第一天的中、晚餐中用),又要讓左鄰右舍用各種器皿盛回家,分給更多的人吃,因為在我們這裡有種說法,吃了『開心豆腐』,會像壽終正寢的老人一樣健康長壽,大家都想討個好彩頭。」

  據陳奶奶的家人介紹,10月10日陳奶奶入殮,當天廚師燒的380斤「開心豆腐」一出鍋就被村裡及周邊的鄉親們搶光了,於是趕緊去農貿市場再採購了200多斤老豆腐,但做好後還是不夠分。到了10月11日「入土日」,他們又去買了200多斤老豆腐來,總共用了800多斤。

  村民陳女士10月10日去拿了「開心豆腐」,「當天晚上『開心豆腐』一出鍋,大家紛紛帶著鍋子、盆子去拿。這年代好吃的東西誰也不缺,但這樣的『開心豆腐』好多年沒有了。我把拿回家的一部分『開心豆腐』分給了廠裡的幾名員工,鄰居中有來自廣西和安徽等地的新居民,他們吃著『開心豆腐』,覺得這樣的民俗很有意思。」

  據悉,陳奶奶入葬當天,還有不少晚輩戴了紅帽子。

分享「開心豆腐」、戴紅帽子參加葬禮,海寧民俗專家沈瑞康告訴記者,這是「喜葬」風俗。

  「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沈瑞康告訴記者,「喜葬」風俗由來已久,曾在全國很多地方存在,但由於「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喜葬」風俗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表現,「在海寧一帶,主要表現為分享『開心豆腐』,曾孫及以下的晚輩戴紅帽子、披紅披風,或是小孩子打紅傘。」

  據沈瑞康分析,「喜葬」要用「開心豆腐」,其實起源於「吃豆腐飯」,「『吃豆腐飯』是海寧葬禮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按舊有習俗,親友送葬回來,非常悲痛地聚在一起就要吃一餐苦飯素飯,以寄託對逝者的哀思。也許由於黃豆是江南水鄉最常見的一種農作物,做豆腐是過去世間的『三苦』之一,而做豆腐的成本又非常低,人們便約定俗成地把豆腐飯作為這餐素飯,久而久之便有了『吃豆腐飯』一說。」

  沈瑞康說,過去『吃豆腐飯』時的所有菜餚都是素菜,大多用香乾、千張、豆腐等來做,「年邁的老人正常死亡,要『油汆老豆腐』,想拿的人可以隨意拿,意為『吃了老豆腐,可以長生不老』;非正常死亡所擺的素飯,則要『白水煮嫩豆腐』。到後來,人們生活條件逐步改善,豆腐飯裡也開始出現葷菜,但豆腐是少不了的。」

  高齡老人可以「喜葬」,這裡的高齡到底是多少歲?沈瑞康說,古語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過去要進行「喜葬」的人,必須活到耄耋之年,也就是80歲以上而且是家裡人丁興旺自然死亡的老者,「在過去,人的壽命普遍較短,人們把能活到這麼大年紀又自然死亡的老人的去世譽為成仙,所以就有了『喜葬』。後來,人們的壽命普通延長,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喜葬』的氛圍沒過去那麼濃了!」

  「在過去,『喜葬』體現了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和在當時的生產水平下人們的一些樸素的願望;現在人們對年過百歲的福壽老人以此方式進行安葬,則是在社會物質生活極度發達的情況下對於返璞歸真的一種回望,對逝者的一種尊敬,對民俗的一種傳承,這樣的民俗文化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能遺忘。」沈瑞康表示。

相關焦點

  • 最高齡106歲!來看這兩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1月4日,廣東省市有關領導到東莞厚街鎮調研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工作,並探望慰問了該鎮兩位「百歲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珊美社區106歲的葉群章和寶屯社區102歲的李義。在探訪過程中,兩位「百歲老人」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一起來看看。
  • 106歲!瑞金醫院史上最高齡老人手術成功!真是太太太厲害啦!
    都說上了年紀的老人最怕的就是摔跤一旦不小心摔著了那可真是要吃苦頭了……前不久上海一位106歲的高齡老人在瑞金醫院接受了骨科手術成為瑞金史上最高齡的手術患者!連家屬都不敢相信手術能這麼成功圖中這位滿頭銀髮的爺叔是患者的兒子,他的母親就是106歲的尤老太太。4月28日深夜,尤老太太起夜上廁所時,一不當心,腳底一滑,摔坐在床邊的地板上,導致左側股骨下段骨折。家屬、醫生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
  • 武平六甲106歲長壽老人劉三秀:孝順女婿勝親兒
    今年63歲的溫兆洪,在該村是位有名的孝順女婿。「其實沒什麼,這都是我們後輩的本分事。」一臉憨厚的溫兆洪說。1974年,六甲村的溫兆洪與本鄉東興村女孩朱春蘭結婚後,嶽母家庭發生變故,她唯一的兒子患病去世,家中只剩下60多歲的嶽母一人。當年,溫兆洪就把嶽母接回了自己家一起生活,從這以後再也沒分開,至今已有42個年頭。
  • 「老人開心,我也開心」 他給「外婆」化妝並拍照
    受訪者供圖&nbsp&nbsp&nbsp&nbsp8月24日起,寧波晚報、甬上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啟動「我給媽媽化個妝」親情體驗活動,面向社會徵集晚輩為長輩化妝的照片和視頻,同時挖掘其背後的溫情故事,展現子女為媽媽、奶奶、外婆等長輩化妝的心願初衷,換一種方式說「我愛你」,呈現不一樣的孝心故事。活動啟動以來,我們收到不少溫情照片、視頻。
  • 「江姐」於藍去世,哈文朱軍發文悼念,99歲高齡比賭王還長壽
    「江姐」於藍逝世的消息是他的兒子田壯壯發出來的,6月28日一早,作為兒子的田壯壯就在自己的公共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張自己和母親的合照,寫了悲傷的文字,大概意思就是母親永遠地離開了自己,已經成年的自己變成了沒有媽媽的孩子,看得出兒子的傷心和難過,但是,媽媽99歲高齡離世
  • 周潤發母親二月份去世,三月份簡單快速安葬,死因被媒體曝光
    周潤發母親陳麗芳於2月13日去世。於3月7日安葬,過程簡單低調,未邀請圈內人士參與,享年98歲。 母親陳麗芳去世,兒子周潤發並沒有表現太傷心 關於陳麗芳的去世,港媒進行了關切的慰問,過程中周潤發並沒有露面,全程有周潤發的夫人陳薈蓮進行回話。
  • ...程序啟動;太原高齡老人津貼和困難失能老人護理補貼開始申辦;女…
    >9月10日,太原市民政局傳來消息,2019—2020年度高齡老人津貼和經濟困難失能老人護理補貼開始申辦。凡具有太原市戶籍,2019年9月1日年滿規定高齡老人即可申請。此次津貼(補貼)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為一個發放年度。
  • 海寧一水產攤主突發意外 3000多斤鮮魚眾人幫賣
    、蔬菜,60歲老趙的攤位就在水產區82號。水產經營戶幾乎一到兩天就要開著貨車去蕭山進一次貨,晚上8點多出發,凌晨兩三點回海寧,卸完貨後等待菜場開門。58歲的張金海是賣蝦和海鮮的,他的攤位緊挨著老趙的攤位,這些年相處下來,和老趙交情不錯。意外發生在12月12日凌晨。
  • 「最幸福的女兒」——106歲老人吃喜宴不忘給84歲女兒帶喜糖
    視頻中106歲老人吃喜宴回來後,給84歲的女兒帶回來一顆喜糖。接過喜糖的那一刻,老人的女兒滿臉幸福的笑容。這個笑容也溫暖了眾網友的心,不少網友感嘆:「這是最幸福的女兒」  當日,記者聯繫到視頻拍攝者楊根生及老人家人,探尋老人的幸福生活。  「老人在酒店很受歡迎,能請長壽老人來是新人的福氣。
  • 太爺爺去世,媽媽拒絕帶孩子參加葬禮,給的理由讓人啞口無言
    都說老人帶孩子會讓孩子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原因無非是老人太溺愛孩子,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會說的隔代親。
  • 英國106歲老人戰勝新冠又迎來生日,未婚未育,愛吃高熱量食物
    1月12日是瑪麗106歲的生日,雖然瑪麗的家人暫時無法和她相聚,但療養院的工作人員為她準備了生日蛋糕、禮物和祝福賀卡。儘管不能和家人一起慶祝生日讓瑪麗感到遺憾,但這位老壽星還是很開心,因為不用繼續隔離,她覺得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健康。瑪麗透露了長壽秘訣:愛吃高脂高熱食物,喝全脂牛奶,吃奶油和黃油,還喜歡晚上來一杯威士忌。
  • 這個民族的女人有點猛,去世親人的頭髮戴頭上,還在葬禮上找老公
    頭飾巨大而沉重,高約15公分,兩頭垂於耳下到兩肩上方,以前男女均戴「長角」,由於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男子已不再戴,一般包青色頭巾,只有婦女仍持守著這一古老的裝束。除了造型獨特之外,這裡的髮髻還藏著一個特別的秘密。這些黑髮中有不少是她們死去的祖先的頭髮!
  • 800萬棺木,200萬鮮花,賭王何鴻燊葬禮將香港喪葬習俗還原多少?
    賭王何鴻燊的葬禮就是豪門的另一個秀場!賭王的棺木用價值800萬稀世珍木楠木製作,靈堂鋪設的鮮花近20000朵,全部從荷蘭空運過來,有紅玫瑰、白玫瑰、蘭花、繡球花及白百合,鮮花單項花費就達200萬。一般人的葬禮都以黑白色調為主,賭王何鴻燊的葬禮用紅玫瑰和白玫瑰裝點整個靈堂,營造出一種溫馨安祥的氛圍,如果不是的賭王黑白照片,弔唁人會不會以為走錯了場地?葬禮上多用白花或黃花,為什麼賭王的葬禮要用紅玫瑰呢?要知道紅玫瑰的花語是愛情,代表每一天都很愛你!用在婚禮上更契合。何鴻燊葬禮上,不僅賭王的遺像用紅色玫瑰花框,三位太太還分別用紅玫瑰紮成心形花圈。
  • 內容太過真實:老人兒女成群,卻無人贍養,葬禮上跳豔舞
    通俗解釋就是,家中有八九十歲的老人亡故,如果死者德高望重、福壽雙全、家族興旺,那老人的葬禮就是喜喪。兒孫們不會太過悲傷,而是大擺宴席,歡歡喜喜舉辦喪事。現實生活中,很多葬禮也都舉辦得熱熱鬧鬧的。只可惜,喜的只有「甩掉包袱」的兒孫。2015年,張濤執導並編劇了電影《喜喪》。
  • 800斤黑人相撲王娶小20歲嫩模,婚後一年去世,嬌妻繼承千萬遺產
    800斤黑人相撲王娶小20歲嫩模,婚後一年去世,嬌妻繼承千萬遺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很多人都非常注意體育運動,畢竟身體才是我們奮鬥的資本。不過說起體育明星,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體重達到800斤的相撲之王!這位「相撲之王」名叫伊曼努爾·亞伯勒,是個美國人!雖然生於美國,但亞伯勒的家庭卻非常貧困,而且由於體型偏胖,亞伯勒一度給家庭造成非常大的壓力。不過也正是因為身材的原因,亞伯勒決定成為一名相撲選手,以減輕家庭負擔。也是在這時候,一個傳奇就此誕生了!
  • 79歲杜雨露安詳離世,葬禮僅6人到場,生前被癌症折磨得不成人形
    79歲杜雨露安詳離世,葬禮僅6人到場,生前被癌症折磨得不成人形提起杜雨露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但他扮演的角色你們一定都只知道;他曾扮演《雍正王朝》裡的忠臣張廷玉今年的2月21日,知名演員杜雨露也離開了我們,生前被癌症折磨的不成人形,葬禮只有6人參加;1941年
  • 女兒被殺老人斷絕與孫女關係,法官巧判修復祖孫親情
    在法院發放賠償款時,小芳的姥爺、姥姥表示,小芳年紀尚小,小芳的父親獨自撫養不容易,願多分點給他。此後,法院又執行到一萬元,兩位老人將自己的那份也給了小芳。老兩口和小芳的感情一直很好,孩子4歲之前,一直由他們撫養。但是,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像她的媽媽。逢年過節,小芳的父親帶著孩子來看望周老爺子夫婦,兩位老人睹孫思女,每次都傷心落淚。
  • 風水先生提醒:老人去世,辦喪事的六大禁忌!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                                                                                                    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
  • 送什麼禮物給老人會讓老人很開心?
    晚輩給老人送禮物從道義上講,義不容辭、天經地義。但老人芸芸眾生良莠不一,需求肯定不一樣,所以送禮物要區別開來根據實際情況,老人缺少什麼、喜歡什麼、送什麼。總體來可分為精神慰藉和生活用品。[微笑]。孝敬老人要的是孝心,落實的是行動不能光耍嘴!還有講究,別惹老人上火不高興。你往下看:。
  • 霍啟剛祖母去世,夫妻倆外出約會惹爭議,葬禮不能握手改抱拳問禮
    據有關報導,9月1日,霍啟剛的祖母,即霍英東先生的正式夫人呂燕妮女士在醫院病逝,享年97歲,霍家人秉持著一貫的低調作風,沒有對外洩露太多的消息,直到9月13日,為祖母設靈時,霍啟剛才對外公布呂燕妮女士去世的消息。在設靈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4日舉行喪禮,低調為呂燕妮送行,據稱,呂燕妮將和先生霍英東先生一起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