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版《三毛流浪記》:小時候看只覺得好玩,再看才發現特有內涵。

2020-08-27 磨命騎鶓

很多國產老劇都可以兼顧陽春白雪、下裡巴人,看的時候只覺得有意思,跟著故事一起笑,等看完了多想一下,就會發現裡面包含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或是社會現實。

比如1996年播出的兒童劇《三毛流浪記》,它改編自漫畫家張樂平家喻戶曉的同名作品。

相信大多數80後小時候都看過這部劇,以及總是哈哈傻樂、怕撓痒痒、鼻子尖拱出一坨有點畸形感覺的小主人公三毛。

劇中幾個經典情節,過了二十幾年我還有模糊的印象。

一是三毛裝成濟公嚇人。深更半夜,他和水生兩個人摞在一起,外面套個大號的濟公衣服,再拿把破扇子,腰上掛個葫蘆,嘴裡假裝念咒,然後偷偷甩幾串鞭炮,就嚇的想把嬰兒丟進黃浦江的壞人屁滾尿流;


二是津津有味啃別的有錢小孩吃剩的西瓜皮,還有吃粉刷工桶裡沒用完的漿糊。童星孟智超有點靈性,吃西瓜皮的那個饞樣,就跟真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流浪兒一樣;



為什麼記住的都是這些有點糟心但是又看著比較「歡樂」的情節?

三毛最慘的時候住在垃圾堆裡,像條髒狗。但是他心大如鬥,除了吃不飽飯,好像也沒有什麼能讓他發愁的。

這或許就是小時候的我們的縮影,純真,記好不記壞,永遠痛過就忘。這種樂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越長大卻喪失的越徹底。

三毛的性情體現在劇中一系列故事裡面。

《三毛流浪記》是單元劇形式,劇中的舊上海各種光怪陸離。

第二個故事裡面,雜耍班頭姜大力,靠著表演槍棒和飛刀討生活,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結果十來歲的兒子死在了他的飛刀下。

第一個故事裡,撫養三毛的漁夫張大伯被來收苛捐雜稅的打死,三毛只得跟著「乞活軍」去上海尋找多年來音訊全無的媽媽。因為思母心切,他誤將舞女王秀英當成了媽媽,像跟屁蟲一樣整天跟著她。對方心腸很好,沒有點破,無微不至的照顧了三毛一段時間。沒多久,王秀英被想要利用她美色巴結工商局局長的混帳老闆逼走。於是,三毛又回到了苦X的流浪生活。

沒過多久,班頭姜大力收他做了新徒弟。

說是雜耍班子,其實就只有他們兩個人。

姜大力是山東人,整天煎餅卷大蔥,大蔥塞煎餅,三毛一個南方人也被強迫跟著一起吃,沒幾天就吃的想吐。好在三毛年紀雖小卻什麼苦都捱過,而且「諂媚功夫」一流,偶爾抱怨兩聲也是小心翼翼的。

不過除了練功時苛刻一點,這人也並沒有什麼壞心眼,典型的粗漢。


這天,跑回老家六七年、其間沒有絲毫音訊的沈臘梅突然又回到了上海。

上個故事裡是錯認媽媽,此時卻是沈臘梅將三毛誤當成了她的兒子。

這沈臘梅是什麼人?

當年從家裡偷跑出來,出於感激,嫁給了收留她的姜大力。結婚幾年後的某一天,她說要回家看看父母,然後就一去不返,毫無徵兆的消失無蹤了——就像來時一樣。姜大力往沈臘梅老家去了很多信詢問情況,卻都原封不動被退了回來:查無此人。

這讓他不能不心懷怨恨:欺騙自己、要走連一句交代都沒有也就算了,居然狠心到連兒子都不管了。

女人對這點也心知肚明。

當姜大力一副渾然不認識她的樣子,把她往外趕時,沈臘梅反倒更「確信」他是不願意自己跟兒子見面。

所以,她開始整天盯著三毛。


為了打持久戰,沈臘梅找了個活,幫街巷裡一位老太看護腿腳不便的孫女。

她並不知道,兒子已經死了。而姜班頭當初為了救受傷的兒子,花光了積蓄還欠了一屁股債。

為了讓表演有噱頭賺更多錢,三毛開始當靶子。觀眾看完了在那裡起鬨,讓姜班頭蒙眼再來。沈臘梅擔心三毛有危險,死活不讓姜班頭蒙眼扔飛刀,姜班頭也有點猶豫。三毛嚇得瑟瑟發抖,就差尿褲子了,但是不想讓姜班頭失望,他硬是挺著,堅持讓對方表演完。


經過幾番波折,這分別多年的小兩口終於把誤會和各自的無奈都說開了,冰釋前嫌。原來,沈臘梅當年回家之後,父母接連去世,加上兵荒馬亂,她為了照顧重病臥床的哥哥,才一直沒能回來。

正當他們高興的給三毛過生日,特意買了平時捨不得吃的洋麵包時,要債的黑社會卻找上了門。爭吵拉扯中,沈臘梅腹部中了一刀,失血而亡。

埋葬了亡妻,姜班頭在上海呆不下去了,而且也自知沒能力照顧三毛,二人只得依依不捨的告別。


「離開」是《三毛流浪記》裡每個故事的共同結局,它是一種象徵。

「舞女媽媽」走了,雜耍師父也走了。

之後他還跟過妙手仁心的葉百應醫生、寬厚的澡堂搓背王師傅,也都是悲劇收場。

一個病人的兒子「小鬍子」為了謀奪家產,換了葉醫生給老人開的藥。葉醫生相信以自己的醫術,老人至少還能活一年半載,上門去驗看屍體時,一眼就發覺不對,是木鱉子中毒,於是厲聲斥責。對方怕事情洩露,竟用木棍將葉醫生打死。


跟著葉醫生學醫,本來是三毛很好的一個歸宿,結果又成了一場空,和好人在一起的日子總是短暫。

每到這種時候,就會響起悲戚的配樂來烘託氛圍。

全劇只有兩首配樂,貴在精不在多,一首歡快,一首悲戚,曲都做的很好,切入時機也很恰當。



《三毛流浪記》裡面,像舞女媽媽、姜班頭這類底層窮苦人,病不起傷不起,過了今天不敢想明天,有片瓦遮頭、三餐飽飯就算是生活了。而另一邊,有錢有勢的人則是各種驕奢淫逸,不僅不幫人,還總想著坑蒙拐騙、投機鑽營。

比如第三個故事裡面的「小癟三幫幫主」黃大炮,控制一群小乞丐去當扒手,逼他們從燒開的水裡面夾東西來訓練摸包。秋生因為不肯乖乖聽話用自己的開鎖功夫去幹壞事,就被裝進麻袋丟進了黃浦江。黃大炮勾結警察楊探長,為了搞到唐寅畫討好對方,讓其平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設計誣陷字畫主人李良全販鴉片;


比如第四個故事孤兒救孤,壽材行白老闆為了不丟面子,要把女兒跟人私通生下的小孩扔到黃浦江裡。幸好夥計水生心善,偷偷把小孩放到了在街上看「濟公戲」的三毛的破爛背簍裡面。一計不成,白老闆又僱人去三毛居住的貧民窟搶小孩;

比如第五個故事興隆飯店,客人在菜裡面吃出蒼蠅,男老闆叫三毛把蒼蠅吃了,以示這個東西是黑木耳。睜眼說瞎話,連客人都看不下去,纏不贏這種狠人,搖著頭無奈的走了。這飯館老闆的兒子頤指氣使,把三毛當馬騎,加起來也有七八十歲的夫妻倆不僅不勸阻,還恬不知恥的在旁邊起鬨叫好。

但是最假仁假義的,還屬第六個故事的銀行經理張保羅,不單是敗類,還是個斯文敗類。他的女兒玲玲放炮仗炸瞎了眼睛,醫生說要找到合適的眼角膜才有機會復明。但是有哪個活人肯把眼角膜捐出來呢?於是他打起了壞主意,讓綽號「三老闆」的掮客幫忙物色一個「小癟三」,沒別的,只一個要求,身體一定要健康,特別是眼睛要亮。然後,三毛就被選中了。聽說是去有錢人家,其它小夥伴都羨慕的不得了。三毛走了以後,有一段時間沒去看他們,他們還以為三毛是嫌貧愛富了。可是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沒人會無緣無故對你好!最後三毛無意中從玲玲嘴裡得知真相,想要逃跑時被抓了回來。張保羅氣急敗壞,覺得三毛不知好歹。在他眼裡,自己家錦衣美食,一餐飯就能當窮人一個月的開銷,你一個最低賤的小赤佬,用一雙眼睛就能換幾個月舒舒服服的日子,還不感恩戴德嗎?跟其它人相比,我還是有良心的,跟我鬧!


《三毛流浪記》在劇情細節處理上很細膩。

黃大炮手下有小六子,大牙,秋生,臭皮蛋,瘸子,阿木林等人。當初三毛為了救王秀英,被舞廳老闆的手下打得遍體鱗傷,丟在小巷子裡無人過問,多虧了小六子這些同樣身世可憐的小流浪兒發現他並悉心照顧,才沒死掉。這群小屁孩都叫黃大炮「老亞索」,老亞索是劇中經常出現的上海話之一,意思是大叔?其它的還有小癟三、小赤佬,最早知道這兩個詞就是從這部劇裡面。黃大炮居住的地方始終都保持了光線陰暗,對應了他見不得光的身份和齷蹉的人品。


很逗的是,牆上掛著一副鼓上蚤時遷的畫像,黃大炮認為那是他的祖師爺;然後黃大炮玩鷹的叫鷹啄了眼,因為貪圖女色,中了一對狗男女的仙人跳,從上到下被搜刮一空,只剩了一條短褲灰溜溜回來。仙人跳的女演員選的是淑女型的,一眼看上去斯斯文文、人畜無害,因此就更具有諷刺意味:魚龍混雜的舊上海,連黃大炮這種老油條都很難分得清到底誰好誰壞。


興隆飯店的金廚師,一開始不肯給三毛剩菜剩飯混在一起的泔水,一副惡人的模樣。劇情繼續,原來他並非故意刁難,留著泔水是為了接濟生活更艱難的鄰居,一戶有七八個小孩的人家;後面老闆娘發現三毛拿了泔水回去給其它小乞丐吃,對她其實並沒有任何損失,她卻甩手打翻了泔水桶,給三毛臉色看。二者相比,高下立判。

玲玲初見三毛,問張太太三毛長的什麼樣子,張太太回答道:他呀,有雙又大又亮的眼睛。這個對話隱喻很棒,一雙眼睛,在有些人看來,可能只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物件。而大人在進行著骯髒算計的時候,兩個小孩子卻渾然不知,相處融洽,玩得開心的不得了。因為三毛太乖巧,最後玲玲媽媽終歸是不忍心,在去醫院之前吃早餐時,把放了安眠藥的牛奶給調換了,使得張先生在路上暈了,三毛得以逃脫。或許母性是女人的天性吧,所以女人總是比男人更柔軟。


葉百應醫生接了一個打嗝打個沒完的病人,他突然謊稱對方偷了他的錢,厲聲斥責。病人立馬急了,情緒激動的連聲辯解。葉醫生看著對方半晌,狡黠的一笑,問道:還打嗝嗎?病人一愣,不明所以:咦?真的不打了,怎麼回事?

嚇人治打嗝有什麼科學依據我不知道,但是真的很有效。我小時候就被老媽嚇過,再把《三毛流浪記》翻出來看時,才知道是出自這裡。不過這招好像只能用一次,第二次有了心理準備就不靈了。農村有很多這樣的土方子,說是迷信吧,又真能解決問題,比如還有碳素藍墨水畫「龍殼瘡」,畫了三四次,我脖子到一邊臉上的瘡就神奇的好了,沒花錢,去醫院找西醫最少幾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這樣的經驗?


三毛這個人物最可貴的地方是,自己過得這麼苦,吃了上頓沒下頓,卻還能想著幫助更弱小的人,比如嬰兒。

背簍裡嬰兒「從天而降」,其它流浪兒都說別自找麻煩,隨便丟哪裡算了,大雨滂沱,三毛怕嬰兒死掉,堅持要撫養。他和小六子到處給嬰兒找衣服、奶粉,為了給嬰兒過生日,去蛋糕店打工換一塊蛋糕——可他們自己都沒正經過過一個生日。他們無父無母,也不知道生日是哪天。幾個流浪兒用泥巴捏出一個大蛋糕,圍在那裡,邊啜泣邊唱生日歌,看著實在是心酸。

武俠劇裡總說俠,像三毛這種行為算不算得上是俠氣?水生將嬰兒放進竹簍的時候,戲班子正在演「濟公解救世人」的橋段。可是世上哪有什麼羅漢救世?都是人默默在做。

三毛其實只是個引子,帶著當下的觀眾們一同「經歷」劇中的一切。在經歷了各種艱辛和各色人群、許多卑鄙的事情之後,他仍然能保持純真本性,出淤泥而不染。作者創作這麼一個角色,想要表達的美好期盼不言而喻。人之初性本寬,不要在渾濁的生活裡變得險窄、悲觀。


1999年,《三毛流浪記》續集播出。第二部質量不如第一部,我想主要是長大了幾歲、染上了「成人味」的孟智超,靈性明顯淡了不少。不過,續集的新主題曲更膾炙人口。

三毛裡格三毛,流浪哩個流浪,赤腳走過馬路裡個弄堂。三毛裡格三毛,流浪哩個流浪,睡在那垃圾箱,餓的我心發慌,流浪——十裡洋場霓虹燈光閃閃亮,大餅油條混沌豆漿噴噴香,火車汽車電車跑車吵得我頭髮脹呀,高樓大廈西裝皮鞋真呀嘛真漂亮。啊啊——三毛三毛,流浪流浪,哪一天哪一天,我有吃有喝有住有錢不再流浪,流浪——

以前演技比較自然風,包括孟智超在內的每個演員感覺都不一樣,不像現在這麼學院派、模式化。

相關焦點

  • 三毛流浪記,在你我記憶的深處流浪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三毛流浪記》是我國印數最多、最暢銷的兒童讀物之一,中國的孩子們是看著三毛的故事長大的。 原名陳平的中國臺灣女作家三毛在三歲時讀到的人生第一本書,就是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她說,這本書使得她「今生今世成了一個愛看小人物故事的人」,也讓三毛成為了她的筆名。
  • 三毛流浪記三毛扮演者—孟智超
    上世紀80、90年代的時候,孩子們看的動畫片是《雪孩子》、《阿凡提》、《天書奇談》。要是說孩子們看電視劇一定是《三毛流浪記》。《三毛流浪記》三毛扮演者孟智超現狀可憐 童年照曝光 只能回憶。《三毛流浪記再加上戲份多,吃的飯都是最好的。當時有小演員就眼紅了,在拍攝的時候故意整他,有一次一個孩子還把他摔的不輕,後來那個孩子就再也沒去劇組了。
  • 如今再看《三毛從軍記》,感覺我們就如同劇中三毛
    小時候看《三毛從軍記》,帶給我們的只有笑聲,長大後再看那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是思考。《三毛從軍記》上映於上世紀90年代,在當時被定義為一部兒童電影,因此,許多人八零後看《三毛從軍記》的時候,年齡或許和電影中的主角三毛差不多,只不過生活安逸的我們不會有電影中三毛的經歷,因此,那時我們能感受到的只有誇張帶來的幽默效果,卻不知某些劇情就是我們將要面對的生活。
  • 《三毛流浪記》(電影繪本版)新書分享會圓滿成功
    《三毛流浪記》(電影繪本版)新書分享會圓滿成功 2020-08-17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當年憑藉《三毛流浪記》一舉成名的三毛,時隔21年,現狀如何?
    ——六小齡童其實有很多紅極一時的童星,他們頻繁出現在很多影視劇中,成為大家童年的回憶,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漸漸淡出娛樂圈,只留下曾經短暫的輝煌時刻,曹駿、叮噹、嘎子這些我們曾經最熟悉的童星,他們伴隨了我們的童年,如今居然面對無戲可拍的困境,當年憑藉《三毛流浪記》一舉成名的三毛,時隔21年,大家一定很好奇他現狀如何
  • 動漫舞臺劇《三毛流浪記》劇組正式組建
    為紀念我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百年誕辰(1910——2010),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與中國戲曲學院附中中國少年京劇團聯手,以張樂平先生的著名漫畫作品《三毛流浪記》為內容,將推出動漫舞臺劇《三毛流浪記》。日前,動漫舞臺劇《三毛流浪記》劇組在中國戲劇學院附中正式組建並投入排練。
  • 《三毛流浪記》千裡挑一選演員
    上銀幕之說傳之已久,『中電』二廠方面也有意思拍《三毛流浪記》,徐蘇靈曾找尋過『三毛』,但『中電』與張樂平之間的條件沒有談妥……同時,其他影片公司也在轉『三毛』的念頭,究竟售予那一家公司,目前尚未決定。」
  • 看電影合集:國產經典兒童喜劇片《三毛流浪記》完整版
    大頭、圓鼻子、三根頭髮、瘦小身材,這個外貌滑稽的男孩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三毛(王龍基 飾)。三毛自幼失去父母,無依無靠的他終日在上海街頭流浪,身無分文的他餓極了甚至吃刷廣告的漿糊,困了就睡在垃圾車裡。為了生存他送報紙、推黃包車、撿菸頭,然而黴運卻總尾隨其後,所有的事都以失敗告終。他好心做善事,反遭到誣陷和毆打。
  • 大家還記得《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嗎?
    相信很多80、90後的人都很喜歡看三毛流浪記吧,這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講述的是一個叫三毛的孩子,悽慘的童年生活,直到現在想起劇中的孩子,都忍不住令人心疼。當年的這部劇是非常火的,劇中的三毛扮演者也是大紅大紫,只是很可惜的是生活裡的他禿頭飽受脫髮之苦,曾經為了復出挨300針植髮,如今長發,成韓國歐巴。
  • 還記得《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嗎?21年過去了,帥成韓國歐巴
    21年前真人版的《三毛流浪記》,可是賺足了觀眾的淚水,這也是很多90後、00後甚至10後的童年,在觀看三毛的成長過程中流下了很多淚水,當然也經過很多版本的翻拍。《三毛流浪記》講述的事情特別真實,由於他一直在流浪,身體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頭髮非常稀疏,看上去只有三根,因此三毛的名字就這樣來了。
  • 《三毛流浪記》有多超前?身披童漫外衣,卻是社會百科,充滿隱喻
    如果給他們看《三毛流浪記》,問他們三毛是誰,他們準會連連搖頭,他們只喜歡《熊出沒》、《大頭兒子》和《小豬佩奇》,裡面的場景快樂、自由、充滿陽光,三毛生活的場景跟他們相距太遙遠,非常陌生、恍如隔世。60後70後的朋友們的童年中,沒有不知道三毛的,沒看過《三毛流浪記》電影和漫畫的人不多。
  • 還記得《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嗎?21年過去了,今帥成韓國歐巴
    還記得《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嗎?21年過去了,如今帥成韓國歐巴21年前真人版的《三毛流浪記《三毛流浪記》講述的事情特別真實,由於他一直在流浪,身體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頭髮非常稀疏,看上去只有三根,因此三毛的名字就這樣來了。
  • 電影《三毛流浪記》崑崙1949年拍攝
    【故事梗概】《三毛流浪記》是上海崑崙影業公司攝製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裡,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 記得劇版《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嗎?他因為這事十年沒拍戲?
    髒兮兮的臉,蒜頭鼻,頭頂只有三縷頭髮,得名「三毛」。↓電視劇版的《三毛流浪記》拍攝於1996年,「三毛」的扮演者叫孟智超,1987年出生於上海,拍攝《三毛流浪記》時,他才9歲,三年級時,《三毛流浪記》劇組招聘小演員,六千多個孩子前來面試
  • 電影《三毛流浪記》故事,起源於人間悲劇,結束於明星盛宴
    第二天早上,張樂平再次路過那裡,發現昨天晚上那三個流浪兒童已經凍死了兩個,沿街開車收「倒臥」的人像收一截木頭一樣將孩子的遺體扔進車廂拉走。,而一到了冬天幾乎每天都有凍死的孩子,張樂平有感於這幕人間悲劇,開始創作反映上海流浪兒童生活的諷刺漫畫《三毛流浪記》。
  • 好久不見:記得劇版《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嗎?因這事十年沒拍戲?
    ↓電視劇版的《三毛流浪記》拍攝於1996年,「三毛」的扮演者叫孟智超,1987年出生於上海,拍攝《三毛流浪記》時,他才9歲,三年級時,《三毛流浪記》劇組招聘小演員,六千多個孩子前來面試,最終孟智超和另外兩個小演員脫穎而出,導演一句「誰能剃頭?」
  • 三毛流浪記扮演者,25年,前後形象反差大,引發網友童年記憶
    大家還記得《三毛流浪記》嗎?其中三毛的扮演者叫孟智超,當年在劇中的形象感染力極強,給很多人的童年都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隨後又發出了一張孟智超在25年前拍攝《三毛流浪記》的合影照,前後一對比,孟智超的變化引起了網友的感嘆。
  • 《三毛流浪記》背後的現實事件:流浪兒凍死路邊,張樂平忍痛創作
    大家還都知道有一個女作家,筆名三毛,寫出了《我的寶貝》、《撒哈拉的故事》等許多頗受歡迎的文學作品,而據了解,陳懋平就是因為看了《三毛流浪記》,喜歡裡面的三毛,這才將筆名改為了「三毛」。眾人的眼中大概也只看得到童子軍,而看不到這群流浪兒。
  • 三毛曬近照,25年前憑《三毛流浪記》爆紅,如今很難再進娛樂圈
    因為凡事都有兩面:《三毛流浪記》《家有兒女》《寶蓮燈》等等這些作品給幾代人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記憶,給童年帶來歡樂,同時也讓大眾深深地記住了他們劇中的樣子,而其中不幸的就在於,因為大家記住了他們小時候可愛的樣子,便很難再走出來了。
  • 推薦觀影~三毛流浪記
    此片是投資數千萬,繼《哪吒傳奇》之後,央視動畫之作,二十六集大型系列動畫片《三毛流浪記》。這部動畫片是根據畫家張樂平先生漫畫作品三毛改編的,講述的是20世紀30~40年代三毛在上海的生活情景,展現的是三毛情結中最積極的因素。