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體質的辯論,不在少數的人屬於寒涼體質,或者是與寒相關的體質,而「寒」的範圍的也比較廣,一是真正的受寒,也就是「實寒」,屬於外來的寒氣慢慢侵蝕;第二種是自身的陽氣不足,從而寒氣內生。
這些人的特點是經常的畏寒怕冷,有時候也是手腳發涼,在寒冷的冬季更為明顯。這一類人養生也有很多辦法,首先是滋養自身,其次是祛除寒氣。
在中醫中就有很多方法,如有一味中藥李時珍說「命門之火不足以此補之」,命門之火可以說是陽氣的根本,因此這味中藥的益處繁多,益腎精、精血,添陽氣,養命門、五臟、減糖、潤腸等等。
這味中藥就是肉蓯蓉,《本草綱目》還提到它「此物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神農本草經》中最先記載肉從蓉「主五勞七傷,補中,養五臟,益精氣」。
《藥性論》中接著補充「以髓、悅顏色、延年」,並且提出肉從蓉滋養陽氣的益處不僅僅利於男子,也利於女子;後來關於肉蓯蓉滋養腎中陽氣、腎中之精血的論述不在少數。
而就以實際中對肉蓯蓉的應用以及與其它中藥的配伍方法來說,肉蓯蓉的養生作用可以分為三個大類、多個小類來敘述。
一、肉蓯蓉滋養腎中的陽氣。
《本草匯言》中提到,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特點是溫而養陽氣,適合於腎陽不足、腎氣不固、筋骨不壯,髓海空虛等諸多亞健康。重要的是肉蓯蓉是平補的中藥,雖然補益但不峻烈,雖然溫但不燥熱,因此適合於長期使用,而且反面作用比較小。
1、許多男子對於滋養腎中之陽與精氣這點,最關心的是某種機能的強壯程度,對於這一點我也是「說透不點透」,對於「站起來」費勁的或者不能堅持的人,可以使用肉蓯蓉,一般來說是與鹿茸搭檔最為常用,但是前提是判斷確定是由於陽氣不足為根源。
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所有的這一類亞健康,可用肉蓯蓉與杜仲、續斷、蛇床子配伍;如果屬於腎精不足、心肺氣虛等人,並且伴有筋骨的力量不足,可用肉蓯蓉配伍生地黃、五味子、紅景天、楮實、遠志、甘草。
此外,屬於肝腎不足的人,可以用肉蓯蓉與五味子、菟絲子、益智仁搭檔;如果與補骨脂、仙靈脾、山茱萸搭檔那麼固精之力更強。
2、腎開竅於耳,因此腎的健康程度可以從此推斷出來,反之腎中空虛也會容易有耳內鳴響的亞健康,肉蓯蓉可以通過養腎的方式來養耳,常規的方法是肉蓯蓉配伍巴戟天、山茱萸,《太平聖惠方》中還記載一個不錯的方法,那就是與人參、黃芪、地黃的組合。
3、《別錄》中很明確地提出肉蓯蓉「暖腰膝」,腰為腎之府,腎中之陽不足則容易腰寒涼而痛,並且有無力的感覺,如果單純與腎有關可用肉蓯蓉配伍杜仲、菟絲子以及萆薢;如果肝腎不足而腰膝酸軟、行走不利,可用之與熟地黃五味子、牛膝、菟絲子配合。
此外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記載一個很好的方法也與此有關,那就是肉蓯蓉與補脾胃的山藥、茯苓,再加養陰的石斛、麥冬,再加滋腎強腰膝的杜仲、巴戟天、牛膝,適合於虛勞而身體瘦弱、腰膝酸軟、耳目不聰的人。
二、肉蓯蓉滋養精血。
肉蓯蓉因為能「養五臟」、「益精血」所以被奉為「填精血之要藥」,因此對於肝腎的精血不足所產生的亞健康可以通過合理的配伍方式用之養生。
1、《藥性論》中提出肉蓯蓉「悅顏色」、「延年」,是通過其滋養肝腎之精血來延緩衰老,《聖濟總錄》中有個方法一直流傳至今,那就是以的「地仙」為名的方法,方中肉蓯蓉、枸杞子、地黃、五味子、桂心、甘菊、神曲配伍,適合於鬚髮早白、視物模糊、耳目減退的亞健康人群。
《德生堂》一書中介紹了另一個方法,滋養腎氣、益精血之力更強,那就是肉蓯蓉與巴戟天、菟絲子、五味子、人參、續斷的配伍,並冠以「復老還童」之名。
《本草拾遺》中有個方法適合於髓海不足而善忘、精神不佳的人,方中用肉蓯蓉與鱔魚肉,混合黃精汁;《藥性論》中的方法比較簡單,就是大量用肉蓯蓉,與羊肉合粳米煮粥喝,適合於虛損的精血不足。
2、《本草正義》說肉蓯蓉「益陰通陽」,且是「極潤之品」,所以適合於肝腎之陰不足的血中糖分偏高,也就是消渴。《太平聖惠方》中的組方就很常用,就是肉蓯蓉與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生地黃一起滋養肝腎,再加人參、熟地、麥冬、玄參用以益氣滋陰。
三、肉蓯蓉利於女子。
肉蓯蓉不僅利於男子,也同樣利於女子,它能滋養腎的氣與陽,增強固攝之力,同時滋養精血,因此女子多種亞健康適合用之。
如果是腎之陽的不足、精血不足的經期拖後,或者量很小,可使用肉蓯蓉為主,加熟地、山茱萸、枸杞;如果是生的固攝之力不足則月水淋漓不盡,用肉蓯蓉為主,加菟絲子、烏賊骨、五味子。
不得不提的是,肉蓯蓉雖然比較緩和,但是也有兩類人不能用,那就是胃弱而經常大便稀薄之人、腎中之火過於旺的人;還得提到一點,肉蓯蓉通常使用10至15克就好,即是大量使用也不超過30克,這一點需要仔細斟酌。
肉蓯蓉的養生益處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妙用,今後會慢慢一起與大家探討,有什麼不了解中醫知識或者養生中遇到的難題大家都可以在文章下方諮詢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