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中國人,哥可以保證在中國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基本上沒有人不了解「日本鬼子」這四個字含義,裡面摻雜了太多的國讎家恨。尤其是中日關係緊張時,我們表達憤怒的一刻總能脫口而出這四個字。
前幾天,日本網友@FGO424 發了一條推特,「日本鬼子」這個詞一下子在海外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哥找到會日語的朋友大概翻譯了一下內容:原來是討論一個關於外國人的困惑——「如果日本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被稱為了妖怪,日本人會生氣嗎?」
網友@FGO424覺得歷史人物他不好判斷,但如果日本人自己被冠上了輕蔑的稱號,便會選擇「萌萌的形象」來替換掉本對自己不利的搜索結果,因為有過先例……
原來深深紮根於漢語中的「日本鬼子」一詞早就被日本媒體宣傳到了他們國內,在日本維基百科上也有對「日本鬼子」的解釋,紅線部分說的是,「日本鬼子是對日本人最糟糕的蔑稱,鬼子是惡魔的意思」。
但沒想日本人「對付」起這個蔑稱詞似乎有他們獨特的一套。早在2010年,為了改變中國人對"日本鬼子」的印象,日本網民舉行了一個網絡投票,希望設計出來了一個動漫形象,「萌倒」中國人。
在腦洞如黑洞般的日本網友手中,「日本鬼子」也被玩出了各種清奇的思路,最後票選出來了一位宅男創作出來的帥氣又性感的小姐姐↓
哥一猜就是女性,因為日本女性的名字中多帶有「子」字,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酒井法子、水原希子、深田恭子……
說到這,哥有個不成熟的小想法,你們誰給日本人宣傳下「高麗棒子」這個詞,他們不定會畫出來了個啥呢。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按照這種套路,日本人還延伸出了各種各樣的設定,比如同為對日本蔑稱的「小日本」則成為了日本鬼子的妹妹,也有了自己的形象↓
有人還製作了帶歌詞的宣傳歌曲,在視頻網站賺得創紀錄的點擊數。除了改變形象,在字面上,日本網友也對「鬼子」一詞進行了一番別出心裁的解讀。有人認為「被稱為鬼的人,都是能始終貫徹自己的志向,擁有強大意志力者」。
被譽為日本「御宅教主」的作家岡田鬥司夫對日本網友的舉動頗為讚賞:「我覺得這種做法真高明啊!這不是什麼奇思妙想,而是保護國家利益最省錢且有效的方法。」
在哥眼裡這不就是變相洗腦嘛,把自己的邪惡面目帶上一個可愛的面具。
哥覺得這些日本御宅族應該是對中國喜愛二次元的朋友們有什麼誤解,想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法「萌倒」他們?呵呵,沒門!就算創作出多少個美少女漫畫形象,想必都是沒有作用的。
@努力直到擁有:偽……偽裝?對不起,不吃這套!
@Rraihh14:她的紅衣服是中國人的血染的,萌個粑粑。
@夏目家有隻小南瓜z_:鬼子就是鬼子,就算喜歡二次元也不會因為她而忘記鬼子的暴行。
可日本網友則認為此舉確實達到了目的,因為動漫人物「日本鬼子」有了自己的維基百科頁面。
甚至在日本谷歌上搜索「日本鬼子」後畫風變化是這樣的↓
What?這是什麼鬼?!難道谷歌這麼欺負我們「家裡有牆」的人嗎?哥趕緊翻出去看了看其他國家的谷歌圖片,至少有一半還是史實資料照片↓
BUT,哥轉站到日本雅虎搜索滿屏都是這個美少女↓
這種掩耳盜鈴的篡改行為,哥hin想問問你們日本人良心會不會痛?!
在日本有很多戰爭方面的二次元作品。這些一方面確實消解掉了政治與軍事的權威,讓嚴肅議題卸下冷冰冰的面具,成為可供娛樂化的大眾議題;但另一方面,卻是都帶有洗白軍國主義,掩蓋歷史的意思。
哎……愚蠢的「小日本」,以為這樣就能讓我們上當嗎?實在是太天真了!搜尋引擎的結果可能會變,但歷史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忘記。
近些年,日本時常在歷史問題上百般抵賴,傷害中日兩國感情。最近日本政府又是動作不斷。先是本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春季例行大祭供奉祭品,總務大臣以及90多名國會議員集體前往參拜。
上個月,日本教育部門審核2018年啟用教科書,下令刪除「強徵慰安婦」的內容。此外,教科書也以「不確定」的字眼,否定中方關於南京大屠殺30萬人死亡的說法。此後,日本企圖恢復戰爭時期教育理念和訓練科目。
我的天吶,雖然哥希望大家不介懷過去展望未來,但看到這還是不禁倒吸一口冷氣。日本這一系列行為,讓人不得不懷疑是要大開歷史倒車,甚至要重走戰爭老路呀。歪曲的教育會造成日本年輕一代對歷史問題缺乏正確認識,更難以理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曾給周邊國家乃至世界造成的深重災難。
對此哥要說,人可以無知,但刻意裝無知,或者掩蓋真相讓別人變得無知,則是一種耍流氓。所以,奉勸日本人與其費盡心思想迷惑世人,倒不如自己先正視那段過去吧,畢竟一個國家的希望是從說真話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