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值得》的作者,90歲的恆子奶奶告訴我們,改變他人是不可能的,雖說不是100%不可能,但只是稍微做了些努力,就不要指望別人的想法和行動會發生改變。用盡千方百計,耗費幾年或幾十年想要改變他人,只會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所以還是自己想方設法地創造快樂比較重要。
所以,我們不要想著去改變別人,當你改變不了的時候,會很有挫敗感和無力感,而這種感覺會讓自己的心情很是糟糕。
一、我們不是說服他人的專家
我們不是心理學家,不是演說家,更不是談判與說服專家,他們懂得如何用語言與行動去說服一個人發生改變,改變他人的思維與行為習慣。我們只是平平凡凡的普通老百姓,沒有大智慧與好口才,所以,對於我們不擅長去勸導別人的事情,就不要時時刻刻去勸導了,到頭來反而弄的兩個人都不開心。
我的公公很喜歡喝酒,從年輕時一直喝到現在,每天中午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他都要喝上兩杯酒,而我的婆婆從他們結婚到現在,每天都在生氣的說:「別喝了,怎麼還喝呢!」每次說完都氣夠嗆,而我的公公則無以為然地說:「就再喝一杯。」
二、一個人行為思維習慣養成後,很難去改變。
我婆婆一直在想改掉公公喝酒的習慣,可是勸說了一輩子,跟著生氣了一輩子,也沒起到什麼作用。
我婆婆的初衷都是為公公好,喝酒傷身體,喝酒誤事,這些道理公公不明白嗎?他明白,但是他控制不住自己。有菸癮的人同樣不是如此嗎?你舉出各種抽菸帶來的危害,他們難道不明白嗎?明白,但還是控制不住,這是一種癮,刻到骨髓裡的一種癮,一旦養成了就很難改掉。
而我們一直在苦口婆心的去勸誡身邊的人這個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我們一直在想著改變親人常年以來所行成的一些行為習慣。
比如,「老公,你能不能不要把臭襪子亂丟棄?」
「老公,睡覺前要洗臉洗腳」
「媽媽,不要總省錢過日子,適當的對自己好點。」
「爸爸,別抽菸了,對身體不好」
「……」
很多,很多,我們嘗試過各種辦法,想讓周圍的人去改掉一些「壞毛病」,可是收效甚微,說的多了,別人甚至會嫌棄我們嘮叨,煩擾到了他們,而我們為此也會心生無力感與委屈甚至是憤怒。
「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對,應該是這樣的……」
「你怎麼這麼小氣,我們應該大方些。」
「不要總這麼懶散,做事情勤快些。」
「……」
我們也想著去改變周圍人的價值觀人生觀,想讓他們變得跟我們一樣,我們總想讓對方跟我們的觀點達成一致。殊不知,對方也想讓我們跟他們一致。
三、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
《富爸爸窮爸爸》中的富爸爸曾說「你最好改變一下觀點,停止責備我,不要認為是我的問題。如果你認為是我的問題,你就會想改變我;如果你認為問題在你那兒,你就會改變自己,學習一些東西讓自己變得聰明。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容易。」
生活就是這樣的,我們總在不停地去改變身邊的人,總覺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別人都應該改變,殊不知,最應該發生改變的就是你自己。
我是小沃,喜歡讀書,喜歡感受生活,喜歡努力地去提升自己,希望我的文章能給你的心靈帶去一點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