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變身美少女只為萌倒中國人?不如先正視歷史!

2021-02-13 新聞哥

身為一個中國人,哥可以保證在中國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基本上沒有人不了解「日本鬼子」這四個字含義,裡面摻雜了太多的國讎家恨。尤其是中日關係緊張時,我們表達憤怒的一刻總能脫口而出這四個字。

 

前幾天,日本網友@FGO424 發了一條推特,「日本鬼子」這個詞一下子在海外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哥找到會日語的朋友大概翻譯了一下內容:原來是討論一個關於外國人的困惑——「如果日本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被稱為了妖怪,日本人會生氣嗎?」

網友@FGO424覺得歷史人物他不好判斷,但如果日本人自己被冠上了輕蔑的稱號,便會選擇「萌萌的形象」來替換掉本對自己不利的搜索結果,因為有過先例……

 

原來深深紮根於漢語中的「日本鬼子」一詞早就被日本媒體宣傳到了他們國內,在日本維基百科上也有對「日本鬼子」的解釋,紅線部分說的是,「日本鬼子是對日本人最糟糕的蔑稱,鬼子是惡魔的意思」。

 

但沒想日本人「對付」起這個蔑稱詞似乎有他們獨特的一套。早在2010年,為了改變中國人對"日本鬼子」的印象,日本網民舉行了一個網絡投票,希望設計出來了一個動漫形象,「萌倒」中國人。

在腦洞如黑洞般的日本網友手中,「日本鬼子」也被玩出了各種清奇的思路,最後票選出來了一位宅男創作出來的帥氣又性感的小姐姐↓

 

哥一猜就是女性,因為日本女性的名字中多帶有「子」字,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酒井法子、水原希子、深田恭子……

說到這,哥有個不成熟的小想法,你們誰給日本人宣傳下「高麗棒子」這個詞,他們不定會畫出來了個啥呢。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按照這種套路,日本人還延伸出了各種各樣的設定,比如同為對日本蔑稱的「小日本」則成為了日本鬼子的妹妹,也有了自己的形象↓

 

有人還製作了帶歌詞的宣傳歌曲,在視頻網站賺得創紀錄的點擊數。除了改變形象,在字面上,日本網友也對「鬼子」一詞進行了一番別出心裁的解讀。有人認為「被稱為鬼的人,都是能始終貫徹自己的志向,擁有強大意志力者」。

 

被譽為日本「御宅教主」的作家岡田鬥司夫對日本網友的舉動頗為讚賞:「我覺得這種做法真高明啊!這不是什麼奇思妙想,而是保護國家利益最省錢且有效的方法。」

在哥眼裡這不就是變相洗腦嘛,把自己的邪惡面目帶上一個可愛的面具。

哥覺得這些日本御宅族應該是對中國喜愛二次元的朋友們有什麼誤解,想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法「萌倒」他們?呵呵,沒門!就算創作出多少個美少女漫畫形象,想必都是沒有作用的。

@努力直到擁有:偽……偽裝?對不起,不吃這套!

@Rraihh14:她的紅衣服是中國人的血染的,萌個粑粑。

@夏目家有隻小南瓜z_:鬼子就是鬼子,就算喜歡二次元也不會因為她而忘記鬼子的暴行。

 

可日本網友則認為此舉確實達到了目的,因為動漫人物「日本鬼子」有了自己的維基百科頁面。

甚至在日本谷歌上搜索「日本鬼子」後畫風變化是這樣的↓

What?這是什麼鬼?!難道谷歌這麼欺負我們「家裡有牆」的人嗎?哥趕緊翻出去看了看其他國家的谷歌圖片,至少有一半還是史實資料照片↓

BUT,哥轉站到日本雅虎搜索滿屏都是這個美少女↓

這種掩耳盜鈴的篡改行為,哥hin想問問你們日本人良心會不會痛?!

在日本有很多戰爭方面的二次元作品。這些一方面確實消解掉了政治與軍事的權威,讓嚴肅議題卸下冷冰冰的面具,成為可供娛樂化的大眾議題;但另一方面,卻是都帶有洗白軍國主義,掩蓋歷史的意思。

哎……愚蠢的「小日本」,以為這樣就能讓我們上當嗎?實在是太天真了!搜尋引擎的結果可能會變,但歷史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忘記。


近些年,日本時常在歷史問題上百般抵賴,傷害中日兩國感情。最近日本政府又是動作不斷。先是本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春季例行大祭供奉祭品,總務大臣以及90多名國會議員集體前往參拜。

上個月,日本教育部門審核2018年啟用教科書,下令刪除「強徵慰安婦」的內容。此外,教科書也以「不確定」的字眼,否定中方關於南京大屠殺30萬人死亡的說法。此後,日本企圖恢復戰爭時期教育理念和訓練科目。

我的天吶,雖然哥希望大家不介懷過去展望未來,但看到這還是不禁倒吸一口冷氣。日本這一系列行為,讓人不得不懷疑是要大開歷史倒車,甚至要重走戰爭老路呀。歪曲的教育會造成日本年輕一代對歷史問題缺乏正確認識,更難以理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曾給周邊國家乃至世界造成的深重災難。

 

對此哥要說,可以無知,但刻意裝無知,或者掩蓋真相讓別人變得無知,則是一種耍流氓。所以,奉勸日本人與其費盡心思想迷惑世人,倒不如自己先正視那段過去吧畢竟一個國家的希望是從說真話開始的。

相關焦點

  • 為了讓中國人忘記「日本鬼子」,日本網友竟然開了個驚天腦洞
    >「日本鬼子」這個稱呼,想必每一個中國人都不陌生。它是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蔑稱。一代又一代的文藝作品,從來都在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勿忘歷史。每當遇到不平,人們會這樣表達共同的憤怒如果打造出來一個叫日本鬼子的卡通人物,就等於給日本鬼子賦予了其他意思、創造了全新的概念。人們在網絡上搜索日本鬼子時,都會出現反日遊行、或者一些暴亂的圖片,但是當名為日本鬼子的卡通形象流傳開後,輸入「日本鬼子」,居然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卡通人物佔據了全部搜索結果。哈哈哈哈大家都會作何反應呢?原本想看抗日圖片,結果一不小心被萌到了。
  • 為了讓中國人忘記「日本鬼子」,日本網友竟然開了"驚天腦洞"!
    況且「鬼子」角色也為不少日本演員創造了就業這不,浩二就是典型的成名作!大概知道這稱呼不夠光彩,早在2010年,就有心機日本網友突然提議道:「我們做一個超級可愛的卡通形象吧,取名叫日本鬼子,然後讓中國人都迷上日本鬼子!」
  • 把日本演員當日本鬼子一樣對待,就說明我們愛國了?
    戲裡的鬼子別說不像日本人,「連人都不像」。介紹了這麼多「鬼子」專業戶,不禁想問一句:拍抗日劇的目的是什麼?這問題有點大,咱們先不急著回答。截幾個網友對抗日劇的吐槽給大家看看:為了和諧社會地塑造,本片被禁了十幾年,但小十君認為,《鬼子來了》直接回答了上文提出的問題:拍抗日劇的目的是什麼?1,告訴日本人:正視歷史。
  • 第一個稱日本人為「日本鬼子」的人是誰
    我們中國對於日本人這個「日本鬼子」的稱呼似乎由來已久,那麼第一個稱日本人為日本鬼子的人是誰?那人又為什麼會這麼稱呼他們呢?早在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之前,我們中國人和日本人就已有摩擦。比如在明朝時期,日本浪人頻繁騷擾我國臨海地區。因為那時的日本人相對矮小,中國的當地百姓就稱那些騷擾他們的日本浪人為「倭寇」,這裡面的「倭」就是身材矮小的意思。
  • 日本動漫:男主變身成美少女,這麼另類的番竟然有三部!
    今天來和大家說日本動漫裡那些另類動漫,這裡的另類是男主竟然能變身成美少女,這種設定的動漫在日漫裡是相當少見的,老白總共找到了三部,快來看看你都看過哪部,如果沒看過的話,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補補哦,絕對的有趣。
  • 五部好看的魔法少女動畫,美少女戰士變身啟蒙,初代萌王實至名歸
    )動畫,美少女戰士變身啟蒙依然經典,初代萌王實至名歸,不知道你心中好看的魔法少女動畫是哪一部呢?美少女戰士武內直子的漫畫《美少女戰士》可以說是一代人童年的經典魔法少女漫,1992年3月由東映動畫製作並在日本首播,故事講述了月野兔在救下一隻,頭上有月牙印的黑貓露娜之後獲得了變身胸針,成為愛與正義的水手月亮,Sailor Moon,而美少女戰士的變身也成了很多小夥伴當年的變身啟蒙,「月稜鏡威力變身!」
  • 《鬼子來了》這部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最好先重溫一下《鐵道遊擊隊》《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地雷戰》等等抗日老電影,《鬼子來了》的意義,大部分是在同這些影片的對照中產生中,所以某些專業「搞」電影的人說,丫姜文不過就是取了個巧。至於「取巧」二字是不是足以推翻整部影片,他們沒有說。《鬼子來了》的故事起因,是那個從來沒有露面的「我」。
  • 中國人為何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而不是用老稱呼「倭寇」?
    鬼子,現在聽到這麼個詞,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二戰時期的日本侵略軍了,「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嘛,但是,「鬼子」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字典裡通常解釋:「鬼子」是我國人民為了表示對外來侵略者的憎恨,所起的蔑稱。但是,大家仔細想想,中國人對外來侵略者,有用「鬼子」當蔑稱的習慣嗎?
  • 在中國演鬼子的日本人,為啥被日本表彰了?
    演中國人不喜歡的鬼子,自己心裡也不舒服,那時候的他,走在大街上怕被別人認出來,怕中國人嫌棄他。一次,他乘計程車,司機反覆盯著他看,「你是《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裡的鬼子?」浩二隻好尷尬地說,「對,對,我是日本 鬼子。」
  • 小日本鬼子的搞笑故事……
    你一定是日本人啦!哈哈哈……」 鬼子非常驚訝,但仍舊用發音標準的普通話問老伯:「你……你……為什麼知道呢?」老伯答道:「啊,這個簡單,中國人問魚蝦都是問斤兩的,沒有你們這麼蠢的啦!」讓你亂打  某天,有個在中國上班的鬼子到鄉下去獵野鴨。 當他好不容易射到一隻野鴨時,野鴨掉到某個農夫的院子裡。鬼子爬過籬笆要撿獵物。
  • 日本演員因在演鬼子在中國成名,日本政府為他頒獎
    提到矢野浩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作為一名日本男演員,他並沒有選擇在日本發展,而是選擇來到中國,並且通過在影視作品中飾演鬼子成功被大家熟知,這樣的操作想必娛樂圈也找不出第二位了。矢野浩二從小的家庭條件非常一般,加上他本身的成績並不好,所以他在完成高中學業後就選擇輟學了,而他進入娛樂圈發展也是非常偶然的。
  • 這些男人想變身美少女戰士
    在不少80後90後的《美少女戰士》粉心中,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少女戰士。這部上世紀90年代女性漫畫巔峰時期的作品,將「變身、美少女戰鬥、美少女魔法」等美少女流行趨勢注入了社會主流,興起了一種「美少女現象」,成為當時日本商業動漫的代表作。
  • 村上春樹、宮崎駿承認南京大屠殺遭日本右翼攻擊,他們是敢於正視...
    在酒店放置否認屠殺書籍的APA酒店社長元谷外志雄炮轟村上:「為得到諾貝爾獎就不得不獲得中國的支持,大江健三郎因為左得了諾獎,(村上)覺得自己也得這麼做,所以在書裡寫了這樣的內容(把死難者寫成40萬)。」日本網民說:那哪是人做得出來的事情呢?(殘忍到他們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吧)很遺憾,做出這些豬狗不如的事情的就是他們景仰的先輩。
  • 《美少女戰士》「性轉」變身小正太,又萌又乖真可愛!壞姐姐來了
    文@動漫迷世界;圖源@sailorchibichibi_ 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 只要提到「日本少女漫」這個字眼,大家準會想起《美少女戰士》,這部少女漫的代表之作。
  • 日本演員在中國演日本鬼子出名後,日本政府送他了一個獎
    再之後,他接的片子都是抗日題材,毫無例外,都是演鬼子,《小兵張嘎》裡的齋藤,《烈火金剛》裡的毛利大隊長,《鐵道遊擊隊》中的岡村…… 他成了名副其實的「鬼子專業戶」。演鬼子很簡單,不需要他做什麼發揮,只需要兇狠、猥瑣,越狠導演越認可,然後最後的結局都一樣,以各種方式死去。
  • 日本鬼子最不想給中國人看的10張照片:張張作嘔,圖8日本人善意
    日本鬼子最不想給中國人看的10張照片:張張作嘔,圖8日本人善意!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為了隱藏自己侵略中國的事實,特意拍攝了一組偽善的親民照片,其中最讓人作嘔的就是這張日本鬼子和鴿子合照了。為了表示自己的親切,日本鬼子將手伸向了年幼的中國孩子。
  • 不能不看的爆打日本鬼子的熱血電影,中國人雄起!
    在電影界藝術的再現中國人熱血愛國民族精神:       在好萊塢大片充斥中國電影市場的當下,總有一波身懷民族氣節的中國電影人,堅定而執著地用拳頭捍衛著中國人的尊嚴,用拳頭向世人證明中國人「寬容不是畏懼、隱忍不是軟弱」,當觸及民族底線時,該出手時就出手,打你個屁滾尿流,揍你個哭爹喊娘,扁你個龜兒子的小日本!
  • 小時候聽過的謠言之一/在中國演'日本鬼子'的演員,回日本會被封殺
    為了創造學日語的環境,屏蔽了日劇以外的所有劇,最近剛看完《半澤直樹》,發現一個熟悉的演員—「日本鬼子」香川照之。所以,今天就想聊聊在中國演「日本鬼子」,回日本會被封殺。這,是真的嗎?        今天先舉兩個例子,一個就是上面提到的香川照之,2000年出演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2009年在法國導演執導的《拉貝日記》中飾演昭和天皇的叔父朝香宮鳩彥親王,也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
  • 動漫中的變身魔法美少女第二彈
    上次出了一個變身魔法美少女合集,很多動漫角色都沒有說到,今天再出一期聊一聊我們的魔法美少女們!《光之美少女》是由朝日放送、旭通廣告公司和東映動畫共同出品的日本少女變身為正義英雄的動畫,從2004年開始,在朝日放送和朝日電視臺每周星期日早上播出,截止到2019年播出已超過十五年。系列第十三代《擁抱!光之美少女》的劇場版《Hugtto!
  • 三浦研一:做了一輩子「日本鬼子」,還要繼續「壞」下去
    我是個演了十多年日本鬼子的日本演員。我來中國之前從沒聽說過「日本鬼子」,初次聽說還以為中國人很喜歡日本的恐怖片所以叫我們「鬼子」。來中國前,對中國的印象來源於課本,還停留在裹小腳時代,街道上很多人穿暗色衣服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