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滋養五臟,益元氣養血生津填精,被譽為「補虛之功獨魁群草」

2020-12-23 淏先生說養生

自古以來人們對養生之物推崇有加,但是養生需要辨別自身的寒熱、陰陽,不能一概而論,再就是同一物品隨著搭檔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偏向,所以很多養生之物不能僅是大體了解,需要詳細逐條分析,而本文接著上兩篇文章繼續。

上兩篇文說此物滋養五臟,益氣血津液「四寶」,前邊主要提及它對五臟的養生益處,而本篇主要說它益元氣、養血、生津、填精之功,被《本草求真》譽為「形狀似人,氣冠群草」,還被譽為「補虛之功獨魁群草」。

這一物就是人參,自古以來是滋養元氣的養生之物,而且《本草經疏》說它的特點是「回陽氣於垂絕,卻虛邪於俄頃」,可見人參滋養之「速」。

在《本草述鉤元》中說人參「由元氣以補五臟,由五臟以益形軀,正經所謂,形與氣俱,使神內藏者也,形不離氣,神不去形」。可見人參滋養「形」與「氣」。

包括「氣」在內,人有「四寶」能確保健康,分別是氣、血、津液、精,氣是「動力」;血是「營養基礎」;津液是「濡養、滋潤的水」;而精就是「精華」。這麼說雖然很不嚴謹,但便於理解。

人參可以滋養「四寶」是深受古人推崇的,如《經證》中提到「人參潤金土之燥,蒸清氣而為霧,甘露自降」,說的就是人參滋養肺脾而益氣、津液。

《六種新編》提到「一切氣血血損,皆所必用」,還提出「解渴除煩」而滋養津液;《本草綱目》提出用人參養生「精自生而形體自盛」。

這些僅是古人養生中對人參理解的滄海一粟,而用人參養生的重點在於方法,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如何用人參滋養「四寶」,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敘述。

一、用人參養生可以益氣。

人參被譽為「補元氣」,元氣是五臟之氣的根本,而人參益氣重在應急和滋養五臟之氣,前兩篇文章都有詳細的論述,在此僅簡單地說一下。

人參與白朮搭檔滋養脾胃之氣;人參與五味子、蘇子、桑白皮搭檔滋養肺氣;用之與茯苓、遠志、石菖蒲搭檔養心氣等。當然也有具體到每一種人群的養生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之前的文章。

二、用人參養生可以養血。

血的亞健康可以分為「滯」、「瘀」、「虛」以及寒熱等方面,而氣血是不分家的,兩者相輔相成,氣行則血通,血盛則氣旺,氣血盛則寒熱自除。人參既能行氣又能養血,而且能促進氣血的生成,所以適合氣血不足的人養生。

脾胃被譽為「氣血化生之源」,氣血的生成源自於脾胃,脾胃之氣不足則容易血虛,從而有臉色發黃、口唇不紅的血虛亞健康,養生可用人參與黃芪、白朮、當歸、熟地黃,既可以直接養血,又也可以從根源的「脾胃」開始養生。

如果心血不足,還有出虛汗、睡眠不好的亞健康,可用人參與茯神、五味子、酸棗仁一起養生;如果是心脾兩個臟腑的血虛,不僅臉色發黃,還不愛吃飯、經常疲倦,可用人參與當歸、白朮、木通一起養生。

三、用人參養生可以滋養津液,促進糖分的代謝。

津液說白了就是水分,是正常水分的總稱,而「津」分布在「表」,起到滋潤的用途;「液」分布在「內」,有濡養之功。兩者的充盛、運行都依賴於氣的推動。

如果「熱邪」比較盛,則容易氣、津液兩方面不足,可用人參與石膏、知母、甘草以及粳米煮粥養生;如果天熱的時候出汗多,津液流失過多,可用人參、麥冬、五味子搭檔養生。

此外,糖分的代謝殘存過多被中醫文化稱之為「消渴」,它被分為多種原因,其中幾類就與津液有關,尤其是這一類人中口渴而喝水很多者。

如果是內熱消渴,喝水無度,可用人參與天花粉、葛根、黃芪搭檔養生;如果是老人、體弱之人消渴,經常口渴而喝水很多,可用人參與麥冬、茯苓、甘草、枸杞以及五味子一起養生。

假如是消渴屬於肺熱而津液不足,煩躁、口渴、喝水多並且經常去廁所的人,養生可用人參與麥冬、天冬、天花粉、黃芪、知母、甘草以及荷葉。

四、用人參養生可以益精氣。

人參補元氣,而元氣與精氣可以相互化生,如果一者不足另一者會消耗自身而補充不足者,因此元氣充盛則精氣足,而「腎藏精」,精氣是腎氣的根本,也是推動生長、防止衰老的根本。

如果是腎中的真陰真陽都不足,可用人參與鹿角、龜甲以及枸杞子搭檔,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龜鹿二仙」;如果是精血不足可用之與熟地黃、山茱萸、巴戟天、遠志、柏子仁搭檔,既可以滋養精血,又可以滋養因精血不足而失養的心神。

如果是孩子因為精氣不足而長得慢,可用人參與熟地黃、山藥、杜仲、當歸搭檔;如果是精氣不足時間長了而影響脾胃,不愛吃飯、消瘦、體質偏弱,可用人參、白朮、茯苓、使君子、建曲搭檔養生。

如果是過早的衰老,也可用人參養生,可用之與山藥、茯苓、芡實、蓮子肉搭檔,這的辦法也適合老年人滋養臟腑精氣。

用了三篇文章的篇幅才把人參的養生益處和養生方法講的差不多,如果只懂這些也不能很好的養生,因為用人參養生還有一些小技巧,以及人參分為多個種類,每一種不盡相同,所以想了解更多請等待下一篇文章詳細講解。

相關焦點

  • 此中藥益處繁多,益腎精、精血、陽氣,養命門、五臟、減糖、潤腸
    這一類人養生也有很多辦法,首先是滋養自身,其次是祛除寒氣。在中醫中就有很多方法,如有一味中藥李時珍說「命門之火不足以此補之」,命門之火可以說是陽氣的根本,因此這味中藥的益處繁多,益腎精、精血,添陽氣,養命門、五臟、減糖、潤腸等等。
  • 被譽中藥「良相」,既補血養血,還滋養肝腎之能手,充腎精、減糖
    熟地黃是中藥「四維」之一,被譽為「壯水之主」,在中醫中「水」就是指腎,這是根據五行所排列的,熟地黃還被譽為中藥中的「良相」,既能補血養血,還能益精填髓、充腎精、減糖,是滋養肝腎的能手。關於中藥「四維」,《本草正》中說得十分清楚,原文是「夫人參、熟地、附子、大黃,實乃藥中之四維。
  • 冬天進補好季節,試試它,益脾肺補元氣
    有中醫指,冬天是服用人參和高麗參進補的好時機,兩者都具有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血等功效。至於平日常見的花旗參則用以清熱解毒,宜秋夏服用。不過,人參和高麗參並非人人合用,究竟什麼人適合吃參進補,哪些人應避免長期服用,又有什麼食療推介?
  • 被譽「諸血虛非此不可」,補養氣血堪稱能手,還能滋養肝腎之精元
    而「虛」多是以氣血開始,中醫有很多應對的策略,比如有一味中藥,此物被譽「補血之君」,還被譽為「諸血虛非此不可」,是補養氣血的能手,除此之外它還滋養肝腎之精元、填精益髓。這味中藥就是熟地黃,熟地黃是補血之物中的佼佼者,說句題外之後,目前大家了解的阿膠與熟地相比,熟地更有優勢。
  • 此物既養血,又通血脈,被譽「散惡血,生新血」,還善於柔肝養肝
    比如有一物養血、養肝、養經,既善於養血又善於疏通血脈,被譽為「散惡血,生新血」,其「柔肝養肝」之力也深受推崇,但是這一物有紅白兩種,白者偏於補益,紅者偏於疏洩。白芍是養血基礎方法「四物」中其一,它滋養肝脾之功也功不可沒,如《本草正義》中記載「一以益脾陰而收攝至陰耗散之氣,一以養肝陰而柔鋼木桀驁之威」。
  • 一味養肝腎的中藥,益腎氣、固腎精、添精髓、固元氣、陰陽均可養
    俗話說「水有源頭樹有根」,說的就是不論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在中醫文化的理解中健康也是如此,或許有人會說任何的部位都很重要,這句話並沒有錯誤,但是中醫文化的特點就是「以五臟為中心」。而在五臟之中,尤為重要的是腎,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腎主一身之陰陽,是陰陽之本;腎為氣之根,能協助呼吸,使其保持一定的深度;腎主水,統調一身的水液。以及腎主藏精、腎主骨生髓、促生長、主繁衍、開竅於耳、主二便等等還有很多,如果詳細說一兩篇文章都介紹不完,可以說衰老的主要的表現幾乎都是腎變老的外在表現。
  • 元氣強,命就長!常吃「三黑」,常按「三穴」,養腎補元氣
    元氣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得以維持的真氣、元氣,也是健康的根本。所以古人認為,想要長壽,就要「密固天真」,好好地保養元氣。而由於元氣由腎精化生而成,要靠腎精滋養,所以通過養腎可以來恢復元氣,而下面這「三黑」、「三穴」就能幫你做到這一點。 「三黑」分別是黑芝麻、黑米、黑豆
  • 提個醒:一味藥:既養血,又通血脈,被譽「散惡血,生新血」,還善於柔肝養肝
    比如有一物養血、養肝、養經,既善於養血又善於疏通血脈,被譽為「散惡血,生新血」,其「柔肝養肝」之力也深受推崇,但是這一物有紅白兩種,白者偏於補益,紅者偏於疏洩。白芍是養血基礎方法「四物」中其一,它滋養肝脾之功也功不可沒,如《本草正義》中記載「一以益脾陰而收攝至陰耗散之氣,一以養肝陰而柔鋼木桀驁之威」。
  • 男人大補的食物 吃此物竟可壯陽
    驢肉味道鮮美,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之功效,特別適用於憂愁多慮、緊張失眠,伴有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症狀的男士。3、蝦民間有「男蝦女蟹」之說,男士常吃蝦,能達到強身壯體、壯陽益腎、補精通乳的效果。蝦屬於暖性的水產品,味甘而鹹,適用於性事不佳、久病體虛、腰酸腿軟、食欲不振、氣短乏力等各類患者。
  • 【每日一膳】蓮藕山藥老鴨湯:益腎強陰,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滋腎益精,健脾益胃
    最後三組,送完即止在由熱轉涼的氣候交替時,咱們要多吃一點滋陰潤燥食物,而鴨子是很好的養陰生津的食物。今天的老鴨湯,搭配蓮藕和山藥,既能健脾胃又能補氣血。山藥含有非常豐富的澱粉酶,可以有效促進吸收和消化,是秋季健脾養胃、補養五臟的絕佳之選。山藥中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能夠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 「做冬」要重視,養生章魚湯健脾益氣、養胃生津
    此為4-6人量。 秋冬日的蓮藕粉糯香潤,為根莖類植物,富含蛋白質、糖、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C含量特別豐富,食物纖維含量也很高,能夠刺激腸道,治療便秘,促進有害物質的排出,減少膽固醇和糖值,具有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的作用。中醫認為蓮藕熟食和入湯,性味溫和,能健脾、開胃、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