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藥益處繁多,益腎精、精血、陽氣,養命門、五臟、減糖、潤腸

2020-12-24 淏先生說養生

根據中醫體質的辯論,不在少數的人屬於寒涼體質,或者是與寒相關的體質,而「寒」的範圍的也比較廣,一是真正的受寒,也就是「實寒」,屬於外來的寒氣慢慢侵蝕;第二種是自身的陽氣不足,從而寒氣內生。

這些人的特點是經常的畏寒怕冷,有時候也是手腳發涼,在寒冷的冬季更為明顯。這一類人養生也有很多辦法,首先是滋養自身,其次是祛除寒氣。

在中醫中就有很多方法,如有一味中藥李時珍說「命門之火不足以此補之」,命門之火可以說是陽氣的根本,因此這味中藥的益處繁多,益腎精、精血,添陽氣,養命門、五臟、減糖、潤腸等等。

這味中藥就是肉蓯蓉,《本草綱目》還提到它「此物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神農本草經》中最先記載肉從蓉「主五勞七傷,補中,養五臟,益精氣」。

《藥性論》中接著補充「以髓、悅顏色、延年」,並且提出肉從蓉滋養陽氣的益處不僅僅利於男子,也利於女子;後來關於肉蓯蓉滋養腎中陽氣、腎中之精血的論述不在少數。

而就以實際中對肉蓯蓉的應用以及與其它中藥的配伍方法來說,肉蓯蓉的養生作用可以分為三個大類、多個小類來敘述。

一、肉蓯蓉滋養腎中的陽氣。

《本草匯言》中提到,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特點是溫而養陽氣,適合於腎陽不足、腎氣不固、筋骨不壯,髓海空虛等諸多亞健康。重要的是肉蓯蓉是平補的中藥,雖然補益但不峻烈,雖然溫但不燥熱,因此適合於長期使用,而且反面作用比較小。

1、許多男子對於滋養腎中之陽與精氣這點,最關心的是某種機能的強壯程度,對於這一點我也是「說透不點透」,對於「站起來」費勁的或者不能堅持的人,可以使用肉蓯蓉,一般來說是與鹿茸搭檔最為常用,但是前提是判斷確定是由於陽氣不足為根源。

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所有的這一類亞健康,可用肉蓯蓉與杜仲、續斷、蛇床子配伍;如果屬於腎精不足、心肺氣虛等人,並且伴有筋骨的力量不足,可用肉蓯蓉配伍生地黃、五味子、紅景天、楮實、遠志、甘草。

此外,屬於肝腎不足的人,可以用肉蓯蓉與五味子、菟絲子、益智仁搭檔;如果與補骨脂、仙靈脾、山茱萸搭檔那麼固精之力更強。

2、腎開竅於耳,因此腎的健康程度可以從此推斷出來,反之腎中空虛也會容易有耳內鳴響的亞健康,肉蓯蓉可以通過養腎的方式來養耳,常規的方法是肉蓯蓉配伍巴戟天、山茱萸,《太平聖惠方》中還記載一個不錯的方法,那就是與人參、黃芪、地黃的組合。

3、《別錄》中很明確地提出肉蓯蓉「暖腰膝」,腰為腎之府,腎中之陽不足則容易腰寒涼而痛,並且有無力的感覺,如果單純與腎有關可用肉蓯蓉配伍杜仲、菟絲子以及萆薢;如果肝腎不足而腰膝酸軟、行走不利,可用之與熟地黃五味子、牛膝、菟絲子配合。

此外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記載一個很好的方法也與此有關,那就是肉蓯蓉與補脾胃的山藥、茯苓,再加養陰的石斛、麥冬,再加滋腎強腰膝的杜仲、巴戟天、牛膝,適合於虛勞而身體瘦弱、腰膝酸軟、耳目不聰的人。

二、肉蓯蓉滋養精血。

肉蓯蓉因為能「養五臟」、「益精血」所以被奉為「填精血之要藥」,因此對於肝腎的精血不足所產生的亞健康可以通過合理的配伍方式用之養生。

1、《藥性論》中提出肉蓯蓉「悅顏色」、「延年」,是通過其滋養肝腎之精血來延緩衰老,《聖濟總錄》中有個方法一直流傳至今,那就是以的「地仙」為名的方法,方中肉蓯蓉、枸杞子、地黃、五味子、桂心、甘菊、神曲配伍,適合於鬚髮早白、視物模糊、耳目減退的亞健康人群。

《德生堂》一書中介紹了另一個方法,滋養腎氣、益精血之力更強,那就是肉蓯蓉與巴戟天、菟絲子、五味子、人參、續斷的配伍,並冠以「復老還童」之名。

《本草拾遺》中有個方法適合於髓海不足而善忘、精神不佳的人,方中用肉蓯蓉與鱔魚肉,混合黃精汁;《藥性論》中的方法比較簡單,就是大量用肉蓯蓉,與羊肉合粳米煮粥喝,適合於虛損的精血不足。

2、《本草正義》說肉蓯蓉「益陰通陽」,且是「極潤之品」,所以適合於肝腎之陰不足的血中糖分偏高,也就是消渴。《太平聖惠方》中的組方就很常用,就是肉蓯蓉與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生地黃一起滋養肝腎,再加人參、熟地、麥冬、玄參用以益氣滋陰。

三、肉蓯蓉利於女子。

肉蓯蓉不僅利於男子,也同樣利於女子,它能滋養腎的氣與陽,增強固攝之力,同時滋養精血,因此女子多種亞健康適合用之。

如果是腎之陽的不足、精血不足的經期拖後,或者量很小,可使用肉蓯蓉為主,加熟地、山茱萸、枸杞;如果是生的固攝之力不足則月水淋漓不盡,用肉蓯蓉為主,加菟絲子、烏賊骨、五味子。

不得不提的是,肉蓯蓉雖然比較緩和,但是也有兩類人不能用,那就是胃弱而經常大便稀薄之人、腎中之火過於旺的人;還得提到一點,肉蓯蓉通常使用10至15克就好,即是大量使用也不超過30克,這一點需要仔細斟酌。

肉蓯蓉的養生益處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妙用,今後會慢慢一起與大家探討,有什麼不了解中醫知識或者養生中遇到的難題大家都可以在文章下方諮詢於我。

相關焦點

  • 一味養肝腎的中藥,益腎氣、固腎精、添精髓、固元氣、陰陽均可養
    由此可見,腎是養生需要重點照顧的臟腑之一,而有一味養肝腎的中藥,李時珍取名肉棗,善於滋養安神、益腎氣、固腎精、添精髓、固元氣、且陰陽均可滋養,還提升正氣不留邪氣。在《神農本草經》中認為山茱萸能夠「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溼痺」,只是了解到山茱萸滋養肝腎之後的間接益處,尚未明了其真正的重點。其後的《雷公炮灸論》才說出「益元氣,秘精」,算是對山茱萸有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
  • 此物滋養五臟,益元氣養血生津填精,被譽為「補虛之功獨魁群草」
    上兩篇文說此物滋養五臟,益氣血津液「四寶」,前邊主要提及它對五臟的養生益處,而本篇主要說它益元氣、養血、生津、填精之功,被《本草求真》譽為「形狀似人,氣冠群草」,還被譽為「補虛之功獨魁群草」。這一物就是人參,自古以來是滋養元氣的養生之物,而且《本草經疏》說它的特點是「回陽氣於垂絕,卻虛邪於俄頃」,可見人參滋養之「速」。在《本草述鉤元》中說人參「由元氣以補五臟,由五臟以益形軀,正經所謂,形與氣俱,使神內藏者也,形不離氣,神不去形」。可見人參滋養「形」與「氣」。
  • 被譽中藥「良相」,既補血養血,還滋養肝腎之能手,充腎精、減糖
    熟地黃是中藥「四維」之一,被譽為「壯水之主」,在中醫中「水」就是指腎,這是根據五行所排列的,熟地黃還被譽為中藥中的「良相」,既能補血養血,還能益精填髓、充腎精、減糖,是滋養肝腎的能手。關於中藥「四維」,《本草正》中說得十分清楚,原文是「夫人參、熟地、附子、大黃,實乃藥中之四維。
  • 中基基礎理論-五臟-筆記
    五臟主藏精氣,以藏為主,藏而不洩;六腑傳化水谷,傳化物而不藏。奇恆之腑,雖名為腑,但其功能卻有異於六腑,並有類似於五臟貯藏精氣的作用,具有似髒非髒、似腑非腑的特點。  藏象學說的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體現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自身整體性及五臟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兩個方面。
  • 帶刺的果子,古術士用之「秘守精元」,養生可固腎精、精關、腸胃
    了解中醫文化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的氣、血、精、津是臟腑中的精華,直接與健康成都掛鈎,尤其是「精」,中醫傳承者們都明白一句話「精氣乃健康之根本」。而精氣通過外物來滋養是比較難且比較慢的,而有一種方法常用來養精氣,那就是固攝精氣,在中藥中有一種果子,這種果子渾身是刺,尤其善於「固攝、封藏」,因此養生可以固腎中精氣、精關,還固攝腸胃之氣,古代術士還用之「秘守精元」。
  • 一文搞懂腎精、腎氣與腎陰陽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一.腎精腎為臟腑之本,生命之源,是因其具有藏精功能所決定的。腎所藏之精叫做腎精,精又能化氣,而腎之精氣的盛衰,關係到人體生長發育及衰老。換言之、人的生,長、壯、老規律是由腎的精氣盛衰所決定。通過上述可以看出,腎精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腎精是腎中所藏精微物質的總稱,其來源有二:①為先天之精,受之於父母;②為水谷之精及臟腑之精,又稱後天之精。狹義腎精是指生殖之精。腎精的主要生理作用在於生髓充骨填腦,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的物質基礎之一,腎精不足時,其病理表現為兩個方面:①發育障礙(五遲五軟、呆傻早衰等症)②生殖障礙。
  • 大寒 | 2019年的「五運六氣」,增補陽氣,預防流感.
    平時大家可以佩掛一個防感香囊,中藥香囊散發出香氣,在人體頭胸部周圍形成無形屏障,有散風驅寒、通竅、殺毒等功效。中醫認為腎主「藏精」,因此大寒節氣養藏,重在養腎。腎屬水,主藏,乃先天之本,而脾屬土,主消化,乃後天之本。大寒節氣,如果脾氣虛弱,運化不健,就會導致腎精不足。一旦脾腎同時不調,外寒邪氣容易侵入,人體陽氣不足,就難以抵禦流感侵襲,也容易帶來三高多發等問題。
  • 養腎別忘了調肝:肝腎不好,別亂用8味中藥,身體會感激你
    肝腎同源,肝在體合筋,肝陰血不足,則筋脈得不到,則筋的運動能力就會減退,機體精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和能量的相互轉化失常導致腎氣虛。肝腎同源,是什麼道理?肝腎同源又稱乙癸同源,理論源於《內經》,在先天,肝腎共同起源於生殖之精;在後天,肝腎共同受腎所藏的先後天綜合之精的充養。
  •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不藏精、五臟溫病!
    從字面意思來看,冬天由於沒有做好防護,讓自己感受了寒邪,這個時候沒有發病,這個寒邪潛伏了下來,等到了春天陽氣開始升發外引的時候就會出現發熱,或者一些外因的誘發,人身的陽氣就化熱了,出現一些溫熱的現象。後面會講五臟出現的熱有什麼表現。第二:冬不藏精,春必溫病。這裡的精指的是腎精,之前與大家分享過。一切的疾病發生都是陰陽不和,但是陰陽的發源是來源於腎。
  • 中藥減肥是什麼 有哪些中藥減肥的方法
    什麼中藥減肥傳統中醫認為,肥胖與痰、溼、氣虛等有關。如《內經》曰:「素嗜肥甘,好酒色,體肥痰盛」。另有一些醫者提到「肥人多痰溼」,「肥白人多溼」,「肥人沉困怠情是氣虛」等等。因此,採用中藥減肥,應從益氣、健脾、化痰等著手,利用中藥的優勢,通過益消瀉的方法,調整人體各器官恢復原有功能,將人體多餘的脂肪轉化成能量,促進在人體內的能量代謝,從而達到健康減肥的目的。
  • 精血的虧虛可導致肝血不足、腎精虧損,中封穴就是固攝精血的要穴
    相信大家都知道精血的重要性,中醫認為,精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血本源於先天之精,而生成於後天飲食水谷,精的形成,亦靠後天飲食所化生,精血的盈虧決定人體的健康與否。而一旦精血虧虛,則可導致肝血不足、腎精虧損,我們就會出現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等不健康的症狀,想要滋補肝腎,補益精血,下面這個穴位的功效最好。中封穴,位於人體的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穴與解溪穴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該穴名意指肝經風氣在此勢弱緩行並化為涼性水氣。
  • 冬天喝哪些茶可以潤腸、清火、助眠、美容顏?三種茶值得經常喝
    一、冬天多喝這三種茶:1、決明子茶,冬天喝有效緩解眼睛疲勞的作用,不過決明子茶的搭配方法比較多,食材不同效果自然就不一樣,比如搭配菊花、牛蒡、枸杞、金銀花、桂花等,所以,決明子茶的搭配方法比較多,作用也會根據食材的變化而有所不同,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決明子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枸杞有滋補肝腎的作用,牛蒡有散風熱的作用,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桂花茶有溫補陽氣、
  • 萬年才能形成的一種中藥,大部分已被保護,李時珍說它是陽氣所結
    了解中醫的朋友們都知道,中藥均是源自天然,它不僅包括常見的中草藥,還包括蟲類和礦石類,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特殊的中藥,比如有一種特殊的中藥,它的形成很漫長,說它是萬年才形成也不過分,而且目前來說大部分都已經被很好的保護起來作為景觀以供觀賞,它就是鐘乳石。
  • 被譽「葳參」,滋養肺胃之陰,潤肺胃之燥,減血中糖、脂大有殊功
    臟腑之中,肺與胃都有「喜潤惡燥」的特點,而有一種中藥正因此可以滋養脾胃,此物似竹而非竹,被譽為「葳參」,能潤肺養胃、滋陰潤燥,養肺胃之陰而除肺胃之燥,重要的是還能均衡並減少血中多餘的糖、脂,並且被認為「大有殊功」,深得李時珍等前輩的推崇。
  • 李時珍說它「潤五臟,通三焦,養脾胃」,尤善潤肺、腸,常被誤用
    而兩者有一個公認的養生好東西,此物被譽為「上能清肺潤燥,下能潤腸通結」,還可以散脾胃之寒,調和眾物,尤其善於潤肺、腸,李時珍說它「潤五臟,通三焦,養脾胃」。這一物就是蜂蜜,因為蜂蜜養生益處「名聲在外」,卻有一些人一知半解就用它養生,所以常被誤用。
  • 節氣養生丨冬已至,陽氣始,養生進補正當時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中醫養生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要小心保護,精心調養。冬至時節睡好「子午覺」不但有助於一天之中陰陽之氣的更替,更有助於一年之中陽氣的生長,以期下一年的陽氣充足,少生疾病。冬保三暖所謂的三暖是指頭暖、背暖、腳暖,這三暖對養生很重要。
  • 史上最全中藥歌訣,快收藏(拿走不謝)!
    6、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7、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8、赤芍酸寒,能瀉能補,破血通經,產後勿犯。9、生地微寒,能消溼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10、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添精,烏須黑髮。11、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 老中醫藥專家唐啟盛:從精、氣、神論治精神疾病
    腦神為先天之元神,五臟神為後天之識神,兩者是體與用的關係,神之體在於腦,神之用在於五臟。腦神的充沛與否取決於腎精與腦髓的虛實,氣機的升降出入影響著神機的發散與斂藏。精神疾病存在以下共同的病機:腎精虧虛、腦髓不足是基礎體質;肝失疏洩、氣機失調是核心機轉;腦神被擾、五臟神失常是關鍵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